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是人類無休止的主題,在古代尤為突出,戰爭、交通、通信等造成許多離別苦,只有日日夜夜的思念,也許思念成傷,思念成恨,思念成空……
春思
唐代: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這是一首以思婦口吻寫的五言古詩,秦地思婦整日思念在燕地戍邊的丈夫,盼望他早點回來。
李白有不少詩作寫思婦情素的,這首《春思》是其中很著名的一篇。「春思」的「春」指自然界的春天,又指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春天萬物復甦,人也春心萌動,就會加重對遠方愛人的思念之情。
春天讓人起相思,是情的自然流露。「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指王孫久留深山不歸來啊,滿山遍野啊春草萋萋;「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指經常想念、盼望卻不能在一起,看著這一年一年的春色,真不知春光是為誰而來?
這首詩開頭兩句,通過秦燕兩地的景色興起,說燕地小草像碧絲般青綠,秦地的桑樹已經葉翠枝綠。「燕草碧如絲」是思婦想像的燕地春天,「秦桑低綠枝」是她看到的秦地春天。
春天花繁葉茂,思婦想到丈夫所在燕地,他看到碧絲一樣的春草,應該會和她一樣思念對方,見春草而思歸,「絲」諧「思」,「枝」諧「知」。詩人巧妙的用兩處春光,興兩地相思,把想像和眼前的真景結合起來,據實構虛,造成詩的妙境。
「當君懷歸日,是姜斷腸時」,燕草綠時,丈夫也一定想回家,但是寒冷燕地春草萌生晚,當丈夫想歸時,溫暖的秦地桑柳已很茂盛,思婦想念丈夫已經很久,已「斷腸」。對比突出思婦思念的苦。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春風撩人,春思纏綿,斥問春風,為何在孤枕難眠之時吹入閨房,掀動羅帳?表達思婦對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對丈夫忠貞不渝的情操。
全詩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語言樸實無華,表現思婦的思念之苦,以及她對愛情的堅貞情操。
詩的大概情景:
「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丈夫離開家鄉,與我離別已經幾年了,音訊全無,我只知道新的兵士還在奔往燕地,戰爭什麼時候是盡頭啊!
春天百花爭豔,鶯歌蝶舞,秦地的桑柳已經很茂盛了,都壓彎了枝頭,燕地的小草,應該也像細絲般柔軟了吧,丈夫看到春草,也應該想家了吧!
但是,燕地寒冷,春天來得遲,當燕地春草如絲,秦地已經奼紫嫣紅了。丈夫想到回家時,我已經愁腸百結了。
春風啊你與我素不相識,為何要吹進羅帳激起我的愁思呢?
思悠悠啊,恨悠悠,恨到你歸時方始休,春天相思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