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這些老師的日記,藏著那麼多扶貧故事!

2020-12-05 騰訊網

Hello,還記得那位用不標準的普通話來演唱歌曲的新疆老師嗎?就在這段時間,這批參與「京疆情」推普幫扶老師們的普通話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先和播報君一起來看一組數據:

新疆玉麥鄉教育學區有260多名教師參與此次結對活動。結對前,60%的教師普通話水平不達標。經過兩個多月的結對學習,超過80%的教師達到二級乙等,平均提高了20多分……

從量變到質變,從同行到同心,要不是有機會翻閱老師們的援教日記,播報君也不會發現,原來還有這麼多有趣的故事!

1

北京市東城區黑芝麻胡同小學

來個「外號」 就是這樣萌萌噠

黑芝麻胡同小學作為北京市語言文字示範校,參加了由教育部語用司指導下的與新疆阿克陶縣教育局對接的推普扶貧公益活動。學校十五位語文老師及兩名教學幹部積極投身這項活動。

這裡插播一個小故事:

學校的老師們剛要對照名單,與新疆教師聯繫時,新疆老師的名字首先成為交流的障礙:有的老師名字很長,一時間區分不開,經常在聯絡溝通的時候張冠李戴把人搞混。

沒辦法,聰明的李欣老師急中生智,抓住他們的特點給每位新疆老師起了「外號」,「認真的布瑪」、「陽光的普娟」、「快樂的夢涵」、「進步的夏一爾」等……一起來看看TA的支教日記。

播報君聽學校老師介紹這樣一個小故事時,對李欣老師充滿了好奇,古怪機靈?粉紅天真?播報君心中想像的是「王冰冰」,見面才發現,李欣老師更酷似戴眼鏡的「丁真」。Anyway,來看看他的援教日記。

教師

日記

李欣

北京市東城區黑芝麻胡同小學

有時候一句話說不好,她就「不依不饒」地追著我詢問發音技巧,有時候提出的問題連我也不知如何回答,於是我們便一起探究起來!

從「認真的布瑪」到「進步的夏一爾」

「認真的布瑪」,每次提起這個暱稱,她總是不好意思地說自己配不上這個稱號,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但是從她略帶羞怯又充滿堅定的眼神中我看出了她對自己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

每個交流發音的小組活動之後,她總要一遍遍的對著範文反覆練習,有時候一句話說不好她就「不依不饒」地追著我詢問發音技巧,有時候提出的問題連我也不知如何回答,於是我們便一起探究起來。

其他的老師也都是這樣,「陽光的普娟」、「快樂的夢涵」、 「進步的夏一爾」。之所以這樣稱呼夏一爾,是因為她的進步在所有人之中是最快的。

還記得活動初始,她提交第一份朗讀作業時的情景,視頻中那個生澀的面容念一句話總是磕磕絆絆,由於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正規的普通話訓練,因此夏一爾的口音特別重,即使是一個很簡單的詞彙她都說不好。

或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她對於自己的學習十分不自信,常常不交或者遲交作業。我很快注意到了她的特殊情況,在一次與她的單獨交流中,我主動和她交流起學習普通話的技巧,以及一些有趣的練習方法,並且指出她每次的點滴進步。

在我的建議下她充分發揮網絡媒體的優勢,在蜻蜓FM和喜馬拉雅上都註冊了帳號。從一開始由我來推薦資源,到後來他能夠主動尋找有價值的資源自主學習,漸漸地普通話的進步越來越明顯,她也變得越來越喜歡說普通話。

2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通州區第一實驗小學

一人一案 貢獻師者力量

優秀教師上陣,只為提供最優質的教學資源。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通州區第一實驗小學作為北京語言文字聯盟校中的一員,積極協調安排各項任務。

「通過研討,大家一致認為任教語文學科的教師普通話基本功紮實、責任心強,應作為本次手拉手團隊的主力軍!」負責項目對接的劉海韞主任告訴播報君,「另外還有兩位非常優秀的國學教師、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他們工作耐心、細心、熱情,還善於交際,因此也被學校推薦成為此次活動的人選。」

43名教師,牽手89名阿克陶實驗小學和塔爾塔吉克民族鄉中心小學的教師,「京疆情」推普師徒團隊利用隔空對話、遠程互動的方式開展活動,通過「同讀一段話」、「同誦一首詩」、「同上一節課」等方式開展教學、交流研討活動。他們將最優質的教學資源、教育理念共享給阿克陶的同行們,切實提高雙方的普通話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

情況千差萬別、普通話能力水平各異。與學校結對的89名教師,有50名為少數民族教師,工作內容和任教學科各不相同有的教師普通話達標、發音標準,有的聲調不對、發音不準;有即將退休的老教師也有剛剛工作的新教師;有學校的領導幹部也有退居二線的後勤人員……北京教科院通州區第一實驗小學校長陳金香號召老師們結合對方的實際情況、工作需求及興趣愛好分層分類進行教學指導,有的從最基本的aoe拼讀入手,有的直接從詩經吟誦插入,老師們因材施教,一人一案,力求聚焦問題本質,努力補齊短板。

令播報君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學校楊萬明老師的獨門秘籍——「三心二意」交流法。不過,你可不要和播報君一樣斷章取義,此「三心二意」非彼三心二意。這裡所謂的三心:細心、耐心、專心;二意:誠意、滿意。「我要用我的細心、耐心、專心和誠意,換來交流後的老師們的滿意。」這個楊老師,真是會抖機靈!

下面,我們還是去看看陳金香校長的日誌吧。

校長

日記

陳金香

北京教科院通州區第一實驗小學校長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扶貧事業進入「最後一公裡」,學校在雲端架設一條學習共享交流提升的溫暖之橋。

雲端之橋 共譜教育美好

語言是有力量的。語言扶貧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方式,推普扶貧是語言扶貧的有效途徑。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在扶貧事業進入「最後一公裡」的關鍵時期,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通州區第一實驗小學在「京疆情」推普扶貧公益活動中,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與新疆阿克陶縣尚不能勝任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教師們,在雲端架設一條學習共享交流提升的溫暖之橋。

同時,在國家統一與民族團結的多元思考中,明確推普扶貧需求的迫切點與必需點,挖掘推普工作的關鍵點,精準制定多元推普策略,建立聯動共進機制,藉助學科群與文化要素,在「線上+線下」的教育策略中堅守家國初心,共譜教育美好,為扶貧攻堅貢獻師者力量。

3

北京市昌平區昌盛園小學

以終為始 成績喜人

好像一場及時雨,對提高我們教師的普通話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在學校王淑陽主任的總結裡,來自克孜艾力克小學的一位老師的發言「跳」進了播報君的眼帘。

在此次幫扶中,昌平區昌盛園小學與新疆「阿克陶縣加馬鐵力克鄉巴格拉小學」以及「阿克陶縣加馬鐵力克鄉賽克孜艾力克小學」建立結對關係。以終為始,在結對幫扶下,新疆老師們收穫了喜人的成績。

七月下旬,當老師們第一次收到新疆老師的普通話測試報告時,認真分析了存在的問題。比如:z、c、s的發音不太準確,這是在普通話練習時,出錯最多的三個聲母。於是昌盛園小學的老師們選擇了大量聲母為z、c、s的漢字,重點練習朗讀,經過反覆練習、比對,拼讀正確率提高

接著開始了詞語、句子的朗讀練習。

八月初,北京的老師們錄製了完整課文的音頻指導。新疆的老師會把每一篇課文都認真聽幾遍,並做好詳細的記錄,用語音逐一反饋,示範讀和拼讀相結合。經過多次強化練習,新疆老師的課文朗讀二聲和三聲的正確率提高了,斷句正確,也很有感情。

學校工作紀實

後期,昌盛園小學錄製了古詩朗讀,開展了書法練習,交流閱讀指導的方法。線上學習是艱難的,老師們互相鼓勵,多練習,多交流。功夫不負有心人,課文的難度越來越大,老師們的正確率卻越來越高。

這就是北京市昌平區昌盛園小學在幫扶過程中的工作縮影,學校周曉芳校長在日記裡寫了些什麼呢?

校長

日記

周曉芳

北京市昌平區昌盛園小學

京疆結對,我們是光榮的,民族團結是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

京疆結對,我們是幸福的,能夠和新疆的同行們共同學習推廣普通話,交流教育思想,必將開闊我們兩地教師的眼界,促進文化聯結。

京疆結對,我們是光榮的,民族團結是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

京疆結對,我們面臨挑戰,希望兩地教師克服困難珍惜每一次交流機會,學有所獲

4

北京市史家小學通州分校

四促與三不 構建學習共同體

北京市史家小學通州分校的老師們為了能夠更好地推進普通話學習,促進新疆教師共同進步,與阿克陶的老師結成幫扶對子,「四促」「三不」成為推廣普通話工作的鮮明特色。

以說促提升。普通話是我們交流的工具,以微信為平臺,在線上溝通過程中推廣普通話;

以文促情感。針對北京和新疆老師的地域特點,選擇有地域特色的朗讀內容,如《葡萄溝》《白楊》《圓明園的毀滅》等;

以趣促長情。選擇課標版趣味性的課文內容,如《蜘蛛開店》《大象的耳朵》等;

以教促質量。授課教師認真錄製每一次的授課內容,精心書寫每次書法內容,以身示範,帶動參與的老師積極努力參與,提高活動質量。

在這個幫扶團隊裡,所有人的普通話水平在半年的時間裡均有迅速提高。王海建主任告訴播報君,學校的老師們可謂是「心心相印為學子,四海同音促提升。

相關焦點

  • 692篇「扶貧日記」背後的故事
    兩年間,他用692篇扶貧日記記錄了小涼山翻天覆地的變化,定格了老百姓擺脫困頓生活後的張張笑臉,字裡行間也標記著大國脫貧路上一個個「駱胤成們」的小奮鬥。過去兩年多,28歲的駱胤成一直在雲貴高原的大山深處,陪著小涼山上的雲南省寧蒗彝族自治縣鄉親一起,與貧困作別。
  • 「中國好人」的三十萬字「扶貧日記」
    新華社石家莊8月13日電(記者範世輝、白明山)48歲的黃文忠是河北省能源局幹部,2018年3月到河北阜平縣駱駝灣村駐村扶貧,後又承擔起黑崖溝村扶貧工作,曾獲「中國好人」等多個榮譽。不到兩年半時間,黃文忠寫有近30萬字的駐村扶貧日記。
  • 【人物】金佳煒的扶貧日記
    從沿海走進深山,從工程技術管理到脫貧攻堅,金佳煒克服種種不適,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了從一名「航道人」到扶貧一線「戰士」的轉變。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翻看金佳煒的幾篇扶貧日記,通過他的筆尖,更真切地感知扶貧一線工作的點滴。
  • 不喜歡黑澤明的小津安二郎,他的日記藏著怎樣的秘密和私生活?
    不喜歡黑澤明的小津安二郎,他的日記藏著怎樣的秘密和私生活?在這期節目中,我們探討了以下這些內容:《小津安二郎全日記》在國內出版的重要意義?小津安二郎的電影創作受到哪些文學滋養?
  • 扶貧故事 | 廣州發展:像釘子一樣「釘」在扶貧路上
    即日起,「廣州國資」微信公眾號開設「扶貧故事」專欄,通過扶貧一線鮮活的感人故事,展示廣州國資國企精準扶貧、合力攻堅的進展與成效、亮點與經驗。 三年時間裡,他將時間化作了95萬字的扶貧工作日記、超過20萬字近100篇扶貧工作動態報導、一冊名為《扶貧路上》的詩影集……以真誠、熱血和激情對粵北山區這片土地傾注了大量的熱情與智慧,以實際行動踐行造血式扶貧,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 【我的扶貧故事】王灑:駐村4年寫了至少150萬字《扶貧日記》
    11月19日,時隔一年多,我又來到了遵義市三合鎮安居村,這個我待了4年的村莊。走在鄉間小路上,村民還是那麼熱情、大聲地喊我「王書記」。聽到他們親切的聲音,一幕幕扶貧故事又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媽媽,請別責備我,如果我不親自去天邊,怎麼能叫遙遠?
  • 老兵的扶貧日記
    老兵的扶貧日記
  • 四川蓬安:貧困村第一書記寫下數萬字扶貧日記
    「現在村裡不僅有了硬化水泥道路、安全的住房、乾淨的飲用水,還有了穩定增收的致富產業……」這是蓬安縣石孔鄉姚家溝村「第一書記」王玲工作日記裡的一段話。駐村扶貧近兩年時間,王玲不僅是姚家溝村巨變的見證者,更是參與者。姚家溝村地處蓬安縣石孔鄉西南,是個半丘陵半石山區的旱山村,村裡基礎設施薄弱、沒有骨幹產業支撐,村民基本靠天吃飯。
  • 【扶貧故事】陝西合陽縣:賀鵬潔老師和她的「天才學生」
    賀鵬潔至今都能清楚記得她的「天才學生」鑫鑫,幫扶一年多時間以來的變化。那個孤僻、內斂、見到生人不敢開口講話的小女孩,如今開朗了許多,臉上有了自信和陽光。「到美麗而壯闊的農村去,為孩子們的夢想而奮鬥!」這句話持久地激蕩著賀鵬潔的心。
  • 文化十分丨歌舞劇《大地頌歌》:唱響十八洞村扶貧故事
    歌舞劇《大地頌歌》日前在國家大劇院上演,這部作品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的脫貧故事為原型,用歌、舞、音樂等藝術形式展現了廣大扶貧幹部的感人事跡。為了將扶貧故事講述得真實、好看,主創團隊多次深入一線調研,採訪了數百名幹部群眾,積累創作素材。從精準扶貧工作隊隊長龍秀林到支教老師,《大地頌歌》裡的每一個重要人物和事件都能在十八洞村找到原型。
  • 小學生「糊弄日記」火了,全篇「走呀走」,老師:你是唐僧嗎
    然而,小學生也有弱點,那就是日記!通常情況下,小學生每天都要寫日記,老師也會定期抽查,只要他們稍微哄弄一點,就會被老師叫到辦公室裡「喝茶」。話雖如此,就算日記再可惡、再強大,小學生就會因此而投降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 惺惺相惜 湖北扶貧幹部千裡寄信點讚湖南「網紅」扶貧隊長
    朱明星記錄自己扶貧經歷的著作《一個扶貧隊長的日記》。紅網時刻記者 陳雪驊 通訊員 袁靜 桃江縣報導湖南桃江縣商務局駐桃花江鎮大華村幫扶工作隊長、第一書記朱明星因出版《一個扶貧隊長的日記》一書,成為知名度頗高的網紅扶貧隊長。不少讀者千方百計聯繫到他,表達自己的傾佩之情,還有部分來自全國範圍的扶貧戰線幹部寄來信件,共訴衷腸。
  • 小學生作文《寫日記》火了,老師:感情生活比老師還豐富!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語文園地要求孩子們寫日記,這下孩子們可高興壞了,因為大家都覺得日記好寫呀!不用思考,想寫什麼都可以,但是日記也是有格式和要求的喲!那麼寫日記有什麼格式和要求呢?寫日記的格式和要求1、日記第一行寫日期(包括年、月、日)、周幾(周一~周末)以及天氣(陰、晴、雨、雪等),三項信息之間要有一定的間隔距離。
  • 陝西:三原縣車站小學盧寧老師 扶貧路上用真心動真情
    2019年9月,盧寧老師接到了五年級四班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學任務,並承擔起了班裡三胞胎的扶貧工作。帶著忐忑的心情盧老師第一次見到了幫扶學生三胞胎——屈高韜、屈高旭、屈高逸,三個長相相似,個頭不高,身材瘦弱,還有點害羞的男孩。初見詢問特徵,辨清兄弟。老大憨厚誠懇,老二彬彬有禮,老三機敏活潑。
  • 我的扶貧故事|陳平:用心扶貧 以情動人
    「陳老師,我們也想要貧困戶實實在在有收入,可他們就是不來勁,船上人不努力,哪怕岸上人掙斷腰啊!」村委會主任李濤有些無奈地說。於是,灣箐村十多家「不來勁」的貧困戶就由我來幫扶。因父親去世、母親遠走他鄉,正在讀六年級的吳偉和讀三年級的吳麗麗只能與八十多歲的爺爺奶奶一起相依為命。生活上的拮据和親情的缺失導致兄妹倆越來越自暴自棄,逐漸對讀書心生厭倦,更為嚴重的是吳偉還產生了仇視社會的心態,經常暴露出一些極端的想法和行為。
  • 來聽聽這些「扶貧扶志」生動故事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12月14日下午,河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扶貧扶志專場發布會在鄭州舉行。來自我省宣傳、文旅等部門的領導,以及基層扶貧、新聞一線的工作者,結合各自真實經歷講述「扶貧扶志」故事,深深打動了在場記者。
  • 習近平的扶貧故事
    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串聯起人民領袖同扶貧事業的不解之緣。  面對這一奮鬥目標,他深感責任重大——  「不能到時候,宣布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可還有那麼多群眾生活在貧困線下。」  摸清貧困真實底數,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有針對性地推進扶貧工作。習近平總書記上任伊始便提出這個要求。  一個多月後,總書記的身影出現在天寒地凍的太行山深處。
  • ...多語種系列圖書和《中國扶貧案例故事選編2020》英文版圖書發布
    央廣網隴南11月24日消息(記者王妍)11月24日下午,在甘肅省隴南市召開的2020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上,《中國關鍵詞:精準脫貧篇》多語種系列圖書和《中國扶貧案例故事選編2020》英文版正式對外發布。該書由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中國翻譯研究院和新世界出版社聯合推出,系「中國關鍵詞多語對外傳播平臺」重要成果。  2020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24日在甘肅省隴南市召開(總臺央廣記者 王妍攝)《中國扶貧案例故事選編2020》由中國國際扶貧中心編著、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聯合策劃,外文出版社於2020年11月出版。
  • 「扶貧故事」尚國強:合奏一曲教育扶貧之歌
    作為教育戰線的一員,我們責無旁貸,更何況,教育扶貧託起的,是一個家庭的希望,一個國家的未來。在全縣中小學校,每個教師幫扶一個來自貧困家庭的在校學生,已經成為一種制度。教師與學生建立起幫扶對子,通過日常學習生活的親密接觸,從學業、心理、勵志、感恩、體藝等多形式地進行幫扶,達到國家扶政策,社會扶落實,學校扶教育多角度全方位扶貧實效。
  • 浙江農林大學:300多篇「雷鋒日記」記錄師生抗疫故事
    時間緊任務重,我的工作也從今天開始了……」翻開浙江農林大學研究生王汪誠的日記,從今年1月31日開始,他記錄的都是志願服務的工作體會、全國疫情變化、抗疫前線醫務人員的戰「疫」事跡。2011年,浙江農林大學為引導學生更好地繼承和發揚雷鋒精神,開始組織開展「續寫雷鋒日記」活動,組建了由全校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學生幹部、優秀團員青年、志願者骨幹組成的「雷鋒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