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中,稱得上為菩薩,至少要住入初地。然後往上是二地、三地…… ……十地,那麼這十地菩薩的境界有什麼不同呢?
《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中,佛以月亮為比喻,講述了十地菩薩不同境界。《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初地菩薩。猶如初月光明未顯。然其明相皆悉具足。二地菩薩如五日月。三地菩薩如八日月。四地菩薩如九日月。五地菩薩如十日月。六地菩薩如十一日月。七地菩薩如十二日月。八地菩薩如十三日月。九地菩薩如十四日月。十地菩薩如十五日月。圓滿可觀明相具足。其心淡泊安住不動。不沒不退住首楞嚴三昧。」
在佛教中,稱得上為菩薩,至少要住入初地。然後往上是二地、三地…… ……十地,那麼這十地菩薩的境界有什麼不同呢?
《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中,佛以月亮為比喻,講述了十地菩薩不同境界。《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初地菩薩。猶如初月光明未顯。然其明相皆悉具足。二地菩薩如五日月。三地菩薩如八日月。四地菩薩如九日月。五地菩薩如十日月。六地菩薩如十一日月。七地菩薩如十二日月。八地菩薩如十三日月。九地菩薩如十四日月。十地菩薩如十五日月。圓滿可觀明相具足。其心淡泊安住不動。不沒不退住首楞嚴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