漢武帝為何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張騫出使西域有什麼作用?

2020-12-19 江郎說史

張騫出使西域這件事是寫進教科書的大事件,要知道我國歷史悠久,發生的重大事件不計其數,為什麼張騫出使西域這件事能力壓群雄寫進教科書?而且漢武帝為什麼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張騫出使西域有什麼作用?為什麼在歷史上的評價那麼高?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張騫出使西域的背景、流程、作用、影響。

第一個問題就是漢武帝為什麼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古代王朝煞費苦心打通西域的目的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網友有他們的獨特視角,他們認為是異域風情吸引了帝王,比如說:

這個原因確實很有說服力,江郎都心動了。但是對於皇帝來說,權力遠比女人重要,尤其是漢武帝這種權力欲望超強的人。為了權力,漢武帝都快誅殺自己三族了,他這種人不太可能會被女色吸引。

出使西域的主要原因還是受國際形勢影響,當時匈奴頻繁南下擄掠,漢朝邊患非常嚴重。在漢武帝之前漢朝受了不少侮辱,漢武帝年輕氣盛自然不甘受此侮辱,所以想方設法的反擊匈奴。在長期的鬥爭中漢朝逐漸意識到事情的棘手程度,為了更好的解決匈奴問題,他們決定讓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

通俗來講就是拉攏那些受匈奴壓迫的國家,然後形成統一陣線,共同反抗匈奴。漢武帝從匈奴降兵的口中得知了一條重要消息,那就是大月氏和匈奴有世仇。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漢武帝在經過一番分析後決定溝通與西域的聯繫,聯合大月氏共同夾擊匈奴。雙拳難敵四手,匈奴再厲害也難以兩線作戰,雙方輪流放血一定能拖垮匈奴。

但是當時漢朝也沒人深入西域,對西域的情勢並不了解,大月氏在哪裡都不知道。這項任務困難重重,而且很有可能死在半道上,對於這種任務一般人都是敬而遠之的。世人往往都只會佩服英雄,但是他們不願意去做英雄,因為英雄都是要流血、要犧牲的。這個時候張騫站出來了,主動請纓去西域。於是漢武帝配備了一些人馬(翻譯、嚮導、談判人員、安保人員),讓他去西域試試。

建元二年,滿載著漢武帝希望的張騫出發了。他們穿越河西走廊,在漫無邊際的西域尋找大月氏。可惜張騫點太背了,他們碰上了匈奴的騎兵隊,被當成奸細送到了匈奴王庭。

軍臣單于:小夥子,你去哪裡啊。

張騫:我要出使西域,去找大月氏!

軍臣單于:穿過我的地盤去找我的對頭,然後合夥打我,你挺有創意啊。

張騫:.......。

軍臣單于:好了,不要多說了,你就留在這把。

張騫出使西域這件事對匈奴是非常不利的,他們當然不可能讓漢使通過了,就像漢朝不會允許匈奴使者出使南越一樣,匈奴也不允許漢使出使西域。匈奴單于看張騫也是個漢子,所以就想著拉攏張騫,促使張騫取消出使西域的念頭。可惜啊,張騫是有夢想的人,單于的威逼利誘都無法動搖張騫出使西域的決心。

時間轉眼就過去了,張騫在匈奴已經滯留了十年之久,在匈奴的撮合下也已經安家了,老婆也有了。匈奴覺得都過去這麼長時間了,張騫的夢想應該會消散了,所以對他的監視就有所鬆動。但沒想到的是張騫從未放棄自己的夢想,他趁匈奴鬆懈時帶著隨從跑了。這一次逃跑的張騫和之前的張騫就不一樣了,在匈奴生活了十年,他對匈奴的地形地貌、語言都有所了解,因此逃跑起來也十分順利。正如安迪逃出肖申克監獄一樣,張騫逃出了匈奴控制區。

之後張騫一行人就開始尋找大月氏,此行艱苦萬分,他們缺少衣服、缺少食物、缺少水源,可以說他們什麼都缺,但唯獨不缺夢想。之後他們到了大宛,張騫上去就一頓忽悠,把大宛國王忽悠瘸了。大宛國王早就聽聞過漢朝的富庶,而且還被張騫忽悠得一愣一愣的,當即決定資助他們。給張騫配備了嚮導,而且還用四驅車(大宛馬)送他們去大月氏。此時張騫等人應該如下圖:

到了大月氏之後張騫就開始遊說他們,希望他們能和漢朝一起圍攻匈奴。但是沒想到大月氏他們遇見一塊風水寶地,在這裡吃喝不愁,他們一點都不想復仇。而且張騫一直揭大月氏傷疤,他們也比較煩,史書沒有說張騫說如何揭人傷疤的,大致推算如下:

張騫:兄弟,你記不記得當年匈奴是如何殺你們老祖宗的了,一刀一個你們的老祖宗,你不恨他們嗎?

大月氏:我們現在衣食無憂。

張騫:兄弟,你忘了他們把你們老祖宗的頭蓋圖當酒杯了嗎?

大月氏:我們現在衣食無憂。

張騫:兄弟,你們記不記得···

大月氏:行了行了,你可別在這揭我們傷疤了,我們衣食無憂,不想著復仇,你趕緊走吧,

只有無產階級才會冒著生命危險去砸斷鎖鏈,但是大月氏已經過上小資生活了,他們完全不想回去復仇。張騫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最後還是無法說服他們,只能選擇回去。在回去的時候張騫儘可能避免經過匈奴控制區,所以借道羌族。但是沒想到羌人已經淪為匈奴的附庸了,他們又一次被匈奴俘虜了。一般人到這基本上都絕望了,人生能有幾個十年?張騫還能再等十年嗎?換句話說,再過十年,張騫還跑得動嗎?

估計是老天也看不過去了,把人折騰到這種地步也該讓人轉轉運了。就這樣不到一年,匈奴發生內亂,張騫趁機逃回漢朝。此行歷時十三年,出發時期的一百人只剩下兩人。但是張騫給漢朝帶來兩個重要消息:

1:西域有很多國家,但是大月氏已經不想復仇了,而且還有好多國家淪為匈奴的附庸了。

2:羌族和匈奴勾勾搭搭,意圖合謀大漢江山。

漢武帝怎麼想也想不通,為什麼打了這麼久匈奴始終沒有衰弱?張騫這兩條消息解開了他心中的疑惑,雖然他這邊在給匈奴持續放血,但是西域諸國持續為匈奴輸血,所以自己打了這麼久匈奴都沒衰弱。而且羌族和匈奴勾勾搭搭,一旦兩者夾擊大漢,那麼大漢就要陷入「兩線作戰」的尷尬局面。自己原本想著和大月氏夾攻匈奴,沒想到最後匈奴和羌族聯合進攻大漢。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漢武帝發動「河西之戰」,徹底斬斷了羌族與匈奴的聯繫,打通了大漢與西域的聯繫。當然了,打通河西走廊之後漢武帝就派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其目的就是徹底切斷西域與匈奴的輸血管道,並且想辦法把這條管道接到漢朝。

第二次出使西域就輕鬆多了,張騫帶著三百多官員、金銀珠寶、綾羅綢緞、牛羊萬頭,浩浩蕩蕩的出使西域。此行張騫等一行人訪問了烏孫、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國,擴大了漢朝在西域的影響力,並且使漢朝與西域諸國建立起友好關係,為進一步鞏固漢朝在西域的統治做出了鋪墊工作。

張騫出使西域的作用、影響

1:搶奪輸血管道

經過兩漢的開發後,河西成為非常富庶的商業地帶,尤其是敦煌,史書記載「商胡販客,日款於塞下」。武威的姑臧城更是「通貨羌胡,市日四合,每居縣者,不盈數月,輒至豐積」。兩漢時期其他地方都非常窮苦,受漢武帝連年徵戰、關中水旱災難頻發、豪強地主加劇土地兼併等多種因素影響,天下並不富裕,但是獨河西富裕。商人們攜帶大量的物資前往河西,然後換來國外的各種珍惜物品,牟取暴利。而絲綢也源源不斷的流入西域諸國,大大增加了漢朝的軟文化輸出。而匈奴失去這一富庶地帶,社會經濟迅速下滑,國力每況日下,很難再對漢朝呈壓頂之勢,真正的做到了「攻守易形」。

這只是民用方面,在軍事領域搶佔河西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匈奴靠什麼擄掠漢朝?戰馬!漢朝為什麼打不過匈奴?戰馬!影響雙方軍事力量最直接的一點就是戰馬。河西是有名的產馬地,漢朝奪取河西之後有源源不斷的戰馬,軍事力量突飛猛進。而且張騫為漢朝提前探路,對地形地貌、人文、語言都有了初步的認識,為軍事行動做出了鋪墊工作。

2:爭奪大量的盟友

漢朝出使西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爭奪盟友,張騫出使西域爭奪了大量的盟友。我們舉一個典型的例子,烏孫國在西域打通之後與漢朝的關係十分密切,漢朝將細君公主嫁入烏孫。而漢朝遭到匈奴攻擊的時候,烏孫國發兵五萬與漢軍十五萬騎兵夾擊匈奴,大獲全勝。這是最明顯的例子,而且西域諸國只要不給匈奴輸血,那就是貢獻,更別說這種發兵援助的了。

3:漢朝經濟產物、手工業迅速發展

張騫出使西域也算得上是高級海外代購,他引進大量西域特產,比如:大蒜、芫荽(香菜)、葡萄、石榴、蠶豆、核桃、無花果、苜蓿、地毯、大宛馬、以及各式各樣的異域風情。這些特產使填充了漢朝經濟產物庫,中華大地物產豐富,這些也都是一步步發展的,並不是老天憑空給你的。而且西域對絲綢非常熱衷,需求變大之後產量也要提高,漢朝國內的手工業發展非常迅速。另外鐵器、金屬工具等,都隨著商業流通而傳至西域,促進了西域的經濟發展。我們至今都要感謝張騫,尤其是那些吃貨,要知道這都是老祖宗不遠萬裡為我們引進的產物,可不是什麼大自然的造化。

4:大量古詩詞背誦

西域有西域的文化,西域被控制後大量的古詩詞就出現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這種詩詞如果沒有西域,怎麼會出現?「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諸如此類帶西域風採的詩詞都要感謝張騫,如果沒有張騫出使西域,文人墨客們怎麼會寫出如此優美、壯麗、慷慨激昂的詩詞哪?大量的古詩詞背誦豐富了我們精神需要,提高了人的文化修養,佔有了小學生的時間,以至於我們能舒舒服服的打遊戲。

相關焦點

  • 張騫出使西域是怎麼回事?
    有一次,一個從匈奴投降過來的人對漢武帝說:「匈奴打敗了大月氏,把月氏王的腦袋砍下來裝酒喝,月氏人也被趕到西邊去了,月氏人非常恨匈奴,何不和他們聯合起來共同攻打匈奴呢?」漢武帝知道之後,就想聯絡大月氏夾攻匈奴。但是,要到大月氏去,必須通過匈奴的國土。漢武帝下令招募不怕危險出使西域之人。漢中人張騫就是這時應招,勇敢地接受了這項任務。
  • 張騫首次出使西域,一走就是十三年,途中經歷相當驚險
    公元前126年的一天,漢武帝得到了一個令他震驚到有點不敢相信,卻又欣喜若狂的消息,那支他曾經在13年前派出的,出使西域月氏國的使團回來了!不過令人有些傷感的是,當年出發時130多人的使團,僅僅回來了兩個人:郎官張騫和他的僕人甘父。
  • 張騫出使西域,因為這個女人,他才堅持完成使命
    張騫出使西域,在西域娶了一個匈奴老婆,並且給他生了一個兒子,也許就是在這個美女的陪伴下,張騫才能有信心和勇氣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張騫被匈奴抓住後,一個漂亮迷人的匈奴女人走進帳來,看到張騫害羞的低頭微笑,張騫看到這個異域美人入迷了
  • 張騫出使西域:過程很艱辛,卻有意外收穫
    在古代絲綢之路上,有一個叫大宛的國家,相傳是漢代的張騫發現的。張騫從小跟漢武帝一起長大,漢武帝建元年間,他還跟在漢武帝身邊做跟班。當時漢朝和匈奴的關係很不好,漢武帝為了抗擊匈奴的侵略,我是費盡了心思。有一天漢武帝從被俘虜的匈奴人口中得知,在匈奴的西邊還有一個月氏國,只不過月氏國被匈奴單于進攻,國王都被殺死,國家都不存在了,但是月氏國逃跑的那些人,十分痛恨匈奴人,他們希望有人能和他們聯合起來一起抗擊匈奴。漢武帝知道了這個消息,好興奮。
  • 張騫出使西域,不僅打通了絲綢之路,還帶回了不少東西
    在當年漢武帝下達了一道命令,張騫出使西域便應運而生。就在公元前139年的時候,張騫率領著使者團隊從長安城內出發,而這一行人的目的地就是為了到達西域,並且去聯絡大月氏國,打開和西域之間的各方面聯繫。但當時的西域霸主便妥妥的是匈奴人,因為很多的地區都已經被匈奴所牢牢的把控著,而大月氏國和匈奴之間又有著血海深仇。張騫西域路張騫出使西域這一行有著100餘人,就在河西走廊這一地帶的時候就已經被匈奴人的騎兵所抓獲了。
  • 從張騫出使西域到屯戍西域近八十年間,西域一直漢匈之間不斷徘徊
    第一階段:張騫的使命張騫出使西域,是西漢政府對西域認識"從無到有"的過程,也是匈奴戰略轉型的重要一步。在此之前,西漢政府對西域的認識大概還停留在"西有列國,為匈奴所欺,乃至被匈奴所逐"的階段。因此,張騫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尋找聯合對抗、打擊匈奴的幫手。
  • 史料詳細記載,張騫出使西域兩次,把絲綢之路打通了
    史料詳細記載,張騫出使西域兩次,把絲綢之路打通了 2020-12-12 00:00
  • 大漢有多強?張騫出使西域能媲美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嗎
    至少從中華版圖鞏固這個角度來看,張騫的出使西域,絕對可以媲美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張騫一出,雖歷經千難萬險,但中華版圖從此增加。大漢因此控西域,出東北,定西南。漢初之時,漢之能控制的版圖,約在 400 萬平方公裡。
  • 【名人百科】「鑿空」西域,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張騫
    【人物傳說】河陰石榴起源的傳說漢武帝時,張騫奉旨出使西域。一路上風餐露宿,跋山涉水,歷盡寒熱饑渴之苦。越向西走,路越艱險,又加上水土不服,鬧得張騫心滿肚脹,不思飲食;虛火上升,口舌生瘡。黃河源頭的傳說關於黃河的源頭,《荊楚歲時》曾記載有一則神話故事相傳漢武帝曾派張騫出使西域,尋找黃河源頭。張騫奉命沿黃河西行數月,在黃河源頭附近見到了織女,織女十分熱情地恭迎並接待了這位漢朝使者。張騫返回時織女贈其一機石。
  • 武俠玄幻小說《鑿空記》:借張騫之眼,展開一場西域大探險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由網元聖唐出品,武俠小說作家王晴川創作的武俠玄幻小說《鑿空記》,近日在北京以「鑿空西域,以登崑崙」為主題,圍繞西域的歷史與幻想,進行了一場新書分享。「鑿空」二字意為開通大陸,《鑿空記》取材於「張騫出使西域」這段真實的歷史事件,融入了中國神話元素,借用打開中國與世界連結的第一人張騫的眼睛,帶領讀者領略西域風情,展開一場大探險。網元聖唐旗下的中華文化遊戲作品《古劍奇譚》系列和《神舞幻想》,也是源自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
  • 張騫出使西域帶回的紅花,到了中原卻是黃色的,這是怎麼回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它們的名字裡有描述顏色的字眼,但本身卻是鮮亮的黃色,這完全顛覆了人們的認知。紅花是很好的染料和油料上個世紀初,在考古學家對埃及金字塔進行廣泛發掘的同時,他們還對古埃及人們的生產生活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其中在法老圖坦卡蒙墓室中出土的紅花飾品也證實,這是人類最早栽培的作物之一。
  • 古時的「西域三十六國」,究竟誰的國力最強,三十六國排行如何?
    上文中的「孝武」就是漢武帝劉徹的諡號,漢時,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的開通,使得中原與西域諸國漸漸有了經濟往來和文化交流,後來,漢宣帝在烏壘城(今新疆輪臺縣)設置了西域都護府,這是「西域」一詞第一次被正式使用。
  • 大漢第一勇士傅介子:孤身出使西域,斬殺樓蘭王,打通絲綢之路
    詩中所言這樓蘭國,是西域古國名,國都樓蘭城,最早見於《史記》。西漢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闢舉世聞名之「絲綢之路」,實現東西方文化的歷史大交流。這樓蘭國,西南通且末、精絕、拘彌、于闐,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東當白龍堆,通敦煌,扼「絲綢之路」的要衝。自從張騫開闢這絲綢之路後,這條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紐帶並不通暢,平靜。
  • 班超出使西域,殺掉西域城國的受寵國師,國王看到後立即歸順大漢
    班超出使西域,殺掉西域城國的受寵國師,國王看到後立即歸順大漢「西漢有張騫,東漢有班超,皆一時人傑,不可多得。吾謂超之功尤出騫上……」——《後漢演義》評價班超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從此開拓了絲綢之路。
  • 張騫通西域,地獄級副本比唐僧西天取經還要難
    你月氏和匈奴有亡國之仇,我大漢亦和匈奴不死不休,倘若我大漢和月氏結為盟友,東西夾擊匈奴,必能成就大事。大腿一拍,漢武帝立即組建了一支一百多人的外交代表團,團長正是張騫。領導一張嘴,下屬跑斷腿,出使大月氏這條路並沒有漢武帝想得那麼簡單。
  • 後崛起大國要先交友而後出擊,當年西漢結援西域反制匈奴非常經典
    當時匈奴在西域設置僮僕都尉,僮僕即奴隸之義,以「僮僕」為官名,蓋視西域各國為匈奴之僮僕,向其徵收賦稅。武帝聽說匈奴大敗月氏後,月氏人西遷至西域一帶。冒頓單于用月氏王的頭骨做飲器,月氏人對匈奴恨之入骨。武帝於是決定派人出使西域,聯絡月氏人,共同夾擊匈奴。
  • 神秘的西域古國曾經一度稱霸西域,匈奴都忌憚,漢朝送去兩位公主
    她是漢武帝劉徹侄子罪臣江都王劉建的女兒,而她嫁給的對象就是烏孫國的國王獵驕靡。那麼,漢武帝為何要和烏孫聯姻?沒錯,的確是為了對付匈奴,但烏孫強大嗎?強大,烏孫曾經稱霸西域,連匈奴都忌憚。當年烏孫國巔峰的時候,人口63萬人,號稱「西域最大的國家」。
  • 漢朝最牛的斬首行動,孤膽英雄傅介子獨斬樓蘭王,另大漢威震西域
    (張騫出塞)中國對於西域的認識始於張騫。經過張騫十餘年的艱苦跋涉,使中國第一次見識到這個與中原文化迥異的地方。漢武帝還在世的時候,憑藉著強大的武力,西域諸國基本臣服於漢朝。(張騫出使西域)但是隨著漢武帝的去世以及連年徵戰掏空了整個漢朝國力,所以漢朝在漢昭帝時期不得不採用休養生息的政策來重新提升國力。漢朝變成了一個外強中乾的花架子。西域與匈奴漸漸地對漢朝不再那麼服帖,開始不斷試探漢朝的深淺。
  • 班超為何投筆從戎出使西域?紀錄片《中國》為你「解密」
    班超投筆從戎,奉命出使西域。這位在西域的土地上書寫了新的歷史的人物,憑藉執著、孤勇的血性和非凡的政治軍事才能,讓中斷了幾十年的駝鈴聲在絲綢之路上再度響起。投筆從戎 奇襲獲勝  東漢時期,出身文史之家的班超被任命為管理皇家圖書館的蘭臺令史。但班超卻認為,歷史不應該用筆來書寫。匈奴對西域的騷擾,讓班超棄筆從戎,奉命出使鄯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