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開眼看世界第一人,本影響深遠,卻有一決策史書都不願寫

2020-12-22 史聞史鑑

作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近代名人林則徐在中國近代史上一直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他主導的虎門銷煙更是影響深遠,但若是全面地看待這位民族英雄,發現他也難免會有一些瑕疵,這是後世的史學家都不願提及,而史書也不願記載的。

虎門銷煙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件,因為這件事標誌著中國人開始對洋人的宣戰,也引發了後果嚴重的鴉片戰爭。不管結果如何,主張此事的林則徐無疑是正確,所以林則徐硝煙的做法在當時也得到了清朝統治者道光皇帝的支持。但是因為後來鴉片戰爭的失敗,林則徐被迫成為了替罪羊,被貶到了偏遠的新疆。

後來當他再次返回北京的時候,林則徐也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他認為要想銷毀鴉片已經是不可能了,畢竟連道光皇帝都吸食鴉片,而唯一可以補救的就是國家經濟。為了不讓白銀外流,也是為了抵制英國的鴉片傾銷,所以林則徐提出了讓百姓自行種植鴉片的建議,後來該建議得到了採納,而人們販賣鴉片也逐漸走向了合法化。

這件事雖說在一定程度上保住了清朝的白銀不外流,但是也帶來了極為惡劣的影響,那就是讓更多的人開始吸食鴉片。無疑這項舉措是錯誤的,正是因為如此,所以許多史書都不願記載此事,其實大可不必,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本來就要客觀公正,而且人無完人,雖說林則徐犯過錯誤,但是瑕不掩瑜,他的貢獻與功績還是不可磨滅的。

相關焦點

  • 魏源為什麼被稱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1794—1857年),湖南邵陽人,清朝著名的思想家,與龔自珍齊名,同屬主張「經世致用」的今文學派,曾任內閣中書,晚年棄官學佛,整理著述,隱居杭州。魏源有一個享譽四海的稱號,他被稱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那麼,魏源為什麼會得到這樣一個稱號呢?
  • 歷代王朝都有史書,為什麼清朝的史書叫清史稿?
    因為《清史稿》不過是草稿而已,並沒有經過最終修訂,所以並未被列入中國古代官修史書系列之中。 《清史稿》是在清朝滅亡後,根據後代人修前代史的原則,於1914年由北洋政府下令編纂。同年,北洋政府成立清史館,由趙爾巽擔任主編。
  • 開眼看世界有多難?看看林則徐幕僚翻譯的英文文獻就知道了
    作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則徐在鴉片戰爭前曾大量藉助翻譯材料認識外部世界。他下令翻譯的《孟買時報》,《中華叢論》,《新加坡自由報》,《廣州紀事報》的英文報刊文章被集結成冊,變成《澳門新聞紙》,成為了林則徐窺探敵情的案頭高參。然而他可能並不清楚,自己所看到的內容被重重過濾。這讓他最後只能了解一個已經被扭曲的西方世界。
  • 國外的7座中國人雕像,美國就有4尊,影響深遠意義深刻
    而雕像一般都是國家為自己國家的偉人塑造的。如果一個國家為別的國家的人物建立雕像,那就說明這個人對於這個國家的影響非常大。在國外,有七座我國名人的雕像,其中在美國就有4尊。孔子創立儒家學派,周遊列國,兼愛非攻的理論直到現在都影響深遠。而孔子在世界上也深受許多人愛戴,很多國家都建立了孔子學院來專門傳播孔子的思想。林則徐像美國紐約樹立著一尊3.2米高的林則徐雕像。
  • 我的第一本全球視野的史書:《全球通史》
    但是,讀完後的感覺就是一切都值了,而且對深度閱讀又有了進一步的體會,看書一定要看「燒腦的有難度的經典的」,當你堅持下來以後回頭再看真的就是無限風光在險峰那種感覺,一覽眾山小。由於直到清末我們中國人一直都認為我們就是人類的全部,其餘都不值一提為蠻夷,所以中國有浩浩蕩蕩的二十四史,應該是世界絕無僅有了,但是我們沒有全球史。
  • 清朝已經滅亡一百多年,史書為何還沒修好
    中國存於世已有五千年歷史,而記錄這些歷史的史書就是二十四史。沒在二十四史內記載範圍的都算作是野史,是不被認可的歷史。二十四史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等等,這些史書幾乎是一朝一本,可到了最後,我們都發現《明史》以後沒有了屬於清朝的「清史」了。
  • 袁世凱稱帝就為清朝修史,百年過去了,為何《清史》杳無音訊?
    我們都知道,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是屬於清朝。然而令人奇怪的是,中國並沒有一部被世人公認的具備參考價值的清史。一般我們的史書都是由新朝給舊朝撰寫的,正如明朝的《明史》,就是由順治皇帝在位的時候才始命官員撰寫。
  • 正史都是真實的歷史嗎?為何有人懷疑《明史》是清朝官員作假?
    正史都是真實的歷史嗎?為何有人懷疑《明史》是清朝官員作假?中國歷史遺留下來的印記,大都是根據史書記載,而後相關史學家驗證推測的,大部分的正史都是根據真實來記載的,但是依舊不乏那些爭論較多的歷史。《明史》是24正史中的一部,但它是清朝時期官員所寫,那麼這其中是否有修改部分,是否真的符合真正的明朝歷史呢?為何有人懷疑是清朝作假了呢?明朝自身的官方歷史史書是叫《明實錄》,而現在的《明史》為清朝官員所著,這其中有一些史事就受到了現在一些史學家的質疑,比如在明憲宗與萬貴妃的年齡差異。
  • 明朝學習西方第一人:六十八歲的文官,竟成功仿製西方大炮
    十六世紀,隨著大航海時代的興起,世界歷史進入了新篇章,不主動擁抱世界變化、安於現狀的國家與民族,往往都將在未來為之還債。 1513年,明正德九年,葡萄牙人(明朝稱之佛郎機人)乘船來到中國珠江口沿岸,開始和明朝交往,中西方交流進入新階段。面對西人浮海而來氣勢洶洶,明朝人有何應對?
  • 解讀《有所不為的反叛者》3 - 史書上寫著的是「遺忘」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其實很像計算機的存儲機制,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到足夠的時候,眼睛看到的東西,會有意識的進行區分這是一顆樹、那是一隻貓。但計算機不行,他看到的都是像素塊,像素塊哪有什麼規律可言。就是因為有這樣的難度,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才會像今天這麼火。但人畢竟不是機器,對於人來說,遺忘比記憶更加重要。我們始終還是要往前走下去,過去的東西不應該是絆住自己的泥沼。
  • 僅5748字的《老子》卻有幾千本註解?歷史上有哪些名人註解?
    標題5748字一說取自元末明初有天下第一學者之稱的宋濂所著的《諸子辨》一書。宋濂是受朱元璋禮聘給太子朱標當老師的,他和劉伯溫也是好朋友,兩人寫的散文還被並稱為「一代之宗」。歷代註解《老子》一書的據說有好幾千家,可惜,很多都已經流沒、遺失了。
  • 清朝十二帝的真容,如果你看的仔細,他們臉上就寫著清朝的國運
    清朝十二帝的真容,如果你看的仔細,他們臉上就寫著清朝的國運 清朝的奠基人,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為人兇狠,本是滿洲一個小小的部落首領,祖、父被明朝邊將所殺,努爾哈赤靠著爺爺和父親留下的十三副甲冑起兵,開始統一建州女真各部的戰爭,從照片也可以看出來
  • 6本超好看的清穿小說推薦,重溫N次都看不夠!
    清穿小說,主要是寫女主穿越到清朝各個皇帝的朝代,與眾多王侯將相龍子龍孫,發生的愛情故事,今天小編就準備了幾本超好看的清穿小說,重溫N次都看不夠!整本書看下來,享受的文字間溫馨甜蜜,真的是一本難得的寵溺甜文。《清穿日常》作者:多木木多文案:1,吃……吃喝喝那些事。反正清朝都穿成篩子了,所以加我家這隻也不多了。
  • 推薦5本都市異能小說:一遭天開眼,透視人間醜惡
    推薦5本都市異能小說:一遭天開眼,透視人間醜惡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本期的小說推薦,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推薦的是5本都市異能小說:一遭天開眼,透視人間醜惡。如果各位最近沒有什麼好的小說看的話,不妨試試小編的推薦,總有一本能對你口味的,下面就來看看小編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那幾本,帶給你不一樣的驚喜。1、《逆鱗》作者:柳下揮文案:一朝化龍,直上九天,當它從天而降,降臨世間的時候,就像李牧羊剛出生的時候那道劈在他身上的雷電一般。
  • 讓「開眼看世界」更加綠色生態
    網絡生態始終是普通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在網絡科技高度普及的時代,許多人的日常學習、工作、生活等都離開智慧型手機。其中,手機瀏覽器作為學習知識、閱讀新聞、獲取信息的重要載體,更是現代人「開眼看世界」的關鍵窗口。
  • 清朝館閣體中的最高水平,這字太好看了!現在卻被批評沒藝術性
    那麼,我們這裡不妨來欣賞一下這幾幅作品:是不是覺得美得端莊大氣,令人挪不開眼?如此好看的字,恐怕後世很難再寫出了。但是這字卻被劃分到了館閣體的範疇,那也是清朝館閣體中的最高水平。館閣體真是的沒有藝術性的代表嗎?我們先來看一下館閣體的前生今世。
  • 為什麼《二十四史》沒有清朝?清朝有正史嗎?專家:編撰中
    眾所周知,當我們想了解某一個朝代歷史的時候,就會去查閱這一時代的史書。但二十四史中卻沒有清朝,那麼沒有正統的史書,我們現在對清朝的認識和了解都是從哪裡得到呢?清朝的史書又為什麼一直沒有編制呢?首先是第一個問題,現在我們對清朝歷史的認識主要來自幾個方面,一個就是《清實錄》,這個也是主要來源,其次還會參照一些地方志,再有就是由文人筆下保留下來的一些文章可以探尋。
  • 網絡三大奇書四大名著,每一部都是劃時代的經典,影響深遠。
    對於它們,你都了解多少?它們是哪幾本書?它們的作者還寫書嗎?在寫什麼?網絡小說三大奇書:《誅仙》、《飄渺之旅》、《小兵傳奇》。網絡小說四大名著:《誅仙》、《飄渺之旅》、《小兵傳奇》、《紫川》。這幾本經典網絡小說中,誅仙,飄渺之旅都地位特殊,影響巨大,是最沒有爭議的。小兵傳奇略次之,勉強並列;紫川差距不少,編者個人感覺就是湊數的,雖然也很經典。
  • 清朝已經滅亡一百多年,為什麼中國至今只有二十四史,獨缺清史?
    是由歷朝的史官,記載皇帝舉止言行、奏摺、上諭、各地經濟、軍事、政治等等內容的一系列記錄。還有一些地方志,包括省級、縣級、甚至於某寺廟,比如靈隱寺志等組成。再有就是一些文人寫的書籍了,清代文人寫的書實在是太多了,修《藝文志》時,光書名就列了幾十萬字。
  • 清朝已經滅亡100多年,為何《清史》一直沒寫出來?
    根據慣例,各朝要為前朝修史,由官方設立史館,撥付經費,組織學者來官修史書。比如《明史》是清朝修的,《元史》是明朝修的。但是,清朝已經滅亡超過100年,為何《清史》卻一直沒有寫出來?初期進展非常順利,清史館經費充足,清朝史料豐富,編纂的很多專家又是歷史的親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