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魚類外,人類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我們平常吃的肉類要麼是食草動物,要麼是雜食動物,很少直接以食肉動物為食,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人類之所以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其實有3個主要原因:
獵食食肉動物比較危險
能量傳遞是有上限的
重金屬的富集效應
獵食食肉動物的危險性
任何動物在捕食獵物的時候,都會優先選擇安全係數比較高的獵物,比如:老虎之所以不捕食狼,而是捕食牛、羊等食草動物,是因為狼具有攻擊力,老虎如果以狼為食,那麼即使付出再多力氣,也無法滿足自己每日的能量需求。
人類雖然具有智慧,可以設置陷阱、使用弓箭等遠距離攻擊食肉動物,但是人類攻擊食肉動物獲取的能量,和捕食食草動物獲取的能量,幾乎一樣。
比如:人類食用500kg的老虎,和食用500kg的牛獲取的營養價值幾乎相同。然而人類吃老虎,相對於吃牛,更易感染病毒。
這是因為牛是食草動物,它的食物是植物,即使植物身上攜帶病毒,也不會輕易傳染給動物,比如:危害植物界的黃枯病,很難造成動物感染。
因此,人類食用食草動物相對而言比較安全。
但是食肉動物的食物是動物,如果它吃的食物攜帶著病菌(有可能攜帶病菌,但不發病),將有可能造成食肉動物也感染,甚至會升級,如果人類以食肉動物為食,那麼將有可能造成大規模病毒泛濫。
也就是說,如果人類以食肉動物為食,不僅在捕食獵物時更易遭受攻擊,而且還存在病毒感染的風險。
能量傳遞有上限
我們知道,自然界中的能量來源幾乎都來自於太陽能量,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產生一部分能量,而動物由於不能通過光合作用合成能量,只能通過植物來獲取能量,比如:食草動物吃植物,食肉動物吃食草動物。
也就是說,能量沿著:太陽——植物——食草動物——食肉動物等路線傳播。
我們要知道,能量在傳遞過程中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產生大量耗損,比如:牛吃100斤草,也不能長10斤肉,就是因為大多數能量在傳遞過程中,由於各種原因,不能100%被下一層級利用。
因此,就造成了植物數量>食草動物數量>食肉動物數量。(地球歷史上發生過多次生物大滅絕,之所以每次大滅絕之後都能恢復,就是因為每次大滅絕時植物滅絕的數量和種類都較少,能夠為動物提供足夠的能量。)
也就是說,食肉動物是食物鏈的頂級,不存在比食肉動物更高級別的動物。人類和其他食肉動物一樣,都屬於食物鏈的頂級。
而食物鏈頂級的物種,數量都遠遠小於食草動物。比如:一片70多平方千米的森林,可以養活2000多隻鹿,150多隻野豬,300隻左右的羊,但是只能養活3-5隻老虎。
如果人類以食草動物為食,那麼一片70多平方千米的森林完全可以養活100多口人,甚至更多;然而如果人類以食肉動物為食,那麼一片70平方千米的森林連1口人都無法養活。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人類才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重金屬富集效應
在自然界中,會存在著一些天然重金屬,這些重金屬隨著河流衝擊,流入湖泊、土壤之中,再經過植物吸收,聚集在植物體內。而伴隨著食草動物通過吃植物,食肉動物吃食草動物,就這樣重金屬逐漸富集到食肉動物體內。
假如:1株植物會儲存0.1g重金屬,那麼牛體內可能存儲1g重金屬,老虎體內可能存儲著10g重金屬。
也就是說,如果人類以食肉動物為食,那麼重金屬很有可能會超量,導致人類生病或者其他症狀。其實除了重金屬,還有塑料顆粒、其他汙染物等會聚集在生物體內,生物所處於的食物鏈等級越高,越有可能對人體造成危害。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人類食用食草動物更安全。
總結
人類之所以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從安全性上來說是因為:食肉動物更具危險性,但古人其實也沒少獵殺食肉動物,除了因為食物競爭外,還因為要獲取食肉動物的皮毛等。
從能量傳遞上講:食肉動物數量更少,不能滿足人類對肉類的需求。再加上食肉動物的肉容易造成人類感染病毒,所以人類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
從重金屬富集角度上,食物鏈頂級的生物,重金屬富集的越多,所以吃食草動物比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