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朝陽溝》,河南人都會唱,可如今為何蕭條無人傳承

2021-01-20 神鳥知訊視界

「親家母,你坐下咱倆說說知心話。親家母咱都坐下啊,咱倆隨便來拉一拉……」這首戲劇在河南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只要你唱出上句,就一定會有人對出下句。的確,在河南這個戲曲之鄉,每一個孩子都是聽著戲劇長大的,河南的豫劇在當地人心中不僅是一首簡單的曲子,更多的是對於童年的回憶和家鄉的眷戀。

豫劇最早的時候叫河南梆子,又稱河南高調,明末清初時,主要以清唱為主,深受老百姓的喜愛。1994年時《梨園春》的熱播,又使河南豫劇迎來的心的高峰,全國上下都掀起了豫劇熱潮。那時候不僅是河南人,中國人,甚至連老外都登上了《梨園春》的舞臺,表達著自己對中國豫劇的熱愛,這個中國成為豫劇的東方戲曲,在西方更是被稱讚為「東方詠嘆調」。

對於我這個地地道道的河南人來講,每當聽到豫劇總能喚起自己內心深處的一種特殊情感和記憶,這些記憶裡有開懷大笑,也有痛哭流涕。時光倒轉,那些感動的記憶是在每周日晚都會和奶奶一起看的《梨園春》上,頭靠在奶奶懷裡,拿著手裡的零食,入迷的看著電視裡飾演秦雪梅的打雷選手賣力的唱著,從她悲慘的唱調中我能感受到秦雪梅面對自己不公的遭遇,內心中散發出吶喊和深深的痛,但那時候我並不能領會到這個經典豫劇《秦雪梅》的深刻含義,只知道很苦、奶奶哭,我也跟著哭。

在那些歡笑的記憶裡,最深刻的畫面就是在初中的音樂課上,老師教班上剛轉過來的廣東同學唱《花木蘭》,那一句扯著怪異的粵語腔唱出來的「劉大哥講那話,理太偏」逗得我們哈哈大笑,老師安慰他說這個尾音「偏」一定要上揚,可能也只有河南人能發好的音,然後又是一陣哄堂大笑。

只是我後來才知道,秦雪梅的那句「老爺你不要指鹿為馬,女兒不為窮富,水性楊花。你不要拿禮教把我嚇,有多少好兒女都被厄殺」唱出的正是河南女子對於不向封建禮教低頭,敢於鬥爭精神的渴望。花木蘭的那句:「劉大哥講話理太偏,誰說女子不如男」唱出的也正是河南女子對代父從軍、女中豪傑形象的嚮往。我想之所以河南豫劇這麼沒多人都愛看,就是因為它貼近現實、反應生活,每一首戲劇都可以對照現實中的一種生活,每一個故事也都能反映出現實中的悲歡離合。

"一鼓二鑼三弦手,梆子手鈸共八口"是豫劇伴奏樂曾有的的說法,雄壯熱烈的樂器在配上豫劇中的角色標配「四生、四旦和四花臉」,鼓樂喧天的場面絕對可以把你帶入到戲劇的情景當中,跟著故事的情緒走。除了形形色色的樂器和角色,豫劇的題材也在不斷豐富,最早時題材多是像封神戲、三國戲這樣的歷史戲劇,新中國成立後,不少描寫現實生活的現代戲如《朝陽溝》、《小二黑結婚》、《蘋果,紅了》等開始出現,貼近生活的故事情節和通俗易懂的歌詞,使豫劇快速傳播,人人都在傳唱,也產生了像常香玉,馬金鳳、劉忠河等一些深受老百姓喜愛的優秀豫劇家。

可就是這樣一個在全國都有深厚影響力的經典戲劇,現在卻面臨著不容樂觀的形式。社會意識形態的改變,使欣賞戲劇的觀眾越來越少,學習和從事戲劇行業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少,經典戲劇代表作面臨著傳承難的問題。豫劇作為河南人的標誌以及家鄉的文化記憶,絕對不能止步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冊上,它應該被更多人的傳頌。讓以後天南海北的大街小巷,只要聽到豫劇時,在外打拼的河南人心裡都掠過一絲溫暖,然後笑著說這是我們河南的豫劇。

關於豫劇,大家有沒有特別的情感或是對於現在豫劇發展的看法,可以在評論區交流討論哦。

相關焦點

  • 【大戲河南】王金環演唱:豫劇《花木蘭》《朝陽溝》
    (豫劇《花木蘭》「花木蘭羞答答施禮拜上」選段)(豫劇《朝陽溝》「俺外甥在部隊給我來信」選段)樂隊老師:板 胡:楊雙憲二 胡:門國強、劉立新 徐德力銅 器:何自修電子琴:張漢林琵 琶:山山笛 子:邵國群「大戲河南」的由來:河南被稱為戲曲之鄉,因為這裡不但擁有古老的華夏文明,還有著豐富多彩的文化!
  • 少兒版豫劇《花木蘭》首登舞臺,最小6歲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文 吳國強 攝影 「劉大哥講話理太偏,誰說女子享清閒……」經典豫劇《花木蘭》人們耳熟能詳,那少兒版的全場《花木蘭》你看過嗎?3月16日晚,由河南省劇協、河南省音協、河南省雜協等單位主辦的「梅花初放」少兒戲曲優秀劇目展演在省文化館拉開大幕,首場演出便是《花木蘭》。據了解,雖然裡邊的部分經典唱段是孩子們初學豫劇都會接觸的,但是豫劇《花木蘭》少兒版的全場演出這還是第一次。 小演員們最小的只有6歲,最大的也不過16歲,但武功精湛,表演聲情並茂,人物刻畫栩栩如生。
  • 花木蘭是武川人嗎?
    正如某位網友所言:「這是我所見過評分最低的迪士尼電影……」看迪士尼2020版《花木蘭》的人,多半是衝她去的其實,電影《花木蘭》的失敗,除了其製作水平較差、水土不服等問題,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原因,那就是前些年對於「花木蘭文化」的過度消費,導致市場出現了逆反現象。眾所周知,一些地區為了打造旅遊經濟,紛紛爭搶名人故裡的名號。
  • 花木蘭是哪裡人?河南湖北各有爭議,武漢黃陂被譽為「木蘭故裡」
    如安徽亳市有「花木蘭故鄉」的說法,建有花木蘭廟,塑有花木蘭像,還有皇帝詔見花木蘭的地方。河南商丘虞城縣也同樣有「花木蘭鄉」,陝西延安有花木蘭墓,說花木蘭是延安人。武漢黃陂,享有「木蘭故裡」之美譽,難道花木蘭是湖北人?
  • 河南伊川「花木蘭」:隔離家中不忘參戰抗疫
    「江山如畫美萬千,忽降災難到人間,冠狀病毒真刁鑽,害得百姓不安全,在家多喝水,不把親戚串,出門戴口罩,避開那聚集人群做好宣傳…… 」近日,隨著一段播放量超過80餘萬的短視頻《抗疫版花木蘭》在社交平臺走紅,河南伊川「抗疫花木蘭」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悉。
  • 買遍中國「豫健」河南,月亮姐姐唱起《花木蘭》!正直播→
    主持人任魯豫、魯健、月亮姐姐在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明堂天堂帶你品河南特色美食體驗智能家電!直播開場三位主持人便以一首改編版《牧羊曲》帶著大家來到美麗的老家河南農業強 經濟好文體教 新風貌……河南都有哪般好
  • 「抗疫版」《花木蘭》學唱MV展播第一組:魏俊英,李曉輝,劉鵬飛
    原版視頻多媒體宣發截圖(部分)學唱mv展播魏俊英河南豫劇院一團魏俊英大愛響應河南廣播電視臺信息戲曲廣播策劃發起的「抗疫版」《花木蘭》「打不贏這一仗不把家還」 !李曉輝《夕陽正紅》節目嘉賓河南省吉他協會副會李曉輝大愛響應河南廣播電視臺信息戲曲廣播策劃發起的「抗疫版」《花木蘭》
  • 《花木蘭》:大鵬版本的花木蘭有血有肉,讓人驚豔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花木蘭的故事曾被無數人傳唱、被無數次翻拍演繹過。而大鵬翻拍的《花木蘭》,更是讓人眼前一亮。短片裡的花木蘭,有血有肉,有迷茫、有厭倦,眼中有眾生,心中有家國。
  • 軍中「花木蘭」:河南老兵銀金花的傳奇經歷
    世人多喜歡用柔美來形容女子的美好,可偏偏就要這樣一群女子,她們在特殊的年代如熱血男兒一般馳騁沙場,雖沒有強健的身軀卻依舊是那樣的威風凜凜,自古有花木蘭,近代中國的戰場上,更多的巾幗英雄同樣為祖國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力量。
  • 豫劇花木蘭從軍 《花木蘭》在肥綻放經典魅力
    6月12日晚,歷經60餘年風雨考驗的豫劇《花木蘭》讓合肥觀眾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經典的魅力。作為市委宣傳部主辦的第二季合肥市高雅藝術文化惠民活動在6月的首場演出,該劇也為市民送去了夏日的清涼。 老戲迷愛戲心切小觀眾親近傳統文化 當晚7點15分,雖然距離《花木蘭》上演還有一刻鐘,但合肥大劇院歌劇廳已落座七成觀眾。放眼看去,還有不少小觀眾坐在其中。聽到舞臺的升降樂池裡傳來咿咿呀呀的聲音,一些觀眾還好奇地走到臺前,伸著頭往下邊打探,原來是伴奏人員正在調試各種樂器。 19點30分,大幕拉開,豫劇《花木蘭》在眾人期待中正式上演。
  • 綜藝節目惡搞花木蘭 引木蘭故裡河南虞城民眾不滿
    中新網鄭州7月8日電(韓章雲)「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被編入初中語文教材的北朝民歌《木蘭詩》幾乎是中國內地幾代人耳熟能詳的名篇。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為國殺敵的民族英雄形象,亦被千古傳誦。但近日國內一檔電視綜藝節目中,將花木蘭惡搞成好吃懶做、貪生怕死、花痴犯傻的形象,引起木蘭故裡河南虞城民眾的不滿,直批其庸俗。7月8日,河南商丘媒體《京九晚報》刊文《「賈玲,你欠我們一個道歉」》,直批6月27日上海一檔喜劇真人秀節目《木蘭從軍》劇目歪曲了花木蘭形象。
  • 「河南有糧,武漢不慌!」這場「可得勁」的直播,展現了一個「硬核...
    主持人們都使出了看家本領直播一開場任魯豫、月亮姐姐就唱起了改編版《牧羊曲》、豫劇《花木蘭》介紹起河南特產懷山藥主持人魯健即興來了一段評書月亮姐姐還現場還原了那一句火遍全國的 「媽媽,我要吃烤山藥」小朋友看了都要問一句:
  • 出自野史,姓氏是杜撰的,為何花木蘭還能成為古代忠孝貞烈典範?
    而之所以無人考證是因為《古今樂錄》雖然誕生於南北朝期間,但在隋代被收入的時候,原書卻早已失傳,《隋書·經籍志》也只是從民間抄錄了部分典籍,這樣也就無法找來原書加以對證。 限於篇幅,筆者只對唐、宋、明、三個漢家王朝的木蘭形象略作說明。唐代木蘭文本有韋元甫根據《木蘭辭》仿作的《木蘭歌》。相對於語言樸實的《木蘭辭》,韋元甫的《木蘭歌》則帶些的豪邁的言語。比如最後兩句:「世有臣子心,能如木蘭節,忠孝兩不渝,千古之名焉可滅?」這裡他既點明了木蘭就是「忠孝兩全」的封建道德典範,同時也表明了世人對她獲得的「千古之名」的贊同。
  • 劉亦菲唱《花木蘭》主題曲,曾被diss演技,如今告別花瓶成女戰士
    不過我卡拉OK唱得很好喲。」不管天仙的唱功如何,可是看得出迪士尼對劉亦菲是力捧的姿態,真的是讓人羨慕!從配文中國可以看出,「with my boss(和我的老闆)」,要知道《花木蘭》是迪士尼出品的影片,那米奇可不是老闆嘛。劉亦菲還會賣力在社交平臺做宣傳,抱著花木蘭手辦的她很少女哦。
  • 劉亦菲:神仙姐姐秒變花木蘭,唱主題曲《自己》流露真情
    3月8日,迪士尼電影微博官宣《花木蘭》中文主題曲《自己》由劉亦菲傾情演唱。這部由迪士尼出品的真人動作電影《花木蘭》於3月27日首映,劉亦菲、李連杰、甄子丹等知名演員都將出演,陣容如此豪華,值得期待。劉亦菲作為電影中的主角,飾演影片靈魂人物花木蘭。學生時代,就已學過花木蘭替父從軍,彰顯巾幗英雄本色,詮釋巾幗不讓鬚眉的含義。將中國女性歷史英雄人物搬上螢屏,對於中國文化歷史的傳播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 《花木蘭》幕後故事:李安拒絕導演,李玟主題曲唱到缺氧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劉雨涵由劉亦菲主演的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宣布內地定檔9月11日,小夥伴們終於可以約起來到影院看片了。在正式開畫之前,我們可以先提前了解一下《花木蘭》的那些幕後故事。這部《花木蘭》是迪士尼唯一一部以華人公主為主角的電影。劉亦菲成功試鏡之後,便開始接受了十八般武藝的訓練,劍術、弓箭、拳腳等都被提上日程。該片導演妮琪·卡羅對劉亦菲的刻苦訓練讚不絕口:「她提高了標準,並鼓舞了我們所有人。」更是大讚她的精湛表演,表示劉亦菲是最適合花木蘭的人選,再沒有其他人能夠勝任這個角色。
  • 戲曲藝術家共唱中國武漢加油一《花木蘭》
    在全國萬眾一心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小香玉提議戲曲藝術家用文藝的力量,同唱中國武漢加油—《花木蘭》,為武漢加油。此提議得到何賽飛、趙志剛、武凌雲、王洪玲、曾昭娟、楊俊等藝術家們的積極響應。
  • 李玟隔22年再為《花木蘭》唱主題曲 笑稱唱到頭暈
    李玟為真人版電影《花木蘭》重新配唱主題曲《自己》。新浪娛樂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李玟繼1998年為動畫版《花木蘭》演唱主題曲後,睽違22年再度為真人版電影《花木蘭》獻唱,重新詮釋了全新編曲的中文主題曲《自己》,她坦言:「98年的時候,我在錄《自己》時就曾說這是我唱過最有難度的一首歌,到現在它還是『最難唱的歌』第一名!除了音域很廣,它要從很低音,很長一口氣唱到很高音,尤其副歌那一句特別會缺氧!」
  • 再唱《花木蘭》主題曲!李玟:相隔22年還是最難唱的歌第一名
    她成熟感情的歌聲,烘託真人版《花木蘭》的精彩情節與畫面,恢宏氣勢與動人音樂的搭配,處處可見導演妮琪卡羅與作曲家哈利葛瑞森威廉斯細膩巧思,向迪士尼22年前經典動畫《花木蘭》的巧妙致意。
  • 河南虞城:戰疫鬥貧賣「花黃」 木蘭之鄉綻放「花木蘭」
    她是河南商丘虞城縣花木蘭志願者協會會長。「我們協會,清一色的女將。」高峰麗說。「虞城是花木蘭的故鄉,盛產『花木蘭』。」今年2月,疫情防控吃緊,「花木蘭」們主動請纓,「包」下馬牧集老街值守。48個姐妹排好班,頂風冒雪測體溫、查車輛、發宣傳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