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飲中八仙歌》:用詩和酒勾畫出一幅盛世大唐的模樣

2021-01-09 詩詞論古今

文/喬平

提到酒,你會想到什麼?推杯換盞的場面?晃晃悠悠的醉態?把酒言歡?借酒消愁?這些也許都會有。但是,我今天說的是與詩有關的酒,對,歷來都有詩酒不分家的說法。

那麼,提到唐詩,你第一個想到的是誰?這個人大概非婦孺皆知的李白莫屬了。想到了李白,會不會想到他「一飲三百杯」的酒神形象呢?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這是余光中先生在《尋李白》裡寫的,足見詩與酒的密不可分了。再看看杜甫,他把唐朝最能喝酒的八個人寫成詩,把他們笑傲江湖,嗜酒如命的狀態描繪得惟妙惟肖,這詩寫得也真是沒誰了。

《飲中八仙歌》(唐:杜甫)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焦遂五鬥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杜甫在這首醉八仙詩,從飲酒的角度,依次描寫了賀知章、李璡、李适之、崔宗之、蘇晉、李白、張旭、焦遂八位酒仙。賀知章資格最老,第一個出場,其他基本上是按官爵出場的,從王公宰相一直說到了布衣。是一首極富有特色的人物肖像詩。

首先,杜甫說的是賀知章。賀知章醉酒後的形象是騎馬像坐船,不小心失足落入井中,都能就勢在井底下睡著。明王嗣奭《杜臆》卷一記載「阮鹹嘗醉,騎馬傾欹,人曰:『個老子如乘船遊波浪中。』」,杜甫妙用此典,寫出賀知章嗜酒、率性放達的特點,真是神來之筆。

第二個出場的人物是唐玄宗的侄子,汝陽王李璡。杜甫在《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璡》寫道「主恩視遇頻」、「倍比骨肉親」。這裡他還是抓著李璡出身皇族這一特點,寫他敢喝酒三鬥後再去朝拜天子,路上遇到個賣酒的車就會垂涎三尺,恨不得把自己的封地也移到「酒泉」去。充分表現出了汝陽王的率真和可愛。

第三個人物是被罷相的李适之。相傳李适之這個人,是個好請客,喝酒不怕花錢的人。杜甫說他的酒量之大,猶如飲百川之水,一是點出他很奢侈,二是比喻他海量,三是用了「避賢」,大有為李适之打抱不平的意味。

接著出現的第四個人是崔宗之。這個人襲父位封了齊國公,少年得意,是個自視清高的人。杜甫寫崔宗之酒後英俊瀟灑,衣袂飄飄,宛如玉樹臨風,儼然一副風流名士的畫像。

第五個出場的是以文章知名當世的蘇晉。他一邊吃齋禮佛,一邊又在酒中逃避佛的束縛,經常是寧願用長久的修行來換得短暫的一醉,是個非常有個性的特立獨行之士。杜甫在詩中把蘇晉「酒肉穿腸過,佛祖留心中」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六個出現的便是詩仙李白了。杜甫用了「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四句詩來寫他,數量之多是八人之最,可見李白在杜甫心中的地位之高。他說李白的嗜酒、狂妄不羈,這酣然醉態,不僅表現了李白不畏權貴的個性和無拘無束的形象,也表達了對朝政和詩風的種種不滿,這絕對是知己才能理解的。

第七個是文化人張旭,人稱「草聖」。《杜臆》卷一裡有說張旭是個「善草書,好酒,每醉後,號呼狂走,索筆揮灑,變化無窮,若有神助」之人。杜甫說他喝醉的時候,便不會顧及在場的王公顯貴,脫了帽子,奮筆疾書,筆走龍蛇,字跡如雲捲雲舒,瀟灑自如。突出了他傲世獨立的性格和非凡的才華。

最後的一個人物,寫得是唐代著名布衣焦遂。杜甫在詩中說焦遂喝酒五鬥後方有醉意,往往是神情卓異,高談闊論,滔滔不絕,語驚四座,高度概括了焦遂這個人的形象特徵。

從杜甫筆下的醉八仙,我們仿佛看到了一片酒香四溢的土地,一片詩光閃爍的天空。

詩酒自古不分家,酒讓詩靈感倍出,詩讓酒流芳千年。一個充滿酒香、詩香的地方,人人都能暢飲幾壺好酒,還能在酒後留下滿紙詩情。

也許這就是盛世大唐的代表性模樣吧?

讀一讀杜甫這本只賣5元錢的小冊子,親自感受一下杜詩的體大思精,內蘊深廣,親自感受一下杜甫筆下的人生百態,你可以了解到大唐由盛轉衰的現況,一定會更有收穫。

相關焦點

  • 杜甫一首詩,捧紅八個唐朝酒鬼,李白鬥酒詩百篇,卻只能排到第六
    杜甫的詩,內容大多憂國憂民,風格大多沉鬱頓挫,故有「詩史」之稱。但是,杜甫雖為現實主義詩人,卻仍有狂放不羈的一面,也曾寫過豪氣萬丈的詩篇,他的名作《飲中八仙歌》便是其中的典型。 唐朝既是詩的時代,也是酒的時代,盛唐時期,文人縱酒是常態,尤以李白、賀知章、李适之、汝陽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人最為著名,合稱為「酒中八仙人」,又稱「醉八仙」。
  • 酒中謫仙李太白,詩攬清風文裝日月,豪情恣意寫大唐華章
    杜甫在《寄李太白二十韻》中寫道:『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盛唐詩篇中若無李白豪筆點綴,那滿是雍容的華章總是少了些明月清風山河於胸的味道。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嘯成了劍氣,秀口一吐就半個盛唐。那詩香酒肆的盛世風月締造了這位飄然不群淨若青蓮的千古詩仙,也或許是因為他李唐才有了仙氣。
  • 琴棋書畫詩酒花:大唐特有的酒仙與詩仙們
    杜甫:少年酒豪與酒歸與李白不同,杜甫生於盛唐,卻在晚唐的動蕩中潦倒一生。杜甫少年即豪飲,人稱"少年酒豪",他嗜酒如命,曾經在《樂遊園歌》中回憶起自己的醉酒經歷:卻憶年年人醉時,至今未醉已先悲。在大唐,酒已經不是什麼奢侈品。詩人把飲酒、吟詩作賦兩項活動融為一體。盛唐的詩中有詩仙、詩聖、詩丐、詩魔,詩中皆有酒;酒中有酒酒聖、酒仙,更有酒中八仙,酒中蘊有詩。錦繡文章要伴著甘醇美酒,這是杜甫嚮往的,就如同他一生的偶像——李白。
  • 大唐少年多俠氣,鬥酒縱馬顯豪情
    大唐王朝是中國古代最為輝煌的時期,杜甫的《憶昔》描繪:「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一派繁榮盛世躍然紙上。
  • 你和李白一起看過廬山瀑布?縱觀李白一生大唐盛世的詩仙有多浪漫
    還有網友激動地感嘆這也算是和偶像一起看過了廬山瀑布,人家李白是自己見證了廬山瀑布的壯觀,而自己是在網上才看到,慚愧。更有網友指出:詩仙早就說過了,廬山瀑布的壯觀得遙看。李白確確實實是繼屈原之後的第二位浪漫主義詩人,他出生於大唐盛世,用自己的詩句、漫遊、做派真實地向我們展示了一位浪漫的人的畫卷。
  • 王翰的《涼州詞》,悲壯有力,慷慨激昂,是大唐盛世的慷慨之音
    王翰和著名的邊塞詩人王昌齡是同一時代的人,不同於王昌齡出生貧寒,王翰家境十分不錯,為人也是豪放不羈,不僅詩寫得慷慨激昂,而且還精通音樂,與他交往的也多是英雄豪傑。唐睿宗景雲元年710年,王翰進士及第,進入官場的王翰,並沒有變成圓滑世故的平庸官僚,而是保持著自己直言不諱、豪放不羈的個性。
  • 楊貴妃:唐朝盛世末班車中,香消玉損的美女
    盛唐的金殿華宇,到處都是歌舞宴飲,盛唐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是熙來攘往,絡繹不絕的,不僅僅是商人,還有往來中國學習的使者,電影《妖貓傳》裡的小和尚,就是日本派遣來中國學習文化的使者。代表大唐盛世的人物有很多,李白的酒,翰林學士的詩,杜甫的草堂,甚至外來的使者,都可以成為大唐盛世的代表。
  • 杜甫沉迷安樂,還是懷念盛唐,兩首詩寫出他在長安當官時的無奈
    △ 杜甫的詩為何越來越消沉?這時杜甫的詩中再度經常出現「曲江」的字眼。如「曲江二首」,「曲江對酒」,「曲江對雨」和「曲江陪鄭八丈南史飲」等詩篇。最值得稱道的是,中二聯感情的鋪排和情緒流動,把如此曲折複雜的感情置於中二聯,杜甫大才,不得不服!
  • 詩聖給詩仙的詩:杜甫深愛著李白,就像月亮仰慕太陽
    年歲小的杜甫對李白無限景仰,視李白為偶像,在他的一生中寫了很多詩獻給李白,比如:《飲中八仙歌》、《贈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韻》、《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問隱居》、《春日憶李白》、《冬日有懷李白》、《夢李白》、《天末懷李白》等等。李白也很珍惜這個後起之秀,引為知己。
  • 酒釀詩篇,詩賀大唐(上)
    《飲中八仙歌》——杜甫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在這醉八仙中,首先出場的是賀知章。杜甫說他喝醉酒後,騎著馬就像坐船一樣,搖搖晃晃。結果眼花繚亂的時候,失足落井,就在經底睡著了。
  • 杜甫寫李白光身子見皇上?我怎麼沒看過這首詩?
    坦胸露乳的李白 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寫自己偶像李白時候仰慕不已——「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句詩乍一看,好傢夥,這李白膽子也忒大了,喝醉了酒,連皇上的宣召也敢不聽。但是仔細想想,為啥是「不上船」呢?
  • 杜甫在這首詩中寫絕了,還讓一個成語火了千年
    杜甫則不同,他的詩歌流傳並不廣泛,也不是眾星捧月的偶像,他沒有「鬥酒詩百篇」的天賦,只能以勤能補拙,終成大器。杜甫的地位,那還是在他去世幾十年後,被元稹、白居易不斷推崇之下才樹立起來的。幸好在那個時代,李白和杜甫不僅相識而且相知,而且還有過共遊梁地的經歷,為後人津津樂道。他們的交往之中,杜甫自然是小迷弟,對名滿天下的李白充滿了崇敬之情。
  • 「這車開著像開船」竟是杜甫留下的梗?
    老司機會用「開這車跟開船一樣」來調侃某些特定品牌的車型。大意是說,這些車的懸架偏軟,底盤松垮,在彎道的時候車身側傾比較明顯,在經過溝坎的時候車身多餘的晃動也比較多,人在車裡缺少一種踏實穩重的感覺,就像水波之間行船一樣。
  • 杜甫到底有多喜歡李白?看看他們在一起的日子
    大唐天寶四年,歷史上兩位最為偉大的詩人相見了。當然了那時候的李白已經名揚天下,杜甫還是一個名不經傳的小咖,知道他名字的人並不多。他們相見的時候,相約在了魯城(今山東曲阜)的一間客棧裡。他們喝了酒,杜甫對李白仰慕已久,今日見了偶像,異常的開心。
  • BBC記錄片《杜甫》熱播:探尋古詩中的杜甫足跡 與南京有這樣的淵源...
    片中,BBC還請來英國國寶級演員、《指環王》中甘道夫的扮演者伊恩麥克萊恩爵士用英文朗誦了《壯遊》《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等15首杜甫的詩文譯作。BBC最受歡迎的主持人之一、歷史學家麥可·伍德到訪中國,重走杜甫生前的足跡。
  • 電影《妖貓傳》中的極樂之宴,歷史上真實存在?極盡奢華如夢如幻
    ——《詩·大雅·鳧鷖》這首詩大意是說,人們在祭祀的時候,要準備好美酒和美食,然後邀請公屍來赴宴,希望公屍在宴飲之後,與神靈溝通,為人們祈福。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大膽猜測,也許最早的宴飲,與先民的祭祀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 背詩是童年噩夢?《大唐長安城》用趣味解鎖古代文化知識
    作者:黃加佳《大唐長安城》用冒險故事講述唐代的詩歌、建築、民俗、服飾、器物等傳統文化知識,帶孩子們在現場與李白、杜甫等大詩人聯詩互動,解鎖一個個知識關卡,豐富孩子傳統文化涵養。它還貼合小學語文課本,讓孩子在趣味閱讀中提升語文素養。
  • 名人與酒|又癲又狂的「酒駕」詩狂——賀知章
    故事我有很多,你想和我一起喝酒嗎?今天為大家講講又癲又狂的「詩狂」賀知章。賀知章是個老頑童,越老越形真意真,越是好玩。八十五歲高齡了,尚能飲酒賦詩。兩首《回鄉偶書》,老少皆知。字面上缺少酒痕,卻能聞得出兩壺慢酒下肚的況境。正是酒興初熟嫋嫋升起時候,不張揚,不作亂,甚解人意。賀知章樂享美妙仙堂,閒眼輕吟,一幅虛擬卻能滿紙的詩畫走出腦海。他酒不醉人人自醉,讀者更是隨著他陶醉。看看他的朋友圈,就能推出他到底多麼「酒牛」。
  • 杜甫晚年的一首詩,描述了自己的人生境遇,最後10字令人感慨萬千
    李白和杜甫好像一個事物的兩面,有光明的一面,有暗淡的一面。李白浪漫,代表了大唐盛世的璀璨光輝,杜甫深沉,代表的是盛世背後的人間疾苦。看問題要一分為二,不能只看到光鮮亮麗,也要看到暗淡無光,而杜甫正好彌補了這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