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出使西域,因為這個女人,他才堅持完成使命

2020-12-19 史話俠客

張騫出使西域,在西域娶了一個匈奴老婆,並且給他生了一個兒子,也許就是在這個美女的陪伴下,張騫才能有信心和勇氣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張騫被匈奴抓住後,一個漂亮迷人的匈奴女人走進帳來,看到張騫害羞的低頭微笑,張騫看到這個異域美人入迷了。他沒想到單于竟把這個美人送給他做了老婆。

張騫為了實現漢武帝擊敗匈奴和開疆拓7土的宏遠目標,率使團出使西域。不想運氣太背,剛進入匈奴的範圍就被匈奴騎兵逮了起來。送到王庭,被匈奴單于給好好嗆了一頓,張騫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無情地被扣留在匈奴。

大漢使節,被留在匈奴,出使西域的任務還沒完成,真是度日如年,而且張騫正值青年,每天精力旺盛,鬱悶的要死。

但是,老單于還挺善解人意的,給張騫派了個美人做老婆,這給張騫在異國的圈禁生活帶來了樂趣,也許就是這個女人讓張騫有了活下來,完成出使西域的信心。

這個女人叫阿諾蘭,是一個善良的匈奴女人,嫁給張騫後,一門心思與張騫過,把張騫侍候得舒舒服服的,第二年給張騫生了一個孩子。讓張騫在溫柔鄉裡有點樂不思蜀了。 其實張騫無時無刻不想大漢天子給自己的使命,他每天放羊的時候,都要偷偷畫地圖。他老婆阿諾蘭看到他畫地圖,知道他早晚要走,心裡很難過。

這一天,狂風大作沙石漫天,颳得人睜不開眼。張騫告訴阿諾蘭他要逃跑,阿諾蘭給他備了乾糧,他就帶著隨從堂邑父逃了出來。但是,他不是往家逃,而是向著西域跑去。

可憐的張騫經過艱難奔波,終於到了大月氏,國王很驚訝,趕緊做了好菜招待張騫。張騫吃過飯就給大月氏國王說了大漢的意思,聯合起來抗擊匈奴。國王一聽嚇壞了,這些小國因為經常受匈奴的侵襲,對匈奴非常畏懼。張騫又來到烏孫等幾個小國都是一樣,不敢與大漢聯合抗擊匈奴。

張騫只得與堂邑父回漢朝,但是在回去的路上,又被匈奴抓住了。張騫在匈奴呆了十年,匈奴話說得很好,剛好匈奴起了內亂,他瞧準機會,和老婆孩子一起,帶著堂邑父回到了漢朝。這次出使西域,出發時100多人,只有張騫和堂邑父兩個人回來。

回到漢朝後,受到漢武帝的隆重接見。張騫把匈奴和西域的軍事信息地圖,地理,人文物產報告給漢武帝。讓漢武帝對匈奴和西域有了很深的了解,為後來抗擊匈奴打下基礎。

@史話俠客評論:這個匈奴女子為了自己愛著的人,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在張騫圈禁十年的生活中給了他信心和希望,讓他最終堅持下來,完成了漢武帝安排的任務。而史書對此記錄很少,被無情地遺忘,這歷史對女人也太不公平了。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很順利地到達了西域,把漢朝的文化和特產,先進技術帶給西域。西域諸國感受到漢朝的強大,就與漢朝結盟,派使臣隨張騫到漢朝朝貢。就這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聯通了西域諸國與中原的聯繫,打通了絲綢之路,為日後東西方的交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相關焦點

  • 漢武帝為何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張騫出使西域有什麼作用?
    張騫出使西域這件事是寫進教科書的大事件,要知道我國歷史悠久,發生的重大事件不計其數,為什麼張騫出使西域這件事能力壓群雄寫進教科書?而且漢武帝為什麼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張騫出使西域有什麼作用?為什麼在歷史上的評價那麼高?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張騫出使西域的背景、流程、作用、影響。第一個問題就是漢武帝為什麼派遣張騫出使西域?
  • 張騫出使西域是怎麼回事?
    漢武帝下令招募不怕危險出使西域之人。漢中人張騫就是這時應招,勇敢地接受了這項任務。公元前138年,張騫率領堂邑夫等100多人,從京城長安出發。當通過匈奴的時候,不幸被匈奴人抓住,帶他來見單于。單于對他說:「月氏在我的北邊,漢朝怎麼可以派人去呢?難道我派人去越,漢朝也允許我穿行嗎?」於是把他扣住,一直扣留十多年。
  • 張騫出使西域,不僅打通了絲綢之路,還帶回了不少東西
    在當年漢武帝下達了一道命令,張騫出使西域便應運而生。就在公元前139年的時候,張騫率領著使者團隊從長安城內出發,而這一行人的目的地就是為了到達西域,並且去聯絡大月氏國,打開和西域之間的各方面聯繫。但當時的西域霸主便妥妥的是匈奴人,因為很多的地區都已經被匈奴所牢牢的把控著,而大月氏國和匈奴之間又有著血海深仇。張騫西域路張騫出使西域這一行有著100餘人,就在河西走廊這一地帶的時候就已經被匈奴人的騎兵所抓獲了。
  • 張騫首次出使西域,一走就是十三年,途中經歷相當驚險
    公元前126年的一天,漢武帝得到了一個令他震驚到有點不敢相信,卻又欣喜若狂的消息,那支他曾經在13年前派出的,出使西域月氏國的使團回來了!不過令人有些傷感的是,當年出發時130多人的使團,僅僅回來了兩個人:郎官張騫和他的僕人甘父。
  • 張騫出使西域:過程很艱辛,卻有意外收穫
    漢武帝知道了這個消息,好興奮。他想派使者去聯絡那些逃亡的月氏人,但是到月氏就必須穿越匈奴的地界,這也難不倒漢武帝,漢武帝在全國招募膽大心細的人出使月氏,重金獎勵。匈奴人把張騫交給大單于,單于對張騫說:月氏在我們匈奴的北邊,你們大漢怎麼能夠派人去聯繫他們呢,我要是聯繫你們大漢的南越國,你們大漢會同意嗎?張騫不答。匈奴單于從此就軟禁了張騫和他的使團,他們十年之內,都沒有走出匈奴一步,漢武帝還以為張騫死在了西域,再也不回來了。
  • 從張騫出使西域到屯戍西域近八十年間,西域一直漢匈之間不斷徘徊
    第一階段:張騫的使命張騫出使西域,是西漢政府對西域認識"從無到有"的過程,也是匈奴戰略轉型的重要一步。在此之前,西漢政府對西域的認識大概還停留在"西有列國,為匈奴所欺,乃至被匈奴所逐"的階段。因此,張騫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尋找聯合對抗、打擊匈奴的幫手。
  • 張騫出使西域能媲美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嗎
    至少從中華版圖鞏固這個角度來看,張騫的出使西域,絕對可以媲美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張騫一出,雖歷經千難萬險,但中華版圖從此增加。大漢因此控西域,出東北,定西南。漢初之時,漢之能控制的版圖,約在 400 萬平方公裡。
  • 史料詳細記載,張騫出使西域兩次,把絲綢之路打通了
    史料詳細記載,張騫出使西域兩次,把絲綢之路打通了 2020-12-12 00:00
  • 【名人百科】「鑿空」西域,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張騫
    沒等仙姑開口,張騫連忙作揖施禮,把他奉旨出使西域,路上諸多艱辛,眼下水土不服,腹內脹滿,口舌生瘡,吃了這果的籽兒,竟好了許多的事兒講說一遍,肯求仙姑賞賜幾個石榴。仙姑一聽作了難,搖搖頭,連說不中。接著把情由告訴張騫。
  • 大漢第一勇士傅介子:孤身出使西域,斬殺樓蘭王,打通絲綢之路
    詩中所言這樓蘭國,是西域古國名,國都樓蘭城,最早見於《史記》。西漢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闢舉世聞名之「絲綢之路」,實現東西方文化的歷史大交流。這樓蘭國,西南通且末、精絕、拘彌、于闐,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東當白龍堆,通敦煌,扼「絲綢之路」的要衝。自從張騫開闢這絲綢之路後,這條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紐帶並不通暢,平靜。
  • 張騫出使西域帶回的紅花,到了中原卻是黃色的,這是怎麼回事?
    紅花花瓣中有紅黃兩種色素說回紅花的顏色問題,兩千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後將紅花的種子帶回,人們看到這種曬乾後紅中帶藍的花朵,就將其命名為「紅藍花」,簡稱紅花,實際上它本身是黃色或者淡黃色的。正是因為紅花往往被曬乾後才進行加工,人們還選擇將其作為重要的染料看待,漢代皇帝的朝服中就使用了用紅花染制的紅色絲綢。而民間也將紅花染布的製作工藝保留下來,直到被工業染料所取代。
  • 武俠玄幻小說《鑿空記》:借張騫之眼,展開一場西域大探險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由網元聖唐出品,武俠小說作家王晴川創作的武俠玄幻小說《鑿空記》,近日在北京以「鑿空西域,以登崑崙」為主題,圍繞西域的歷史與幻想,進行了一場新書分享。「鑿空」二字意為開通大陸,《鑿空記》取材於「張騫出使西域」這段真實的歷史事件,融入了中國神話元素,借用打開中國與世界連結的第一人張騫的眼睛,帶領讀者領略西域風情,展開一場大探險。網元聖唐旗下的中華文化遊戲作品《古劍奇譚》系列和《神舞幻想》,也是源自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
  • 張騫通西域,地獄級副本比唐僧西天取經還要難
    就在漢武帝沉迷於地圖開疆的時候,一個叫大月氏的國家出現在他眼前,漢武帝看著這個處在地圖西北角的國家陷入了沉思。大月氏曾是河西地區一個強大的胡人政權,為了爭奪西北扛把子的位置,和匈奴打了上百年。張騫知道,西天此行兇險,一不小心就真的會上西天的那種,可他毅然受命,出使大月氏。果然,張騫一行人剛進入河西走廊就被匈奴人抓了個正著。好在張騫帶了一個叫堂邑父的匈奴人做嚮導,解釋了半天終於讓抓他們的匈奴人明白,自己是漢朝的使團,這才沒被殺了領賞。
  • 「我命由我不由天」,哪吒的宣言他也實踐過?
    為軟化、拉攏張騫,還給張騫娶了匈奴女子為妻,一是監視他,二是誘使他投降。 故事到了這也許就可以畫上一個句號了,要知道中國人歷來把血脈傳承看得很重要,都有孩子了,有家庭了,那張騫就可以消停了吧! 匈奴的單于估計也是這樣想的,要不也不會給張騫娶匈奴的女子為妻,可惜單于的這個算盤落了空。 張騫堅貞不屈。 雖被軟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時機,準備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 為什麼漢朝使者能在西域十分囂張?
    一些漢使在堅持使命的同時,敢於超額行動:在沒有牽制的情況下,使者擅自行動乃至「矯詔」的情況經常發生:比如傅介子受命出使大宛國,他本來的使命僅僅是責備沿途勾結匈奴的樓蘭和大宛王,但是他在歸國的途中,還額外地斬殺了在龜茲國逗留的匈奴使團;留下了「雖遠必誅」名言的陳湯,在遠徵郅支單于之前,也是擅自矯詔調動了戍己校尉的屯田軍和西域城邦諸國的軍隊出徵,並且沒有上報有關行動細節,但是事後在建功立業後,也沒有受到矯詔的懲罰
  • 班超出使西域,殺掉西域城國的受寵國師,國王看到後立即歸順大漢
    班超出使西域,殺掉西域城國的受寵國師,國王看到後立即歸順大漢「西漢有張騫,東漢有班超,皆一時人傑,不可多得。吾謂超之功尤出騫上……」——《後漢演義》評價班超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從此開拓了絲綢之路。
  • 古時的「西域三十六國」,究竟誰的國力最強,三十六國排行如何?
    上文中的「孝武」就是漢武帝劉徹的諡號,漢時,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的開通,使得中原與西域諸國漸漸有了經濟往來和文化交流,後來,漢宣帝在烏壘城(今新疆輪臺縣)設置了西域都護府,這是「西域」一詞第一次被正式使用。
  • 投筆從戎的班超,在西域經歷了怎樣的傳奇故事?
    自從西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之後,中原政府便十分重視與這一地區國家的外交關係,並在那裡建立起了西域都護府,以維持自己的威望。不過到了東漢時期,漢政府對於西域的影響力持續下降,因此西域各國紛紛停止了對於東漢的貢奉。
  • 班超為何投筆從戎出使西域?紀錄片《中國》為你「解密」
    班超投筆從戎,奉命出使西域。鄯善是中原前往西域的必經之地,也是西域南北交通幹道的分岔點,戰略地位重要,漢朝和匈奴爭奪激烈。班超使團的任務,就是代表漢朝安撫鄯善國國王,使其站在自己一方。然而,本來對班超一行熱情備至的鄯善國國王因為匈奴使團的到來態度有變,班超使團面臨著被鄯善國國王當成禮物送給匈奴的風險。  絕境,往往是勇敢者的機會。「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下了決斷。
  • 後崛起大國要先交友而後出擊,當年西漢結援西域反制匈奴非常經典
    當時匈奴在西域設置僮僕都尉,僮僕即奴隸之義,以「僮僕」為官名,蓋視西域各國為匈奴之僮僕,向其徵收賦稅。武帝聽說匈奴大敗月氏後,月氏人西遷至西域一帶。冒頓單于用月氏王的頭骨做飲器,月氏人對匈奴恨之入骨。武帝於是決定派人出使西域,聯絡月氏人,共同夾擊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