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癒討好型人格後,生活有無數種可能

2020-10-05 小喬的私島嶼

最近在看日劇《凪的新生活》,這部劇改編自日本人氣漫畫《風平浪靜的閒暇》。播出三集,收穫了一大波好評,豆瓣評分9.4。

我在看第一集時就被吸引,因為女主大島凪的經歷太容易引起共鳴了。

她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在公司裡擅長察言觀色,為了維繫和大家的友好關係,幫更受領導喜歡的同事背黑鍋,從來不拒絕別人的要求,表面上對所有人都是附和的樣子,內心卻憋的喘不過氣。

大島凪的男朋友我聞慎二是同公司的精英,不同的是,慎二不是那個察言觀色的人,而是掌控氣氛的人,業務能力強,深受同事喜愛。

一次偶然,大島凪看見同事們的聊天記錄,原來大家一直把她當苦力,還嘲笑她只會附和,深受打擊的凪又碰見男朋友和同事聊天,說跟她在一起只是那方面合拍,凪因為受到刺激過度呼吸而入院。

恢復健康後的她辭職、搬家、分手,去了東京市郊租了一間什麼都沒有的房子生活。決定開始面對真實的自己,找回自我。

當你開始關注自己,快樂就變得簡單

大多數人都有過和凪一樣的經歷,過度在意他人的看法,不敢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

學生時代為了不被孤立,加入小團體;

工作後,第一件事就是學會察言觀色,擔心說錯話被認為情商低;

甚至戀愛結婚後,也會為了迎合另一半而隱藏自己的真實需求。

對於別人的請求說不出「不」字,到最後就變成壓抑自己,對自己不滿意。

凪的頭髮是自來卷,這頭捲髮讓她不夠自信,害怕被人嘲笑。男朋友說喜歡她的直發,她就每個月去做頭髮,早上早起一個小時把頭髮夾直。

之前的凪,為了他人的喜好,是不肯接受真實的自己的,她的生活方式似乎只有一種,就是迎合周圍人的喜好。

而辭職後決定重新開始的凪,不用再每天保持直發了,她頂著一頭捲髮租了東京郊區的房子。

房子破舊、空無一物。凪躺在地上,打開窗戶就有微風吹進來,她感到久違的放鬆。

也許從前努力成為別人喜歡的樣子,讓她未曾真正順暢的呼吸過。

凪在新的住處認識了帥氣溫柔的鄰居小哥、看起來寒酸卻很懂得生活的老奶奶、外表冷酷性格卻很有趣的小姑娘。

鄰居的小姑娘有次鼓起勇氣對她說,我想摸摸你的頭髮,你的頭髮好可愛。

凪沒想到,自己真實的樣子,原來是有人喜歡的,她第一次因為真實的自己而感到快樂。

接受了真實的自己後,凪的生活變得豐富起來。

她用胡蘿蔔葉子代替荷蘭芹做了油炸沙丁魚。撿來別人扔掉的電風扇,刷上黃色油漆變成一個新的電風扇,黃色的電風扇像向日葵一般,象徵著凪新生活的開始。

頂著爆炸頭,騎著自行車從山坡上下來,凪大喊好舒服。接受真正的自己後,生活裡微小的幸福更容易被發現了,這時候的她,開始擁有了發自內心的快樂。

當我們的關注點都在自己身上時,才會離快樂比較近。因為能看見自己真實的喜怒哀樂。

記得自己大學剛畢業工作時,也十分在意他人的看法。有次和客戶溝通一個項目,一部分內容表述錯誤,儘管改了過來,但那幾天的心情都是焦躁的。

空閒時反反覆覆回想,犯的這個小錯誤會不會讓對方覺得我不專業,同事會怎麼看我,領導是否覺得我沒有能力。

過了幾天我和同事提起這件事,她居然已經忘記了,我才發現自己過度在意他人的目光,讓這件小事放大了。

這幾年從事自由職業,人際關係相對簡單。少了周圍環境的影響後,會把精力放在關注自己上。

不用為了顯得合群去和身邊的人買一樣的東西,也不用參加不感興趣的聚會,終於可以坦然的享受獨處的閒暇時光。會因為看到一部好電影而開心整天,也會因為給自己做了一頓飯感到滿足,快樂變得簡單起來。

許多人說,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的,那就先去面對真實的自我,感知到生活裡讓自己快樂的那些事,他們會引領你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不同生活的可能性

劇裡搬到郊區的大島凪,認識了幾位友善的鄰居。她樓上的老奶奶,會經常在馬路上撿零錢,去麵包店要即將過期的麵包,被周圍的人議論紛紛。

一次偶然,老奶奶邀請她進自己家裡坐坐。凪本來以為獨居老人的屋子是髒亂不堪的,卻沒想到,老奶奶把自己的房間打造成一個私人電影院,溫馨又有情調,而用麵包和巧克力做了甜點。

大島凪驚呆了,原來獨居老人的生活,並不是想像的那麼悲慘。看起來寒酸的老奶奶,獨自享受著舒服的老年生活。

鄰居帥氣溫柔的小哥阿權是位活動策劃人,房間裡經常傳來開party的聲音,看起來就像不良青年。但接觸後卻發現,他有自己的生活情調。

他會自己調製好喝的飲品,去公園睡午覺,房間裡綁著吊床。一次阿權約凪去公園燒烤,用小爐子烤了片吐司,在上面塗滿金槍魚罐頭蛋黃醬,原料花了不到500日元的簡單燒烤,卻意外好吃。

這時凪意識到,原來有這麼多種快樂的生活方式,而從前的自己都沒有發現過。

生活方式多種多樣,在市中心的寫字樓裡做白領、住在高級公寓是一種生活方式,在城郊的小房子裡吹著微風、躺在公園裡燒烤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老奶奶和小哥都沒有討好型人格,他們不在乎別人的看法,活的隨性自在。

過的幸福並不是只有讓身邊人喜歡這一條路。

我在辭職前,曾以為朝九晚五的穩定工作,才是大多數人應該選擇的生活方式。辭職後尋找自己熱愛的事時才發現,生活有無數種可能。

這幾年認識了各種各樣生活方式的人。

有從大企業跳出來做個人品牌的講師;

有一邊投資奶茶店,一邊做化妝師的應屆畢業生;

有專門組織分享會的活動策劃愛好者;

他們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拘泥於一種生活方式,一直在發掘自己無數的可能性。

投資奶茶店又是化妝師的朋友,她大學專業是父母選的,自己並不喜歡,但在大四的時候還是去實習了一年,確定這並不是自己喜歡的工作後,就毅然決然的制定了新的人生計劃。

用上學時攢的積蓄投資了朋友的奶茶店,確保自己今後能有份收益,接著找專業的老師學習自己真心熱愛的化妝。

現在的她常常出美妝作品,工作邀約不斷,充實又精彩。

許多人在抱怨當下的生活方式不是自己想要的時,會把原因歸結於「原生家庭」或者家庭責任。其實無論別人如何影響了你的追求,你都可以再去選擇。

前提是關注自己,找到興趣所在,把愛好發展成自己的一技之長。具備了選擇的能力,才能看到不同生活的可能性。

不要忽略自己的價值

蔣方舟在去年的奇葩大會裡說自己有討好型人格。

發現這一點是有次她朋友問她,你有沒有和別人產生過真實的關係,就是那種你可以和她吵架,可以把自己真實的想法真實的一面暴露在她面前的關係。

她才發現自己害怕和別人產生衝突,不敢生氣,工作和談戀愛的相處上都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她和女主一樣,做什麼事情前都會去想別人的反應,想有沒有符合她人的期待,並且交往中沒有原則和底線。

總是期待被人喜歡,被人喜歡的那個自己會慢慢覆蓋了真實的自己,討好型人格的可怕,就在於到最後你已經不知道真實的自己是什麼樣子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價值,但是當你的重心不在自己身上,而是一直考慮別人的看法,你會忽略自己的價值。

後來她有一年把自己放逐到東京這個完全陌生、沒有社會關係的地方,就像女主離開所處的環境搬到市郊一樣。

在沒有人認識的環境裡,可以不去在乎她人的評價,完全注視自己。就這樣,她的討好型人格逐漸被治癒。

劇裡辭職後的大島凪去圖書館借了一堆書,但看到製作願望清單那一頁時,她居然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

她的討好型人格讓她完全忽略了自己,在28歲的年紀,沒有工作,沒有計劃,不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事情。

好在她已經開始擺脫討好型人格,開始注視自己了。

目前這部劇只更新了三集,後面的內容裡,期待凪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當我們的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時,會看到讓自己幸福的瞬間,會發掘讓自己有成就感的事,這些東西可能在你關注別人時,是意識不到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學會注視自己,變得勇敢,才能看到不同生活的可能性。

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忠於內心,找回自我。

相關焦點

  • 討好型人格幾種特徵
    ,自己往往通過討好別人的方式來讓他人對自己認可,生活中總是會出現很多討好型人,他們想著通過這種方式去討好別人。討好型人格無法完全接納真實的自己,影響人格自我獨立,心理學老師認為,討好型人格具有以下這些特徵。  1.害怕說出自己內心真實想法  討好型人格第一個特徵是非常害怕說出自己內心真實想法。他們通常認為自己處於弱勢地位,一旦說出自己的想法就會感覺會被孤立,擔心不被他人接納,所以對於他們來說,把真實的自己藏起來,希望這樣不被他人孤立。
  •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討好型人格?
    討好這種行為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能會很常見,可能為了升職加薪,或者為了求人辦事。當有人找你幫忙的時候,你不敢拒絕別人,感覺自己好像犯了錯一樣;幫其他人做事的時候,總是小心謹慎,如果這件事沒辦好總會責備自己;借給別人錢,不敢和他們要回來,就算說了這件事也感覺自己做錯了一樣……如果你在生活中出現了這幾種情況,那麼,你可能是討好型人格。什麼是討好型人格?
  • 《凪的新生活》:討好型人格的孩子,終究變成討好型人格的大人
    之所以現在大人會成為討好型人格,是因為在小的時候孩子就是討好型人格,從小就是討好新人的孩子主播情況下會慢慢形成一種習慣從而導致孩子長大以後也成為了討好型人格。《凪的新生活》這部電視劇恰好是講述了討好型人格,孩子的成長以及討好型人格的影響。
  • 佔星測試:你是討好型人格嗎?
    很自然的,這種狀態會剝奪你的幸福感,降低你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質。如果任其發展,不排除會讓這種情緒發展成抑鬱症。 其實,這在心理學上屬於一種自我壓抑,而在我的大量的來訪者中,我注意到,討好型人格的客戶更容易出現自我壓抑。
  • 孩子挨批後的兩種表現,多是討好型人格,根源出在教育方式
    ,都會不停地認錯道歉,張女士覺得自家孩子乖巧懂事,殊不知,這種「懂事」的背後承受著的心理壓力有多大,從心理學上來看,孩子受批評後有這兩種表現,可能正在養成討好型人格。 孩子被罵後的兩種反應,可能是討好型人格 1、默默承受
  • 你是討好型人格嗎?
    討好型人格大多都是女孩子吧,而且很大程度上,和原生家庭很有關係。父母不懂得正確的教育方法,只會否定孩子、打擊孩子。我小時候成績好是應該的,如果考試沒考好就會挨打,我是個女孩,用棍子打。比如我英語考了99分,我父親會說為什麼你不是100分?我拿到了100分,我父親又會問你們班裡有幾個100分?如果我班裡只有我一個得到100分,我父親會說嗯,下次繼續努力。
  • 討好型人格的表現特徵有哪些?
    在生活中,我們都知道與人交往更重要的是長時間相處後的默契,真誠,彼此了解後的舒適。有一種人不是這樣的,對於想要親近靠近的人,在行動表現上就是很明顯的討好,會因為想靠近對方,不斷去迎合對方。但這樣的結果是,對方也會覺得彆扭。
  • 討好型人格:你很好,不需要討好任何人
    1每個人,都有討好型人格的潛質 有人說,每天下班回家,摘掉自己臉上一層又一層的社會面具,突然間覺得心累。你有過類似的感覺嗎? 大多數時候,人們似乎都不得不偽裝自己,帶著各種各樣的面具,去維持彼此間的關係和體面。
  • 你是討好型人格嗎 全民熱議小夥吐槽:我的女友是典型討好型人格
    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之《完美女孩》剛一播放完,熱搜就出現了相關話題#你是討好型人格嗎#,網友們表示,在楊冪飾演的機器人小愛身上,看到了很多討好型人格的人群的影子。重慶小夥蔣先生也從中看到了自己女友婧婧的影子——總是退讓,迎合、討好別人…… 特徵1:幾句好話 就替同事完成工作蔣先生名叫蔣佑傑,在沙區一家電子工程上班,今年27歲,與女友租住在沙坪垻天星橋的龍寰世紀小區。蔣佑傑說,自己和女友戀愛了近一年,隨著彼此越了解,他越是被女友的「討好型人格」所困擾。
  • 你可能是「討好型人格」,5個特徵你中了幾個?
    什麼是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在心理學術語上稱為「迎合型人格」。擁有這類特質的人,會希望通過「取悅對方」來換取「別人的關注」、「重視」或者是「愛」;但在此過程中,卻經常壓抑自己、犧牲自己的需求。它的典型表現有這些:01主動迎合他人社會交往中,這類人往往會主動的贊同、附和別人的觀點和想法,哪怕自己其實並不認同。
  • 你在戀愛中屬於討好型人格嗎?
    回到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卻自動扮演起「討好」伴侶的角色,做任何事優先考慮對方的喜好,渴望獲得對方的認同,卻使自己受盡委屈,在下面的故事中,是不是也有你的影子呢? 01 以前我是付出討好型人格,渾身自帶抖M屬性。
  • 委屈自己討好別人,有社交障礙的「討好型人格」都有這4個特點
    編者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出現了社交恐懼症,這是一種社交障礙,尤其是如今的一些90後,感覺他們對於人際交往,以及與人相處時,所表現出來的「怯弱、無力感」要更強。而在社交恐懼症中,「討好型人格」往往更存在於大多數人中;什麼是討好型人格?換句話說,也可以理解為「老好人」。委屈了自己,卻並不一定能夠討好別人。
  • 生在這些家庭的孩子,易養成「討好型人格」,多半活的很累
    生活中,像早早這樣的人不在少數,或許你的身邊就有這樣一個人,非常在意他人的評價,也不會拒絕別人,從來不提意見,只會點頭贊同……殊不知,這種不計較和小心翼翼地討好,只會讓別人覺得你是個軟柿子、好欺負,這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什麼是討好型人格?
  • 面對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做?下面這些知識告訴你
    討好型人格具有哪些表現?其實妞妞這樣的心理就是一種典型的討好型人格。這種心理說得好聽一點就是善良,說的不好聽一點就是容易被別人欺負。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孩子的討好型人格。首先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具有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具有哪些典型表現呢?
  • 《凪的新生活1》——我的討好型人格?
    除了上班掙錢生活省錢種綠豆芽暫時沒有其他愛好。小凪的性格性格內向靦腆甚至是近乎溫順,永遠勉強自己迎合別人,因為不想破壞友好的「氣氛」。她在公司時刻擔心自己被孤立,對於領導同事的相處從來都是察言觀色,謹言慎行。為了儘快融入辦公室小團體,她本能地壓抑著自己的個性和需求,替同事的工作失誤頂責,幫同事做報表列印資料。
  • 蔣方舟、金凱瑞都深受其苦,你有過討好型人格嗎?
    蔣方舟後來才知道,這是討好型人格的典型特徵。這樣一個高學歷才女尚且如此,那普通的平凡人是否更難逃離討好別人的魔咒呢,討好型人格到底從何而來?01討好的人格,擰巴的人生討好型人格往往是從小培養出來的,父母眼中的乖孩子、模範生,最容易擁有這種人格。
  • 心理學:討好型人格,一般都有這4個特徵,希望你一個都沒有
    擁有討好型人格的人,有時候活得很彆扭,一方面內心抗拒討好別人,但是卻還是違背本心不得不去迎合別人。 討好型人格,一般有4個表現特徵,希望你一個都沒有。4個表現特徵也可以解答為什麼「老好人」很難真正快樂,因為他們太委屈自己了。
  • 「我的孩子特別乖巧」,這是「討好型」人格的特徵,家長不要大意
    「乖」可能是一種討好點點這個年紀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識形成時期,一般來說孩子都會出現各種任性的行為,讓父母非常頭疼。而點點的「乖」並不是一種好現象。與點點爸這次偶遇,也讓我了解到了問題根源所在。點點的情況就是我們常說的「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因為太在意他人感受,常常忽略自己心理需求。這種人格一旦定型,會對孩子一生造成影響。討好型的孩子很可憐生活中,我們常會看到一些好孩子,他們自覺學習,自覺洗臉刷牙,似乎是能夠很好地管理自己。
  • 討好型人格解析:愛到塵埃的人終將變成施暴者
    這在某種意義上是錯的,感情從來就不可能是平等的。 這也是很多討好型人格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好人"不能獲得幸福的原因。他們會在感情中無限付出,但在為你付出時,他就已經想好了你會給他怎麼樣的回報,如果你沒有滿足他就是欠了他。 那麼,今天我們就根據小z的例子分析一下討好型人格。
  • 你是討好型人格嗎?是處處為人著想嗎?
    人生在世,性格多種多樣,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 有一種人格,叫---討好型人格。 來看看你是不是討好型人格? 1、拒絕別人請求的時候感覺自己無地自容,無論這個事情是你份內的還是純屬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