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王奕可定製的「愛的罰單」
每天11:30左右,在寧波鄞州首南街道九曲社區的微信群,大家會陸續曬出自家的豐盛午餐,他們可不是曬廚藝,每張餐桌都擺放著公筷公勺,原來是在爭相「打卡」。
5月中旬開始,九曲社區居民就開始了這樣的日常,他們還把使用公筷公勺納入《居民公約》。
使用公筷公勺納入《居民公約》
九曲社區是一個村改居社區,由9個村合併而來。本月中旬開始,該社區將使用公筷公勺納入《居民公約》,這源於一次「村長有約」。
今年「村長有約」第一約,大家討論的就是如何使用公筷公勺。在這個社區,老人和流動人員較多,加起來有3500多人,他們對使用公筷公勺普遍意識不強。
「一場疫情告訴我們,日常生活應該注意一些文明細節,比如就餐習慣。在我們小區,很多老人和小孩一起居住,同桌吃飯,使用公筷是為了我們每個人的健康。」居民謝國平說。
「村長有約」來了30多人,大多是居民代表和黨員代表,現場八成居民贊同使用公筷公勺,並將使用公筷公勺納入《居民公約》。
很快,「我是黨員,我支持公筷公勺」 的線上打卡活動也開始了。
「公筷公勺打卡從5月15日開始,短短十天時間有近百戶家庭參與,群裡越來越熱鬧了。」九曲社區黨支部副書記金鑫說,居民連續打卡1個月,可以去社區兌換生活用品,希望通過這樣的激勵方式,倡導文明健康的用餐習慣。
11歲小學生定製「愛的罰單」
家住九曲社區的王奕可,今年11歲,上小學三年級,平日裡就人小鬼大,點子特別多。看到大家每天在群裡拍照打卡,王奕可覺得挺新鮮。但很快,她就發現,爺爺奶奶總是用著用著,就把公筷公勺「私有化」了。
小傢伙和母親一商量,定製了一張家庭罰單,她稱之為「愛的罰單」。《違反「公筷條約」告知單》上寫著:違反「公筷條約」,要接受以下懲罰之一:一天內不能抽菸,一天內不能玩手機,一天內不能看電視,一周內不能喝酒。
「每次吃飯,小傢伙都特別認真,看誰拿自己的筷子去夾菜,她就會指出來。」母親張女士說,前幾天,孩子的爺爺一時疏忽,沒有使用公筷,就選擇「一周內不能喝酒」的懲罰方式。
「孩子還小,這種良好的生活習慣應該從小培養,而且讓小孩當監督員,更容易讓寵愛他們的長輩心甘情願慢慢改變,現在家裡使用公筷公勺的情況好多了。」母親張女士是一名教師,教育孩子有自己的一套。
她說,孩子定製的懲罰方式其實是一種「愛的懲罰」。「老人喜歡和朋友一起喝喝酒,一周內不喝酒的懲罰措施,其實是希望老人家愛惜身體。」
記者 薛曹盛 通訊員 鄭磊 張程豪
來源:新華號 寧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