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當前中央開展的精準扶貧攻堅戰役就是最大的順民心的好政策。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有責任、有擔當、有使命肩負起不讓每一個貧困家庭的孩子掉隊,不讓每一個貧困家庭的孩子失學的責任。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幼小的禾苗,它需要陽光的普照,雨露的滋潤,需要風雨的洗禮,更需要成長路上良師的陪伴,那是孜孜不倦的引導與真摯深切的關愛。作為教師的我們,扶貧助學任重道遠,我們一直在扶貧的路上。
2019年9月,盧寧老師接到了五年級四班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學任務,並承擔起了班裡三胞胎的扶貧工作。帶著忐忑的心情盧老師第一次見到了幫扶學生三胞胎——屈高韜、屈高旭、屈高逸,三個長相相似,個頭不高,身材瘦弱,還有點害羞的男孩。初見詢問特徵,辨清兄弟。老大憨厚誠懇,老二彬彬有禮,老三機敏活潑。隨後的幾天,盧老師聯繫了其母親進行家訪,這是盧老師第一次來到學生的家裡,三個孩子的家庭境況讓老師震驚,用家徒四壁形容他們的生活再合適不過了,而且這個家,還不是自己的,他們是長期借居在親戚家。很簡陋的兩室一廳,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三張低矮狹窄的小床放在小房間中央,被褥陳舊而單薄,衣物也很凌亂堆在床頭處,看樣子是沒有屬於自己的衣櫃。平日學習寫字三兄弟一人一個木質的小板凳,母親並不專業定製的簡陋的木質長桌。我再次端詳四周,發現除此之外,家中還有一個常年患有慢性疾病的姐姐坐在角落。母親四十多歲,純樸善良,勤勞節儉,臉上的道道皺紋,寫著生活的艱辛與不易。母親有禮的招呼盧老師坐在一張用的掉了皮的沙發上,閒聊之餘發現原來他們還是單親家庭。此刻盧老師更多的是對三兄弟母親的敬意,她就像生長在懸崖邊上的野花。
平日裡總想著現在人們的生活都好了許多,貧窮的生活好像早已離我們很遠了。沒想到啊,學生一家現在就生活在貧困線上。看到這些,盧老師瞬間眼淚在眼眶裡打轉。在家訪回來的路上,天下了點小雨。風瑟瑟的刮著,捲起的樹葉在風中不停的打著轉,翻來蕩去,重重地跌落於地,這一情景正如盧老師此時的心情起伏波動,跌至低谷。心酸,難過而又悲傷沉重。
接下來的日子裡,盧老師認為他們三兄弟的學習和生活已經和老師息息相關了。盧老師的內心強烈的要求自己必須行動起來,對他們進行多方面的幫扶。扶貧先扶志,扶智即扶貧。並且知道這種缺少關愛的孩子的心理問題。
有空了,盧老師堅持找他們三兄弟談心,還對他們進行勵志教育,講一講名人故事,講一些生活常識,讓他們明白生活中不僅僅有學習,還有很多樂趣,還要學會感恩,一定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生活,去學習。為了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在班上採取一對一的幫扶結對。讓他與班上認真負責學習的學習委員,班長結為對子。並特意與學習委員商量對他們的幫扶措施,主動幫他們複習功課。時時追蹤他們的學習、生活以及心理變化,發現問題及時的指導。
三兄弟膽小害羞,盧老師特意創造機會去鍛鍊他們,幫助他們樹立自信,提升自我。他們語文作文薄弱,老師就送給他們作文書,抽課間單獨進行輔導。平時在課堂上也會及時表揚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漸漸地他們有了正確的人生觀,有了正確的目標和方向。
潤物無聲雲話語,激勵鬥志力無窮。他們在不斷地自我進步,自立自強。平日裡學校領導和黨員也會對他們進行生活物資的幫扶,為他們送去大米和菜油等生活必需品,疫情期間盧老師和副班主任田老師全副武裝的為他們送去防疫物品,送去學習用品,我們語數英任課老師還通過微信、網課、電話給他們進行學習的幫扶,千方百計的為他們排憂解難。
家人感到精準扶貧的溫暖,孩子慢慢的自信了、大方了、對生活充滿積極的正能量,一切都越來越好了。盧老師很欣慰他們懂事上進,也很慶幸扶貧路上他們的成長。愛不需要回報,但能夠溫暖心靈,足矣。教育扶貧的路上,老師一直都在,也希望將來的某一天他們也可以愛別人,也可以把愛心傳遞。
從此,盧老師也暗暗下了決心:扶貧路上任重而道遠,一定會用真心、動真情將扶貧工作堅持下去。
編輯:欣怡
審核:葉子
總編: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