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時。世尊為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諸佛清淨離塵垢。功德深廣無所依。
鐘鼓鏗鏘眾妙音。萬種鹹備修供養。
布散諸種超世香。精異花鬘上寶蓋。
燃燈供養眾塔廟。所為求此三摩提。
佛法甚深難可見。開示世諦令人知。
彼如自性初不遷。汝當隨順智無礙。
猶日月天初出時。帝釋佐天三十二。
眾具莊嚴寶周普。求彼三昧亦復然。
譬如梵天處梵眾。威儀寂靜功德圓。
勇猛精進不可稱。彼求三昧亦如是。
又如醫王處世間。給施病者眾妙藥。
隨順諸佛清淨心。初未曾離本空性。
譬如雪山諸山王。煒燁同於轉輪帝。
亦如寶輦妙莊嚴。彼見諸佛眾相滿。
又猶鵠王絕明白。處空自在無礙遊。
如是諸佛金色身。世尊真子如斯念。
無垢三昧淨智燈。能破大冥諸黑闇。
彼除一切眾物想。念諸佛智無礙光。
諸垢消滅無嗔毒。無明清淨妙智人。
若能觀是無自他。彼終無有諸色相。
無疑惑中淨智生。悉能斷斯諸有見。
亦已滅亡陰界想。聞法除惱得清涼。
比丘當知諸佛子。及以清淨比丘尼。
彼優婆塞優婆夷。若能念此得三昧。】
《般舟三昧經》是極其重要的一部經典,也是唯一講24小時經行念佛的一部教典。這部教典非常重要,我們的學習過程也將會變得非常的長。實際上來講,我也是借講這部經典的機會,與大家一起來學習、來討論這部經典。我所講的是我在實踐當中對這部經典的一些理解,僅供大家參考,和正規的講經說法應該說有很大的差距,因為我們要學習的,這是第一部,我們大家都來草草地過一遍。按照我們的安排,因為大家有很多的實踐,實踐完了之後,以實踐作基礎,就好像梨子到底什麼味道,我們嘗了嘗,這個時候我們可以來講這個梨子的味道,否則的話都是紙上談兵。
大家有這麼一個深入的實踐,故我們大家來第一步或首先來交流我對這部經典的一些理解和看法,借這個機會。下一步,我們需要反覆誦讀這部經典,深入實踐這部經典。再下一步,我們才開始學習前人的註解,學習祖師大德的註解,來共同深入地學習這部經典。再其後,我們都進行過九十天的般舟前期的訓練或者中期的訓練,甚至參加過九十天之後,有了深入的體證之後,我們再開始系統地講述這部經典。這樣有一個不斷完善和修學的過程。我還是主要跟大家交流我的一些看法。
好,請打開經典。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卷第五
現前三昧中十法品第十三
【爾時。世尊復告賢護菩薩言。賢護,若有比丘。樂欲修習此三昧者。】
如果有比丘,就是說這個修行人要達到相當的資格、相當的程度,「若有比丘」,修行有相當的年限,受持三壇大戒,我們理解為就是修行要達到一定深度的人。
「樂欲修習」。「樂欲」。就是修習這個三昧要有樂,要心能安住,要心生喜悅。「樂欲修習此三昧者」,要想樂欲修習此三昧者,先當幹什麼呢?
【先當思惟彼無相想。既思惟已。我慢不生。賢護。除慢高已。心意泰然。遠離眾相。爾時。即應為他宣說如是三昧。】
「先當思惟彼無相想,既思惟已,我慢不生。除慢高已,心意泰然,遠離眾相。爾時,即應為他宣說如是三昧」。要為他人宣說般舟三昧,應該怎樣呢?首先一個基礎是「樂欲修習」,你要樂,就是說要心甘情願的、決定信心的,甚至是不隨於法的,甚至是樂在其中的這樣一些堅定的修行人。這樣一個堅定的修行人「先當思惟」,先當思惟,這是強調思惟修。「先當思惟彼無相想」,彼無相想,先要破相。要破相的人,才能夠真正進入般舟三昧的軌道。如果沒有破相,那就還不能進入軌道。
「彼無相想」。何為破相呢?我們說首先要能破除我相。破除我相者,我們講具體的,對般舟三昧的修行而言,首先要能破除苦相。苦相,你一見很苦,苦都超越不了,身相啊。苦只是身相的一個基本的方面。苦痛關就是你的一個身相的表現,先要破除這個東西,不是說你不怕痛就破除啦,也不是說你能忍就破除啦,也不是說你能走個三天四夜就破除啦。這個苦痛關,是一個基礎的關口,這是「彼無相想」裡一個首要的一個重要的內容。要破苦痛的相,還有我們講的要破環境的相,要破他人的相,要破清靜的相,要破各種知見的相,要破各種情緒的相,要破各種境界相。
一切相都是一種外在的表現,一切相都是內心真實的一種影現,所謂「自見其影耳」。首先要破相。般舟三昧就在於我們有一個超級的、模擬的修煉的課程。每周或者經常的三天四夜的修行,甚至七天八夜或者更長的時間,通過這樣一個模擬的訓練過程,人生所經歷的種種的境界、種種的片段、種種的處境,都會在般舟行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如果你能破相,你就沒有插曲。如果你一個相不破,那你就充滿插曲。
恭錄於《賢護經》學講記
提升我們心地,產生新的能量,對我們的修行非常有利
心力提得比較高、比較快,也是一種能量補充
這個九想觀門,觀身不淨,這是非常重要的一觀
如何在過飲食的關口,真正達到佛陀講的少欲知足
破身見怎麼破呢?不淨觀如何做呢?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後查閱。感恩一切諸大善知識,感恩大眾,感恩一切。隨喜功德,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