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重磅視頻】王利明王軼馮小光「三人談」|民法典的誕生與...

2020-12-15 澎湃新聞

關注 |【重磅視頻】王利明王軼馮小光「三人談」|民法典的誕生與時代發展

2020-06-06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0年5月28日15時,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神聖時刻,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並將於2021年1月1日施行。新中國法制史上首部以「典」命名的法律正式誕生,中國「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它的通過也為包括民事檢察在內的四大檢察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

5月29日上午,檢察日報社邀請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教授王利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王軼,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六檢察廳廳長馮小光做客檢察日報「三人談」,圍繞「民法典的誕生與時代發展」主題,對民法典進行宣講和解讀,以上為現場錄製視頻,敬請觀看!

來源:檢察日報

原標題:《關注 |【重磅視頻】王利明王軼馮小光「三人談」|民法典的誕生與時代發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專訪王利明教授:從「小薄本」踏上民法之路,三天三夜把這本書抄了...
    這種終極價值在新誕生的民法典裡顯露無遺。」王利明告訴記者。(方圓公眾號:fangyuanmagazine)從「小薄本」踏上民法之路北依浩浩排湖岸邊,南臨悠悠東荊河畔。這裡是湖北省仙桃市沔城回族鎮,1960年2月,王利明便出生在這樣一個水鄉之中。
  • 《民法典》裡「裝」著怎樣的幸福生活?來聽人大法學院院長王軼教授...
    近日,記者採訪了全程參與《民法典》編纂工作的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王軼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王軼教授。談亮點《民法典》回應了時代之問四川在線記者:《民法典》被稱作「權利保障書」,您認為其在保護私權方面有哪些亮點?
  • 圖解《民法典》| 合同編(四)
    轉委託經同意或者追認的,委託人可以就委託事務直接指示轉委託的第三人,受託人僅就第三人的選任及其對第三人的指示承擔責任。轉委託未經同意或者追認的,受託人應當對轉委託的第三人的行為承擔責任;但是,在緊急情況下受託人為了維護委託人的利益需要轉委託第三人的除外。
  •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王利明獲「2020年度法治人物」稱號
    起草專家建議稿意味著必須要寫成具體的條文,然而,擺在王利明他們面前的問題是,並沒有任何依據和參考材料。「幾乎是所有條文的設計,大家都要通過分析案例,查找比較法資料,從頭開始,可以說這是做了一件前無古人的事。」王利明的博士生、現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王軼說。   王利明認為,在民法傳統的歷史中將侵權法作為債法的一部分而將其歸屬於債法之中,且極少受質疑。
  • 民法典中人格權為何被「特別關注」?
    (兩會·看典)民法典中人格權為何被「特別關注」?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電 題:民法典中人格權為何被「特別關注」?  對此,中國民法典人格權編給出正面回應。正在審議的民法典草案將人格權獨立成編,予以「特別關注」。該編含6章、51條、近5000字,詳細規定了一系列人格權保護制度,成為中國民法典編纂中最大的創新和亮點之一。  人格權是民事主體對其特定的人格利益享有的權利,關係每個人的人格尊嚴,是民事主體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2018年8月,人格權編草案首次亮相。
  • 【普法課堂】每日學點《民法典》(三十三)
    【普法課堂】每日學點《民法典》(三十三) 2020-10-28 16: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中國首部民法典誕生 為世界法治文明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立法任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民法典編纂走過哪些歷程?「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順利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新中國迎來了自己的民法典時刻,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永遠銘記的日子。」儘管在意料當中,但是面對民法典時代的來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依然滿懷深情。民法典來了,意味著什麼?
  • 「中國民法夢之隊」丨《中國民法典釋評》(十卷本)重磅面世!
    王利明教授領銜「中國民法夢之隊」:王利明 崔建遠 龍翼飛 夏吟蘭 楊立新 張新寶 王軼 高聖平 程嘯 石佳友 尹飛 朱虎 王葉剛 熊丙萬 等(按分卷署名順序排列)    《中國民法典釋評》(十卷本)由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副組長王利明教授領銜、以各分編牽頭人為主要作者,是對我國民法典權威的闡釋和評論。這一重量級的學術研究成果,既有立法專家的高度,又有學者研究的深度,同時還有司法適用的廣度,集學理與適用於一體,是民法典研讀學習、司法適用不可不讀的權威經典之作。
  • 民法典 | 《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
    (二)取消實行計劃生育相關條文《民法典》還有一個重磅內容值得關注——婚姻家庭編刪除了"實行計劃生育"內容。(三)界定"親屬"、"近親屬"、"家庭成員"的範圍《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五條規定:"親屬包括配偶、血親和姻親。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為近親屬。
  • 《民法典》債權轉讓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及通知的效力
    債權轉讓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民法典》在原《合同法》的基礎上針對「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增加了「當事人約定非金錢債權不得轉讓的,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法條連結《合同法》第七十九條債權人可以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 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根據合同性質不得轉讓;(二)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
  • 王利明:民法典人格權編中動態系統論的採納與運用
    《歐洲侵權法原則》(PETL)和《歐洲示範民法典草案》(DCFR)均採納這一學說,使得該學說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在我國民法典的編纂中,人格權編也在總結這些經驗的基礎上,對動態系統論進行了大膽地吸收與借鑑。人格權編中的多個條文均體現了動態系統論的思想,這也成為人格權編的重要特色之一。有鑑於此,本文擬以民法典人格權編中的規定入手,探討動態系統論的價值,並希望對今後的法律適用有所助益。
  • 我國民法典編纂的現代性及其限度
    在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圍繞「基本原則」的討論仍有進行,重點議題包括民法基本原則定位、基本原則與「概括條款」的區分和技術化處理、[8]民法基本原則的具體內容及相互關係等一般性問題。[9]其中已經通過實施的《民法總則》第9條明確規定的「綠色原則」,不僅在民法學界引起激烈爭論,[10][11]同時也引發了非民法學者高度關注。
  • 發騷擾簡訊也算侵犯隱私權 民法典明確禁止這些侵權...
    34年後,民法典在民法通則的基礎上,改人身權為人格權,以獨立篇章的形式確立其在民法典中的地位,強調保護公民的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譽、榮譽等重要權利,還增加了隱私權,以及個人信息保護。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此前,民法沒有把隱私權確立為一項獨立的人格權,隨著人們保護隱私的意識和需求越來越強,因而在司法實踐中,一般會藉助司法解釋並通過保護名譽權或以維護公序良俗等方式對公民的隱私權益進行保護
  • 離婚30天冷靜期納入民法典,人大代表:不是突發奇想,源於司法實踐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5月28日下午3時舉行閉幕會,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在民法典法條中,設置30天的離婚冷靜期,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秘書長王軼認為,一部好的民法典,應該通過限制更好地保障和實現民事主體的自由。「離婚冷靜期」的設置,正體現了自由與限制之間的辯證關係,也反映了中國人對家庭和社會的看法。
  • 《民法典》合同編內在體系的變遷
    摘要:《民法典》合同編的內在體系與《民法通則》《合同法》以及司法解釋等存在較為明顯的變化。《民法典》第465條第2款也明確了「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首次通過立法形式明確了合同相對性規則。
  • 聊民法典61:匯總《民法典》中可以適用提存的13種情形
    合夥指南| 作者:李立律師這是李立律師博客和合夥指南公眾號第472篇文字《聊民法典系列》是李立律師的讀民法典筆記聊民法典61:匯總《民法典》(三)債權人死亡未確定繼承人、遺產管理人,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未確定監護人;與《合同法》相關條文相對照,《民法典》在這個條款裡增加了「遺產管理人」的詞語。遺產管理人,是《民法典》新增的制度。
  • 民法典新增法考系列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那麼今天通過特殊動產的物權變動來幫助大家理解什麼是「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民法典》第二百二十四條 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二百二十五條 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的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 《民法典》課堂 | 民法典:當你老了
    《民法典》完善了遺贈扶養協議制度,適當擴大扶養人的範圍,明確繼承人以外的組織或者個人均可以成為扶養人。《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八條規定,自然人可以與繼承人以外的組織或者個人籤訂遺贈扶養協議。按照協議,該組織或者個人承擔該自然人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
  • 【學習】一覽無遺:《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
    (二)取消實行計劃生育相關條文《民法典》有一個重磅內容值得關注——刪除了"實行計劃生育"內容。(三)界定"親屬""近親屬""家庭成員"的範圍《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五條規定:"親屬包括配偶、血親和姻親。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為近親屬。
  • 《民法典》,讓生活更美好——高境司法所與長江軟體園「《民法典...
    《民法典》,讓生活更美好——高境司法所與長江軟體園「《民法典》走進園區」第一講正式開始啦!聽聽民法典怎麼解答。2020年7月16日下午,高境司法所與長江軟體園聯合組織的「民法典走進園區」第一講正式開始。活動邀請了上海市百匯律師事務所的楊穎琦律師,為大家講解《民法典》與婚姻家庭的那些事兒。活動得到了園區企業的喜愛和歡迎,30多名園區職工到場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