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債權轉讓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及通知的效力

2020-12-15 陳樹芬律師

債權轉讓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民法典》在原《合同法》的基礎上針對「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增加了「當事人約定非金錢債權不得轉讓的,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當事人約定金錢債權不得轉讓的,不得對抗第三人」。

增加此條款是因為:

1、債權尤其是金錢之債有很強的流通性需求(例如:保理);

2、債務人對「不得轉讓」並無顯著的法律利益,尤其是金錢之債。

法條連結

《合同法》

第七十九條債權人可以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 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據合同性質不得轉讓;

(二)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

(三)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

第五百四十五條債權人可以將債權的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據債權性質不得轉讓;

(二)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

(三)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

當事人約定非金錢債權不得轉讓的,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當事人約定金錢債權不得轉讓的,不得對抗第三人。

債權轉讓通知的效力

《民法典》對債權轉讓的通知條款進行了調整

1、債權轉讓無需債務人同意,其確保了債務人之利息不受債權轉讓的影響。

2、債權轉讓通知債務人,即對債務人的生效要件,並非讓與當事人之間發生債權轉移效果的要件。

法條連結

《合同法》

第八十條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

《民法典》

第五百四十六條債權人轉讓債權,未通知債務人的,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

債權轉讓的通知不得撤銷,但是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

相關焦點

  • 民法典新增法考系列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很多同學在備考的過程中,不能理解「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的規範含義究竟是什麼?那麼今天通過特殊動產的物權變動來幫助大家理解什麼是「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民法典》第二百二十四條 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 民法典第403條中「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中「第三人」的...
    民法典條文 第四百零三條 以動產抵押的,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反面解釋就是,未經登記的抵押權人是可以對抗惡意買受人的。根據《民法典》第406 條之規定,抵押期間,抵押人是可以轉讓抵押財產的,所以即使是惡意買受人,也可以依法取得抵押物所有權,只是抵押權人可以向其主張抵押權。在善意的舉證問題上,應當推定買受人為善意買受人,從而由主張可以對抗該買受人的抵押權人舉證證明買受人為惡意買受人。
  • 《民法典》善意取得中的「轉讓」行為
    這一偏轉看似波瀾不驚,卻意外地對一些民法理論中的「老生常談」賦予了極為強烈的現實意義,本文所論之善意取得制度中「轉讓」行為的性質和效力便是這樣一個問題,在《民法典》實踐的背景下歷久而彌新。《民法典》頒布之前,與善意取得中「轉讓」行為相關的法律規範包括《物權法》第106條、《物權法司法解釋(一)》第21條、《合同法》第51條、《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3條,此外《民法總則》似有「可推知」之規範意旨。
  • 一問一答丨何種情況下,債權人不得轉讓債權?
    《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條規定,債權人可以將債權的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根據債權性質不得轉讓;(二)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三)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當事人約定非金錢債權不得轉讓的,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當事人約定金錢債權不得轉讓的,不得對抗第三人。
  • 《民法典》來了丨朱虎:動產和權利擔保的制度創新
    《民法典》的目標之一就是消除隱性擔保,因此在原來沒有規定公示的地方都附加以公示的要求。比如《民法典》第403條規定,「以動產抵押的,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第641條第2款增加了「出賣人對標的物保留的所有權,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的規定。同時第745條規定,「出租人對租賃物享有的所有權,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 從實務角度看《民法典》對信託業務的影響
    比如突破了傳統的合同相對性原理,增加了在法律規定及當事人約定前提下,第三人可以不通過債權人而直接向債務人主張違約責任,保護涉及第三方的交易貫通無礙(第522條);比如進一步強調了利於保護交易效率的「從隨主變」原則,債權人轉讓債權的,受讓人當然地取得債權的從權利(抵質押等擔保權利)而不以是否辦理抵質押變更登記為前提(547條);比如對無權處分交易行為的保護,改變了原來民法體系中無權處分屬於「效力待定」
  • 【高燕律師】債權轉讓時,如何有效通知債務人?
    債權轉讓權,是指在不改變合同內容的合同轉讓,債權人通過債權轉讓第三人訂立合同將債權的全部或部分轉移於第三人。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
  • 車輛未辦理抵押登記手續 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近日,南昌市第二金融法庭審結一起信用卡糾紛案件,案涉車輛未辦理抵押登記手續,法院認定不影響抵押權設立,依法判令原告對抵押物仍享有優先受償權,但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法院認為,原告、被告雙方書面達成的抵押合同真實、合法、有效,雙方已就抵押事宜達成了合意,抵押車輛並非不動產,登記並非設立抵押物權的必要條件,但只有經過登記的物權變動才具有對抗第三人的效力。根據《物權法》有關規定,動產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成立,不以登記為抵押權成立要件,但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 文物藝術品視域中民法典合同編主要變化內容(上)
    實際受領債權的連帶債權人,應當按比例向其他連帶債權人返還。連帶債權參照適用本章連帶債務的有關規定。」6.規定了第三人的下列內容:(1)利益第三人合同。《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二條規定:「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 文物藝術品視域中民法典合同編主要變化內容(下)
    《民法典》第六百四十一條規定:「當事人可以在買賣合同中約定買受人未履行支付價款或者其他義務的,標的物的所有權屬於出賣人。出賣人對標的物保留的所有權,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17.規定了所有權保留買賣合同中出賣人的取回權。
  • 學習《民法典》之25:如何認定善意取得?善意取得構成要件是什麼
    善意取得是指無權處分人將其財物(動產或者不動產)轉讓給第三人,如第三人在取得該財物時系出於善意(+合理對價+公示),則第三人取得該物的所有權,原權利人喪失所有權。現實生活中,商品交易在更加廣泛的領域和空間中頻繁進行。
  • 公司決議的外部效力研究——《民法典》第85條法教義學分析
    民法學者的解讀是,法定代表人的權限可以受到法人章程、法人權力機構決議的限制,只是該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此與《合同法》第50條的立意是一致的。所謂越權代表行為,是指法定代表人超越代表權限所為的法律行為,但民法學者集體性無意識忽略的是,本款的法定代表人代表權限制僅限於「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權力機構」的限制也即意定限制,不包括法律規定的限制也即法定限制。
  • 《民法典》及《九民會議紀要》對信貸業務具體的實務應用場景
    ——(《民法典》第400條)  11、流押、流質條款的效力,如何理解「只能依法抵押財產優先受償」?——《民法典》第401、411條解讀  12、動產抵押的,能否對抗正常經營活動中已支付合理價款並取得抵押財產的買受人?——《民法典》第404條解讀  13、當抵押遇見租賃——如何理解《民法典》第405條中的「已出租並轉移佔有」?
  • 【普法宣傳】如何理解民法典上保證期間的效力及計算
    其主要理由在於,保證期間作為保證人對抗債權人的抗辯理由之一,是否主張為當事人對自己訴訟權利的處分。參照《民法典》第193條「人民法院不得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的規定,人民法院不得主動審查。保證人在訴訟中未對其應免除保證責任提出抗辯的,視為其已放棄抗辯權利。
  • 《民法典》物權編有何亮點?
    雖然《民法典》合同編也突出強調承租人的權利保護,明確規定「租賃物在承租人按照租賃合同佔有期限內發生所有權變動的,不影響租賃合同的效力」(即所謂買賣不破租賃),但是必須看到,租賃權作為債權,欠缺登記公示以及由此而來的公信力。在出租人另行處分房產的情況下,法院應當根據是否實際佔有等因素來判斷租賃權能否對抗新的所有權人或者抵押權人。
  • 《民法典》債務加入相關規則解讀及最高法院相關裁判規則匯總
    法工委釋義中的觀點根據法工委在《民法典》釋義中的觀點,在第三人向債權人表示願意加入債務,或者第三人與債權人訂立的債務加入合同,該類債務加入合同至少應當通知債務人,同時債務人應當有權拒絕債權人與第三人之間訂立的債務轉移合同對其發生效力。
  • 聊民法典61:匯總《民法典》中可以適用提存的13種情形
    被擔保債權的履行期限未屆滿的,也可以提存該保險金、賠償金或者補償金等。第四百零六條 ……抵押人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及時通知抵押權人。抵押權人能夠證明抵押財產轉讓可能損害抵押權的,可以請求抵押人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
  • 民法典:抵押財產不經抵押權人同意也可轉讓!
    《民法典》第四百零六條規定: 抵押期間,抵押人可以轉讓抵押財產。抵押財產轉讓的,抵押權不受影響。 抵押人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及時通知抵押權人。抵押權人能夠證明抵押財產轉讓可能損害抵押權的,可以請求抵押人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轉讓的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 民法典·天天聽(第3編第8章)|什麼是「違約責任」
    第五百八十一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根據債務的性質不得強制履行的,對方可以請求其負擔由第三人替代履行的費用。第五百八十二條履行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第五百八十六條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定金合同自實際交付定金時成立。定金的數額由當事人約定;但是,不得超過主合同標的額的百分之二十,超過部分不產生定金的效力。實際交付的定金數額多於或者少於約定數額的,視為變更約定的定金數額。
  • 民法典 | 《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
    2.規定機關、企業、學校等單位防止和制止性騷擾的義務《民法典》規定:"機關、企業、學校等單位應當採取合理的預防、受理投訴、調查處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職權、從屬關係等實施性騷擾。"(二)規定人格權不得放棄、轉讓或者繼承《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二條規定:"人格權不得放棄、轉讓或者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