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落魄時曾受胯下之辱,後來功成名就,他是怎樣對待無賴的呢?
雖說韓信輔佐劉邦建立漢朝卻沒能落得善終,但能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的他實力自然不凡。不過比起韓信的戰績,人們更津津樂道的顯然是他在落魄時受到的胯下之辱,古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如若有人傷害自己的身體或折損自己的尊嚴,也就等同於辱沒祖先。這不禁讓人心生疑問:韓信當年受胯下之辱時只是普通人,後來功成名就後,他是怎麼對待曾經羞辱自己的無賴的呢?
將心比心,就算是在思想日漸開放的當今社會裡,想必也沒有多少男人願意鑽別人的褲襠底吧,畢竟鑽褲襠相當於挑戰男人的底線,與其受辱,還不如堂堂正正地打一架,就算敗了也不丟人。不過韓信的想法顯然與我們有所差別,他不僅心甘情願受辱,甚至被封為楚王后也沒有找那人的麻煩,反倒是尊其為上賓。
韓信年少時家徒四壁,母親離世後連辦葬禮、買棺材的錢都沒有,韓信更是不求上進,每日只想混口飽飯吃,絲毫沒有鬥志。據史書記載,當年讓韓信受胯下之辱的是一名淮陰屠戶,他看到人高馬大的韓信一事無成卻隨身攜帶刀劍,不由得挑釁道:「你如果不怕死,是個男人,就拿劍刺死我好了;如果你怕死,不想惹事兒,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韓信雖碌碌無為卻也不想輕易放棄生命,躊躇再三後只得匍匐在地上,鑽過了屠戶的褲襠。經歷此事後,韓信才意識到自己不能一直這麼渾渾噩噩地活著,否則今後勢必會受到更多羞辱,這才決定在蕭何的引薦下投奔劉邦,成就事業。
有人曾這麼評價韓信: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在大多數人看來,這裡所說的知己指的應該是蕭何,正是因為蕭何看出了韓信的將才,這才將他引薦到劉邦麾下效力,但後來也是因為蕭何懷疑韓信有二心,才促使劉邦對韓信下了殺手。所以在我看來,蕭何並不是韓信的知己,畢竟他並不了解韓信的人品,當年引薦韓信也只不過是為了成全劉邦罷了。
與其說「生死一知己」中的「知己」是蕭何,不如說這為「知己」正是那位淮陰屠戶。屠戶與韓信早就相識,雖然那時的韓信看起來像個地痞流氓,但屠戶卻在與他交談過後看出了韓信的作戰天賦,認定韓信並非池中物。看著韓信明明頗有天賦卻只會混日子,多年來並沒有把天賦兌換成實力,屠戶心中很是著急,這才會逼迫韓信鑽自己的褲襠,以此方式提點韓信,讓他知道自己該換種活法。事實正如屠戶所料,此後韓信確實大徹大悟了,來到劉邦帳下後,他先是一舉平定四國,後來又擊敗項羽,逼得曾經的楚霸王不得不自刎烏江。
功成名就後,韓信曾特地召見了那名屠戶,並指著他對諸將說:「當你他侮辱我時,我本可以殺了他,但就算是他死在我的劍下,我也無法揚名,所以只好忍受胯下之辱,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平心而論,韓信心中對屠戶應該也有些芥蒂,但他決定以德報怨,封屠戶為中尉,從中也能看出韓信並非錙銖必較的小人,乃是真君子。其實韓信本可得到善終,如果當時他拒絕被封為異姓王,而是在漢朝建立後便與張良一樣選擇功成身退,想必劉邦也不會多加勸阻。只可惜韓信最終還是被呂后誅殺,沒能壽終正寢,真是讓人忍不住唏噓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