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九紋犰狳具備許多隱秘的技能——它能夠發現埋在地下20釐米的昆蟲;當它受到驚嚇時,可以向空中跳起一米多高。然而,它的諸多天賦卻不包括好眼神。因為犰狳的眼睛缺少用於探測光線的視錐細胞,它只具備模糊的、無色的視覺系統。犰狳也有接受光線的細胞,稱為視杆細胞,這些細胞是如此的敏感,以至於日光射入會導致這種典型的夜行動物幾乎失明。然而這樣的缺陷對於人類而言卻很可能是一線曙光。
為了研究導致人類失明的疾病,科學家在像小鼠這樣的動物身上通常會剔除與視錐細胞相關的基因。這樣的研究有很大局限性,在面臨由許多不同的基因所導致的視錐功能障礙中,研究人員一次只能檢測出其中的一個基因。
通過將犰狳與其他親緣關係較近的哺乳動物的基因進行對比,目前一個研究小組已經可以確定在犰狳的體內存在幾個與視錐細胞相關的基因,而這些基因數百萬年來一直處於癱瘓狀態。
近日,研究人員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舉行的神經科學學會會議上通報了這一情況。研究者稱,該研究使犰狳成為基因治療實驗的「最佳候選動物」,這項實驗可以在人類視覺的治療中幫助人們恢復色覺,並為潛在的可治癒人群提供新的治療方案。(楊濟華)
《中國科學報》 (2013-11-14 第2版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