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近代名人林則徐在中國近代史上一直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他主導的虎門銷煙更是影響深遠,但若是全面地看待這位民族英雄,發現他也難免會有一些瑕疵,這是後世的史學家都不願提及,而史書也不願記載的。
虎門銷煙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件,因為這件事標誌著中國人開始對洋人的宣戰,也引發了後果嚴重的鴉片戰爭。不管結果如何,主張此事的林則徐無疑是正確,所以林則徐硝煙的做法在當時也得到了清朝統治者道光皇帝的支持。但是因為後來鴉片戰爭的失敗,林則徐被迫成為了替罪羊,被貶到了偏遠的新疆。
後來當他再次返回北京的時候,林則徐也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他認為要想銷毀鴉片已經是不可能了,畢竟連道光皇帝都吸食鴉片,而唯一可以補救的就是國家經濟。為了不讓白銀外流,也是為了抵制英國的鴉片傾銷,所以林則徐提出了讓百姓自行種植鴉片的建議,後來該建議得到了採納,而人們販賣鴉片也逐漸走向了合法化。
這件事雖說在一定程度上保住了清朝的白銀不外流,但是也帶來了極為惡劣的影響,那就是讓更多的人開始吸食鴉片。無疑這項舉措是錯誤的,正是因為如此,所以許多史書都不願記載此事,其實大可不必,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本來就要客觀公正,而且人無完人,雖說林則徐犯過錯誤,但是瑕不掩瑜,他的貢獻與功績還是不可磨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