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被殺,那是他功高震主,不知進退,驕橫跋扈,挑戰雍正帝底線,那是他咎由自取,有沒有孫嘉誠,年羹堯都會死。只不過早晚的事。
而把孫嘉誠之死與年羹堯被殺連在一起,那是經典古裝劇《雍正王朝》中的情節。
歷史上的孫嘉誠確實有原型,叫孫嘉淦,他們確實很相似,一樣耿直,不畏強權。只不過人家歷經三朝,到了乾隆朝依然受到重用,並擔任過直隸總督、協辦大學士等職,壽終正寢。
歷史上雍正為啥殺年羹堯向來有爭論。大致原因也就是年羹堯態度驕橫,勾朋結黨,不守臣子本分,引起雍正帝猜忌,最後死亡。
年羹堯可謂是文武全才,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他中了進士,不久充任庶吉士,曾擔任過翰林院檢討、四川和廣東的鄉試考官、內閣學士等職。
年羹堯的仕途頗為平坦,康熙四十八年(1709),他出任四川巡撫,此時他年僅30歲,可謂是年輕有為。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羹堯升任四川總督,兼管巡撫事,統領軍政和民事。
同時,他與當時還是四皇子的雍正私交甚篤。雍正繼位後,他更是受到器重。
雍正元年(1723),青海和碩特部首領羅卜藏丹津發動武裝叛亂,雍正二年(1724),叛亂基本被鎮壓,幾萬叛軍全部投降,這場戰役總指揮就是年羹堯。
經此一役,年羹堯威名遠揚。同年十月,年羹堯奉詔進京。沿途令官員跪道迎送。到京時,王公以下官員跪接,年羹堯不下馬直行而過。王公大臣下馬向他問候,他也只是點點頭而已。在雍正帝面前,他的態度也十分驕橫。
雍正帝念他功勞巨大,還是隆重接待了他。
雍正帝賞賜年羹堯雙眼花翎、四團龍補服以及黃帶、紫轡、金幣等物,並晉升他為一等公。此外,再賞給其子年斌承襲爵位;父親年遐齡則被封為一等公,外加太傅銜。兄長年希堯任工部侍郎,妹妹是雍正帝的妃子,被封為貴妃。年羹堯可謂是一門顯赫。
更有甚者,他曾向雍正帝進呈自己出資印刻的《陸宣公奏議》,請求皇帝為此作序。雍正帝正想親自撰寫序言,他卻以不敢「上煩聖心」為藉口,代雍正帝擬序言。
皇帝最忌諱臣子勾朋結黨,年羹堯在朝中安插自己的親信,自然犯了雍正帝的大忌,而且朝中大事多由年羹堯做主發話,連為書作序也被代勞,雍正帝落了個受人支配的名聲,心中更為痛恨,於是尋機逐步清除年羹堯。
雍正三年(1725)正月,年羹堯指使陝西巡撫胡期恆參奏陝西驛道金南瑛。雍正帝不予準奏。兩人的矛盾逐漸公開化。
同年三月,京師空中出現「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祥瑞之相,群臣稱賀,年羹堯也上表稱頌,但字跡潦草,又將「朝乾夕惕」誤寫為「夕惕朝乾」。
雍正帝藉機發難,認為他心懷不敬之心。當年四月,雍正帝免除年羹堯川陝總督與撫遠大將軍之職,調任杭州將軍。
年羹堯降任杭州將軍後,許多曾受過他提拔的人紛紛遭受牽連,有一個叫汪景琪的人,寫了一部《西徵隨筆》,稱讚年羹堯的軍功,雍正帝聞訊後,將其處死。雍正帝身邊的侍講官錢名世,曾寫過幾首詩頌揚年羹堯平定西藏的功勞。雍正帝大為惱怒,將錢名世革職,並御書「名教罪人」四字,製成匾牌,懸掛在錢家的大門之上。
雍正三年(1725)十月,雍正帝削去年羹堯官爵,將其逮捕回京會審,後以92款大罪定刑,其中有30多條可將年羹堯處以極刑。
雍正帝為了避免背負殺戮功臣的惡名,故作寬宏大量,說念及年羹堯功勳卓著,特地開恩,賜其自裁,族中任官者俱革職,嫡親子孫發配邊地充軍。年羹堯悲憤絕望之下自盡身亡,一代名將家破人亡。
既然電視劇中把年羹堯之死與孫嘉誠聯繫在一起,我們也就分析分析,為啥孫嘉誠一死,雍正就開始收拾年羹堯了。
一句話,時候到了,雍正忍耐年羹堯太久了,該結束他的生命了。
在雍正王朝當中,年羹堯在西北軍營中也下手殺人,但是前三次都是幫助雍正帝剷除障礙,同時也是為了促進西北戰事能夠更加順利的解決,這關乎雍正在朝野當中的威望,因此雍正不旦選擇默許反而暗中給予支持。
雍正帝自從登基之後,一直都在試圖開展新政。但因為繼位之初,一方面國家還在對西北用兵,實施新政必然會帶來朝廷發生動蕩,不利於西北用兵;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自己當初皇位還不穩,以八爺為首的一大批人對雍正是不服的,都希望能夠採取什麼措施顛覆其帝位,從而使得八爺能夠上位。
因此,雍正的新政是一拖再拖,一直到年羹堯西北大捷之後,逐步開始推行以火耗歸公為主的新政。
而年羹堯因為在西北常年用兵,在軍中威望很高,因此他想讓年羹堯在西北地區首先開始進行嘗試。但又怕年羹堯陽奉陰違,由此就派遣了孫嘉誠到軍營進行監督。誰知道,年羹堯膨脹到不可救藥,直接就把孫嘉誠給殺了!
這讓雍正帝是極為的惱怒,畢竟孫嘉誠就相當於雍正派遣到年羹堯身邊的欽差,但是年羹堯卻毫無顧忌把他給殺了。由此開始,雍正帝忍無可忍開始對年羹堯進行了處置。
早在雍正二年,雍正就已經對年羹堯有了殺機,比如西北大捷後,年羹堯在京城大擺功臣派頭,甚至不將皇權放在眼裡,朝堂之上毫無人臣之禮,面對雍正所提出的各項改革幾乎都是拒絕,囂張程度已經引起了雍正的不滿!
但這一時期的雍正還不打算與年羹堯完全撕破臉面,因此選擇了折中的方案,派遣孫嘉誠前往西北助年羹堯管理經濟,一方面是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避免年羹堯在西北一家獨大,進一步分化行政方面的權力,另一方面也是利用孫嘉誠管理經濟的權限,以避開年羹堯的壓制,繼續在西北推行改革,對於這樣的目的,年羹堯心知肚明,可他最終選擇的應對方案卻是:直接殺死孫嘉誠!
孫嘉誠被派到年羹堯那裡,這本身就是雍正的心計。
孫嘉誠敢於直言,一心為民,是清流黨的領袖人物,他去西北之前,就因為僭越問題,上奏摺狠狠參了年羹堯,兩個集團的矛盾就此埋下。
雍正對此洞若觀火,因此他才要派孫嘉誠去西北。而孫嘉誠的死,則引發了更大的矛盾。清流們此時已經顧不上反對新政了,年羹堯成了他們的主要攻擊目標。這樣,雍正不僅分化了反新政勢力,還有效利用了清流。
這大約就是電視劇中雍正讓孫嘉誠去西北推行火耗歸公借年羹堯之手除去孫嘉誠,然後再遷怒於年羹堯,終於辦了他,一箭雙鵰一石二鳥。
當然,雍正帝除掉年羹堯也只是他帝王術的一步,緊接著,他開始對八爺黨清算。
年羹堯被賜死的當年允禟就被革去宗籍,賜名賽斯黑,關進大牢,當年就被毒死在獄中。
可以說,處置年羹堯,也間接打擊了以八爺黨為首的朝廷勳貴集團的囂張氣焰,極大地增強了雍正的權威,有利於新政的順利實施!
就這樣,借著孫嘉誠的死,處置了年羹堯,雍正帝以自己極高的政治手腕,終於使得自己的新政走出了艱難的一步!
喜歡文章加個關注,歡迎轉發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