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在100名等待「晚長」的孩子中,有97%的孩子都被斷送了長高的機會,從而錯過了長高的好時機。那麼,家長們要怎樣科學地認識「矮小」與「晚長」呢?
什麼是晚長?
晚長通常指「體質性青春期發育延遲」,即在正常童進入青春發育的年齡時,沒有生長加速,但在其他孩子停止生長或生長減慢之後,他卻出現身高猛長的情況。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那些晚長的孩子是等到「正常發育的孩子已經或即將停止生長後」才開始猛長,萬一你家孩子不是這一類,卻又沒有在最好的時期內幫孩子進行身高促進和調節,那不就永遠喪失了幫孩子長高的機會了?+
如何鑑別是否是晚長?
骨齡可真實地評價兒童的生物年齡,客觀地評價兒童身高生長水平,是準確評價孩子發育狀況的「金鑰匙」。
首先明確一點,「晚長」的比例非常低,而且骨齡通常正常或落後於年齡。
建議3歲以上的孩子每年測一次骨齡,一旦孩子出現生長遲緩、身高較矮或骨齡提前並且身高不理想的情況時,首先要排查是否存在生長發育疾病,如:性腺功能減退症、生長激素缺乏症、甲狀腺功能減低症、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症(即Turner症候群)等,然後再從營養、睡眠、運動、情緒等角度綜合考量。
另外,家長尤其要注意的是:即便是晚長的孩子,其生長曲線也應與正常的孩子基本平行,如果孩子的生長速率異常,又沒有及時幹預,那麼待到骨骺閉合時往往錯過了最佳幹預時間,追悔莫及。
因此,對於矮小的孩子,家長不能抱僥倖心理,定期監測孩子生長發育狀況,科學幹預才是為孩子負責的正確之路。家長可以對照以下生長規律,或者與同齡的孩子相比較,若發現明顯異常,或明顯低於同齡兒平均水平,就應及時幹預。
溫馨提示:
青春期前的身高增長佔人體終身高的80%左右,一般來說,青春期期間男孩共增長28-30cm左右、女孩共增長25cm左右,大約只佔終身高的20%。
青春期期間有限的身高增長並不能挽回小時候被落下的身高,因此一定要讓孩子趕在青春期前實現身高優勢成長!
四種生活好習慣,助力孩子好身高
給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讓生長激素正常分泌,更利於孩子在遺傳範圍內正常的成長。
1、保證充足的睡眠
孩子長高首先需要生長激素的分泌,而優質的睡眠是促進生長激素旺盛分泌的關鍵。
絕對不能讓孩子熬夜!
因為生長激素是在夜裡進入深睡眠時大量分泌的,也就是夜裡睡覺時深睡眠多才會長身體。
熬夜嚴重影響身高增長緩慢或停止生長。
2、進行適當的運動
運動可以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
每天堅持打籃球、羽毛球、跳繩等跳躍伸展性運動,有利於保持骨細胞的活力,讓孩子更快成長,同時可預防骨骺線過早閉合。
3、均衡飲食不可少
家長們要注意孩子不僅要吃得飽,更要吃得好。均衡營養,重視鈣質、蛋白質、蔬菜和水果的攝入。
4、保持愉快的心情
在孩子身體沒有疾病,卻出現生長發育緩慢的情況下,家長該考慮一下是不是孩子的心理出了問題,從而打破生長激素分泌的日常速率。
所以,務必要讓孩子儘量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避免過於焦慮,影響激素分泌。
願各位家長對孩子的成長足夠了解,足夠重視,足夠用心,為孩子的長高助力!
文章參考來源:山西省兒童醫院兒保科、一附院內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