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五臺山,修行五百年

2020-12-24 泰山怡人

(原創)

文/泰山怡人

幾年前,因工作生活的壓力,我心情一直鬱鬱寡歡,打不起精神,聽朋友說,五臺山是佛教聖地,去一次,可除去人間所有的煩惱,相當於修行五百年。

於是,2014年七月,我隨君子木的陶然行,踏上修行之旅。

車子剛入景區,陣陣涼風便撲面而來,好不愜意。

視野裡,綠山逶迤,雲霧繚繞。低頭吃草的群馬和潔白的羊群在雲霧中時隱時現,就像入了仙境一般。

行至東臺下,冷風呼呼直往骨縫裡鑽,帽子被掀飛,身上的單衣被風吹得鼓了起來。我們趕忙換上隨身帶來的抓絨衣褲,開始徒步東臺。

剛踏上東臺的小道,突然變天了,狂風卷著迷霧一陣陣撲來。遠處,濃霧如飄帶纏繞在山腰,悠然在半空飄呀飄……我不由地在心裡唱起歌來:「雲霧滿山飄,海水繞海角,人都說那五臺好,好的景致都在那雲裡飄。我啥也看不到」。

都說五臺山天氣,變幻無窮,真是眼見為實,走著走著,遠處的山峰宛如害羞的新娘,先是隱約露出一角,而後,羞答答掀起了蓋頭,一點點露出絕世的容顏。

四周全是綠色的山巒,層層疊疊,無邊無際。一條條小路像是銀色的鏈條蜿蜒而去。漫山遍野綠草茵茵,朵朵單瓣黃花頂著露珠像顆顆黃珍珠散布其間,嬌豔動人。間或有頭牛或一匹馬站在不遠處與你對視,眼神散淡清澈,神態自若,或臥或立,周身毛髮柔順,不染一絲塵埃。

五臺山,果然是座神山,連山上的牛,都如天界下凡的牛郎星一樣,面對來自塵世的凡夫俗子,這樣的淡定從容。

東臺坡度緩和,很快到達了峰頂。一座石牌坊昂然屹立在沙土路正中,上書:「東臺頂望海寺」幾個紅色大字。

望海寺,雖不怎麼巍峨,在純淨蔚藍天空的襯託下,卻顯得瑰麗而神秘。我在聰明文殊菩薩前做雙手合十的深深叩拜,懷著虔誠的心祈求菩薩,保佑自己心願達成。

下了東臺,開始向北臺進發。隨著雲霧散去,陽光直直照射下來,雖然刺目,卻絲毫感覺不到炙熱,氣候依然清爽宜人。

石板做成的路標順著小道一路鋪展開來,成群的馬兒在藍天白雲下,悠然地甩著馬尾,啃食著地上的綠草,朵朵金蓮花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極目遠眺,東臺宛如一顆珍珠鑲嵌在峰頂。

北臺是華北最高峰,有華北屋脊之稱,海拔3058米。峰頂的靈應寺,雄偉壯觀,頂天立地,內供奉著無垢文殊菩薩。

我在佛前留下了自己虔誠的氣息,惟願佛拂去我在城市摸爬滾打沾染的滿身塵埃,祈求佛還我一顆純淨淡然的心。

在北臺午餐時,寺院裡給遊人和信徒備了西瓜和烙餅,西瓜很甜,是自己排隊取的。看到烙餅的隊伍太長,實在大餓,我和同伴便拿出自備的食物準備先吃點,聽說寺廟裡不能食葷,我們只帶了黃瓜煎餅和小鹹菜。我們剛打開包,抬頭見一小和尚,穿著紫藕色袈裟,面含微笑,略帶羞澀地站在我們面前,手裡託著幾塊餅。我們趕緊站起來,接了過來,哦!真的特別感動!這是幾世修來的福氣,吃到僧侶親手遞上來的,沾了仙氣的神仙餅。

餅,太香了。一點調味品都沒加,純粹的面香,那單一的純香,直抵靈魂。

趕往中臺時,同伴們個個疲憊不堪,無奈下坐上了途中的中巴車。中臺的翠巖峰,海拔2894米,臺頂遍布著龍翻石,一花池裡,種滿了盛開的金蓮花,金蓮花,有一種超凡脫俗的美,黃,卻並不明豔,不招搖,不浮誇,內斂,含蓄,秀雅,此花只配仙界有。

臺頂演教寺內供奉儒童文殊,朝拜可使人忠孝。我再次在菩薩面前,雙手合十,深深地叩拜,願天下為人子孫者,對長輩,孝,敬,順。

在中臺休整停留片刻,我們起包繼續向著西臺進發。

走下中臺,踏上去西臺的小道後,遠遠地,西臺看起來似飄在雲端的一輪明月,法雷寺的簷角像一串風鈴掛在潔白的雲朵間。此時,白雲像棉花糖一樣,變幻著姿態在藍藍的天空悠然飄蕩,星星點點的野花像是五彩繽紛的小眼睛,一路追隨著我們的腳步。

我們在西臺的寺廟留宿,和僧侶們吃住在一起,體驗到了苦行僧們簡樸艱難的生活和至純至淨的心靈。

早上醒來,風驟雨急。我們穿好雨衣,起包往最後一個臺——南臺奔去。

豆大的雨點砸在雨衣上,發出唰啦啦的響聲。風吹得我們站立不穩,我們拿著手杖盡力穩住身體,艱難地走著。

這段是公路,泥濘不堪,十分難行。走了不遠,便見松林繁密,濤聲潺湲,路邊,繁花盛開,陣陣松香撲鼻而來,令人心曠神怡。

所有的勞累,都被這美景,驅散了。

到了吉祥寺,雨停了。我們叩拜過燈籠文殊之後,繼續南下。

途徑獅子窩時,14人一起雙手合十,拜塔,轉塔,掛經旗,然後繼續前行。

出了獅子窩,再次坐上中巴,一路顛簸著向前。

車窗外,時而密林遮目,松濤陣陣,時而青山裹著白雲,羞羞答答和我們捉迷藏。

南臺的錦繡峰,海拔2485米,站在觀景臺上,轉經拜塔完畢,站在牆角眺望其餘四臺,一溜排列著,像文殊菩薩的一雙雙智慧、無垢的眼睛在注視著來到此地的芸芸眾生。

南臺的景致最美,峰巒疊嶂,奇峰林立,煙色凝翠,百花竟開。如夢似幻,令人有天上人間的奇妙感受。在途中遇到那些磕長頭的虔誠信徒們,被他們堅強的信念和矢志不渝的精神所感動。

本次朝臺,不但賞了美景,還淨化了心靈。

山上一日,人間百年,朝臺歸來,我已修行五百年。

相關焦點

  • 風雪五臺山,紅塵靜謐處
    古典記載,太行北餘,方五百裡,稱其五臺。釋迦牟尼佛在印度說:「東方有國,名曰震旦,其土有山,號曰清涼。」《名山志》載:「五臺山五峰聳立,高出雲表,山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故曰五臺。五臺山是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但五臺山不是一座山,它是由五座平均2000米的山峰組成。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五臺山『五巒巍然、氣候清涼』這正好與佛經中的『清涼山』、『五頂山』等文殊菩薩傳法的道場相吻合。
  • 忻州景區——五臺山之普壽寺(尼眾佛學院)
    在五臺山眾多的寺院中,低調的普壽寺向來引人注目。因為,亞洲最大的女子佛學院——五臺山普壽寺尼眾佛學院,就建在這個神秘的寺廟內。歌手李娜就是在普壽寺剃度出家的。它成立於1992年。1998年,經中國佛教協會批准,該學院隸屬於中國佛學院,更名為「中國佛學院五臺山尼眾佛學院」。現(2012年)任院長是如瑞法師。作為僧人出家修行和研習佛學的地方,寺內目前(2012年)有學修者1000多人。
  • 五臺山唯一有祈福殿的寺廟 被譽「五臺山第一風景」 順治在此出家
    有句話說,「五百年風景看北京,五千年風景看山西」,山西境內歷史悠久,人文積澱豐厚,佛教文化更是光輝奪目,擁有多座在歷史上極具影響力的千年古寺。其中坐落在忻州市五臺縣臺懷鎮南清水河西側的鎮海寺,以其獨特的悠久歷史、民間傳說和絕妙的風景享譽海內外。
  •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但是五臺山的大朝臺之旅是例外,這條路,我一定還會再去走走的,不僅是說說而已。五臺山與普陀山、九華山、峨眉山並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世界五大佛教聖地」。
  • 我和五臺山與隕石之緣
    山西簡稱晉,自古以來就是華夏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在古代關於隕石最早記錄記載的事件發生在夏朝(今山西省夏縣北)距今已有4153年之久。還有晉朝,隋朝,唐朝,宋朝,清朝,民國,以及近代,都有所記載,隕落,地名分別有文水,天鎮,忻州,州,大同,高平,壽陽,五臺山。
  • 1926年外國記者鏡頭下的五臺山:縣城城牆猶存,南臺夕陽壯美無比
    本圖集內容全部選自1926年《亞東映畫輯》中有關於山西五臺山部分的照片,記錄了上世紀20年代五臺山地區的風土人情,是非常重要的參考資料。為方便閱讀,圖集內所有內容全部經過重新上色,並且加入了原版照片中的說明。圖為民國20年代所出版地圖中的五臺山地區。
  • 五臺山經典自駕線路推薦
    是五臺山古建築中最為古老的建築。根據大殿橫梁上題記可以確定,大殿重建於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佛光寺從建築時間上說,它僅次於建於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的五臺縣南禪寺正殿,在全國現存的木結構建築中居第二位。
  • 《天道》「五臺山論道」太深奧看不懂?與思想者對話該有的格局
    很多經典篇章值得人反覆思考,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每一次閱讀都給我帶來更深一層的領悟,可以說這本書引領了我開始對人生、人性、人道的深思。要完全看懂這本書,其實並不容易,作者豆豆在書中不僅滲透了很多關於宗教、哲學、商業邏輯的知識,更多的還有很多理性的獨立思考。
  • 被稱為「華北屋脊」的五臺山,擁有著特殊的意義,令人流連忘返!
    五臺山位於山西東北部五臺縣境內,被稱為「華北屋脊」。五臺山方圓約300公裡,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巍然矗立,峰頂平坦如臺,故名五臺,是一個融自然風光、歷史文物、古建藝術、佛教文化、民俗風情、避暑休養為一體的旅遊區。
  •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道場。為什修龍王殿,為何有觀音洞?
    1937年7月7日,北平盧溝橋槍聲大作、炮聲隆隆。同一天,一份名為《營造學社調查組發見唐代建築寺院,梁思成由五臺佛光寺報告,測繪故宮趕製模型即開始》的電報從山西五臺發至北平。報告中,梁思成和林徽因首次發現了中國唐代木結構建築——佛光寺,這為五臺山有增加了許多厚重的歷史。除此之外,五臺山還有許多傳奇的秘密。
  • 山西五臺山大朝臺記
    五臺山朝臺之行給我留下刻骨銘心的感受,不僅是因為那美得令人窒息的璀璨星空、大氣磅礴的日出雲海,也不僅是開滿野花的高山草甸、牛馬成群的天然牧場,更是因為它是三步一磕、不畏千難萬苦虔誠的朝聖之旅,挑戰體能和毅力、充滿艱辛的自虐之旅。
  • 塞外蘿北境內神傳造化陀羅山佛文化與五臺山遙應佛境界史藝術研究
    五臺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市。海拔最低處624米,最高處北臺頂海拔3061.1米。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是文殊菩薩修行過的道場。以濃香的佛教文化聞名海內外,五臺山有世界現存最龐大的佛教古建築。佛光寺、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殊像寺、碧山寺、金閣寺、南山寺、龍泉寺、普濟寺10個佛史文物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但為何香火最旺的卻是五爺廟?
    五臺山遠望五臺山又名「清涼山」,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文殊菩薩的修行地。作為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被譽為「智慧之山」,象徵平安順利,吉祥如意,又因佛菩薩有求必應,故自古至今,五臺山一直是廣大信眾朝山拜佛、平安祈福、許願還願的首選之地,一年到頭香火旺盛,往來香客絡繹不絕。但要說五臺山香火最盛的地方,卻不是殊像寺,而是五爺廟,其中奧妙何在?得機緣巧合,恰逢五爺誕辰,與友人一起五臺山去祈福,有幸得見盛況,從中略知其中一二,現行文與諸公分享。
  • 我國現在佛法高深的高僧,原來在這些地方修行
    他們又分別在哪些地方修行?想去拜山卻又尋不到機緣,今天小編帶你走進我國的佛教古剎,走近佛法高深的高僧。廬山東林寺法住和尚——傳印長老傳印長老,原是我國佛教協會的會長,全國政協委員,1947年皈依佛門,研習佛學,2010年當選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現在在江西廬山東林寺作為法住和尚修行。
  • 觀世音菩薩成道日降祥瑞,五臺山天空現巨大日暈,手機可清晰拍到
    2019年7月21日,農曆6月19日,是觀世音菩薩成為道的贏家的日子,成百上千萬次的善惡。五臺山的天空現在是一個巨大的光環,用手機可以清晰地拍攝到。五臺山回歸後的許多天,朝臺路上的僧侶、莊嚴的寺廟、正殿裡的香菸、虔誠的遊客祈禱,五臺山的山水依然浮現在腦海中。。。千裡迢迢,有許多人祈禱許願,有男有女虔誠祈禱,當沒有遊客能笑的時候,五臺聖地熱鬧非凡,到處是濃煙,人們的聲音喧譁。更多的時候,他們的思想和腳步被風景名勝或佛像所支配。他們虔誠地奔走敬拜,但他們曾冥想過嗎?
  • 分享下雲岡石窟、五臺山、喬家大院、平遙古城、壺口瀑布旅遊攻略
    俗話說五百年文化看北京,一千年文化看西安,五千年文化看山西,山西不僅礦產資源豐富,旅遊資源一樣也不差,相比全國那麼多現代修復的古建築,山西的文化遺產基本都是歷代完完整整保存下來的。我給大家分享下總結的雲岡石窟、懸空寺、五臺山、晉祠、喬家大院、平遙古城、王家大院、綿山、洪洞大槐樹、壺口瀑布旅遊攻略。第一站太原先遊覽山西省博物館感受5000年的中華文明史,了解感受夏商蹤跡、晉國霸業、佛風遺韻、明清晉商文化。然後可以去晉祠,遊覽有山西小江南之稱的晉祠博物館,再去太原食品街尋找美食,晚上住太原市中心。
  • 佛教文化:佛教何時傳入五臺山,為何成為文殊菩薩的道場
    傳說五臺最早是道家的地盤,《道經》裡稱五臺山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廟。《清涼山志》稱佛教的文殊菩薩初來中國時,居於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觀內,這說明當時五臺山為道家所居。佛教最初傳入中國時,只有少數人奉行。
  • 朝聖五臺山,必去寺廟全攻略,這裡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塔院寺:大白塔是五臺山的標誌那座醒目的大白塔,就在塔院寺中,這座塔全稱:「釋迦牟尼舍利塔」,是尼泊爾匠師——阿權尼哥於1302年設計建造。據說大白塔中包裹有一座「慈壽塔」,塔內藏有佛祖釋迦摩尼的舍利。塔院寺門前,有精工雕飾的三門木牌坊一座,是明代的遺物。在塔院寺的方丈室內,還設有毛主席故居陳列室。解放戰爭時期,毛主席從延安前往河北省西柏坡,曾經居住在這裡。
  • 1949年蔣介石在故鄉拜遍所有重要寺廟,打算戰敗即去五臺山修行
    1949年春節前夕,蔣介石再次回到故鄉。27年前的1922年,第一次被逼下野回到家鄉時,雪竇寺方丈朗清曾為蔣佔得卦文——「飛龍在淵,騰驤在望」。朗清告訴悶悶不樂的蔣介石,此卦大吉,正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 他圓寂已有十一年,仍然肉身不腐,肉身殿就在五臺山下的青峰寺
    就在十年前,我國又出現一位肉身菩薩,他在五臺山下。這裡是五臺山下的青峰寺,青峰寺坐北朝南,分為三個部分。東院是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和大雄寶殿,中院為三聖殿,西院是果峰師父的肉身殿。此外,還有寮房、客堂、五觀堂以及配殿數十間房屋。整個院落布局緊湊,對稱整齊,佛樂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