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殺了孫嘉誠後,雍正為什麼開始辦年羹堯了?

2020-12-15 叨叨歷史二三事

年羹堯被殺,那是他功高震主,不知進退,驕橫跋扈,挑戰雍正帝底線,那是他咎由自取,有沒有孫嘉誠,年羹堯都會死。只不過早晚的事。

年羹堯

而把孫嘉誠之死與年羹堯被殺連在一起,那是經典古裝劇《雍正王朝》中的情節。

歷史上的孫嘉誠確實有原型,叫孫嘉淦,他們確實很相似,一樣耿直,不畏強權。只不過人家歷經三朝,到了乾隆朝依然受到重用,並擔任過直隸總督、協辦大學士等職,壽終正寢。

歷史上雍正為啥殺年羹堯向來有爭論。大致原因也就是年羹堯態度驕橫,勾朋結黨,不守臣子本分,引起雍正帝猜忌,最後死亡。

年羹堯可謂是文武全才,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他中了進士,不久充任庶吉士,曾擔任過翰林院檢討、四川和廣東的鄉試考官、內閣學士等職。

年羹堯的仕途頗為平坦,康熙四十八年(1709),他出任四川巡撫,此時他年僅30歲,可謂是年輕有為。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羹堯升任四川總督,兼管巡撫事,統領軍政和民事。

同時,他與當時還是四皇子的雍正私交甚篤。雍正繼位後,他更是受到器重。

雍正元年(1723),青海和碩特部首領羅卜藏丹津發動武裝叛亂,雍正二年(1724),叛亂基本被鎮壓,幾萬叛軍全部投降,這場戰役總指揮就是年羹堯。

經此一役,年羹堯威名遠揚。同年十月,年羹堯奉詔進京。沿途令官員跪道迎送。到京時,王公以下官員跪接,年羹堯不下馬直行而過。王公大臣下馬向他問候,他也只是點點頭而已。在雍正帝面前,他的態度也十分驕橫。

雍正帝念他功勞巨大,還是隆重接待了他。

雍正帝賞賜年羹堯雙眼花翎、四團龍補服以及黃帶、紫轡、金幣等物,並晉升他為一等公。此外,再賞給其子年斌承襲爵位;父親年遐齡則被封為一等公,外加太傅銜。兄長年希堯任工部侍郎,妹妹是雍正帝的妃子,被封為貴妃。年羹堯可謂是一門顯赫。

更有甚者,他曾向雍正帝進呈自己出資印刻的《陸宣公奏議》,請求皇帝為此作序。雍正帝正想親自撰寫序言,他卻以不敢「上煩聖心」為藉口,代雍正帝擬序言。

皇帝最忌諱臣子勾朋結黨,年羹堯在朝中安插自己的親信,自然犯了雍正帝的大忌,而且朝中大事多由年羹堯做主發話,連為書作序也被代勞,雍正帝落了個受人支配的名聲,心中更為痛恨,於是尋機逐步清除年羹堯。

雍正三年(1725)正月,年羹堯指使陝西巡撫胡期恆參奏陝西驛道金南瑛。雍正帝不予準奏。兩人的矛盾逐漸公開化。

同年三月,京師空中出現「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祥瑞之相,群臣稱賀,年羹堯也上表稱頌,但字跡潦草,又將「朝乾夕惕」誤寫為「夕惕朝乾」。

雍正帝藉機發難,認為他心懷不敬之心。當年四月,雍正帝免除年羹堯川陝總督與撫遠大將軍之職,調任杭州將軍。

年羹堯降任杭州將軍後,許多曾受過他提拔的人紛紛遭受牽連,有一個叫汪景琪的人,寫了一部《西徵隨筆》,稱讚年羹堯的軍功,雍正帝聞訊後,將其處死。雍正帝身邊的侍講官錢名世,曾寫過幾首詩頌揚年羹堯平定西藏的功勞。雍正帝大為惱怒,將錢名世革職,並御書「名教罪人」四字,製成匾牌,懸掛在錢家的大門之上。

雍正三年(1725)十月,雍正帝削去年羹堯官爵,將其逮捕回京會審,後以92款大罪定刑,其中有30多條可將年羹堯處以極刑。

雍正帝為了避免背負殺戮功臣的惡名,故作寬宏大量,說念及年羹堯功勳卓著,特地開恩,賜其自裁,族中任官者俱革職,嫡親子孫發配邊地充軍。年羹堯悲憤絕望之下自盡身亡,一代名將家破人亡。

既然電視劇中把年羹堯之死與孫嘉誠聯繫在一起,我們也就分析分析,為啥孫嘉誠一死,雍正就開始收拾年羹堯了。

一句話,時候到了,雍正忍耐年羹堯太久了,該結束他的生命了。

在雍正王朝當中,年羹堯在西北軍營中也下手殺人,但是前三次都是幫助雍正帝剷除障礙,同時也是為了促進西北戰事能夠更加順利的解決,這關乎雍正在朝野當中的威望,因此雍正不旦選擇默許反而暗中給予支持。

雍正帝自從登基之後,一直都在試圖開展新政。但因為繼位之初,一方面國家還在對西北用兵,實施新政必然會帶來朝廷發生動蕩,不利於西北用兵;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自己當初皇位還不穩,以八爺為首的一大批人對雍正是不服的,都希望能夠採取什麼措施顛覆其帝位,從而使得八爺能夠上位。

因此,雍正的新政是一拖再拖,一直到年羹堯西北大捷之後,逐步開始推行以火耗歸公為主的新政。

孫嘉誠

而年羹堯因為在西北常年用兵,在軍中威望很高,因此他想讓年羹堯在西北地區首先開始進行嘗試。但又怕年羹堯陽奉陰違,由此就派遣了孫嘉誠到軍營進行監督。誰知道,年羹堯膨脹到不可救藥,直接就把孫嘉誠給殺了!

這讓雍正帝是極為的惱怒,畢竟孫嘉誠就相當於雍正派遣到年羹堯身邊的欽差,但是年羹堯卻毫無顧忌把他給殺了。由此開始,雍正帝忍無可忍開始對年羹堯進行了處置。

早在雍正二年,雍正就已經對年羹堯有了殺機,比如西北大捷後,年羹堯在京城大擺功臣派頭,甚至不將皇權放在眼裡,朝堂之上毫無人臣之禮,面對雍正所提出的各項改革幾乎都是拒絕,囂張程度已經引起了雍正的不滿!

但這一時期的雍正還不打算與年羹堯完全撕破臉面,因此選擇了折中的方案,派遣孫嘉誠前往西北助年羹堯管理經濟,一方面是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避免年羹堯在西北一家獨大,進一步分化行政方面的權力,另一方面也是利用孫嘉誠管理經濟的權限,以避開年羹堯的壓制,繼續在西北推行改革,對於這樣的目的,年羹堯心知肚明,可他最終選擇的應對方案卻是:直接殺死孫嘉誠!

孫嘉誠被派到年羹堯那裡,這本身就是雍正的心計。

孫嘉誠敢於直言,一心為民,是清流黨的領袖人物,他去西北之前,就因為僭越問題,上奏摺狠狠參了年羹堯,兩個集團的矛盾就此埋下。

雍正對此洞若觀火,因此他才要派孫嘉誠去西北。而孫嘉誠的死,則引發了更大的矛盾。清流們此時已經顧不上反對新政了,年羹堯成了他們的主要攻擊目標。這樣,雍正不僅分化了反新政勢力,還有效利用了清流。

這大約就是電視劇中雍正讓孫嘉誠去西北推行火耗歸公借年羹堯之手除去孫嘉誠,然後再遷怒於年羹堯,終於辦了他,一箭雙鵰一石二鳥。

當然,雍正帝除掉年羹堯也只是他帝王術的一步,緊接著,他開始對八爺黨清算。

雍正帝

年羹堯被賜死的當年允禟就被革去宗籍,賜名賽斯黑,關進大牢,當年就被毒死在獄中。

可以說,處置年羹堯,也間接打擊了以八爺黨為首的朝廷勳貴集團的囂張氣焰,極大地增強了雍正的權威,有利於新政的順利實施!

就這樣,借著孫嘉誠的死,處置了年羹堯,雍正帝以自己極高的政治手腕,終於使得自己的新政走出了艱難的一步!

喜歡文章加個關注,歡迎轉發收藏。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孫嘉誠是棋子嗎?雍正難道僅僅只是為了一個藉口嗎?
    《雍正王朝》中年羹堯的囂張跋扈讓雍正非常的生氣,但還是沒有徹底死心直接殺掉年羹堯,後來雍正派遣一直和年羹堯作對的孫嘉誠到西北去實行火耗歸公,還請了孫嘉誠和年羹堯吃火鍋化解他們兩個人的矛盾。後來果然孫嘉誠去了西北後被年羹堯殺了,最後也因為這樣引起眾怒,雍正不得已殺掉了年羹堯。
  • 雍正王朝:孫嘉誠去西北知道自己必死嗎?他為什麼還堅持要去?
    在《雍正王朝》中為了安撫年羹堯,雍正請年羹堯和孫嘉誠一起吃火鍋,同時派遣孫嘉誠去西北協助年羹堯,而孫嘉誠呢?還是非常願意去西北的,那麼他是否已經知道自己此去肯定必死無疑呢?是否還這麼堅持要去西北呢?
  • 一代名將年羹堯,為何從撫遠大將軍王淪落到被雍正賜自盡?
    在那個「九子奪嫡」朝野複雜的局勢下,年羹堯和八爺黨走得太近,無疑是讓雍正內心從此對年羹堯開始提防。如果說前面的一系列行為,成為了讓雍正殺年羹堯導火線的話,那麼平定叛亂後的歸京,才是年羹堯之死的必然。青海平定之後,雍正在給年羹堯奏摺的硃批中寫道:「爾之真情朕實鑑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這句話中確實有雍正對年羹堯的賞識,但客套官場話成份居多。
  • 雍正王朝:孫嘉誠死後,軍機大臣八爺去上香,其他人為何不敢露臉
    所以派直臣孫嘉誠前往西北協同年羹堯處理軍營後勤和經濟工作,還有一點就是讓孫嘉誠監督年羹堯實施「火耗歸公」,軍餉自行解決。這是雍正新政的重要措施,意在集中徵稅的權利。自從孫嘉誠第一個站出來彈劾年羹堯後,尤其是當年年羹堯在京城飛揚跋扈,侮辱跪拜迎接眾大臣官員時,眾臣們只敢怒而不敢言。
  • 《雍正王朝》裡,年羹堯為什麼會落得家破人亡?自己把自己作死了
    《雍正王朝》有個鏡頭,令人拍案叫絕。年羹堯正與蒙古王爺喝酒,突然一匹快馬飛馳而來,來人驚慌報告:「出大事了,嶽鍾琪把大營佔了,」年羹堯聽後大驚,急慌慌趕回行轅,可是晚了,已經回天乏術了。原來,年羹堯因為擅殺孫嘉誠,雍正忍無可忍:年羹堯這個奴才有點飄啊,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
  • 雍正王朝:鄔思道是被孫嘉誠處死的?這才是雍正帝的帝王心術
    面對廉親王胤禩強大的政治勢力,面對眾多朝臣的表明順從、背地掣肘,雍正皇帝必須在短時間建立一個以自己為中心,覆蓋所有職能部門、遍及地方政府的政治集團,才能從根本上穩固自己的皇權統治。雍正皇帝重用李紱等清流派名臣,想要拉攏這個代表著天下學子的勢力集團失敗後,對於都察院、國子監這類嚴重影響朝野輿論導向所在的皇權掌握、勢力延伸更是勢在必行。
  • 年羹堯和嶽鍾琪都手握重兵 雍正為什麼只殺年羹堯不殺嶽鍾琪
    而年羹堯,卻是被雍正罷職之後,賜死獄中。二人的結局如此不同,其原因我們可以從他們的生平中窺得一斑。 嶽鍾琪,據傳為嶽飛二十一世孫,出身武將世家,自幼熟讀兵書,習練武藝騎射。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嶽鍾琪通過捐納從軍,開始了戎馬生涯,授松潘鎮中軍遊擊,後遷四川永寧協副將之職。
  • 年羹堯被賜死後,雍正是怎麼對待他家人的?你怎麼看年羹堯?
    對於年羹堯的家人,雍正並沒有心慈手軟。年羹堯的父親年遐齡和當官的兄弟年希堯均被免去官職。而他的兒子年富,則是被立即處斬。至於其他子孫,但凡年滿十五歲的,全部都發配去邊疆,朝廷永世不得錄用。至於他的所有家產,則是全部被朝廷查抄。不過,雍正在年羹堯死後的第二年,還是赦免了他那些被發配的子孫們!
  • 雍正王朝:年羹堯,最不應該得罪張廷玉!兩句話,就能要了他的命
    自從孫嘉誠被年羹堯殺掉以後,雍正皇帝雖然反應迅速,將年羹堯嚴詞訓斥、接連廢黜,但仍舊被「八爺黨」成員、京中的御史言官們強勢逼迫,誓要將年羹堯明正典刑,以正國法綱紀,以慰忠臣魂靈。甚至,就連深居後宮的皇太后也加入到逼迫雍正皇帝的陣營。
  • 雍正登基後除掉了年羹堯和隆科多,為什麼張廷玉沒事?
    毫無疑問四阿哥胤禛能夠繼位,完全就是得益於內有隆科多,外有年羹堯。其中年羹堯對穩定西北局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當然雍正登基後,也很重用和信任年羹堯。可惜的是年羹堯太不懂得「伴君如伴虎」這幾個字了,所以僅僅三年,年羹堯於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一甲戌日,被雍正皇帝賜其獄中自裁,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 雍正對年羹堯:愛的濃烈,殺的決絕
    除此之外,類似「雙眼孔雀翎、四團龍補服、黃帶、紫轡、金幣」等非常之物,雍正賞賜起來更是毫不吝嗇。年羹堯的身體稍微有恙,雍正都再三垂詢。雍正的這些行為,確實應了他的那句話——朕實在不知怎麼疼你。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尤其在一對君臣之間。雍正如此深愛年羹堯,是有他的理由的。
  • 雍正王朝:明知道是死,孫嘉誠為何還毅然前往西北?這才叫錚臣
    只是,這次的輿論基礎雖然奠定的極為紮實,但卻也讓孫嘉誠嚴重得罪了不可一世的年羹堯。原本,一個是遠離京城的大將軍,一個是京中任職的監察御史,孫嘉誠即使得罪了年羹堯,但在雍正皇帝的保護下,孫嘉誠也不至於落得慘死的下場!可明知兩人的關係已經惡化如此,雍正皇帝還是派遣孫嘉誠前往西北,幾乎等於遞給了年羹堯一把誅殺孫嘉誠的刀。雍正皇帝為何要派孫嘉誠前往西北?
  • 年羹堯被殺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年羹堯不是雍正的人,而是他的人
    受《雍正王朝》和其他一些影視作品的影響,人們都以為年羹堯是雍正家的包衣奴才,是雍正慧眼識英才,一手將年羹堯提拔起來,這個過程就和雍正提拔李衛差不多,只不過一個從軍一個從政。
  • 從大將軍到階下囚,他是年羹堯,只因說錯一句話被雍正皇帝賜死
    年羹堯臨死前都想不明白:「雍正,我拿你當兄弟,你為何一直拿我當僕人?」為什麼年羹堯寧願死都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年羹堯發家史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年羹堯是雍正還是四皇子時候的家臣。當時雍正和十三皇子前去江夏辦案時,被當地的地頭蛇劉八女欺負,回到朝廷後就是安排年羹堯去滅掉江夏鎮的,並將劉八女滿門抄斬,其實這只是電視劇的情節。
  • 雍正王朝:老八實力為何如此強大,讓雍正到生命最後一年才擺平?
    四爺胤禛初露鋒芒,則沒什麼實力,一直到後來一路開掛,像橫空出世一般,成為九五之尊,讓所謂一手遮天的「八爺黨」措手不及,一對相愛相殺的一生之敵,當胤禩最終的挫敗而離開人世時,雍正的生命也就此走到了盡頭。《雍正王朝》中,自從下江南賑災,胤禛和胤禩就開始明裡暗裡互相攻擊了。
  • 雍正登基後罔顧舊情,嚴厲處置功臣年羹堯的背後原因
    隆科多協理內政幫雍正出謀劃策,年羹堯則驍勇善戰負責外圍軍事,二人各司其職幫助雍正穩定朝局。在政權出現動亂的時候,隆科多利用自己步軍統領的職權迅速封閉京城,雍正的政敵不得不面對現實選擇投降,否則馬上就會惹來殺身之禍。
  • 雍正王朝裡年羹堯西北用兵殺運糧官罷巡撫,為什麼不敢殺鄔思道?
    《雍正王朝》裡年羹堯西北用兵殺運糧官罷巡撫,為什麼不敢殺鄔思道?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了。要說明這問題得從以下方面入手:一、鄔思道和雍正的關係;二、鄔思道手裡抓著年羹堯的什麼把柄,別人都不敢去送,他為何那麼自信。搞清楚這兩點自然就可以知道年羹堯為什麼不敢殺鄔思道。
  • 雍正本想著關年羹堯一輩子,為何後來動了殺意?
    其實年羹堯之死主要原因並不是貪汙腐敗、功高震主、囂張跋扈所致,而是結黨營私犯了雍正皇帝的忌諱,並且朋黨之患還嚴重威脅到了皇權穩固,才讓雍正堅定了除掉他的信念,正史中列的92條罪狀很多也都有同義不同文的湊數之嫌,是為了凸出年羹堯的十惡不赦,彰顯皇帝殺大功臣的合理性。
  • 雍正王朝:年羹堯的膽子究竟有多大?來看下「燈下黑」的具體含義
    年羹堯為什麼不著急?平定叛亂,功成名就,回京後勢必會加官進爵,權傾朝野;戰事失敗或者勞師靡眾、拖延太久,雍正皇權不穩,年羹堯項上的人頭恐怕也會不保。這種兩極分化如此嚴重的對比性結果存在,年羹堯為啥還是不著急?
  • 猛虎傷人事件,最終讓雍正皇帝狠下決心處死年羹堯
    看過《雍正王朝》電視劇的朋友都知道,年羹堯是雍正帝最信任和倚重的得力助手,年羹堯先後被任命為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在西北邊陲剿滅叛軍。雍正對其格外器重,賞賜頗豐,納其親妹妹為皇妃,更是封其為一等公爵,特別是雍正將西北軍政、人事大權全部交付年羹堯,,以示恩寵。年羹堯因此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西北王」,眾多蒙古王公大臣見其都要行跪拜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