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傷感的道德綁架……老人無德,一家災殃;子女不孝,沒有福報……

2020-12-19 騰訊網

我長在一個大家族裡,每年節假日回鄉,感觸最深的是親人間的道德綁架。

親情是人世間最寶貴的感情之一,尤其是在中國,從古到今一脈相承,無論社會和時代如何變遷,中國人的深厚親情基本沒有改變,「血濃於水」的血緣親情,更是親人之間斬不斷的親絲

然而,很多人會通過這種親情來進行道德綁架。

道德不像法律一樣,有明確的條款,因此具有強烈的主觀性與不確定性。有些人將道德作為牟利的工具,站在道德的制高點約束、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這種行為被稱為「道德綁架」。

「弟弟要結婚了,沒有房子、車子,作為姐姐,你有能力,就應該幫幫弟弟,好歹都是同一父母的親姐弟。你有能力都不幫幫他,你良心過意得去嗎?」這段就是打著血緣關係的旗號,赤裸裸的道德綁架。

平時兄弟姊妹非常冷淡甚至是漠不關心,等到自己家裡有人生病了,或者遇到困難,才知道前去求助,如果得不到幫助,就用親情來要挾,無理索取。

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數不勝數,固然親情不可分割,但是並不代表親情是無條件的。

有些父母過分操心,不舍放飛。作為父母已經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成家立業,本應該可以安享晚年。但是他們還是事事不放心,兒子、媳婦和孫子的事也要時時刻刻要操心,這該怎麼做,那該如何處理,總有說不完的話,幹不完的活,自己活得累,兒孫們也過得不舒心。

如果不讓這些父母參與,他們就用孝道這種道德來綁架你,讓你覺得自己內外都不是人。

老人無德,一家災殃;

子女不孝,沒有福報;

男人無志,家道不興;

女人不柔,家財不留。

借著古人的智慧,希望每個家庭都和和睦睦,開開心心。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子女不孝,沒有福報;老人無德,一家遭殃」,何意?
    天地間的生靈,人最為珍貴;而所具備的所有德行,沒有高於孝的。 生而為人,我們首要感謝自己的雙親。從新生到成熟,父母漸漸老去,身為人子要學會反哺。 俗語:「子女不孝,沒有福報」,人性的誕生,伴隨著「知恩」。不知恩,便不知孝也。今天,我們便來解讀這句俗語。
  • 老人有德,子孫興旺;老人缺德,一家災殃
    好的家風的傳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歷經許多人的呵護與打磨,在漫長歲月中悄無聲息地積澱,沉靜溫潤,成為家族成員之間的精神紐帶。一個人在家庭中尊老愛幼,謙虛謹慎,嚴格自律,那麼他在單位裡、社會上也必然能夠表現良好。「祖功宗德流芳遠,子孝孫賢世澤長。」「君子之德,益及子孫。今日之貴,昨日之功。」
  • 「老人無德,一家災殃」,老者的忠告:影響三代的後半句,更要懂
    老話也曾說"上梁不正下梁歪",老人或父母給孩子的影響都是長久的,社會中很多不孝的子女,做事荒唐、無理取鬧,很大原因都與家中的長輩有關。若家中的老人仗著自己年紀大,倚老賣老,我們便要站出來,不應該順從。"老人無德,一家災殃",老者的忠告:影響三代的後半句,更要懂,這兩種無德的老人,更容易毀三代。1、第一種:斤斤計較。大智者必謙和,大善者必寬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會斤斤計較。
  • 好家風靠老人宣揚、父母示範、子女繼承!
    老人無德,一家災殃;子女不孝,沒有福報; 男人無志,家道不興;女人不柔,把財趕走。 老人要宣揚家風,父母要示範家風,夫妻要掌舵家風, 子女要繼承家 風,孫輩要順受家風,兄弟姐妹要競比家風。
  • 厚德才能載物: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德厚才可以承載得了相應的福報。那麼,德不厚會如何呢?中國古聖孔子在《周易-繫辭下》中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簿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意思是說,一個人智慧不深而謀劃太大,力量很小擔子卻很重,那麼,其必定達不到預想的結果。同樣,如果一個人的道德品行和他的職位等福報不相稱,也必定會召來災禍!古人講,「無德無行而取厚利,必有奇禍;善行善德而受磨難,多有後福。」
  • 心理學:永遠不要怕那些無德的老人
    比如,好心攙扶摔倒的老人卻被打,背負上巨額的賠償;亦或是因為自己身體不適未給老人讓座,被老人破口大罵沒修養、沒道德,背上莫須有的罪名。尊老愛幼指的是那些值得尊重的老人,而非那些仗著自己年紀,處處使壞的無德老人。什麼是無德老人?
  • 老祖宗講「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處世錦囊,都聽過懂的人卻不多
    第一、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古人對有厚德的君子非常推崇,而對寡義和沒有德行之人特別痛恨。孔子在《周易-繫辭下》中曾曰:「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簿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指的就是一個道德品行,與地位、福報不相稱的人,一定會因為「德不配位」而招來災禍。
  • 「老人無德,全家有難」,下半句更讓人頓悟,有家庭的都得清楚
    老人是一個家庭的最高級別長輩,也是最為德高望重的人物,老人的言行舉止,關係到家庭的方方面面如果一個家庭的老人缺乏應有的德行,那麼這個家庭就很容易遭受禍患的摧殘。這就是"老人無德,全家遭殃"。而這句話的下一句更讓人醒悟,那就是"子女不孝,沒有福報"。這也是有家庭的人必須懂得的老人與子女的內在聯繫和影響邏輯。老人的德行對家庭的影響大嗎?
  • 老人無德,一家遭殃:這三種「禍害」兒孫的老人,是你痛苦的根源
    一個家庭裡面,如果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家中坐鎮,相信兒孫後輩未來的生活會越過越好。 因為越是有眼光,有閱歷的老人,他們越能把握住家庭發展和日常生活的大方向,幫兒孫撐起一片天,所以說,有賢德老人的家庭,就是一塊「福地」。
  •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人到中年,若想混得好,這一點要謹記
    孔子在《周易·繫辭下》中有言:「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前段時間,在《東方110》看到這樣一則關於「拆二代」的新聞,頗為感觸。「拆發戶」是指因拆遷而獲取財富的人群,而「拆二代」則是「拆發戶」的子女。
  • 「告我吧,反正不給你養老」,本以為是不孝,網友評論卻一邊倒
    「告我吧,反正不給你養老」,本以為是不孝,真相卻令人氣憤來自鄉下的李女士,有兩個兄弟,貧寒的家境使她認識到只有讀書才是出路,十餘載的寒窗苦讀,李女士找到了一份薪資豐厚的工作。這份工作帶來李女士更優質的生活了,但沉重的負擔也隨之而來。
  • 俗語說:老人無德害三代、紅顏禍水;家宅興旺都有這四個特徵
    一、老人有德,子女不愁。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是家族的中流砥柱,如果家中老人有德行,能夠給家庭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子孫自然能潛移默化地受其影響。去年收視率極高的一部電視劇《都挺好》中的蘇大強,就是一個反面教材。
  • 《道德經》:人有多少德,就有多少福
    古人說,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人的福氣不是天定的,而是自己求來的,或者說,是自己修來的。【微信公號:老子道德經】 福自己求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 老人無德,牽連一家:這三種「折磨兒孫」的老人,是你苦難的源頭
    況且,如果這個有德之人,是你們家中德高望重的老人,相信他將會給子孫後輩做好榜樣,起到「領頭羊」的作用。因為老人有德,全家幸福。到這裡,有人就會疑惑,自己所遇到的老人,大多是「無德做作」的老人。而他們,會對家庭和我們個人,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 易經:厚德載物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為什麼有些人發財了就出事?
    願意就四個字:德不配位……我們常說:財富,地位,智慧,早先的人們把他用一個統稱的詞:物。也就是說要有良好的品德才能引來福報。清華大學的校訓就有一詞叫:厚德載物。《易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 佛教:最消耗福報的4件事,不要再做了,果報不饒人!
    我們當下的所有遭遇都是自身因果業報的顯現,並非無緣無故。《太上感應篇》裡也講: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人生的福氣是自己修來的,災禍也都是自找的,「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世人皆喜歡求佛,一有苦就求佛菩薩庇佑,大家都去求菩薩,菩薩該有多苦?如果你求菩薩,菩薩就會可憐你而施捨你,那佛教豈不是成了眾生索取利益的功利之地?
  • 生活中遇到無德老人,怎麼辦?心理學家們給出了最好的建議
    經過歲月的洗禮以及閱歷的磨練,老人在家庭中處於最高地位,受人尊敬,支撐著一整個家族。百善孝為先,中華兒女注重孝順,從小接受父母的教導要孝敬老人。但這個社會很多老人卻扮演著破壞家庭的角色。倘若家中老人倚老賣老,無德霸道,作為子女的我們應該如何選擇?是順從還是反抗?
  •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請收起「小幹部」的「大官威」丨閃電漫評
    董某某耍官威未果的行為著實令人側目,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嚴懲,然而值得我們思考的是,社會上總有一些「小幹部」職位不高,卻德行淺薄,官威甚大。無獨有偶,此前河北省保定市一名退休紀委幹部李某某酒駕造成事故後並未當場接受酒精檢測,便引發了公眾的強烈不滿。極個別黨員幹部以為自己擁有特權,高高在上,處處頤指氣使,大呼小叫指手畫腳,一副小人得志的官僚作風令百姓憤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