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其實還有上句,怕教壞後人而不被提起

2020-12-19 尋歷史真相

每個人都想長生不老,但是這件事放在現在還不現實。縱觀整個國家,能夠活過百歲的人都寥寥無幾。

在古代,很多帝王為了追尋長生之術,不惜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煉製丹藥,但是最終的結果全都成為泡影。

延年益壽重要,將自己有限的生命活出無限的價值更重要。

古代因為生產力低下,人民生活條件落後,很多勞動人民的身體會積勞成疾。由於古代缺醫少藥,很多人會喪失生命。

在種種因素的影響下,古代人的平均壽命比較低。據了解,先秦時期的人們活到40歲的就很了不起了,別說是現在的百歲了。

看到這裡你就會明白古語中的「三十而立......」

生活在民間的老人應該都知道「人生七十古來稀」這一說法,但是這只是一句話的下半句,上半句很多人都不知道。

如果單單從流傳的這句話來看,古代人的壽命到了唐朝已經很高了,遠遠超出了先秦。

「人生七十古來稀」

作為一句大眾熟知的俗語,最早來源於杜甫的詩歌中。從字面意思上理解,意思就是能夠活到七十歲的人很稀少。

除了在杜甫的詩句中出現外,在明代墨客高明的《琵琶記·牛氏規奴》中也有記載:「人生七十古來稀,不去嫁人待何時?」。這句話更多地表現出了感慨:能活到70歲的人就少油,不年輕時候嫁人要等到什麼時候?

綜合來說,這句話一方面表達出了對年華易逝的感慨,另一方面表達出了對高齡不易的唏噓。其實不僅僅是在古代,就是現代也有很多人活不到70歲。

人們都說「亂世出英雄」、「亂世出佳人」。其實在我看是「亂世出名言」、「亂世出名句」。杜甫創作這首詩的背景是戰亂年代,當時很多人活在水深火熱中,能活到70歲真的不容易。

「酒債尋常行處有」

下半句極具哲理,上半句也富有意義。這句話的意思簡單可以理解為借錢買酒的人都到處有,何必為沒錢買酒而憂愁呢?看到這裡,有些人會理解成人生應該積極奮進,努力創造生活,有的人會理解成借錢的人大有人在,我也借錢。

前者理解是對的,後者理解是錯的。

因為上半句有些人經常理解錯,怕傳下來會教壞後人,所以人們將上半句不會掛在嘴邊,所以下半句就一直流傳了下來。

咱們將這一整句放在一塊整合一下:借錢買酒的人到處都有,隨處可見,何必為自己無錢買酒而感到苦惱(應該奮進)。人生短短幾十年光陰,能活到70歲的人很罕見(應該珍惜時光)。

綜合揭示的意思就是希望人們都能珍惜時光努力拼搏,從而讓有限的生命迸發出無限的精彩。

放眼各國人民,能夠活過70歲的人寥寥無幾,大多數人都是因為身體原因過早離世。所以,大家在平時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身體,身體是第一位的,一旦身體垮了,所有的一切都將變得灰白。

往期精彩內容

杜聿明的女兒,曾嫁給楊振寧生下3個孩子,她晚年過得如何?

1975年最後被特赦的3個頑固分子,他們是誰?結局又如何?

張學良唯一在世的兒子,在美國長大不會說中文,64歲才首次回大陸

日本老人獨守核洩漏區,照顧變異動物六年,政府卻希望他趕快過世

古人說「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什麼是化骨龍?古人經驗之談

參考資料

《民諺俗語集》《中國傳統俗語叢書》《中國俗語》

申明

題/古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其實還有上句,怕教壞後人而不被提起文/歷史真相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老話「人生七十古來稀」,其實上一句怕教壞後人,一直不願被提起
    我們常聽到一句老話,就是「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畢竟有史以來,能活到七十歲的人少之又少,寓意人生能活多久,充滿了感慨和無奈。其實這句話是有出處的,其作者就是被我們稱為詩聖的杜甫。「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出處杜甫曾在《曲江二首》其二中寫了這麼一首詩,而「人生七十古來稀」的上半句同樣的精彩,但是卻怕教壞後人,不願意被提起。那麼杜甫在這首詩裡究竟說了些什麼,下面我們一起欣賞這首詩: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
  • 古人常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什麼意思?為何上半句無人提及?
    它不僅影射了一個時代的人文風情,也蘊含著眾人的價值追求,比如今天所說的這句詩:「人生七十古來稀」,眾人對這句話耳熟能詳,但它的上半句卻鮮有人知。上半句是什麼?為何無人願意提及?「人生七十古來稀」上句是「酒債尋常行處有」,這句話給人一種及時行樂的感覺,封建時期生產力低下、生活水平較差,一些人飲酒作樂、借酒消愁,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唐朝的詩人大多喜歡喝小酒、吟小詩,酒不僅能帶給他們「止疼消愁」的作用,還能幫打發充斥著無奈的時光。
  • 俗語:「人生七十古來稀」,上半句怕教壞小孩沒人說,你知道嗎
    比如俗語:「人生七十古來稀」,就是說古時候的人們想活到70歲都很難,因為那時候人們的生活狀況一般,醫療水平也相對落後,能活到70歲的人非常稀少。因此,在民間也產生了很多人去尋求長生不老,可是最終的結果都不盡人意,雖然懂得養生的人,能夠延年益壽超過了70歲,但是在古代少的可憐。
  • 「人生七十古來稀」的上一句,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
    古人的預期壽命比我們現在要短得多。當時,他們的醫療水平落後,所以生病後不容易治癒,許多人最終死於疾病。有時,嬰兒剛出生就死亡。在戰爭年代期間,人民無法抵抗,傷亡人數眾多。現在我們正常生活到70歲以上,但古代的平均預期壽命只有30或40歲。
  • 古語:「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句話的上半句,為何無人提起?
    人生在世,每個人當然都想自己沒有傷病,並且能夠長命百歲。但真正能夠活到100歲的那些人,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在古代就有秦始皇想永久稱霸世界,而去尋找長生不老藥,不惜耗費一切人力物力去煉就仙丹,但是最終都毫無收穫,最後依然駕崩。
  • 同樣是勸人惜時,為何人們只曉得「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不知上句
    下面筆者就帶著大家漲漲知識,揭曉常被世人掛在嘴邊的「人生七十古來稀」前一句的玄奧之處。01在百姓安居樂業的今天,男女平均年齡早已超過了70歲,以至於人們似乎感受不到人生七十的稀有感了。回溯到寫出這句詩的唐朝詩聖杜甫所經歷的年代,他所經歷的古代應當至少在唐代之前。
  • 杜甫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上半句鮮有人知,怕教壞小孩不被提及
    《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在總結自己人生時候說的話,雖然不可能每個人都成為像孔子一樣的聖人,但是卻要學會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去感受生命的價值。
  • 古人說「寧要男大一春,不要女大一辰」啥意思?有道理嗎?
    其實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家庭。一旦男女雙方走到了一起成了家,男方就要承擔起重擔,需要養家餬口過日子。但是男孩成熟一般比較晚,女孩子一般都比男孩子早成熟一些,所以男孩比女孩年齡大了之後才搭配,才不會出現思想上的問題。不然如果男方比女方要小,男方會顯得比女方幼稚,思想層面也不一樣,所以沒辦法在一起生活,嚴重的會產生很多矛盾。
  • 杜甫嘆息,「人生七十古來稀」,上一句卻鮮為人知
    不止如此,少陵野老其實在少年時就學會了飲酒,十幾歲時不僅出遊翰墨場,而且「性豪業嗜酒,嫉惡懷剛腸。」杜甫甚至還與李白一起攜手日同行,然後又醉眠秋共被,那種經歷估計一輩子都難以忘記。下面這首詩也是家喻戶曉,杜甫嘆息,「人生七十古來稀」,上一句卻鮮為人知。
  • 人生七十古來稀,活到70多歲算不算長壽?堅持十步走,有助於長壽
    越缺什麼,人們就越想擁有什麼,為了追求長壽,很多人會通過吃保健品等各種方式來延長壽命。人人都希望長壽,但活到多少歲算長壽?古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七十已經是古稀之年,活到70多歲,算不算長壽?人活到多少歲算長壽?
  • 都知道「人生七十古來稀」,卻不知上一句更灑脫,讀懂才算活明白
    過了70,身體雖大不如前,但人生的境界卻該是最高的,看透人情冷暖,遵從己心,畢竟又有句話叫做「人生七十古來稀」。 「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句話世人皆知,但不少人都不知上一句有多苦,可謂字字都是淚,但真的讀懂了才算是活明白了。
  • 「人生七十古來稀」:人到七十一定要見這四種人,每種都令人落淚
    人生七十古來稀。古來稀,意思是自古以來都很稀少,這是一種很自豪、很豪邁的說法,雖然現在隨著生活醫療水平提升,七十已經不是「古來稀」,但是到了這個年齡,已經是到了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齡。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落葉歸根,是我們中華文化中不可磨滅的印記。對於故鄉的思念,貫穿著歷史,我們年齡越大,對於故鄉的感情就越濃厚,那是我們從小長大的地方,承載了我們太多的回憶。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是多麼的心酸,家鄉的變化那麼大,稚童已經把我們當作是外鄉人了。
  • 「人生七十古來稀」什麼意思?讀了原詩,才知杜甫有多悲傷
    三十是而立之年,四十是不惑之年,五十是天命之年,六十則是花甲之年,七十是古稀之年。不過古代的醫療條件有限,平均壽命不高,活到六七十歲算是難得。所以才會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這句詩出自杜甫的《曲江二首·其二》。這句詩想必很多人都聽過,但是讀了原詩,才知當時的杜甫是有多悲傷。
  • 《揭秘陳昌文讀書會》陳昌文解: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陳昌文解讀: 到處都有欠著酒債的人,比喻欠錢的人太多了,看起來都是平常小事。 能活到七十歲的人卻很少。 這句話放到現在,也合適。
  • 「人生七十古來稀,問君還有幾春秋」:人過六十,餘生已經開始
    老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活到了七十歲,便是很稀少的了,所以當一個人從六十歲開始,他的心境就將完全的改變,要一鼓作氣的在年齡上做著衝擊。人生的晚年,是步往終響的時間段,也往往在這個時候,人生已經是留出了大量的時間以及精力。
  • 世人只知「人生七十古來稀」,卻不知上一句有多苦,字字都是眼淚
    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唐代大詩人李白與杜甫,他們二人在詩詞領域的地位不分伯仲,都是非常有才氣的詩人。然而他們二人卻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這其實與他們的性格不無關係。李白是一個灑脫豁達、我行我素的人,所以才有那般出塵的仙氣;而杜甫的性格卻比較內斂,骨子裡比較敏感,憂國又憂民。
  • 新時代,你怎麼看待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
    古人對於各個年齡段人們的稱謂都要不同的叫法,比如我們熟知的:三十歲是而立之年,四十歲是不惑之年,五十歲知天命,六十歲是花甲之年,七十古稀,八十歲是耄耋之年。其實這些俗語所說內容,都是古代人的壽命所限定的,古代人的平均壽命短,人到了五六十歲已經算是很高的年年紀了,正所謂做事要趁早,如果太晚了不光不易成功,就算成功,也沒有太多的時間享受成功的喜悅。所以有人說:因為青春水平地低,五十建房住不長,六十栽樹難乘涼,七十做衣棺;因為知足常樂,年紀大了就安享晚年吧。
  • 人生七十古來稀,看14億人口年齡大數據,你預測能活到多少歲?
    「人生七十古來稀」意思是:從古至今能活到70歲的數量很少,古稀,自古以來都稀少。這一句話放到今天這個時代,是完全不適用了。如此龐大的數量怎麼也不能用稀少來形容了。其中年齡超過100歲的有27086人,「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這首古詩過20年估計也不適用了。為了更簡潔地反映人口結構,引入了撫養比這個概念。非勞動力人口與勞動力人口之比;非動力人口是指0-14歲和65歲以上人口之和,勞動力人口為15-65歲人口。
  • 古人在沒有現代科技產品的情況都在做什麼,其實古人在忙著健身?
    「每天不跑個十幾公裡,都不好意思發朋友圈。」 你現在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感慨?全民健身這種口號是現代人提出的,但咱們的老祖宗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身體力行,十分注重鍛鍊。雖然我們的古人在古時候沒有電腦,手機,但是他們可一點都不落後,他們可先進著呢。早早就意識到了健身的好處。
  • 逢十年齡段的別稱,古人的情懷有趣
    人生百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感懷人生,古訓:十歲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感、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古來稀、八十耄耋、九十老童、百歲人仙。這也是古人對逢十年齡段的別稱,說法或者出處是比較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