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2020-12-19 騰訊網

除了魚類外,人類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我們平常吃的肉類要麼是食草動物,要麼是雜食動物,很少直接以食肉動物為食,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人類之所以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其實有3個主要原因:

獵食食肉動物比較危險

能量傳遞是有上限的

重金屬的富集效應

獵食食肉動物的危險性

任何動物在捕食獵物的時候,都會優先選擇安全係數比較高的獵物,比如:老虎之所以不捕食狼,而是捕食牛、羊等食草動物,是因為狼具有攻擊力,老虎如果以狼為食,那麼即使付出再多力氣,也無法滿足自己每日的能量需求。

人類雖然具有智慧,可以設置陷阱、使用弓箭等遠距離攻擊食肉動物,但是人類攻擊食肉動物獲取的能量,和捕食食草動物獲取的能量,幾乎一樣。

比如:人類食用500kg的老虎,和食用500kg的牛獲取的營養價值幾乎相同。然而人類吃老虎,相對於吃牛,更易感染病毒。

這是因為牛是食草動物,它的食物是植物,即使植物身上攜帶病毒,也不會輕易傳染給動物,比如:危害植物界的黃枯病,很難造成動物感染。

因此,人類食用食草動物相對而言比較安全。

但是食肉動物的食物是動物,如果它吃的食物攜帶著病菌(有可能攜帶病菌,但不發病),將有可能造成食肉動物也感染,甚至會升級,如果人類以食肉動物為食,那麼將有可能造成大規模病毒泛濫。

也就是說,如果人類以食肉動物為食,不僅在捕食獵物時更易遭受攻擊,而且還存在病毒感染的風險。

能量傳遞有上限

我們知道,自然界中的能量來源幾乎都來自於太陽能量,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產生一部分能量,而動物由於不能通過光合作用合成能量,只能通過植物來獲取能量,比如:食草動物吃植物,食肉動物吃食草動物。

也就是說,能量沿著:太陽——植物——食草動物——食肉動物等路線傳播。

我們要知道,能量在傳遞過程中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產生大量耗損,比如:牛吃100斤草,也不能長10斤肉,就是因為大多數能量在傳遞過程中,由於各種原因,不能100%被下一層級利用。

因此,就造成了植物數量>食草動物數量>食肉動物數量。(地球歷史上發生過多次生物大滅絕,之所以每次大滅絕之後都能恢復,就是因為每次大滅絕時植物滅絕的數量和種類都較少,能夠為動物提供足夠的能量。)

也就是說,食肉動物是食物鏈的頂級,不存在比食肉動物更高級別的動物。人類和其他食肉動物一樣,都屬於食物鏈的頂級。

而食物鏈頂級的物種,數量都遠遠小於食草動物。比如:一片70多平方千米的森林,可以養活2000多隻鹿,150多隻野豬,300隻左右的羊,但是只能養活3-5隻老虎。

如果人類以食草動物為食,那麼一片70多平方千米的森林完全可以養活100多口人,甚至更多;然而如果人類以食肉動物為食,那麼一片70平方千米的森林連1口人都無法養活。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人類才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重金屬富集效應

在自然界中,會存在著一些天然重金屬,這些重金屬隨著河流衝擊,流入湖泊、土壤之中,再經過植物吸收,聚集在植物體內。而伴隨著食草動物通過吃植物,食肉動物吃食草動物,就這樣重金屬逐漸富集到食肉動物體內。

假如:1株植物會儲存0.1g重金屬,那麼牛體內可能存儲1g重金屬,老虎體內可能存儲著10g重金屬。

也就是說,如果人類以食肉動物為食,那麼重金屬很有可能會超量,導致人類生病或者其他症狀。其實除了重金屬,還有塑料顆粒、其他汙染物等會聚集在生物體內,生物所處於的食物鏈等級越高,越有可能對人體造成危害。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人類食用食草動物更安全。

總結

人類之所以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從安全性上來說是因為:食肉動物更具危險性,但古人其實也沒少獵殺食肉動物,除了因為食物競爭外,還因為要獲取食肉動物的皮毛等。

從能量傳遞上講:食肉動物數量更少,不能滿足人類對肉類的需求。再加上食肉動物的肉容易造成人類感染病毒,所以人類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

從重金屬富集角度上,食物鏈頂級的生物,重金屬富集的越多,所以吃食草動物比較安全。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然而我們也會發現,有一些動物似乎天生就不受人類待見,比如:獅子、老虎、狼等,這些食肉動物不知何故,很少進入到人類的菜單中,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人類的食物首先我們要說一個前提,人類不吃食肉動物的肉並不包括海洋生物以及鳥類,而是指哺乳動物們。
  • 食物鏈頂端的人類,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這是為什麼?
    既然是競爭的關係就避免不了打鬥場面,有的時候獅子會被鬣狗群殺並且吃掉,有的時候雄獅會進行報復殺死鬣狗,但大多數的時候會直接把它們的屍體遺棄,很少會去吃鬣狗。這就能看出來明顯的不同之處,鬣狗是機會主義者,它們不會錯過任何的食物,有的時候腐肉也不在話下。
  • 為什麼食肉動物選擇捕獵食草動物,而不是其他食肉動物?
    從本質上說無論是什麼食性的動物對於食肉動物來說都是肉,這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在自然界中,食肉動物通常只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儘管體型有很大優勢的食肉動物,也很少出於食物的目的去捕獵其他食肉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來探討一下原因。食肉動物為什麼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
  • 為何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呢?哈哈哈評論才是亮點
    01.我非常好奇,為什麼我們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卻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呢?哈哈哈哈……網友們的評論才是真正的亮點啊~02.小哥哥,被小姐姐這麼撩一下,是不是有了一種心動的感覺呀?04.剛剛在收銀臺交了錢,現在立馬又要花錢維修……05.小朋友,看來你經常去動物園啊,居然把這些動物的習性摸得這麼清楚06.時間過去6年之久~但是兄弟,你怎和女朋友之間的距離卻越來越遠了07.我勒個去~這也是一道菜嗎?這怎麼吃呀?
  • 古代日本人為什麼禁止食肉
    這意味著當時存在食肉的僧侶。之後,僧侶不吃肉成為規矩,但是民眾還繼續在日常生活的請客時吃肉。現在中國虔誠的佛教信徒中,還有在每月1日、15日, 以及近親的忌日等特定日子堅持素食的人。據記載,在6世紀的朝鮮半島,新羅王和百濟王基於佛教思想頒布了禁止屠殺動物的命令,當然並不意味著嚴禁食肉。在新羅,禁止在春季到夏季的動物繁殖期屠宰,進而一個月內有六天禁止屠殺、食用動物。
  • 河馬本來吃草,感染炭疽病就變成喪屍般的食肉動物,為什麼?
    河馬本是食草動物,為什麼感染炭疽就變成了食肉動物呢?而且還只吃同類,吃了就死,同時表現出皮膚水腫、結痂、皮下出血等症狀,像極了傳說中的喪屍,這是怎麼回事?實際上,河馬本就吃肉,和炭疽病沒有關係。只是炭疽爆發導致大量河馬死亡,給了河馬吃同類屍體的機會,這樣又促進了炭疽病的流行,導致更多河馬死亡。
  • 吃竹子使得基因改變,明明是食肉動物的大熊貓,到底為了啥?
    大熊貓,哺乳綱食肉目熊科動物,如今卻天天在動物園裡啃竹子,上了樹下不來,下了樹就臥倒。然而正是因為它又憨又圓,贏得了不少人的喜歡,對著一個圓滾滾大呼「可愛」。可以說,大熊貓在長期的演化中掌握了獨特的「生存密碼」,如果回到數百萬年前,大概很少有人會對著揮舞利爪、張開大嘴、啃咬獵物的它,喊出「萌萌噠」三個字,畢竟那時的大熊貓,還是個實打實的食肉動物。大熊貓的祖先祿豐始熊貓,生活在大約800萬年前,那個時候的生活環境與現在大不相同,基本上以溫暖潮溼的雨林和沼澤地帶為主,食物資源相當豐富。
  • 貓不是食肉動物嗎?為什麼它們總惦記著吃貓草,還喜歡吃蔬菜?
    很多人都知道貓是食肉動物,那為什麼貓要吃草或者吃蔬菜呢?今天二貓媽就來跟大家聊聊關於貓吃草和蔬菜的話題,並介紹下哪些日常蔬菜可以給貓吃。在討論這個話題前,我們首先還是要強調一下:貓是專一性的食肉動物,它們的消化系統早已進化為以肉類為基礎的飲食,它們腸道較短並且也沒有相應的酶來幫助它們消化植物性食物。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接著說下面的內容。
  • 丟食肉動物的臉,明明是食肉的大熊貓,怎麼成了吃竹子的鐵憨憨?
    如果食肉動物會說話,它們一定會聚在一起商量,將大熊貓開除「食肉動物籍」,因為它明明擁有食肉動物的特徵,卻偏偏喜歡啃竹子,丟盡食肉動物的臉。 但是大熊貓也會覺得自己冤枉,它會反駁道:你以為我不想吃肉嗎?我是沒辦法才啃竹子的呀!
  • 食草動物為什麼始終沒有進化出擺脫食肉動物捕殺的能力?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在自然界中,食草動物們確實大都處於食物鏈的底層,它們整天過著提心弔膽的生活,甚至有些食草動物剛生下來,還沒來得及看看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就成為了食肉動物的食物。那麼,為什麼食草動物沒有進化到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程度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食肉動物頭上都沒有角?錯,這種食肉動物頭上有兩個
    「角」常見於食草動物的頭部,比如鹿、羊、牛、羚羊等等,而我們常見的食肉動物,比如獅虎豹等都是沒有角的。那麼,是不是所有的食肉動物都沒有角呢?答案是否定的。大自然千奇百怪,動物的形態也各異,只不過長角的食肉動物相對較少而已。下面我們一起來看誰是長角的食肉動物?
  • 同為食肉動物,為什麼犬科動物的吻部比貓科要長?
    在食肉目下,貓科和犬科是最具代表性兩大類動物,而且貓科和犬科都有突出的吻部,但是貓科動物的吻部突出沒有犬科長而已。我們先來看一下「吻部」的概念。吻部簡單來說就是動物向前突出的嘴部。那麼,為什麼貓科比犬科的吻部要短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家貓經常吃素,卻為何屬於食肉動物?家貓:那是因為你不讓我吃肉
    家貓經常吃素,卻為何屬於食肉動物?家貓:那是因為你不讓我吃肉貓科動物有數十種,但總體上可以分成兩大類:野生貓科動物和非野生貓科動物。野生貓科動物包括獅子、老虎、雪豹、雲豹、兔猻等等,而非野生貓科動物卻只包括家貓一種。
  • 食草動物都怕食肉動物,河馬為什麼不怕鱷魚?
    食草動物作為食物鏈中較為低級的動物,大多數情況下都會淪為食肉動物的獵物。然而有些動物就比較特別,河馬就是其中的一例。一般認為,河馬是純素食主義者,但是身為食肉動物的鱷魚卻不敢輕易招惹它們。為什麼食草的河馬不怕食肉的鱷魚?我們來簡單討論一下。
  • 為什麼動物吃生肉沒事,而人類就要吃熟食?
    吃生肉最主要的危險是寄生蟲,有可能患上寄生蟲病,危害身體健康。為了安全起見,人們通常會烹飪後再吃。而自然界的食肉類野生動物,沒有烹煮食物的能力,一直保持著吃生肉的習慣,但感覺它們吃生肉似乎很安全,難道它們真的不懼寄生蟲嗎?實際上,無論是人還是動物,都有可能因為吃生肉被感染寄生蟲。
  • 闢謠:貓科動物之間真的不吃同類嗎?錯,只是機會多寡問題
    許多人說,貓科動物從來不吃同類的肉。其實貓科動物之間是吃同類的肉的,只是發生的頻率較低而已。在現實中,不同的貓科動物在分布上有著較大的重合,例如非洲獅的分布與花豹在非洲的亞種以及獵豹都有重合,老虎的一些亞種與花豹在亞洲的亞種也有一定的重合等等,作為食肉動物,生境的重合就意味著有競爭性,而有競爭性就會發生衝突。所以在野生環境下,老虎捕獵花豹、花豹捕獵獰貓,獅子捕獵花豹、獵豹等等都是存在的。只不過,發生的機率較低,而且大多數的貓科動物確實很少吃同類的肉。
  • 挑剔的虎鯨,為什麼只吃大白鯊的肝臟,而不吃它們的肉
    提到虎鯨,自然想到它們的黑白配和身上的愛心圖案,不了解虎鯨的人,看到虎鯨第一眼,是不是會覺得,這種海洋生物簡直是太萌了,心都要化了。你以為虎鯨跟大熊貓一樣,明明是戰鬥力MAX的熊類,卻走出了一條偶像派路線,只能是以啃著竹子,賣萌為生?
  • 石紀元漫畫:科學王國戰鬥組首戰告捷,獅子王司展露食肉動物本性
    為了應對未知的敵人,和一部分人對武藝的熱情,戰鬥組不斷進行特訓,他們急需科學班被襲擊一下。戰鬥組的主要任務就是保護所有不擅長戰鬥的人,石神千空和淺霧幻這些沒有戰鬥力的人,都盼著不要遭到猛獸襲擊,戰鬥組卻盼著猛獸來。剛到美國的金門大橋附近,石神千空帶隊出發尋找玉米,獅子王司就站在護衛船上嘟囔,如果有猛獸來襲就好了。
  • 現存的哪種食肉動物能夠打敗東北虎?為什麼?
    當然,在有武器的現在,人可以輕鬆打敗東北虎。那麼,除了人之外,哪種陸地上的食肉動物可以打敗東北虎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老虎是貓科動物,而貓科動物除了兇猛外,它們的靈活性也是同體型下其他動物所無法媲美的,因此,在所有的陸地上的食肉動物中,要想打敗東北虎就必須要在體型上有壓倒性的優勢。這樣我們就可以縮小範圍了。
  • 冰島人不吃鯨魚肉,為什麼還要捕鯨?
    冰島人之所以被吐槽是「歐洲的廣東人」,不僅是因為吃發酵鯊魚肉、水煮羊睪丸和煙燻海鸚肉,更重要的是鯨魚肉這種引來跨國口水戰的爭議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