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認識一名老教師,說實話,教學水平不高,課上的一般,聽了他公開課的老師就一個評價,基本是「散打」,也就是沒有主題,講得也沒有深度,都是淺嘗輒止。但是他帶的學生成績不低,基本上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帶的學生都很有精氣神,積極陽光,家長對他也是非常佩服。
我們對他也是佩服有加,他當班主任,其他班主任要到位的早讀、課間操、午讀以及晚自習、班會他偶爾也不去,但是紀律、秩序還有活動都比有班主任和老師在場還要好,該讀書時讀書都是激情誦讀,該做作業時全班鴉雀無聲全部做作業,班會上也是主題鮮明,全部由學生主持。
他也從不用老師的身份去壓學生,從不吼學生,甚至大聲說話的時候很少,常常是面帶微笑和學生說話。但他說的話學生百分之百去遵從,比如說高一新生,他說去練字,全部學生就在規定時間練一學期的字,他說你們去閱讀、讀書,學生在高一就可以把高中三年的課本全能讀兩三遍,必備篇目在一年裡都可以背得滾瓜爛熟,他指定學生大量閱讀,說哪本書,厚厚的《紅樓夢》全班齊刷刷能在一個月全部閱讀完。學校舉行的大小活動,他的班級都是逢比賽都拿第一。
校長讓他介紹經驗,他非常謙虛,從不在老師面前說自己的經驗,而是說我只是一個中師畢業,和你們大學本科生沒法比,我只是喜歡這些學生,再不多說。
我和他關係較好,經常和他聊我們共同的話題,讀書和寫作,經過長時間的交流,我總結出他的工作「法寶」,就是經常「撒謊」。試舉兩例:
第一個例子:一個學生高一進校半學期的一次測試中,數學成績很不好,在班裡處在中下,在年級排在很後,學生情緒不振一周多,家長向他「求救」,他把班上所有學生的試卷收齊,整個看了一遍,發現有最後的主觀大題別的學生要麼沒做上要麼做的不完整,只有這名學生完整地做完做對了,只是他的前面的題目做得很差,於是他把這名學生找來,指著他做得最好的那道題說:「我問了數學老師,這道題屬於奧賽水平,全年級只有你一個人全做對了,你很有創造性」。其實那道題只是一道平常的考試題而已。但是就老師的那兩句話中的關鍵詞:「只有你一個人全做對了」、「你很有創造性」,就激活了這個學生,據說這個學生剩下的高中時間,就像打了雞血一樣學習,特別是做數學題,還專門找難的題做,最後考到了國內頂尖學府的數學系!
第二個例子:高一文理分科這位老師接了一個文科班,其中一名男生理化生數學成績超低,對自己非常沒有信心,於是上課基本上是睡覺,基本上屬於放棄的狀態。但是通過觀察,這位老師就發現這位學生口才很好,於是在巡課的時候把正在睡覺的這名學生叫出來,也是說了一句話:「你很有組織才能,如果現在努力,我相信你將來是一個從政的好材料」,說完頭也不回地就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名學生也開始發瘋學習,最後考到一所綜合大學,畢業後就真的從政了。
這位老師還有一件「寶貝」,就是學生的書信集,他把他帶過的學生給他寫的書信、後來的QQ聊天記錄和微信聊天記錄截圖列印下來按照他帶過的級別整理成冊,厚厚的幾大本,每當他需要教育學生的時候,就把他們帶到辦公室,關上一下午讓學生讀這些信,因為都是受過他教育對他感恩戴德的學生的信,所以讀完他的「書信」集的學生就會滿面紅光地去努力了,而且把看到信的內容傳給學生和家長,於是看他「書信集」成了一些學生的特殊待遇,這樣傳來傳去,他在學生心目中就像「神」一樣存在!可是他的書信集有輕易不讓學生看,其他年輕老師根本不讓看,連校長央求他看看,他也不答應。
他喜歡下象棋,有癮,我也喜歡,我的水平略勝他一點,每次他找我下棋,我就向他提條件,他輸了必須回答我一個問題或者請我吃漿水面(我們西北的一種麵食),他每次都會欣然答應。一次他輸了以後,我問他學生為什麼會對你言聽計從,他道出了自己的「秘密」:
他經常說「假話」,學生的能力是二分的水平,他故意說成是七、八分的水平,那麼學生就會向七八分的水平去努力,即使達不到他也進步了。按他的話說:我用「假話」「騙」了一屆又一屆學生!
其實他說得輕鬆,但是後面一句話卻道出了他的真實的教育情懷,學生是家庭和國家的未來,一定要用欣賞的眼光發現學生的優點,即使你不把他培養成國家的棟梁之才,但至少也要讓他對家庭有所貢獻,至少也要讓他有自食其力的信心。也許你一個表揚會成就一個錢學森、一個譏笑會毀了一個袁隆平,一次鼓勵會成就一個楊利偉,一次冷眼毀了一個李振聲。
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偉人如此,學生更是如此,讓我們以積極期望的眼光看待學生,可能有「神奇」在你的學生中出現!
本文原創,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