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格爾尼訪華:只因英國不願三拜九叩,釀成清朝與世界脫軌的悲劇

2020-12-19 洞鑑五千年歷史

01

引言

清朝末年的歷史被認為是是屈辱的歷史,英國對中國發動了鴉片戰爭,其根源是因為中國不肯打開市場,這才釀成了不可估量的後果,用武力喚醒了沉睡的中國。

其實早在清朝的乾隆時期,英國就對中國進行了友好的往來,但是中國的統治者妄自尊大,沉浸在康乾盛世的美夢中,不肯醒來。因此錯過了最佳的良機,從而與世界脫軌,這就是馬戛爾尼訪華。

02

馬爾嘎尼奉命來到中國

事情發生18世紀,公元1792年,英國此時已經距離光榮革命發生兩個世紀,正值英國喬治三世在位。為了打開市場,英國國王於是派遣了外交大使馬爾嘎尼,率領100多名隨從,帶著大量的珍寶還有禮物來到了中國。

馬爾嘎尼船隊來華

這支船隊不遠萬裡,穿過海上。一年之後,終於來到了中國的澳門,一路經過臺灣海峽、穿過舟山、路過天津,最後在北京的通州,終於來到了馬可波羅書中遍地是黃金的中國,來到了北京,來慶祝乾隆的83歲大壽,當然更重要的任務是打開中國的市場。

所以,英國政府對中國是有多多少少的了解。在馬戛爾尼訪華之前,也曾來到過中國。公元1787年,英國政府就曾任命卡斯卡特為外交大使,不遠萬裡來到中國。但是這隻船隊還沒有來到中國,外交大使就在途中病死了。

相比來說,這次的行程還是比較順利。馬爾嘎尼來到中國之後,並非沒有外國人來到中國,其目的與訪華的目的是不同的。主要的是為了傳播西方的天主教,像明朝的利瑪竇、清朝的郎世寧就在中國進行了友好的往來,並且還有在中國擔任官職。

英國工業革命

但這次艱苦卓絕的旅行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順利,反而是困境重重。隨行的船隊中精心挑選西方的各種精美的禮品,還有用具。馬爾嘎尼自信滿滿的來到中國,滿懷希望的期望可以取得一些進展和成果,這些禮品動用了許多的力氣才運上了岸。

清朝政府得知英國的使團來華,對此事也頗為重視,對其進行了隆重的接待。乾隆皇帝讓自己重視的梁肯堂、徵瑞,負責接待不遠萬裡來到中國的使團。還囑咐二人,對待外來的外賓不能輕慢。

03

雙方的禮儀之爭

一切進程就像想像中的進行,但是在接觸的過程中,英國的使團同中國方面發生了一些衝突,那就是禮儀上的爭執。當時中方希望外賓按照中國三拜九叩的方式,來與中國君主交流,但是英國方面對此表示拒絕。

乾隆皇帝畫像

英國給出的理由是這樣的,當時的英國是一個已經獨立的國家,為了對其進行拒絕,還向中國方面要求,必須同樣對著英國國王的畫像進行三拜九叩才行。還強調英國是一個獨立的國家,這是不符合英國方面的風俗的。

乾隆皇帝看到這封信之後,對此大為不滿,認為是對中國的輕視與怠慢。清朝乾隆每年都有來到熱河的避暑山莊度假的習慣,這次的生日也定在這裡舉行。英國的使團來到熱河之後,乾隆皇帝對待英國使團的態度就沒有原先那麼熱情了。

英國使團的待遇相比之前,也有了下降,想要將其攆走的意思。就在雙方的來往陷入僵局的時候,乾隆最信任的臣子和珅出來,希望扭轉這種局面。和珅邀請英國使團來到自己家中,進行了交流,雙方之間的矛盾也有所緩和。雙方達成了妥協,各讓一步,英國不必三跪九叩,但是要單膝下跪,達成了諒解。

這一份從英國對中國所寫的諭旨上,就能看出,語氣中也也沒有那麼重的火藥味。乾隆皇帝看了之後,自尊心得到了滿足。英國使團的待遇也有所提升,乾隆還有和珅在矛盾解決之後,還特地送來了珍貴的水果還有甜品。

在這一年的的八月中旬,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對英國的使團進行了友好的訪問與交流,具體的地點是選在萬樹莊園。在進行接待之後,舉辦了隆重的宴會。馬爾嘎尼也對這場接待宴會記憶深刻。

乾隆皇帝在十幾名的侍衛,將其抬著轎子,來到了宴會廳,當時的文武大臣都跪著迎接,而馬爾嘎尼以及使團則單膝跪地。宴會舉行三天之後,乾隆皇帝的壽辰也在此舉行。馬爾嘎尼同清朝的臣子一同祝壽。

避暑山莊

文武百官都齊齊恭賀,但是比較令人懷疑的是,九五之尊的乾隆皇帝並沒有在這場宴會中現身。馬爾嘎尼此行除了向乾隆祝壽之外,還是帶著更重要的任務來的,那就是雙方之間的貿易活動。

04

馬戛爾尼訪華最終失敗

但是馬戛爾尼沒有想到的是,早在英國使團來到中國來到中國之前,先後已經有許多像葡萄牙、荷蘭等十幾個國家來到中國,目的就是要同中國展開貿易。但是頑固的清政府並沒有重視,堅信自己國家物產豐饒,這些國家的使團只能灰溜溜的回去。

英國使團出發之前,也為這次行程制定了計劃,不僅要開闢通商的口岸,還要在中國派駐固定的外交使節等等,其中的殖民色彩也是滿滿。但是來到中國之後,發現中國與想像中的格格不入。

馬爾嘎尼畫像

使臣來到中國之後,看到中國民眾的生活並不如人意,居住的房子破爛不堪,穿的衣服也是破破爛爛,也是大為震驚。使團向中國提出雙方進行貿易往來的要求,其中包括中國對外開放,允許進行貿易往來。

此外,還要求中國方面對來貨物的稅款進行優惠。與此同時,馬嘎爾尼的使團還向乾隆皇帝獻上了英國送來的許多新的產品,諸如望遠鏡、精美的鐘表。原以為乾隆皇帝會和康熙一樣大為驚喜,但是效果並不樂觀。

馬戛爾尼向清廷提出的一系列要求,清朝政府也沒有答應。九月份,乾隆以及使團回到了首都北京。而清廷對英國的使團下了逐客令,回贈了中國禮品。而馬爾嘎尼的使團也只能回到了英國。

乾隆接待使臣

中國與英國的這次交涉,最終以失敗告終,英國使團除了獲贈的一些禮品之外,什麼具體的權益也沒有得到。其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我們看看馬嘎爾尼一行人的目的表面上是為了給乾隆皇帝祝壽,帶來了許多珍奇的物品。但是這時的乾隆已經80多歲的高齡,對西方的這些技術顯然是提不起興趣。

當時清朝內部的形勢也是不容樂觀,朝中的黨派爭端相對也是非常嚴重,而乾隆的個人性格也是導致這次訪華失敗的主要原因。當時的清朝雖然暗藏危機,但是從表面上看,人口過億,經濟強大,並沒有將目光放到海外

05

結語

而馬嘎爾尼回到英國之後,認為因為翻譯做的不夠好,才導致了這次訪華的失敗。乾隆皇帝或許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怎麼也看不上的英吉利,最終是通過罪惡的鴉片貿易,還有堅船利炮,實現了當初向他提出的要求。

參考文獻:

付萍萍、陳世顯、謬瑞華:《現代民族與封建民族的衝突:馬爾嘎尼使團訪華論析》

馬戛爾尼:《馬嘎爾尼遊記》

聞一多:《唐詩雜論》

仇兆鰲:《杜詩詳註》

歐立德:《視野下的乾隆朝——從馬戛爾尼使團來華說起》

作者

錦年,自由撰稿人,歷史學愛好者,致力於研究歷史。期望用歷史垂訓鑑戒,塑造集體記憶,鑑往知來。

相關焦點

  • 民國少帥張學良,為何要對溥儀皇帝三叩九拜?
    民國少帥張學良,為何要對溥儀皇帝三叩九拜? 不僅是民國少帥張學良見到溥儀要行三叩九拜的大禮,就是當時的很多北洋軍閥的大佬們,包括袁世凱,王士珍,張作霖見到溥儀,都會行跪拜禮。
  • 同樣都是皇帝,康熙皇帝為什麼在明孝陵給明太祖朱元璋三拜九叩?
    不僅如此,康熙帝甚至六次在朱元璋墓前行三拜九叩的大禮,其重視程度可見一斑。我們都知道,明朝是漢人建立的,而清朝是滿族建立的。一般來說,抹黑上一個朝代,才會顯得自己的朝代高大上一些。為什麼康熙皇帝卻反其道而行之,這麼推崇朱元璋重視明孝陵呢?首先,使自己的正統地位合法化。
  • 古代大禮中的「九拜」,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並不是拜九次
    《儀禮.鄉射禮》:「主人西南面三拜眾賓,眾賓皆答一拜。鄭玄註:三拜,示徧也。賈公彥疏:三拜示徧也者,眾賓無問多少,止為三拜而已,是示徧也。」「三叩九拜」是古時候的豪禮,在一般的了解中,「九拜」就是說持續拜九次,而禮法上真正的「九拜」卻並非如此。古代真正的禮儀是什麼?
  • 農村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說的是啥意思?
    就比如這句民間有關禮節的俗話「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其描述的就是有關傳統禮儀中的叩拜的忌諱!那麼這句話中「三」和「四」分別指的啥?老祖宗講的有沒有道理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 英國人的疑惑,破敗的鄉村和豪華的官府衙門,哪個才是真實的中國
    發生在18世紀末的,由馬戛爾尼率領的英國使團的訪華活動,被稱為是中西兩個大國的第一次正式接觸。之所以被稱為是第一次正式接觸,是因為在這之前通過在廣州十三行的貿易,中英雙方已經有了許多的非正式接觸。馬戛爾尼使團此行則正是要解決英國與清朝在雙邊貿易中所存在的不對等地位,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取消英國商人在與清朝官員接觸時必須三叩九拜的禮儀要求。當然在議會中,也有一方是主戰派,他們要求用武力迫使清朝屈服,從而放棄其高高在上的天朝姿態。
  • 臣子見到皇帝,都要行「三拜九叩」之禮,唐朝為什麼卻不一樣
    導語《周禮·春官·太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兇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以享右祭祀。」御座上哪個君王正凝視著你們呢,大年三十的,諸位官員都會比誰跳舞跳得拼命,爭得給皇帝皇上留個好印象,您僵立著賣呆是不願做了?您說不清楚該怎麼跳?老辦法,緊跟前邊哪個官員朋友,他揚臂您也揚臂,他跳腳您也跳腳,別人再來一個原地不動轉體1080度,您最少得跟隨轉個720度吧?
  • 辛巴收徒必須三拜九叩行大禮,所有徒弟必須改口喊爸爸
    辛巴收徒必須三拜九叩行大禮,所有徒弟必須改口喊爸爸!近日澎湃新聞發布了一段視頻,辛巴徒弟蛋蛋在拜辛巴為師之前,必須要給辛巴三拜九叩,行拜師禮才肯收蛋蛋為徒,從照片中可以看到辛巴引以為傲的姿態,有一種一人在上萬人在下的感覺!
  • 英國女王才23歲!皇帝三個問題顯示清朝格局,俘虜笑了,難怪滅亡
    在大家的眼中,清朝之所以沒落都是因為他們實施「閉關鎖國」的政策,然而事實上,真正導致清朝走向衰敗的是他們的盲目自大。在清朝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之時,西方世界已然開始了工業革命,在對外界一無所知的情況之下,清朝的社會經濟逐漸跟不上西方的腳步,最終被遠遠地落在身後。
  • 清朝與明朝是敵對的,為何康熙要拜謁朱元璋陵,並行三跪九拜禮
    康熙是一個知行合一的人,他常對大臣們說,天下的黎民百姓,都是朕的忠心耿耿,朕最憐憫的人有三個:一個是出身貧寒的讀書人,另一個是衣不蔽體的窮苦百姓,還有一個就是因無知而犯法。因此,他看見百姓紛紛跪迎,不但緩緩地行禮,而且還使百姓平身免禮。除此外,康熙還在江寧府盤桓了好幾天之久。除要去探望民情,了解民情之外,還有到明孝陵去拜拜朱元璋。
  • 清朝的國力是日本的幾十倍,為何洋務運動不如日本?只因這八個字
    6、 軍事方面:當時清朝有世界第八的軍事實力,更有上百萬的陸軍,日本有什麼?7、 資金方面:清朝在嘉慶年間有從和珅府中抄家抄出來的價值8億兩白銀的資產和6000萬兩庫銀,日本還處於諸侯內鬥的狀態。
  • 康熙祭祀孔廟死活不跪,孔尚任機智遮住3個字,皇帝立馬三拜九叩
    康熙皇帝明白,如果要穩固大清江山一定要使儒家思想忠於大清朝,一定要將滿族文化融入儒家思想。於是康熙皇帝便在此以後對儒家文化十分推崇,他還讚嘆孔孟之道並決定親自前往曲阜祭奠孔子。隨駕祭祀公元1684年,康熙皇帝去曲阜祭拜孔子,命令國子監隨行並命令孔尚任在其身邊講授文書。但當康熙皇帝走到孔子墓前,準備向孔子下拜時卻愣住了。
  • 古人禮儀中的「拜」和「揖」 不是一回事
    有人說,《三國演義》插曲「這一拜,春風得意遇知音,桃花也含笑映祭臺」是不準確的,因為在桃園三結義中,劉關張是跪不是拜。這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因為古時候所謂的拜,其實就是跪。 《說文解字》曰:「跪,拜也。」
  • 清朝開眼看世界第一人,本影響深遠,卻有一決策史書都不願寫
    作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近代名人林則徐在中國近代史上一直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他主導的虎門銷煙更是影響深遠,但若是全面地看待這位民族英雄,發現他也難免會有一些瑕疵,這是後世的史學家都不願提及,而史書也不願記載的。
  • 清朝官員很有智慧,反覆折騰一張名片,就為證明自己高英國人一等
    受近代屈辱歷史的影響,人們對於清朝官員的印象往往都是「愚昧」、「腐朽」、「僵化」,但實際上清朝官員是非常有智慧的,至少在乾隆時期是如此,在英國使團馬戛爾尼的訪華過程中,清朝官員的這種智慧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
  • 【英國蘇格蘭一火車脫軌已致3死6傷】當地時間8月12日,英國蘇格蘭...
    【英國蘇格蘭一火車脫軌已致3死6傷】當地時間8月12日,英國蘇格蘭一列客運列車發生脫軌事故,造成3人當場死亡,包括駕駛員、售票員和1名乘客在內。另有6名傷者已被送往醫院,傷勢較輕。事故發生後,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發表唁電,稱列車脫軌的消息「令我非常悲傷」。英國首相詹森表示,這起事故令人震驚,因為「鐵路事故非常罕見」。
  • 清朝的實力是日本的幾十倍,為何清朝的改革失敗了?只因這一點
    同在亞洲,同一時期,同一種文化,同樣面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清朝的綜合實力是日本的幾十倍,日本卻能通過維新改革成為亞洲唯一的世界列強,而清朝為什麼卻滅亡了呢?·清朝改革失敗的真正原因很多人分析歷史只喜歡看眼前,那是非常短視的。
  • 三月十五財神聖誕,拜財神爺怎麼拜才能財源廣進?
    如何正確拜財神很多人都聽說過拜財神但並不知道應如何正確迎拜財神,今天就為大家講講正確的拜財神的方法。拜財神需要準備的供品1、五色水果(代表五路財神)如:蘋果、橘子、蟠桃、火龍果、紅棗。2、設一香爐,右方放三杯茶水,象徵清靜。(茶葉炮製)3、在神前擺一瓶鮮花,百合、菊花、康乃馨一類。代表和合,喜悅,生命力。
  • 青希消防:英國一載柴油火車脫軌並起火,幾公裡外都看到大火燃燒
    當地時間8月26日晚,英國南威爾斯一列載有大量柴油的火車在拉內利附近脫軌並起火。當地警方表示,多節車廂脫軌起火,並造成2名貨運火車員工受傷。 報導稱,列車的三節油罐起火,警方已經將事件宣布為重大安全事故;事發地幾公裡外的民眾也看到了燃燒的大火,目前,居住在起火點附近800米範圍內的約三百名居民被疏散。事故仍在進一步調查中。
  • 18世紀的清朝當時也算是世界強國,英國又為什麼敢向清朝宣戰呢?
    之所以英國敢向清朝宣戰,最主要的還是經濟方面的利益,因為之前有過幾次派遣使者想要通過和平手段來和清政府談判,但毫無例外都沒有結果。1840年左右,英國的大機器生產已經基本取代了手工業,用機器製造機器的產業也建立起來,英國工業革命也基本完成。當時英國工業生產佔世界工業生產總額的47%,商品出口總額佔世界總額的21%,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英國艦船噸位位居世界第一,正所謂「國家利益所至,艦艇航跡必達」,英國殖民地數量眾多,分布廣泛,橫跨地球經緯,是繼西班牙之後的新的「日不落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