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落魄時曾受胯下之辱,後來功成名就,他是怎樣對待無賴的呢?

2021-01-14 小樹子說歷史

韓信落魄時曾受胯下之辱,後來功成名就,他是怎樣對待無賴的呢?

雖說韓信輔佐劉邦建立漢朝卻沒能落得善終,但能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的他實力自然不凡。不過比起韓信的戰績,人們更津津樂道的顯然是他在落魄時受到的胯下之辱,古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如若有人傷害自己的身體或折損自己的尊嚴,也就等同於辱沒祖先。這不禁讓人心生疑問:韓信當年受胯下之辱時只是普通人,後來功成名就後,他是怎麼對待曾經羞辱自己的無賴的呢?

將心比心,就算是在思想日漸開放的當今社會裡,想必也沒有多少男人願意鑽別人的褲襠底吧,畢竟鑽褲襠相當於挑戰男人的底線,與其受辱,還不如堂堂正正地打一架,就算敗了也不丟人。不過韓信的想法顯然與我們有所差別,他不僅心甘情願受辱,甚至被封為楚王后也沒有找那人的麻煩,反倒是尊其為上賓。

韓信年少時家徒四壁,母親離世後連辦葬禮、買棺材的錢都沒有,韓信更是不求上進,每日只想混口飽飯吃,絲毫沒有鬥志。據史書記載,當年讓韓信受胯下之辱的是一名淮陰屠戶,他看到人高馬大的韓信一事無成卻隨身攜帶刀劍,不由得挑釁道:「你如果不怕死,是個男人,就拿劍刺死我好了;如果你怕死,不想惹事兒,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韓信雖碌碌無為卻也不想輕易放棄生命,躊躇再三後只得匍匐在地上,鑽過了屠戶的褲襠。經歷此事後,韓信才意識到自己不能一直這麼渾渾噩噩地活著,否則今後勢必會受到更多羞辱,這才決定在蕭何的引薦下投奔劉邦,成就事業。

有人曾這麼評價韓信: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在大多數人看來,這裡所說的知己指的應該是蕭何,正是因為蕭何看出了韓信的將才,這才將他引薦到劉邦麾下效力,但後來也是因為蕭何懷疑韓信有二心,才促使劉邦對韓信下了殺手。所以在我看來,蕭何並不是韓信的知己,畢竟他並不了解韓信的人品,當年引薦韓信也只不過是為了成全劉邦罷了。

與其說「生死一知己」中的「知己」是蕭何,不如說這為「知己」正是那位淮陰屠戶。屠戶與韓信早就相識,雖然那時的韓信看起來像個地痞流氓,但屠戶卻在與他交談過後看出了韓信的作戰天賦,認定韓信並非池中物。看著韓信明明頗有天賦卻只會混日子,多年來並沒有把天賦兌換成實力,屠戶心中很是著急,這才會逼迫韓信鑽自己的褲襠,以此方式提點韓信,讓他知道自己該換種活法。事實正如屠戶所料,此後韓信確實大徹大悟了,來到劉邦帳下後,他先是一舉平定四國,後來又擊敗項羽,逼得曾經的楚霸王不得不自刎烏江。

功成名就後,韓信曾特地召見了那名屠戶,並指著他對諸將說:「當你他侮辱我時,我本可以殺了他,但就算是他死在我的劍下,我也無法揚名,所以只好忍受胯下之辱,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平心而論,韓信心中對屠戶應該也有些芥蒂,但他決定以德報怨,封屠戶為中尉,從中也能看出韓信並非錙銖必較的小人,乃是真君子。其實韓信本可得到善終,如果當時他拒絕被封為異姓王,而是在漢朝建立後便與張良一樣選擇功成身退,想必劉邦也不會多加勸阻。只可惜韓信最終還是被呂后誅殺,沒能壽終正寢,真是讓人忍不住唏噓感嘆。

相關焦點

  • 韓信被封為楚王回鄉後,是如何對待當年讓他忍受胯下之辱的惡少年的?
    這是清朝乾隆年間的舉人包彬在遊淮陰侯廟時所題寫的詩句。其中「區區一飯猶圖報」指的就是,韓信在被封為楚王后,衣錦還鄉,對當年自己潦倒之時,曾以食物相贈的漂母報以千金回謝。此時貴為王侯的韓信還召見了一人,這人便是當年使韓信遭受胯下之辱的屠戶。那麼功成名就的韓信又會怎樣對待當年如此羞辱自己之人呢?
  • 韓信:落魄貴族蹭吃蹭喝,胯下之辱之後,最終成長為一代名帥!
    曾以數千兵力擊敗二十萬趙軍,利用十面埋伏,逼得項羽在烏江自刎。所以說,這個時候的韓信並不受人待見,甚至有些看不起他。有的還侮辱他。韓信佩劍走在街上,迎面走來幾個潑皮無賴攔住了他,幾個人有心侮辱,帶頭的對他說:韓信,你不是有劍嗎?要不你刺我一劍,要不就從我胯下鑽過去?周圍人都在看熱鬧,都看著韓信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
  • 十面埋伏、多多益善:只活了35年的韓信是史上創造成語最多的人
    但就是這樣一位立下赫赫戰功的異姓王,卻在功成名就時,被呂后以"意圖謀反"為由,藉助丞相蕭何的幫忙,騙殺於鍾室之中。 一代名將韓信叱吒風雲短促的一生,留下了哪些令人感慨動容的千古軼事? (一)胯下之辱 韓信是沒落的貴族出身,小時候,喜歡熟讀兵書戰策,但家裡很窮,受了很多苦。
  • 秦時:韓信身份詭異,穿梭於各大陣營,難怪後來會被少羽猜忌排斥
    可是他的腦海當中卻隱藏著天下局勢,他對目前諸子百家及其帝國形勢的分析絲毫不亞於儒家的張良。恐怕目前能夠看清楚天下未來的走向,及思考對抗暴秦的良策的人也就只有他和張良了。即便是號稱經營天下的鬼谷縱橫,恐怕在智謀方面也比不上這兩位。所以一旦到了起義戰爭的時刻,韓信的地位便舉足輕重,或許他才是真正的縱橫天下。
  • 《楚漢驕雄》韓信和他的女人: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前半生名不經傳,懷才不遇:一是受胯下之辱。韓信出生市井,自小家貧,和香姬一起從鄉下至淮陰生活,香姬被惡霸凌辱,韓信痛定思痛,決定從軍,希望終有一日出人頭地,給予香姬美好的生活。奈何趕赴軍營途中被流氓攔截取笑,要他承受胯下之辱。
  • 蕭何舉薦韓信又陷害韓信,出於什麼原因?
    那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一句話那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句話就是對韓信的經典概括, 為何蕭何在最初之時要將韓信追回,又設計將韓信殺害呢?這點讓很多人都不解。可雖如此,韓信也以小卒的身份向項羽獻上計謀,但項羽認為一個小卒的計謀不足掛齒,就沒有採用。後來當劉邦入蜀後,韓信便去追隨劉邦了,成為了一個小小的倉管,依舊不被人知道。在此期間,還曾犯下了錯誤差點被斬殺,幸好的是韓信憑藉著自己的文採,免得一死。
  •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韓信是什麼時候說過這句話的?
    ——《史記·淮陰侯列傳》 只可惜,韓信的楚王才做了一年左右,就被劉邦降為了淮陰侯。從王到侯,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 因為,韓信並非毫無城府、不懂博弈、胸無點墨,與之相反,他甚至可以說得上是胸襟寬廣、謀略過人。 不信,請看: 登壇拜將之時,韓信能夠與劉邦侃侃而談,指出項羽是「匹夫之勇」「婦人之仁」,以及當時的天下大勢怎樣,人心向背如何。聽完韓信的分析後,劉邦大喜,「自以為得信晚」。
  • 「兔死狗烹」的韓信冤嗎?性格缺陷決定了他的人生悲劇
    《史記》裡的說法是 「信亦知其意,怒,竟絕去」,翻譯成白話就是:韓信毛了,再也不去了。後面他一個人去城外,想靠釣魚謀生,結果魚一條沒釣著,在河邊洗衣服的大媽施捨他一頓飯,才沒被餓死。後來韓信功成名就,以楚王的身份回老家。富貴之後回老家顯擺一下,也是無可厚非的,可是韓信衣錦還鄉後做的幾件事,暴露出了這個人的性格缺陷。對施捨自己一餐飯的漂母,韓信送給了一千金。
  • 韓信的故事告訴我們:3要3不要
    韓信的出現,正好彌補了這一不足。在沒有成名之前,韓信懷才不遇,寂寂無聞,受盡了白眼。他不但不為人所尊重,甚至還是個笑柄,如果沒有後來顯赫的功績,他的胯下之辱可能要背負上千年。秦末漢初,從公元前209年到202年的8年時間裡,天下紛爭勢力此消彼長,故事情節富於戲劇性變化。
  • 韓信知恩圖報「千金一飯酬漂母」
    「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是一個悲劇人物,也是一個有才的人,被同是「漢初三傑」之一的蕭何譽為「國士無雙。」不過他的早年生活卻十分落魄,要不然也不會出現「胯下之辱」了。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他「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常數從其下鄉南昌亭長寄食,數月,亭長妻患之,乃晨飲蓐食。
  • 蕭何為什麼要幫呂后殺韓信?其實我們誤解了他!
    ,胯下之辱的苟且,漂衣老母的施捨,亭長之妻的冷臉,還有世人的嘲諷……這個胸懷經緯,卻才不得施的人傑,到底該歸向何處?百姓對蕭何的擁戴,終引來劉邦的猜忌,徵戰關外之時,數次派人探尋蕭丞相舉動。天下承平,劉邦於行宮洛陽大宴群臣,當他點出「漢初三傑」之名時,以三人之智,張良和蕭何定是膽戰心驚,而韓信估計是有些自喜沾沾。
  • 秦時明月:韓信的佩劍曝光,名為潛蛟,殺氣騰騰,田言很信任他
    田言本以為出賣神農堂,讓王離滅了神農堂,就能保住農家,可惜韓信的計謀直接毀了田言的心血。王離中計後,他已經不信任田言了,認為田言是故意設局害他的。王離勢要剿滅農家,田言只能放手一搏,與王離拼個你死我活。
  • 李白寫給朋友的一首詩,讓我們看到了李白最落魄的時光
    這首詩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書寫韓信當年的遭遇,另一部是李白對自己境況的描寫。前八句為第一部分,意思是說:韓信當年在淮陰的時候,市井的無賴少年總是欺負他。他忍辱負重,看起來像沒有骨氣一樣,實際上卻懷有雄心壯志。
  • 為何蕭何能夠全身而退,而韓信卻被株連三族?政治學分天差地別!
    記載中,韓信常常在一位亭長家吃飯,這個裡長伯的夫人受不了韓信每天上門,於是悄悄提早煮飯開飯的時間,當韓信和往常一樣過來,發現大家都吃飽了,沒有留給他食物。韓信大怒,他知道亭長不歡迎他,從此以後不再上門。不過韓信沒飯吃,怎麼活呢?
  • 有一種愛叫「韓信與季桃」,愛情升華親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猶記得《楚漢傳奇》中有這樣一幕,韓信功成名就歸鄉去見當初的戀人季桃,卻發現她已經身為人婦,且嫁的就是當年胯下之辱的那名始作俑者屠戶。可韓信不僅沒有殺了屠戶,還給他官做保他們一家衣食無憂,不明所以者便以為這是韓信心胸寬廣,不予計較,可又有幾人能明白那時他真正的心境呢?
  • 韓信「身負」20個成語典故,個個經典,堪稱成語專業戶
    1、胯下之辱這個相信大家都知道,韓信落魄時,曾被一個惡霸欺負,惡霸讓他從自己的褲襠下鑽過去。如果換作夏侯惇,早就將他砍了,可是韓信不是武夫,只有認慫,不過這被後世看作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典範。2、一飯千金韓信落魄時還曾窮得連飯都吃不起,一個好心的老婦人施捨給他一碗飯,韓信發達後沒有忘記這件事情,賞賜千金給這位老婦人,此舉也被比喻為不忘舊恩。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為何蕭何一定要殺韓信呢?
    導讀: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為何蕭何一定要殺韓信呢?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歷史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為何蕭何一定要殺韓信呢?
  • 韓信被殺後,蕭何對著他的遺體冷冷吐出4個字,被後世詬病至今
    ——蘇軾 若說三國時期的梟雄哪個最令當世人佩服,那麼韓信當屬其一。在面對「胯下之辱」時,他能屈能伸;在戰場上,他有膽識謀略過人。尤其是在「楚漢戰爭」當中,韓信更是展現出了非一般的軍事才華,讓當時的楚軍垓下大敗。除此之外,在「陳倉之戰」、「安邑之戰」、「濰水之戰」等戰役中,都展現了無窮的魅力。
  • 韓信:堪稱歷史上成語最多的人,你知道的有幾個?
    韓信是歷史上創造成語最多的人,堪稱成語專業戶,他國士無雙、戰必勝、攻必取,被譽為略不世出的人才。能受胯下之辱,也知恩圖報,一飯千金的做法令人欽佩。他推陳出新開創出新的理念,劉邦曾為他解衣推食,他明修棧、暗渡陳倉、平定三秦,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更是讓人耳熟能詳。
  • 韓信連飯都吃不起,他手中的寶劍是怎麼得到的呢?多數人想不通
    在中國軍事思想中,韓信是「謀戰」派的代表人物,甚至被後世奉為「兵仙」、「戰神」。生前,可以說,「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就幹過這事。「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都是楚漢時期人們對它的評價。那為什麼韓信在最強大的時候沒有反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