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民」,是楊民同志的乳名,在1976年他出生的那一刻,父母就希望他做一個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人,便賜予了他這個名字。正如父母期盼的那樣,在從警23年的生涯裡,楊民同志以滿腔熱血和赤膽忠誠踐行著人民警察為人民的莊嚴承諾,在平凡崗位上鑄就了不平凡的人生。2020年7月18日,楊民同志因突發心肌梗塞,不幸倒在了防汛抗洪指揮調度的工作崗位上。
最後一個電話,是16時32分
7月18日,周六,滁州全市公安機關汛期安保和專項工作一級勤務工作全面啟動。這天一早,楊民同志就來到單位,從他坐下的那刻起,手中的電話、對講機就幾乎沒有停歇過,甚至在午飯的間隙,他還在忙著聯絡、調度。當天18時許,同事發現,楊民同志倒下了,倒在了他一生熱愛的工作崗位上。他的辦公電腦,EXCEL上的光標還在跳動,最後一個電話定格在16時32分,傳達完最後一條工作指令……
進入今年7月,明光汛情不斷加劇,身為指揮中心三級警長的楊民,每天都要負責警力調配、防汛物資調運、全局上下90多臺車輛的運轉調度以及各種指令的辦理處置工作。「餵!劉主任,要組織30人上大堤?」「好的,明白。立即安排」……平均每天接打200多個電話,已成為楊民這段時間的工作常態。從新冠肺炎疫情一開始,到現在的汛期,楊民同志幾乎沒有休息過。「今年我第一次住院是在疫情剛暴發時,第二次住院又趕上了這次汛情,他每次都是來去匆匆,沒陪過我一天。」楊民的妻子黃玉環說。
「在他出事的前兩天,老楊和我說這段時間後背一直疼,懷疑是心臟的老毛病又犯了,我就勸他去檢查檢查,他卻說現在防汛形勢這麼嚴峻,等過了汛期再說吧,結果這一等就……」他的同事肖海生含淚說道。
有他在,破案就有信心
從1998年的刑警新兵,到2012年的老練幹探,他參與偵破刑事案件700餘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000餘人。「有勇有謀、敢打必勝」,是他留給刑偵戰友們最深刻的印象。「和楊民在一起辦案,我們心裡就踏實,破案就有信心!」楊民曾經的同事茆文說。
2008年間,明光市區先後發生多起尾隨搶劫、強姦、猥褻案件,由於狡猾的嫌疑人都是在夜間偏僻路段實施作案,而且受害人只能描述其大概體貌特徵,嫌疑人身份難以確定,偵辦十分棘手。作為主辦偵查員的楊民迎難而上,走訪調查每一處案發地,翻閱每一起案件卷宗,再次問詢每一位受害人,那段時間,他幾乎天天吃住在隊裡。功夫不負有心人,最新一起案件的受害人突然回想起一處關鍵細節。於是,楊民立即組織專案組的同事們進行研判,大家一致認為有個叫朱老三的人有重大作案嫌疑。朱老三到案後,對所有提問避而不答。楊民又對朱老三的身世、家庭和社會交往情況進行深入了解。三天之後,DNA比對結果出來了,就是朱老三!專案組再次傳喚朱老三,面對楊民的三連問,朱老三臉色突變,終於,和盤託出了2008年間犯下的所有案件。
在戰友的回憶裡,上世紀90年代末的明光刑警大隊有一個摩託追逃二人組,其中一人便是楊民。當時的刑事技術還不發達,蹲點守候仍然是追捕逃犯的重要手段。只要轄區出現了逃犯蹤跡,楊民就會和搭檔騎上自己的摩託車,早中晚三次對逃犯可能出入的場所進行蹲點和追蹤。無論是颳風,還是下雨下雪,他們餓了就買兩個包子、累了就在路邊坐一會,一個個逃犯「栽」在了摩託追逃二人組手中。楊民是當時隊裡抓捕逃犯最多的一個,14年裡,經他之手共研判、抓獲各類逃犯140餘人。
從不缺位,他是平安守望者
為民解憂、幹事利落的楊副所長,一直被明東派出所轄區群眾津津樂道。2012年,幹了14年刑警的楊民轉為治安警,角色雖然變了,但他「為民」的初心始終未曾改變。當時的明東派出所轄區位於城鄉接合部,是明光經濟開發的重點。在經濟大建設的同時,徵遷矛盾糾紛也尤為突出。2013年,明光市物流園區開發建設,需要徵地拆遷,引起部分村民反對,其中一名姓張的老人意見最大,老張在當地是出了名的暴脾氣,工作人員也是常常溝通無果。「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村民們都是樸實的,也許是沒有溝通到位,我再去試一試。」於是他主動去接近、關心老張,還是接連吃了三次閉門羹。楊民了解到,老張曾當過兵,他感到這可能是一個機會。一聲聲「老班長」、一次次噓寒問暖,原本閉門不見的老張逐漸變得願意與楊民溝通。在楊民的真情相待和堅持宣傳下,老張也打開了心結,主動配合了拆遷工作。不管是徵遷矛盾、農民工討薪,還是鄰裡糾紛,楊民總是把人民群眾裝在心裡,把每一件群眾的小事都當成大事去辦,一年多的派出所工作,他共妥善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00餘起,群眾親切地稱他「為民警官」。
2015年,楊民調入明光市看守所擔任巡控民警。當時的看守所平均羈押量在240人左右,監管壓力巨大,楊民平均兩天就要輪值一次夜班,「白天15分鐘步巡一次,夜晚20分鐘步巡一次」,一個班巡邏下來,就要在監所裡來回步行7公裡。
在同事們的印象中,楊民從沒請過一次假。2016年的一天中午,一通急促的電話鈴聲打破了他不請假的慣例。那天,值過夜班的楊民回到家中突然感到頭暈胸痛、呼吸困難,被家人緊急送往醫院。經過檢查,他心臟的三根血管堵塞程度達到85%,必須馬上進行支架手術……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不凡是生命的追求
到指揮中心工作後,楊民覺得需要繼續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質。42歲的他決定自考漢語言文學本科,白天工作忙碌,他就夜裡挑燈自學;英語底子薄,他就抽空向上初三的女兒討教;專業課太深,他就一遍遍瀏覽講課視頻,查閱資料。在楊民的堅持努力下,在兩年不到的時間裡,他已經通過了11門漢語言文學本科自考科目。今年,他本想著考完最後一門,拿到自己夢寐以求的本科證書,卻……
「早上出去還好好的,怎麼突然人就沒了……」愛人黃玉環回憶起楊民時聲音嘶啞,淚流滿面。楊民幾乎將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公安事業,但留給楊民更多的遺憾是還沒來得及好好照顧家人。
楊民在家中排行老八,母親去世比較早,考慮到家中有的哥哥、姐姐沒有穩定工作,他就主動把年邁的父親接到自己家中照料。2006年大年三十,當老父親快要臨終時,想看小兒子最後一眼,他環顧病榻四周,虛弱地輕聲問了聲「為民呢?」此時的楊民卻正在抓捕犯罪嫌疑人途中無法趕到。當楊民一身徵塵趕到病床前,父親已經離世,他在醫院走廊裡哭了一夜。
因為工作繁忙,楊民很少能陪伴家人,妻子黃玉環在偏遠林區農村信用社上班,工作也很忙,年幼的女兒就只能託付給嶽父母照顧,在長達十年的時間裡,一家三口都是三地分居。即使在十年後一家人終於團聚在明光,也是因為楊民工作繁忙而聚少離多。
沒有照顧好妻女,他心懷愧疚。2011年10月,7歲的女兒生病在蚌埠住院做手術,得知消息的楊民正在外地組織抓捕、準備收網,沒有時間趕到醫院照顧女兒,心裡內疚萬分。多年後提起此事,楊民還在不停地責怪自己沒有盡到一個做父親的責任。「結婚後因為經濟困難,他沒有給我買過首飾,他說下個結婚紀念日一定為我買個鑽戒。」黃玉環說,承諾還沒有來得及兌現,轉眼間卻陰陽兩隔。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楊民同志,是紅梅,堅韌不拔迎雪怒放;是利劍,斬妖除魔伸張正義;是春風,心繫群眾守護安寧;是蠟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雖然走了,但他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無比熱愛的崇高精神必然在這世間浩然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