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三原縣車站小學盧寧老師 扶貧路上用真心動真情

2020-12-24 西部法制網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當前中央開展的精準扶貧攻堅戰役就是最大的順民心的好政策。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有責任、有擔當、有使命肩負起不讓每一個貧困家庭的孩子掉隊,不讓每一個貧困家庭的孩子失學的責任。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幼小的禾苗,它需要陽光的普照,雨露的滋潤,需要風雨的洗禮,更需要成長路上良師的陪伴,那是孜孜不倦的引導與真摯深切的關愛。作為教師的我們,扶貧助學任重道遠,我們一直在扶貧的路上。

2019年9月,盧寧老師接到了五年級四班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學任務,並承擔起了班裡三胞胎的扶貧工作。帶著忐忑的心情盧老師第一次見到了幫扶學生三胞胎——屈高韜、屈高旭、屈高逸,三個長相相似,個頭不高,身材瘦弱,還有點害羞的男孩。初見詢問特徵,辨清兄弟。老大憨厚誠懇,老二彬彬有禮,老三機敏活潑。隨後的幾天,盧老師聯繫了其母親進行家訪,這是盧老師第一次來到學生的家裡,三個孩子的家庭境況讓老師震驚,用家徒四壁形容他們的生活再合適不過了,而且這個家,還不是自己的,他們是長期借居在親戚家。很簡陋的兩室一廳,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三張低矮狹窄的小床放在小房間中央,被褥陳舊而單薄,衣物也很凌亂堆在床頭處,看樣子是沒有屬於自己的衣櫃。平日學習寫字三兄弟一人一個木質的小板凳,母親並不專業定製的簡陋的木質長桌。我再次端詳四周,發現除此之外,家中還有一個常年患有慢性疾病的姐姐坐在角落。母親四十多歲,純樸善良,勤勞節儉,臉上的道道皺紋,寫著生活的艱辛與不易。母親有禮的招呼盧老師坐在一張用的掉了皮的沙發上,閒聊之餘發現原來他們還是單親家庭。此刻盧老師更多的是對三兄弟母親的敬意,她就像生長在懸崖邊上的野花。

平日裡總想著現在人們的生活都好了許多,貧窮的生活好像早已離我們很遠了。沒想到啊,學生一家現在就生活在貧困線上。看到這些,盧老師瞬間眼淚在眼眶裡打轉。在家訪回來的路上,天下了點小雨。風瑟瑟的刮著,捲起的樹葉在風中不停的打著轉,翻來蕩去,重重地跌落於地,這一情景正如盧老師此時的心情起伏波動,跌至低谷。心酸,難過而又悲傷沉重。

接下來的日子裡,盧老師認為他們三兄弟的學習和生活已經和老師息息相關了。盧老師的內心強烈的要求自己必須行動起來,對他們進行多方面的幫扶。扶貧先扶志,扶智即扶貧。並且知道這種缺少關愛的孩子的心理問題。

有空了,盧老師堅持找他們三兄弟談心,還對他們進行勵志教育,講一講名人故事,講一些生活常識,讓他們明白生活中不僅僅有學習,還有很多樂趣,還要學會感恩,一定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生活,去學習。為了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在班上採取一對一的幫扶結對。讓他與班上認真負責學習的學習委員,班長結為對子。並特意與學習委員商量對他們的幫扶措施,主動幫他們複習功課。時時追蹤他們的學習、生活以及心理變化,發現問題及時的指導。

三兄弟膽小害羞,盧老師特意創造機會去鍛鍊他們,幫助他們樹立自信,提升自我。他們語文作文薄弱,老師就送給他們作文書,抽課間單獨進行輔導。平時在課堂上也會及時表揚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漸漸地他們有了正確的人生觀,有了正確的目標和方向。

潤物無聲雲話語,激勵鬥志力無窮。他們在不斷地自我進步,自立自強。平日裡學校領導和黨員也會對他們進行生活物資的幫扶,為他們送去大米和菜油等生活必需品,疫情期間盧老師和副班主任田老師全副武裝的為他們送去防疫物品,送去學習用品,我們語數英任課老師還通過微信、網課、電話給他們進行學習的幫扶,千方百計的為他們排憂解難。

家人感到精準扶貧的溫暖,孩子慢慢的自信了、大方了、對生活充滿積極的正能量,一切都越來越好了。盧老師很欣慰他們懂事上進,也很慶幸扶貧路上他們的成長。愛不需要回報,但能夠溫暖心靈,足矣。教育扶貧的路上,老師一直都在,也希望將來的某一天他們也可以愛別人,也可以把愛心傳遞。

從此,盧老師也暗暗下了決心:扶貧路上任重而道遠,一定會用真心、動真情將扶貧工作堅持下去。

編輯:欣怡

審核:葉子

總編:陳軍

相關焦點

  • 三原縣陝西恆大專場招聘會現場籤約900餘人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趙春紅 記者 黃豔)11月20日,初冬的寒氣擋不住陝西恆大世紀夢幻城專場招聘會現場求職者的熱情。「今天來招聘的人很多,恆大也是個大企業,我很信任,光害怕招聘不上,沒想能順利通關,我太高興了。以後要好好工作,更加努力。」 張青葛滿臉興奮地說。
  • 鹹陽市三原縣教育系統全力做好學生營養餐工作
    摘要:陝西省鹹陽市三原縣教育系統建立了食品安全教育方案與各類應急處置預案,落實領導陪餐制度,全縣義務教育學生已全部享受到了營養餐。
  • 【扶貧故事】三原縣駐村幫扶期間席慶增和張琪的點點滴滴
    駐村工作開展以來,三原縣考試管理中心副主任席慶增、幹事張琪便一直駐守在徐木中心桃溝村,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吃住在村,全身心地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摸情況,出方案駐村幫扶以來,席慶增、張琪經常深入到貧困戶家中,一方面宣傳黨的扶貧政策,確保政策人人知曉;另一方面了解實情,做到摸清底數,一戶一策,進行摸查。
  • 三原縣陂西鎮大門小學「大大小小成長記」啟動儀式舉行
    陽光訊(記者 趙小康 通訊員 劉軍戰 文/圖)近日,三原縣教育局舉辦了全縣小學校長領導力提升高級研修班培訓,培訓結束後,縣局領導和相關股室負責人還參加了分組交流座談會。會後,三原縣陂西鎮大門小學為了促進學校整體管理水平的提升,順應新時代發展的潮流,與時俱進,大門小學召開領導班子會議,並提交全校幹部會研討報告,提出學校今後打造發展的藍圖「大大小小成長記」,並且舉行了啟動儀式,作為學校今後一段時期內德育工作管理的一個新舉措。突出「智慧引領,環境育人。」
  • 三原縣2020年第四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
    在全市上下「止滑促升、決戰收官」的火熱實踐中,10月29日上午,三原縣舉行2020年第四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動員會,開工重點項目8個,總投資217.6億元,年度投資20.6億元。
  • 扶貧合作 | 扶貧不圖名 幫扶不添亂 實幹見真情 ——深圳援派幹部...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用心用情用力抓好對口幫扶工作。廣大援派幹部人才按照市委書記王偉中「扶貧不圖名、幫扶不添亂、實幹見真情」的要求,真情融入、真心付出、真抓實幹,將深圳情義、深圳精神、深圳速度、深圳質量帶到全國各地,湧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
  • ...用真情助力桐華美麗綻放——北大校友陳勁松和他的一線扶貧故事
    他在朋友圈寫下的「錦瑟年華留墨處,落筆有情寸心知」的詩意字句,正濃縮了自己在馬邊脫貧攻堅一線譜寫的真情篇章。在兩年多的「錦瑟年華」裡,他用書香潤澤了彝鄉孩子們的生命,用翰墨記錄了馬邊脫貧攻堅的繡花功夫。
  • 「我的扶貧故事」做一朵醫療扶貧路上的鏗鏘玫瑰|冊亨縣百口鄉衛生...
    「不折不扣落實醫療扶貧政策,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戰。」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我們百口鄉醫務工作者將政策措施落實到最後一公裡的行動體現。我叫孫永水,是冊亨縣百口鄉衛生院一名醫務工作者。我的同事大部分都是年輕女生,猶如一朵朵醫療扶貧路上的鏗鏘玫瑰,長期紮根在基層,感知群眾疾苦,真心結交群眾朋友,做群眾的貼心人。
  • 扶貧路上的越秀人:他們「越」過山河,情灑各地,用愛奏響幫扶樂章
    在這條扶貧路上,總有一群人充滿力量,他們來自不同行業、不同崗位,因為懷揣著助力脫貧攻堅的希望而「越」過山河,情灑各地。值此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際,越秀小e找尋身邊扶貧路上的美麗身影,他們可能是扶貧幹部,為農民播撒希望之種;他們也可能是老師,為學生澆灌知識之花;他們還可能是醫生,為患者傳遞杏林溫暖......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支特別的「越秀天團」,聽聽他們的扶貧故事。
  • 扶貧路上檢察情
    記者 原子 通訊員 肖華 吳倩茹 「今天我們到扶貧聯繫點去主要是入戶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扶貧相關政策,核實幫扶對象的信息變更情況。」
  • 誨人不倦,用真情播撒師愛之光——記漢濱培新小學榜樣教師劉紅娟
    (杜鵬飛)她,是學生喜愛的知心姐姐,愛生如子,愛校如家;在工作中總是把無私的愛傾注在每一位孩子身上,把所有時間都用在研究教育教學業務上,痴心無悔;她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將自己的學識和方法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她就是漢濱區教學能手、培新小學榜樣教師——劉紅娟。
  • 脫貧攻堅路上的「哈衝」記憶 | 我的扶貧故事
    上圖:哈衝苗寨,下圖:錦繡花都 史開心 攝哈衝,是金蘭鎮脫貧攻堅中的「硬骨頭」,也是我扶貧路上最深刻的記憶。楊紹書老師是苗寨裡文化最高的人,當了30多年的老師,徐登平老支書也幹了30多年的村幹部,他們對當地村民的情況也比較了解,我聽不懂苗語,楊紹書老師還能幫忙當翻譯,所以我特地請了他們帶著我挨家挨戶做勸導工作。
  • 【鏡像】用鏡頭記錄脫貧攻堅!看看這位記者眼裡的陝西彬州
    《真情扶貧助農家》孫永琳攝《送健康送真情》 孫永琳2020年4月0日攝於陝西省彬州市城關街道朱家山村《留守兒童有了新老師》 孫永琳2020年7月12日攝於陝西省彬州市義門鎮豆家灣村一年來,孫永琳採寫的反映彬州市脫貧攻堅工作的新聞稿件在中國網、《中國扶貧》雜誌、陝西網、學習強國、《鹹陽日報》等市級以上主流媒體刊發135 篇。其中,他先後採寫的《彬州市吹響了脫貧攻堅總攻衝鋒號》《彬州市近兩萬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全覆蓋》《彬州市全力推進消費扶貧助農增收》《五年變化見證彬州市脫貧攻堅「這些年」》等10多條消息在中國網、《中國扶貧》雜誌刊發,引發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 家裡所有事都交給丈夫,三原老師王妹18年青春和熱血都給了孩子們
    做少先隊輔導員,她主動探索,創造性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德育主題教育和少先隊活動;做數學老師,她潛心執教,所帶班級成績優異;做教育工作者,她一舉一動輔導學生,真情投入。他就是三原縣大程鎮西張中心小學的老師王妹,一個充滿著朝氣卻略帶溫婉的平凡女子。
  • 許昌市建安區駐村第一書記王高雷:用真心真情做扶貧
    映象網訊(記者 康世保 通訊員 朱凌磊 武書鋒)王高雷是許昌市建安區區委組織部派駐小召鄉河沿張村第一書記,2020年3月12日駐村以來,他團結村兩委幹部,帶領駐村工作員隊,堅持白天走訪入戶傾聽群眾心聲,晚上思考總結謀劃脫貧致富良策,努力做到「用真心扶貧,用真情扶貧
  • 陝西商洛一小學老師擰二年級女生耳朵致其縫五針,被記過調離
    陝西商洛一小學老師擰二年級女生耳朵致其縫五針,被記過調離 澎湃新聞記者 李延兵 實習生屠江川 2017-02-27 21:55 來源:澎湃新聞
  • 【脫貧路上看煙臺】龍口市蘆頭鎮王風華 扶貧路上踐行初心
    ,傾聽蘆頭鎮資歷最老的扶貧一線幹部王風華的事跡。  今年48歲的王風華是龍口市蘆頭鎮扶貧辦的一名幹部,是蘆頭鎮資歷最老的扶貧幹部。自2014年接手扶貧工作以來,王風華從剛開始摸著石頭過河到現在大刀闊斧的創新,從例行公事的辦公到飽含真情的幫扶,多年來,她踏遍了鎮街每一片土地,走進了村裡每一戶家庭,始終堅守在扶貧攻堅第一線,用行動展現一名共產黨員的本色和風採。
  • 真情澆開幸福花——富源縣總工會掛鈎扶貧紀實
    黨建引領促脫貧 「物質扶貧一時,思想扶貧一世。」精準脫貧,關鍵在於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思想引領作用,從根本上解決思想根源問題,引導群眾轉變觀念,摒棄「等靠要」思想。針對村情民意,駐村扶貧工作隊員積極與村級班子成員一道研究全村脫貧思路及助推貧困戶發展家庭經濟的具體對策,提出產業扶貧助脫貧方針,建立工青婦聯動機制。由富源縣總工會、團縣委、縣婦聯三部門共同籌集資金,藉資給所掛鈎扶貧村委會貧困戶發展產業,一年後回收本金,不計利息、循環藉資,解決產業發展中資金不足問題。
  • 「我的扶貧故事」濃濃魚水情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丨劍河縣岑松鎮稿旁...
    「王老師,謝謝您用真情和汗水,給我們帶來了生活和學習的希望,您辛苦啦!扶貧路上,我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我叫王志波,是劍河縣岑松鎮稿旁村稿旁小學的一名普通教師。上面的這段話,是我包保的一位貧困大學生發信息給我這樣說的。
  • 瞧這些老師的日記,藏著那麼多扶貧故事!
    「我要用我的細心、耐心、專心和誠意,換來交流後的老師們的滿意。」這個楊老師,真是會抖機靈! 下面,我們還是去看看陳金香校長的日誌吧。語言扶貧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方式,推普扶貧是語言扶貧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