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配五臟,在生理上中醫將人體劃分為五臟為中心的五大系統,以五行相生的關係說明五臟之間,五大系統之間生理功能上的相互滋生,相互促進關係!我們的身體是一個系統,在判斷的時候就要全面,因為各個器官相互影響,比如血虛的基本補血的同時要配合補氣,才能促進血的轉化~
有了溼氣就祛溼不去解決根源問題,溼氣永遠去不完的~產生溼氣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脾弱,不能正常運化,因此,真正想要把溼氣去除,最根本的解決方法是把脾胃養好——健脾,而不是簡單地喝祛溼水,薏米在煮水前需要提前炒熟將寒性減弱,體寒的人不宜多喝!
肝(木):疏洩氣血,調暢氣機的功能!與膽相表裡
心(火):主血脈,具有推動氣血,溫煦的功能!與小腸相表裡
脾(土):主運化,為後天氣血生化之源!與胃相表裡
肺(金):主呼吸,將氣體經由宣發和肅降傳導致至全身!與大腸相表裡
腎(水):主水液,具有調節水液代謝的功能!與膀胱相表裡
中醫的臟腑理論主要是一種功能定論,概念含義廣泛,既包括了現代醫學有型的臟腑器官,也包括了其生理功能,一個臟腑的功能涉及了現代醫學幾個系統的功能,這就是中西醫理論差異!
五行是借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概念來研究自然界萬事萬物的五種運行發展規律,古人在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的基礎上總結出藏象學說,主要是把五臟六腑的功能視為一種表裡對立和生化克制的作用!
髒為裡,髒的功能為受乘和轉化水谷!肺為表,腑的功能為生化和貯存精氣!常聽到的三焦,分為上中下三焦!五行相生即資生,助長,促進的意思,相剋是克制,抑制,制約的意思,五臟是相生相剋,相互影響的,當其中一個器官出現問題時會影響其他器官的正常運轉!建議可以在家自己調整生活習慣和溫補的食療養生,就算吃錯對於身體也沒有什麼影響,中藥不懂容易吃錯,有問題找中醫師量身定製,相信專業的力量!
《科普知識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