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磁力儀測量磁場矢量最終理論精度極限找到

2020-12-17 金臺資訊

記者7月14日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合作者合作,在量子磁力儀同時測量磁場矢量三個分量的平行糾纏方案中,找到了平衡不同參數測量精度間的最小制衡方法,首次給出同時測量磁場矢量三分量的最終理論精度極限。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量子磁力儀研究磁場測量的最高精度,是量子精密測量的一個重要應用。在數十年研究中,人們已經能夠通過採用糾纏等量子資源在磁場單個分量測量中達到最高精度。但是磁場是一個矢量,有三個分量,不同磁場分量的最優量子測量方案一般不同,在同時測量磁場矢量的三個分量時,不同參數的測量精度之間會有制衡。如何平衡不同磁場分量之間的精度制衡,磁場矢量測量的最終精度極限在哪裡,是否能達到,如何達到,這些都是量子精密測量理論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項國勇等人發現這種精度制衡源於最優探針態之間的不兼容性,並且巧妙的將磁場三個分量的測量精度與探針態的不兼容性建立聯繫。最終他們找到了一種平衡不同磁場分量精度制衡的方法,得到了磁場矢量測量的最終理論精度極限。此外,研究團隊進一步證明了這個精度極限可以達到,並且構造出了所需的最優量子探針態和最優量子測量。

相比於之前量子磁力儀集中研究測量單個磁場分量,該研究回答了磁場矢量三個分量同時測量的最終精度極限,並且發現了不同磁場分量精度制衡的底層物理是源自於量子探針態的不兼容性。

該成果不僅解決了磁場矢量測量的最終精度極限問題,也提供了一套解決其他多參數量子精密測量問題的新方法。(記者 吳長鋒)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揭示了多參數量子磁力計的磁場矢量最終精度極限
    量子磁學是量子計量學中最重要的應用之一,旨在以最高的精度測量磁場。量子計量學是利用量子理論描述物理系統來對物理參數進行高解析度和高靈敏度測量的研究,特別是利用量子糾纏和量子擠壓。該領域有望開發出比經典框架中執行的測量技術更精確的測量技術。
  • 我國科學家首次實現海森堡極限的量子精密測量
    新華社合肥1月12日電(記者 徐海濤)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近期在量子精密測量方向取得重要進展,團隊成員李傳鋒、陳耕等人設計並實現了一種全新的量子弱測量方法,實現了海森堡極限精度的單光子克爾效應測量。這是國際上首個在實際測量任務中達到海森堡極限精度的工作,可利用的光子數達到10萬個。
  • 信息學院電子學系郭弘教授團隊在原子共磁力儀系統研製及自旋-引力...
    ,通過對磁場的高精度調控,實現對角加速度、引力場以及新奇異物理場的高精度測量,具有重要的基礎科研價值及實際應用價值。共磁力儀通常利用處於同一個原子氣室中不同種類的原子來實現對磁場微小變化的共模感知和抑制。由於不同原子在空間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分離,磁場梯度會影響共磁力儀的測量結果,是共磁力儀主要的系統誤差來源。
  • MIT設計出新的量子糾纏原子鐘 推動計時精度的極限
    但總是有改進的空間, 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現在已經用一種新的量子糾纏原子鐘證明了這一點。這些時計使用雷射來測量這些振蕩,得出的時間精確到足以制定國家和國際標準。例如,銫133的共振頻率為9,192,631,770Hz,而且非常穩定,自1968年以來,這種模式已正式定義了秒。      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物理學家團隊設計出了一種新型的原子鐘,它可以進一步推動精度的極限。理想情況下,跟蹤單個原子的振動應該能最精確地保持時間,但不幸的是,隨機的量子波動會使測量結果混亂。
  • MIT設計出新的量子糾纏原子鐘 進一步推動計時精度的極限
    但總是有改進的空間,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現在已經用一種新的量子糾纏原子鐘證明了這一點。原子以如此精確可靠的模式振動,以至於你可以根據它們來設置手錶--這正是原子鐘的作用。這些時計使用雷射來測量這些振蕩,得出的時間精確到足以制定國家和國際標準。
  • 什麼是量子導航?為什麼要研究量子導航
    但對於更高要求的導航系統,傳統定位技術的安全性、 脆弱性及最終能達到的精度等方面的問題越來越需要苛刻對待。量子定位系統(QPS)是在量子力學理論和量子資訊理論的基礎上近些年發展起來的新一代導航定位技術。在相同的理想通信通道中, M 個檢測器記錄下的到達時間具有相互糾纏特性,這為平均時間的計算提高了√M倍精度,提升因子√M是與相同帶寬條件下的非頻率糾纏脈衝相比得到的;每組脈衝均包含了 N個糾纏態光量子,在測量時可以獲得√N的精度提高,提升因子√N是與量子數目同樣為 N 的經典相干態下的脈衝相比得到的;由此可知,在 Alice 端發射 M 組頻率相互糾纏且結合了光子壓縮的脈衝信號進行關聯測量,綜合後最終可獲得
  • 早期量子理論:從黑體輻射到薛丁格方程,見證量子理論的發展
    量子物理是研究微觀粒子(線度為10^-10m)運動規律及微觀結構的一門學科,是近代和現代物理學的理論支柱。本文將介紹早期量子理論的相關知識。因為專業性複雜,不再列出具體公式。高溫下鐵絲bian'hong為了找到黑體輻射的規律,1900年瑞利和金斯根據經典電磁理論和線性諧振子能量按自由度均分的思想,得出一個理論公式,經過驗證,發現公式在波長很長時是正確的
  • 進行量子測量真的會破壞信息嗎?如果真是如此,我們有解決辦法嗎
    根據量子力學理論,由於放射性的鐳處於衰變和沒有衰變兩種狀態的疊加,貓就理應處於死貓和活貓的疊加狀態。這隻既死又活的貓就是所謂的「薛丁格貓」。但是,不可能存在既死又活的貓,則必須在打開容器後才知道結果。我們通常認為量子測量會通過使您從不確定的狀態轉變為確定的狀態來影響結果,例如在量子物理學中將狀態「坍塌」為單個本徵態的疊加。但是,人們不太了解的事物也同樣重要:量子信息也可以被測量破壞。
  • 最新研究:海森堡極限取得有意義的更新
    在量子計量學中,尤其是在幹涉測量中,海森堡極限是指測量精度可以隨測量中使用的能量成比例的最佳速率。適當定義海森堡極限是量子力學基本原理的結果。量子理論的基石之一是對精度的基本限制,按照這一限制我們可以通過該精度知道某些成對的物理量,例如位置和動量。
  • 繞開178年的理論限制 在不可能的區域創造磁場
    而這樣的「事實」會限制我們塑造磁場的能力。然而最近,一個國際物理學家團隊似乎找到了解決方法,成功地繞開了這個已經存在了178年的理論的限制。在新的研究中,他們通過將一組導線排列成特殊結構,使得當電流通過這組導線時,產生了一個像是源自於另一個磁源所產生的磁場。研究人員所採用的方法非常簡單卻精妙。
  • 140億年內誤差不超過1/10秒原子鐘讓計時精度走向極限
    原標題:140億年內誤差不超過1/10秒原子鐘讓計時精度走向極限根據原子物理學的基本原理,當原子從一個能量態躍遷至低的能量態時,它便會釋放電磁波。同一種原子的電磁波特徵頻率是一定的,可用作一種節拍器來保持高度精確的時間。原子鐘就是利用保持與原子的電磁波特徵頻率同步作為產生時間脈衝的節拍器。
  • 140億年內誤差不超過1/10秒 原子鐘讓計時精度走向極限
    140億年內誤差不超過1/10秒  原子鐘讓計時精度走向極限  根據原子物理學的基本原理,當原子從一個能量態躍遷至低的能量態時,它便會釋放電磁波。同一種原子的電磁波特徵頻率是一定的,可用作一種節拍器來保持高度精確的時間。  原子鐘就是利用保持與原子的電磁波特徵頻率同步作為產生時間脈衝的節拍器。
  • 提高三坐標測量精度,要記住這幾招
    在我們進行測量作業時,正確的測量方法非常重要。為了提高三坐標測量的精度,要應儘可能的減小不正確的測量方法對測量結果的影響。今天,我們就分享一些在實際測量中,可提高測量精度的一些方法:(1)選擇手動測量過程中,當測頭與測量點接觸過程中,應當均勻慢速地使測頭與測量點發生觸測,避免因為快速測量的衝擊作用造成的測量位置漂移,而且衝擊作用本身也會使測量結果不準確。
  • 量子信息技術是什麼
    量子信息變革 根據摩爾定律,每十八個月計算機微處理器的速度就增長一倍,其中單位面積(或體積)上集成的元件數目會相應地增加。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晶片元件就會達到它能以經典方式工作的極限尺度。因此,突破這種尺度極限是當代信息科學所面臨的一個重大科學問題。
  • 三位量子精密測量研究者同獲2020年度「墨子量子獎」
    新華社上海12月10日電(記者周琳)10日,2020年度「墨子量子獎」正式揭曉,獎項授予量子精密測量領域三位研究人員,分別為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的卡爾頓·凱夫斯、日本東京大學的香取秀俊以及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葉軍。
  • 鑽石的量子未來:量子新時代的寶貝兒
    該過程稱為光學檢測磁共振(ODMR),由於NV缺陷,在掃描施加的微波場時,在對單個NV缺陷或它們的集合照射綠光後測量螢光變化時,通過測量螢光強度,可以讀出缺陷的自旋狀態。如上圖所示的NV缺陷。一個完美的重複碳原子的菱形晶格。除去兩個相鄰的原子,然後用氮替換一個原子(圖中亮藍色),而另一個保持「空」或空位(淺藍色)。
  • 90後科學家回國創業,開發光量子極限傳感器,性能提升數萬倍
    從消費級到航天級等不同精度性能的 IMU 產品,價格區間能從幾美元到十幾萬美元不等,但核心追求的都是更高的靈敏度和測量精度。現在,新型光量子極限慣性傳感器的誕生,有望用極低的成本實現優於現有 IMU 數萬倍的性能,同時可以更好地控制噪聲幹擾和信號解釋,進而給終端應用帶來新一輪變革。
  • 成功測量:量子點中一個電子的自旋!離量子計算機的實現不遠了
    科學家成功地重複測量了矽量子點(QD)中一個電子的自旋,而不會在這個過程中改變它的自旋,而這種類型的「非破壞」測量對於創造容錯的量子計算機非常重要。量子計算機將使執行某些類別的計算變得更容易,例如多體問題,這對傳統計算機來說是極其困難和耗時的。
  • 為什麼無法測量單個粒子的性質?理解量子力學,需要找到一個方法
    有一種物理學理論,幾乎沒有人能夠真正理解它,但它卻給我們的世界帶來了難以描述的變化,它就是量子力學。從誕生以來,量子力學就一直在將困惑帶給人們,時至今日也沒有人能夠弄懂為什麼當試圖測量量子效應時,量子效應就會消失,為什麼觀測會影響到實驗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