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的是戰士而不是奴才!華為創業成功,任正非靠的是一幫知識分子

2020-12-19 老方說

華為創業成功,任正非靠的是一幫知識分子。

我們常說「人多力量大」,但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人」具體是指什麼?我們看《三國》,開頭說黃巾軍動輒是聚集了數十萬人,但很快就被曹操等人一掃而空。

為什麼?

因為他們是一盤散沙,烏合之眾,他們沒有接受充分的組織改造。

要知道,世上所有的雞蛋加在一起,也擊不破磐石。我們今天學習華為,就要認知到華為的根本在於「人」,只有在這方面搞正確了,隊伍才能力出一孔,創造成功。

其實,華為從成立一開始就起點很高,雖然華為最初物質條件很差,但創始人任正非是一個專家型人才,或者說是高級知識分子。

在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大學生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那時候就是中專生都被視為知識分子。

任正非雖然說自己是因為「生活所迫」走向的創業,可他如果降低要求,憑他的知識水平,還是有不少單位搶著要的。

但因為他主動背負了原單位的債務,為自己的錯誤負責,再加上他有強烈的事業進取心,所以才走上了創業這條路。

除了任正非,我們再看華為初期的團隊,從郭平、鄭寶用到孫亞芳、徐直軍、徐文偉、胡厚崑等管理層,再到基層員工,幾乎沒有一個是低學歷的。

這才是華為能夠只用二三十年就實現騰飛的關鍵,華為的隊伍素質是非常高的,當然這不是說學歷,學歷只是一個證明,真正重要的是華為「知識型」人才驅動的邏輯。

相關焦點

  • 我是華為的……話沒說完客戶被搶走!任正非:華為成功靠3「傻」
    別人是從0開始,任正非創立華為卻是從負(負債200萬)開始。任正非帶領的華為,如何一路披荊斬棘,成為今天的歐美忌憚的科技巨頭呢? 華為為什麼成功?靠3個「傻」:傻幹、傻付出、傻投入!
  • 華為為何如此成功?看任正非跟任摩遜和孟波的關係,你就知道答案
    如今說到華為跟任正非,可能全世界都沒人不認識了。關於華為這個名字的由來,許多人都知道意思就是為中華有為而奮鬥。當時任正非去註冊公司,他最初沒有想好名字,當場看到一個標語之後,就看到了華為這個名字。可以說很多事情都是冥冥中就註定了。如今華為真的成為了中國科技的代表,為中國好好在國際上爭了一口氣。
  • 任正非送別榮耀:從此以後便是競爭對手!你們可以喊打倒華為
    你們要走了,沒有什麼送你們的,除了秋風送寒吹落的一地黃葉。這段稍顯悽涼的話是任正非送給榮耀最後的祝福。任正非為什麼要放棄榮耀,這背後的原因想必我們都知道。如果你還想要了解更多背後的故事,就一起來閱讀這篇文章吧。
  • 華為能夠戰勝國際巨頭公司,贏得競爭,靠的是什麼?任正非說透了
    相比愛立信、諾基亞等百年巨頭,三十多年前的華為公司實在是太渺小了,就好比螞蟻和大象的區別。1987年華為成立的時候,公司沒有資金、沒有資源、沒有產品和技術,完全是白手起家。那時候的通信市場,完全是國際巨頭跑馬圈地的地盤,幾乎沒有國內廠商的立錐之地。
  • 華為中興相愛相殺,彼此落難時都會援助,任正非侯為貴真·企業家
    2018年,中興被制裁和打壓的時候,作為老對手的任正非卻下了這麼一條指令:嚴禁華為對中興落井下石,不許去搬設備,不許在這個時候去挖中興的牆角,要求華為法務部和中興全面和解!雖然華為和中興打了幾十年,但當一家真的落難了,另一家還是會同仇敵愾,不會趁火打劫。
  • 華為目前的困難是什麼?任正非揭開謎底,發人深省
    華為能有今天的輝煌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任正非對人才的重視。招納賢士,善於管理人才,也就成了華為成功的秘訣。華為成功的秘訣前段時間,任正非先後造訪了北大、清華、中國科學院、復旦、上海交大,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知名學府。任老一直非常重視人才,在高校中發掘人才也是華為能夠成功的秘訣之一。在華為早期成長中,任正非就開始不拘一格用人才。
  • 《大頭侃人:任正非》:華為的偉大,歸根結底是創始人格局的偉大
    為什麼要講中國商人呢?這要從大頭侃人於立坤的個人經歷說起了。 於立坤自嘲於大頭,出身舊媒體,喜歡新科技,對世界永遠抱有一顆的八卦的心。幾年前下海創業,立志要做東海岸最好的企業家。
  • 他在華為的工號是002,任正非說他是華為的寶貝,一個人頂10000個
    提到華為,人們就會想到任正非,這個70多歲滿臉皺紋的老人,不但要承受被美國封鎖的壓力,還要忍受和女兒天各一方、不能相見的痛苦。其實華為不但任正非、孟晚舟是英雄。還有很多不為人知、默默付出的勇士。任正非當時也意識到倒買倒賣沒有大出息,也不是長遠之計,必須自己研發產品。正好這個時候鄭寶用來了,任正非如獲至寶,當即任命鄭寶用為華為的總工程師,負責華為產品的研發工作。鄭寶用長相憨厚,工作勤奮,待人隨和,沒有任何架子,與下屬很快打成一片,同事們都親切地稱他為阿寶。
  • 華為7000名員工集體辭職?任正非:應該,華為沒有終身成就的說法
    華為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成功,和它高效的組織體系有很大關係。關於華為的企業文化,脫口而出的一定是「狼性精神」。在任正非看來,華為的「狼性精神」主要包括三個部分:一是是敏銳的嗅覺;二是不屈不撓、奮不顧身的進攻精神;三是群體奮鬥。
  • 任正非76歲仍駐守華為,為中華崛起而戰
    而任正非的父母便是知識分子,父親是鄉村教師,母親高中畢業,在父母的薰陶和教導中,任正非從偏僻的山村中學考入繁華的重慶大學。為了建設祖國,他特地報考了建築工程專業。任正非不僅是學霸,更是學狂。大學期間,他學完多項工程技術後,又把高等數學習題做了兩遍,掌握了三門外語。
  • 任正非領導19萬華為人成功的十個公開秘密
    除了2002年受全球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和港灣網絡的影響,營收略有回落,30餘年間,華為長期保持高速成長,2018年,營收突破1000億美元,2019年,面對美國的強力打壓,逆勢增長19.1%,達到8588億人民幣。華為為什麼這麼牛?任正非說「華為的成功,從很大意義上講就是人力資源的成功」。
  • 美國向華為「服軟」?任正非:美國永遠是我們的朋友
    美國威逼利誘其他公司還有國家不與華為合作,提稅斷供,孟晚舟被困加拿大等等,都沒有擊垮華為。任正非從創立華為至今經歷過不少事情,面對此次臺積電、高通等晶片的斷供,雖然留有後手,可解燃眉之急,但不是長久之計,任然面臨著巨大的考驗。
  • 英國將拆除華為設備,任正非不慌不忙:「華為養的狼派上用場了」
    近年來,華為受到制裁這件事情早已不是秘密,而自從2020年以來,英國對待關於「禁用華為5G設備提議」的態度上一直不明不白,讓人難以捉摸。兩家英國電信巨頭之前與華為都有4G網絡上的合作,這樣的事情一出來,他們也在一直遊說英國政府,希望他們能夠在考慮一下,因為一旦有了初次政策,他們將會承受巨大的損失。任正非不慌,華為的「狼」派上用場了!面對這樣的情況,華為養了多年的「狼」終於是派上了用場。而華為所養的這匹「狼」就是性價比。
  • 20年前,李一男為何離開華為?任正非:華為容不下你,何以容天下
    就是這樣一位有實力的人,為什麼會對任正非說出上文中的話呢?1992年,研究生還沒有畢業的李一男在華為實習。當時的華為還是一家年收入1億元,一兩百號員工的小公司。員工們還能在南山深意工業大廈,看到穿條大褲衩、撻著拖鞋的任正非。任正非有多看重李一男呢?
  • 任正非: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很難成功,看懂這3點,就知道
    這跟任正非的經營和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說沒有任正非就沒有現在的華為。現在的年輕人都在任正非身上看到了白手起家的希望,卻苦於沒有正確的方式方法,來聽聽任正非的幾點建議吧。1面子不能當飯吃任正非常說:「我要的是成功,面子是虛的,不能當飯吃,面子是給狗吃的。」「不要臉」精神更多意味著心無雜念,專注於一件事而心無旁騖。是面對挫折時候,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態度。什麼人最要面子,沒有能力的,害怕嘲笑而又不思進取的人。
  • 任正非拒絕「食利者」,華為的利益機制太先進,值得中國企業深思
    摩根史坦利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曾到訪華為,希望與任正非談一談合作,但任正非表示沒有時間。史蒂芬·羅奇非常失望,說華為拒絕的可是一個3萬億美元的團隊。任正非毫不在意:他又不是我的客戶,如果是客戶的話,不管這個公司再小,我都要見的。
  • 愛才的任正非竟霸氣表示:華為「堅決不招」美國人
    任正非是誰想必大家在熟悉不過了吧!作為華為公司的創始人任正非一直都是商界大佬的楷模,而他所創立的華為更是世界500強公司,而且在世界500強企業當中更是處在領先地位,其所自主研發的5G技術更是世界首創。
  • 華為不是一天練成的,任正非也會決策失誤,曾兩次放棄手機業務
    那個年代,華為手機和其他國產手機一樣,幾乎都是靠充話費來送的。許多用戶去運營商營業廳充值幾百塊話費,就可以獲得一個華為手機。當時,華為的定位跟中興、聯想、酷派差不多而已。然而,任正非卻瞧不上小靈通,一門心思要搞3G技術,還表示「華為堅決不做手機」。甚至拍桌而起,把對接電信的負責人一頓臭罵!任正非,在2019年接受BBC採訪時也回應了自己為什麼要放棄小靈通的初衷。
  • 華為手機誕生,第一功臣不是任正非,是這2個勇敢的員工
    說到華為,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就是其手機業務了吧,畢竟華為手機在今年單季度上更是成功擠掉三星,拿下了世界智慧型手機銷量第一的寶座。而在剛剛發布不久的第三季度全球市場智慧型手機排名中,華為雖然被三星重新拿回了第一,但仍然處在第二位置,其成就依然耀眼。
  • 愛徒「叛走」讓華為損失慘重,無路走再回頭,任正非回應讓人意外
    少年天才,火速提拔成副總裁要說李一男在華為的晉升速度那可是前無古人,後面可能也難有來者了。1970年出生的李一男,15歲就考進了華中理工大學少年班,23歲畢業後便進入華為工作,並且第二天就成功轉正,成為了華為公司的一名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