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好型人格解析:愛到塵埃的人終將變成施暴者

2020-12-10 騰訊網

在《奇葩說》第一季,馬薇薇說過一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愛一個人就是低到塵埃裡,別說緝毒犬了,草履蟲我都願意做。"

但是,愛一個人真的是無止境地降低自己為對方付出嗎?

當然不是!這世上沒有人能無條件地為另一個人付出,所有的付出一定是抱有目的的,如果你沒有發現只能說明他還沒有暴露出來。

前兩天,我就遇到了一個這樣在感情中無限付出的姑娘小z,她問我:"老師,為什麼我對他那麼好,他還是不要我?我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挽回他呢?"

你們細品一下,至少從這句話我們可以判斷出,她的付出是想要對方能留在自己身邊。

在和她的詳聊過程中,我發現了她的一個主要問題,也是對方選擇離開的原因:她總是把自己的付出當做向對方索取的理由。

看出來了嗎?她為對方做的每一件事,無論是買晚餐、盯著他吃藥還是等他回家,看上去都是她在關心對方,但是實際上她的這些行為背後都有一個自己的預期,即希望對方向她表達感謝或者感激。

其實,不止是她,我們也是一樣。

我們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是為了從中得到好處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可能是物質上的,也可能是精神上的。付出超出了自己所能負擔的,需求卻沒有得到滿足,這種付出就會逐漸變成索取的理由。

尤其在感情中,這種現象體現得最為明顯。

很多人覺得感情就是一種交換,我為你付出了多少,你就應該回報我多少。這在某種意義上是錯的,感情從來就不可能是平等的。

這也是很多討好型人格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好人"不能獲得幸福的原因。他們會在感情中無限付出,但在為你付出時,他就已經想好了你會給他怎麼樣的回報,如果你沒有滿足他就是欠了他。

那麼,今天我們就根據小z的例子分析一下討好型人格。

一、 討好型人格在感情中的表現

1. 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只有不斷對另一半好,才能換取愛

從和小z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來,"因為他喜歡我,對我很好,所以我也要喜歡他,對他好。"這就是她在這段關係中最初始的邏輯。

在她的潛意識裡,她不是一個優秀的人,是不值得被愛的,別人對她的愛是一種施捨。在得到這種施捨時,她有一種強烈的"不配得感"。認為"他對我這麼好,我要對他更好才行,否則他就會離開我"。然後不顧一切地把對方放在第一位,為了他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

身邊有這種"老好人"的朋友肯定都知道,即使是對身邊人,他都表現得很友好。你讓他幹什麼他都不會拒絕。如果他不得已拒絕了你,他就會產生愧疚感,認為自己做錯了事情,虧欠了你。只有以後為你付出一些東西才能平衡他的這種虧欠感。

2. 沉浸於自我付出中,不管這些付出是不是對方需要的

小z每天晚上都坐在沙發上等他男朋友回來等到很晚,表面上是表達她對對方的愛或者說關心,但是同時也表現出了她的抱怨和期待,不然她也不會因為對方沒有安慰她而感到不滿了。

正是因為她沉浸在為對方付出的自我感動中,才覺得對方虧欠了她。小z不明白的是,她的這些付出並不是男友想要的,不僅不會讓他對感受到愛,還會給他增加壓力。

說實話,我作為第三方來看小z的行為,都覺得壓力很大,更何況她男朋友本人呢?

兩個人在一起最重要的就是舒服,小z在沒弄清楚對方想要什麼之前,就用自己理解的"愛他"為他付出,本質上是想通過這種方式讓男朋友關心她來滿足她的索取。

3. 不敢向自己的伴侶提需求,喜歡側面暗示

這一點其實很好理解,討好型人格的人內心是極度自卑的,他們害怕被對方正面拒絕,想通過自己的一些表情變化或者語氣的變化來暗示對方,希望他可以發現自己的需求。

小z通過用男朋友向他表達愛的方式(寫信)來表達自己的愛,實際是上就是一種暗示,她想告訴對方:"我也寫信給你,你有沒有很開心,是不是更喜歡我了。"希望能夠得到他更多的愛。

如果這個時候,對方沒有收到她的暗示,她就會感到委屈,然後自己默默地生氣。

二、 討好型人格產生的原因

討好型人格也不是自己無緣無故形成的,主要還是和原生家庭的氛圍有關。

1. 父親或者母親有一方特別強勢

我們總說"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所以在中國對於孩子的教育多半都是嚴厲的。

但是有一種父母的嚴厲方式是:我是你爸爸,我說的都是對的,小孩子就應該聽父母的話。如果你不順從就會被打或者被罵。

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慢慢地會變得不敢發表自己的真實意見,為了討父母的歡心,努力按照父母的意願去做事。

2. 從小被父母忽視,得不到愛

孩子在小時候對父母是非常依賴的,會有很多的需求,如果不能被滿足他們就會對這些東西有急切的渴望,越是得不到就越渴望得到。

對於父母的愛也是一樣,尤其是在他有弟弟妹妹的時候,父母把愛都給了弟弟妹妹,為了獲取父母的愛,不得不努力做個好孩子去討好父母,以此來獲得關注。

習慣了討好的人,長大後就會把這種討好帶到社會上,為了獲取身邊人的誇獎和關注。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裡有一句這樣的話:"就算被打,也比孤獨一人好。"松子的一生就是在為了獲得愛不斷討好父親,討好男友中度過的。

3. 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

其實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話吧。

"你要聽話,媽媽才喜歡你"

"你看看xxx學習好,又聽話,他要是我家孩子,我睡覺都笑醒了"

"你期末考試要是能考到班級前3,才是好孩子"

你必須滿足什麼樣的要求,爸爸媽媽才會喜歡你。當然,這些可能並不是他們本意,即使孩子沒有做到,他們也還是會愛孩子。但是孩子們並不知道這一點,生怕會失去他們,為了他們愛,努力去完成這些要求。

我很不喜歡的一句誇獎就是:你真是個聽話的好孩子。聽話就意味著聽從父母的要求,按照父母的意願做事。很多討好型人格都是這麼形成的。

三、 討好型人格想要挽回感情就要先拯救自己

我經常跟我的來訪者說:"挽回感情其實也是挽回自己的過程"。否則,即使學習了一些技巧讓對方回來了,也是治標不治本,想要你們的感情一直和和美美下去就必須讓自己成為一個不怕失去的人。

雖然我們說,討好型人格是小時候在原生家庭中養成的,想要改變很難。

但是,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自己賦予經歷的意義。"

也就是說,幼年時期遭受的災難並不是我們形成現在人格的原因,主要在於我們自己怎麼看待這個災難。

所以說,想要修正討好型人格,首先就要改變自己的態度。

· 樹立"我們的關係是平等的,我不欠他"的意識

對你們的關係重新進行思考:在這段感情中你們的關係是什麼樣的?你付出的多還是他付出的多?你真的虧欠了他嗎?

可以直接找一張紙,在上面分別寫上你為他做的事情和他為你做的事情。然後把自己為了討好他做的一些自我感動的事情圈出來。想想這些是否真的有必要。

· 他對你好是因為你優秀而不是他給你的施捨

學會發現自己的優點,而不是總盯著別人的優點來批判自己的缺點。相信自己是一個足夠優秀的人,如果你沒辦法說服自己,可以找幾個關係好的朋友,讓他們每天找一個你身上的優點誇一誇你,從他們身上尋找自信。

· 以自我為中心,認可自己

討好型人格之所以會去迎合別人,就是希望可以從別人身上得到認可。所以,可以找一個自己喜歡的領域,一直學下去,努力學好以此來提升自己,在自己身上找到價值。來自自身的認可才是真正的認可。

· 建立自己的框架,劃定底線

可能在你看來無條件幫助別人是一種善意,但是沒有原則的愚善是廉價的。就像你明明在忙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卻停下來幫助別人,別人不會因此特別感激你,反而會覺得你的事情不重要。你也需要有自己的態度和脾氣,別人才會尊重你。

四、如何才能經營好一段感情

戀愛中的兩個人就像站在天平兩端的人,一個不斷地加碼,一個保持不動,不動的那個遲早會受不住壓力走開。

1. 給對方一些自由的空間

無論多親密的關係,你都要知道你和他是兩個獨立的個體,不是連體嬰兒。

其實感情中很大的一部分壓力都來自於伴侶的過多幹涉。

就像小z的男朋友每天看到她等自己到很晚不但沒有表現出很開心還有些反感,很明顯就是不想小z這樣做他覺得小z在綁著他。

所以,在對方想要自己一個人待著的時候,作為伴侶就要給他足夠的空間,等他待夠了,自己就好了,不需要你額外再做些什麼來維護你們的感情。

2. 降低對另一半的期望

俗話說"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如果在你為對方做一件事情之前就想好要對方怎麼回報你,那結果大多數情況下會讓你失望。

你可以在心裡樹立一個意識:你為他做某件事是因為他是你的男朋友你願意為他做,而不是你希望得到他的感激才做的。

在你真心想要為對方做一些事情的事情,就先在自己心裡放下他會回報你的期待。如果沒有得到他的回饋就是預料之中,如果對方有所反饋就是意外驚喜。

3. 不要把所有感情都寄託於愛情

我們的生活是分很多部分的,其中有愛情、親情、友情等等,這些元素按比例分配,如果在你的生活的愛情佔據了90%,失去了愛情,你就很難從其他地方獲取快樂。反過來想,作為你的另一半要負擔你90%快樂,對他來說也是巨大的壓力。在分配生活時將愛情板塊勻一些給其他人。

愛情最好的樣子是,我們在一起時,黏黏膩膩,分開後也能經營好各自的生活。

所以啊,無論是誰都不要把愛情當做唯一,也不要對方給你一點甜就恨不得把自己的所有糖都還給他。這對你來說是透支,對他來說是負擔。

你想知道你的前任對你是什麼印象嗎?一分鐘測試,讓你知道TA最想對你說的一句話:

1. 在一起時你們是否會因為一些小事爭吵?

是的,經常覺得很累 ——跳轉到第2題

很少為了小事爭吵 ——跳轉到第2題

偶爾會,但很快就能和好 ——跳轉到第3題

2.你認為你是一個喜歡自我反思並願意改正錯誤的人嗎?

是 ——跳轉到第3題

不是 ——跳轉到第4題

3.TA是否會把自己的煩惱主動告訴你?

經常說——跳轉到第5題

不怎麼說 ——跳轉到第4題

4.你會把你們戀愛的過程跟你的父母說嗎?

事無巨細,經常跟我爸媽吐槽——跳轉到第6題

偶爾他們問起來就說一下 ——跳轉到第5題

幾乎不說,沒啥好說的 ——跳轉到第5題

5.面對你想要的東西,你願意花費多少精力去獲取?

一切隨緣,是我的終歸是我的 ——跳轉到第7題

努力一下,說不定能成功——跳轉到第6題

拼盡全力,我想要的都要得到—B

6.你們分手是因為出現了第三者嗎?

是—A

否 ——跳轉到第7題

7.分手後對方是否主動聯繫過你?

是— D

否 —C

你最後的答案是什麼呢?是A、B、還是C或D呢?

相關焦點

  • 《凪的新生活》:討好型人格的孩子,終究變成討好型人格的大人
    其實現在社會上很多人都是討好型人格,總是去一味的討好別人,讓自己的內心去獲得滿足,讓自己的需求得到滿足。討好型人格的人總是會去一味的討好其他人,只想要去滿足自己內心無法滿足的需求,想讓自己不會受到其他人的排斥,希望自己不再孤單寂寞,就因為這些心理的存在,使得人成為了討好型人格。
  • 佔星測試:你是討好型人格嗎?
    討好型人格之所以普遍存在自我壓抑,根源上是因為這五種特徵導致。 首先,討好型人格不懂得拒絕。 第三,討好型人格善於息事寧人。 討好型人格對人際衝突非常恐懼,假如你是討好型人格,那麼一旦有風吹草動,你都會第一時間去息事寧人。所採用的方式則主動去道歉,藉此換取對方的諒解。但很多情況下,你並不覺得你自己有錯,只是為了息事寧人而已。所以事後你會更加難過。 第四,討好型人格容易不斷讓步。
  • 討好型人格:你很好,不需要討好任何人
    1每個人,都有討好型人格的潛質 有人說,每天下班回家,摘掉自己臉上一層又一層的社會面具,突然間覺得心累。你有過類似的感覺嗎? 大多數時候,人們似乎都不得不偽裝自己,帶著各種各樣的面具,去維持彼此間的關係和體面。
  • 討好型人格幾種特徵
    討好型人格無法完全接納真實的自己,影響人格自我獨立,心理學老師認為,討好型人格具有以下這些特徵。  1.害怕說出自己內心真實想法  討好型人格第一個特徵是非常害怕說出自己內心真實想法。他們通常認為自己處於弱勢地位,一旦說出自己的想法就會感覺會被孤立,擔心不被他人接納,所以對於他們來說,把真實的自己藏起來,希望這樣不被他人孤立。
  • 討好型人格的表現特徵有哪些?
    在生活中,我們都知道與人交往更重要的是長時間相處後的默契,真誠,彼此了解後的舒適。有一種人不是這樣的,對於想要親近靠近的人,在行動表現上就是很明顯的討好,會因為想靠近對方,不斷去迎合對方。但這樣的結果是,對方也會覺得彆扭。
  • 你是討好型人格嗎 全民熱議小夥吐槽:我的女友是典型討好型人格
    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之《完美女孩》剛一播放完,熱搜就出現了相關話題#你是討好型人格嗎#,網友們表示,在楊冪飾演的機器人小愛身上,看到了很多討好型人格的人群的影子。重慶小夥蔣先生也從中看到了自己女友婧婧的影子——總是退讓,迎合、討好別人…… 特徵1:幾句好話 就替同事完成工作蔣先生名叫蔣佑傑,在沙區一家電子工程上班,今年27歲,與女友租住在沙坪垻天星橋的龍寰世紀小區。蔣佑傑說,自己和女友戀愛了近一年,隨著彼此越了解,他越是被女友的「討好型人格」所困擾。
  •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討好型人格?
    當有人找你幫忙的時候,你不敢拒絕別人,感覺自己好像犯了錯一樣;幫其他人做事的時候,總是小心謹慎,如果這件事沒辦好總會責備自己;借給別人錢,不敢和他們要回來,就算說了這件事也感覺自己做錯了一樣……如果你在生活中出現了這幾種情況,那麼,你可能是討好型人格。什麼是討好型人格?
  • 你是討好型人格嗎?
    討好型人格大多都是女孩子吧,而且很大程度上,和原生家庭很有關係。父母不懂得正確的教育方法,只會否定孩子、打擊孩子。我小時候成績好是應該的,如果考試沒考好就會挨打,我是個女孩,用棍子打。比如我英語考了99分,我父親會說為什麼你不是100分?我拿到了100分,我父親又會問你們班裡有幾個100分?如果我班裡只有我一個得到100分,我父親會說嗯,下次繼續努力。
  • 討好型人格什麼都好,就是對自己不好
    原因在於,為了照顧到別人的情緒,讓每個人都開心,你隱藏起了最真實的喜怒哀樂。這讓你無法從這樣的關係和環境中,感受到安全感。你會覺得很累。察言觀色是你,活躍氣氛是你,看起來最開心的是你,最缺乏安全感的也是你。只有你自己知道,討好型人格,給生活增添了多少不必要的煩惱。更可怕的是,行為上越是討好,結果卻越是不討好。
  • 你可能是「討好型人格」,5個特徵你中了幾個?
    這個世界上,有一部分人總學不會拒絕或者很難把拒絕說出口。有時候明明忙得不可開交,對別人近乎無理的要求卻怎麼也沒有勇氣開口拒絕,最後只能犧牲自己的時間一一照做。這其實是一種不好的思維方式和行為風格——討好型人格,下面亮健好藥君跟大家好好聊一下這個「討好型人格」。
  • 「我的孩子特別乖巧」,這是「討好型」人格的特徵,家長不要大意
    爸爸被纏的無奈就吼她:再不聽話,就把你送人!點點馬上變得特別乖巧。我突然明白孩子為什麼這麼乖。「乖」可能是一種討好點點這個年紀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識形成時期,一般來說孩子都會出現各種任性的行為,讓父母非常頭疼。而點點的「乖」並不是一種好現象。
  • 蔣方舟、金凱瑞都深受其苦,你有過討好型人格嗎?
    蔣方舟後來才知道,這是討好型人格的典型特徵。這樣一個高學歷才女尚且如此,那普通的平凡人是否更難逃離討好別人的魔咒呢,討好型人格到底從何而來?我們最先討好的對象是父母,以此來獲得父母更多的愛。長大後則是周圍的人,為了繼續受到別人的喜愛,討好型人格會讓人感受:溫和、包容、好相處,慢慢就活成了大家眼中的「老好人」。這樣的人,什麼都好,卻唯獨沒有「個性」。
  • 委屈自己討好別人,有社交障礙的「討好型人格」都有這4個特點
    編者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出現了社交恐懼症,這是一種社交障礙,尤其是如今的一些90後,感覺他們對於人際交往,以及與人相處時,所表現出來的「怯弱、無力感」要更強。而在社交恐懼症中,「討好型人格」往往更存在於大多數人中;什麼是討好型人格?換句話說,也可以理解為「老好人」。委屈了自己,卻並不一定能夠討好別人。
  • 你是討好型人格嗎?是處處為人著想嗎?
    人生在世,性格多種多樣,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 有一種人格,叫---討好型人格。 來看看你是不是討好型人格? 1、拒絕別人請求的時候感覺自己無地自容,無論這個事情是你份內的還是純屬幫忙。
  • 治癒討好型人格後,生活有無數種可能
    她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在公司裡擅長察言觀色,為了維繫和大家的友好關係,幫更受領導喜歡的同事背黑鍋,從來不拒絕別人的要求,表面上對所有人都是附和的樣子,內心卻憋的喘不過氣。大島凪的男朋友我聞慎二是同公司的精英,不同的是,慎二不是那個察言觀色的人,而是掌控氣氛的人,業務能力強,深受同事喜愛。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從「邊緣型人格」角度,解析影片的意義
    這就是典型的"邊緣型人格",擁有這類人格的孩子和成年人,他們總是充滿著矛盾和擔憂,極端而又卑微。今天讓我們從"邊緣型人格"的角度,和大家解析影片的意義。"生而為人,對不起"——為何愛著生活卻屢遭拋棄?在電影中的松子從小便對未來懷有童話般的憧憬,但是因為父親一直偏愛體弱多病的妹妹,而無法得到父親的疼愛和關注的松子倍感孤獨和缺愛。
  • 面對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做?下面這些知識告訴你
    討好型人格具有哪些表現?其實妞妞這樣的心理就是一種典型的討好型人格。這種心理說得好聽一點就是善良,說的不好聽一點就是容易被別人欺負。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孩子的討好型人格。首先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具有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具有哪些典型表現呢?
  • 生在這些家庭的孩子,易養成「討好型人格」,多半活的很累
    生活中,像早早這樣的人不在少數,或許你的身邊就有這樣一個人,非常在意他人的評價,也不會拒絕別人,從來不提意見,只會點頭贊同……殊不知,這種不計較和小心翼翼地討好,只會讓別人覺得你是個軟柿子、好欺負,這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什麼是討好型人格?
  • 討好型人格怎麼辦?這部《我們無法成為野獸》教你處理
    討好型人格怎麼辦?這種人我們稱為老好人,他們還有一個名字叫便利貼男孩or女孩,他們就是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至於他們想不想這樣連他們自己都不在乎還有誰會在乎呢?做一個沒有存在感時刻討好別人的便利貼很累吧。是時候看看這部劇甩掉身上便利貼的標籤了。這部劇就是《我們無法成為野獸》,聽名字就知道大概意思。
  • 孩子挨批後的兩種表現,多是討好型人格,根源出在教育方式
    ,無論自己有沒有錯,都會不停地認錯道歉,張女士覺得自家孩子乖巧懂事,殊不知,這種「懂事」的背後承受著的心理壓力有多大,從心理學上來看,孩子受批評後有這兩種表現,可能正在養成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有哪些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