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餐桌上的「飲食文化」,細節之處,充滿儀式感

2021-01-08 百家號

日本餐桌上的「飲食文化」,細節之處,充滿儀式感

真正的餐桌文化,不是短時間之內就能形成的,必定是經過時間的沉澱,在長久的歲月之中堅持,從每日的細節之中,展現出來的儀式感。

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一起走進日本餐桌上的「飲食文化」。看看這些細節之處,都是如何展現生活的儀式感。

一、用餐之前先說「我開動了」。

一句簡單的話語中,就讓用餐這件事,變得充滿儀式感。在擺滿美食的餐桌前, 在開始用餐之間,對自己,對身邊人說一句「我開動了」。

不僅是餐桌上的禮儀,也是一種飲食文化,其中體現了人對食物的尊重。

不是讓自己做好吃飯的準備,而是在說這句話之前,讓眼前的食物也有了被吃掉的準備。感謝生命與生命之間的能量供給,是對糧食和生命的基本尊重。

二、飲食之中用手端著碗進餐。

保持用手端著碗進餐,這種習慣在日本人身上非常常見,在日本人的餐桌上,一邊用手拿著筷子,一邊用手端著碗,是一種基本的飲食禮儀。

在日本的飲食文化中,把碗放在桌子上,低頭單手吃飯的樣子不雅觀,也很不禮貌。

因此,他們認為用手端著碗進餐,不僅是飲食文化的傳承,也讓吃飯這件事變得更雅致,更富有儀式。

三、吃飯時堅持分餐制。

在日本人吃飯的時候,很少見到給別人夾菜的舉動,一方面,是因為用自己的筷子給對方夾菜,比較不衛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日本人吃飯堅持分餐制。

其實從飲食衛生的角度來看,分餐制是非常健康的飲食方式,這一點也很值得學習。

飲食文化中,堅持分餐制,在餐桌上不給別人夾菜,也是一種餐桌禮儀的體現。對這些飲食文化的傳承和堅守,也讓我們在日常用餐這件小事中,感受到了「儀式感」。

最後,看了以上的這些分享,對待這樣的「飲食文化」,不知諸位讀者朋友們又都是如何看待的呢?

謝謝大家的閱讀和關注,我是本篇文章的作者,一起分享更多的日式生活美學,愛寫作,愛分享,愛美好,更愛生活。如果你也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日本二三事」,讓我們一起發現美好,傳遞美好,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相關焦點

  • Get餐桌搭配小技巧,在家打造節日的儀式感
    將美味佳餚擺滿餐桌,一家人享受美食是春節期間必不可少的環節。有儀式感的節日美味搭配精緻的餐桌布置,好吃又好看,讓愉悅喜慶的氣氛蔓延。而餐桌小細節,足以讓團圓飯錦上添花。
  • 日本人都是如何迎接新年?網友:細節很有儀式感!
    日本人都是如何迎接新年?網友:細節很有儀式感!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滿屏都被2021年的新年祝福霸佔了。揮別2020年,嶄新的2021年正在眼前,在此也祝福每位讀者朋友們元旦快樂,擁有新的開始。眾所周知,不同於我們的新年,日本的新年又稱「正月」(しょうがつ),也是我們的1月1日元旦節。那麼,日本人都是如何迎接新年的呢?在傳統的日式新年中,比較注重細節處的儀式感,也因此越是講究,越有年味。
  • 堅守、嚴謹、自卑,日本刀華麗外觀為何會注重「儀式感」?
    提起日本刀人們的腦海裡不禁會浮現出櫻花樹下武士雙手握刀不停練習的畫面。日本一直仰慕唐朝文化,如今世人熟悉的日本刀設計便來源於唐刀。不過在設計日本刀時他們並沒有完全照搬,而是對其不斷改造注入本土民族文化元素,最終打造出集美觀與靈巧於一身的日本刀。精美的花紋彰顯日本對美的極致追求。在鍛造日本刀時強烈的儀式感,更是源自於日本人對神靈之力的敬畏與渴望。
  • 和食解說:日本傳統的飲食文化
    日本飲食文化雖不及中國飲食之博大精深,但同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極利於健康的和食,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去過日本或者想了解日本文化的人都會日本飲食抱有極大興趣。受到中國飲食的影響很大,一張桌子上放著所有的菜盤,盤子數被定為偶數。後期演化為現在的會席料理。
  • 日本主婦:生活,為什麼需要「儀式感」?
    日本主婦:生活,為什麼需要「儀式感」?她們說:「生活裡面,最不能夠缺少的就是儀式感。」在日本主婦的生活之中,你會發現,她們總是能夠從枯燥的日常中,發現生活的儀式。如果生活失去了儀式感,日常就會變得枯燥,在日復一日的循環之中,變得麻木起來,對新生事物逐漸失去了熱情和期待。 而儀式感,則是我們在日復一日之中的救贖。儀式感,讓平凡的日常變得閃閃發光。
  • 「轉瞬即逝」的煙火大會,為何成為日本夏日特有的「儀式感」?
    一、煙花為夏日帶來舉國歡慶的別樣浪漫1.從中式爆竹中進化而來的浪漫花火日本的花火大多集中在夏之祭這段時間,充滿了年輕,浪漫的元素。在元朝我國的煙花爆竹逐漸形成了產業,到明情時期才正式的演化成型。季節記憶下的煙火大會從煙花開始在日本的城市中出現,到現在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夏天造就了煙花大會獨有的季節記憶。浴衣,木屐,煙花,河流,甚至偶爾的蟬鳴,每一個細節都在提醒你正處於夏日的夜晚。
  • 給生活來點儀式感,這些小細節會讓你的生活大不同
    你是不是也經常為每天吃什麼而發愁,上班時間就只有匆匆吃一頓外賣,晚上回到家也懶得做飯,越來越覺得吃飯是一種形式,甚至吃幾口就被倒掉,其實這是現在社會上年輕人的普遍現象,很多人為了工作而忽略了很多東西,比如說吃飯,所以不妨換一種方式,給生活來點儀式感會讓你感到驚喜。
  • 日本寶媽給娃準備的三餐火了,儀式感超強,網友:別人家媽媽系列
    ,有儀式感的人,不僅在生活上樂趣無窮,在各個方面都會表現的從容自信。 日本寶媽給娃準備的三餐火了,儀式感超強,網友:別人家媽媽系列 今期一位日本媽媽給寶寶準備的一日三餐,在網絡上走紅,引起了很多網友的熱議,這位日本的寶媽
  • 生活需要儀式感,章魚小香腸給餐桌加點料
    普通的家常菜色,經過擺盤之後,不僅大大提升了顏值,也使得吃飯這件事情變得充滿儀式感,雖然味道不變,但是美味指數卻大幅度增加了。簡單的煎香腸,也能玩出新花樣,日常的餐桌加入這樣可愛的章魚小香腸進行點綴,顏值倍增,吃的時候心情也愉悅度也up up上升啦!
  • 為什麼日本吃飯不讓打包?細數日本餐桌上的10大「潛規則」
    民以食為天,吃飯是衣食住行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餐桌禮儀也格外需要重視。比如吃飯不能吧唧嘴、筷子不要插入碗中等,禮貌得體的用餐會給別人留下好印象。 同樣的在日本吃飯也有很多要注意的細節,今天就來細數一下日本餐桌上的「潛規則」,解答大家對日本飲食文化的疑問~
  • 關於日本飲食文化令人吃驚的七件事
    雖然日本的美食已經風靡全球,但其中蘊含的飲食文化還是非常博大精深的。這次就讓言吉君帶大家來看看,留學生在日本學習和經歷的7個讓他們大吃一驚的飲食文化。3、越吸溜的大聲越好吃在日本,當你吃拉麵、蕎麥麵、烏龍麵的時候,日本人都會邊吃邊吸溜。因為在中國乃至歐美,吃飯吧唧嘴或是發出的聲音很大,都會被人認為是沒有修養的表現,何況像這樣故意發出吸溜面聲音的文化,更是前所未聞。所以剛到日本的留學生在拉麵館和日本人一起吃拉麵時,都會感到非常驚訝。
  • 日本初夏圖鑑:迎接夏天的儀式感,從傳統的精緻穿搭開啟
    說起日本初夏圖鑑,怎麼能夠少了花火大會上的精緻穿搭,各種顏色的傳統服飾,比滿空綻放的煙花還要璀璨。因此,日本初夏圖鑑,迎接夏天的儀式感,先從這些傳統的精緻穿搭開啟,和夏天來一場美麗的「相約」。日本初夏的服飾,怎麼能夠少了傳統的「和式浴衣」。雖然說是「浴衣」,但是從設計上來看,是可以直接穿搭出門的。
  • 元祖創意新品,營造跨年儀式感
    因此,元旦節這一充滿美好寓意的節日,逐漸成為年輕人的精神寄託,在假期中享受一下忙裡偷閒的生活樂趣。眼看新年就要來臨,元祖也帶來創意新品,用更具特色的產品獻上溫柔祝福,幫助人們輕鬆營造跨年儀式感。元祖夢蛋糕成立之初,就以「穿越古今的匠心之作」為品牌定位,在傳承中國飲食文化的同時,融入西式糕點的現代製作工藝,打造出西情東韻的特色蛋糕美食。品牌標誌「夢」字,利用漢字的深刻寓意,以福鳥演變而來,希望為每顆蛋糕帶來福氣,誠摯祝福每個人,用來表達新年祝福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 56歲日本主婦製作的便當:從配色到選材,都充滿了精緻感
    每次一提到日本美食,很多讀者都會想到日本便當。在傳統的日式飲食文化當中,日式便當絕對不是填飽肚子的飯盒那麼簡單。如圖所示,一份正宗的日式便當裡面,傳承著最日常的日本文化,體現著對生活的高度熱愛,以及烹飪者對飲食文化的藝術追求。
  • 好物分享丨升華巖板餐桌,給你想要的家庭儀式感~
    注重生活儀式感的人,往往是熱愛生活的,你想要的儀式感,每天從家中的餐桌開始…… 01 抗壓耐磨,經久耐用 相比瓷磚來說,巖板擁有更高的強度與韌度,可進行加工切割、開孔鑽孔、倒角、開槽、水刀等加工操作不易開裂,靈活性更高,直接在餐桌上切菜和剁骨頭,也不會出現劃痕,即使是電鑽反覆接觸臺面也不會留下痕跡,耐磨性極強,使用壽命更長
  • 日本的飲食文化!
    日本和食中較有特色的包括壽司、刺身、納豆、天婦羅、章魚燒、鰻魚飯、竹輪、蕎麥麵、牛丼、拉麵、生魚片,以及擺設得非常精緻的懷石料理等。傳統的日本和食以米飯為主食,然後配上魚、肉、蔬菜或醬菜等其他菜餚和湯。
  • 今日是和食~日本飲食文化
    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但在文化和生活習慣上卻有著諸多不同理解,這些不同不僅有助於我們學習他國文化,而且對促進中日友好也有著重要的意義。中日兩國同屬亞洲文化圈兒,都用筷子用餐。料理呢,也有許多料理很相似,可是烹飪的方法,食材的使用方法,調味方式等方面卻存在很多的不同之處。首先如大家所熟知的,在日本吃飯前要說「開動了」,就餐後要說「多謝款待」,這是對賜予食物的神和勞作的農民表達感謝的話語,日本人從小就受到父母和老師「請心懷感謝進食」的教誨。
  • 日本北海道少數民族的料理,有何特別之處
    日本北海道生活著一群阿伊努民族,他們完全保留著自己的部落文化。 過去,阿伊努人的食物來源以狩獵和採集為主。現在他們已經種植了水稻和小米等農作物,但大多數日常食物是從自然界饋贈的。換句話說,儘管北海道的環境嚴酷,但資源豐富。即使沒有大規模耕種,人們也可以獲得足夠的食物。
  • 為啥中國遊客在日本吃麵,會覺得彆扭?日本人:少見多怪
    而世界那麼大,很多國家和地區的飲食文化都不盡相同。多了解一些知識,並沒有什麼壞處,還可以增長見聞。歡迎大家收看本期內容,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日本,來看看這特別的飲食文化吧!日本作為我們的鄰居,想必很多人都對它比較地了解。雖然說日本文化很大程度上受到我國中華文化的影響,但是經過長時間與當地文化的融合,已經在很多方面顯示出和我們的不同了。其中,吃麵條方面就是一個日常卻很容易發現的細節。
  • 日本飲食文化——日本料理
    日本飲食,無論在什麼樣的場合用餐,美食擺上桌,拿起筷子準備用餐之前,都會看到他們虔誠的眼神,雙手合十,對著滿桌的美食表達感謝和敬意,並真誠的說道「我要開動了」。 這項舉動並不僅僅是「禮儀規範」而裝裝樣子,而是發自內心的虔誠與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