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學期期中過後,前來找我們進行學業診斷的家長開始多了起來,雖說每個孩子的個體情況各有不同,但我們在為學員和家長服務過程中還是總結出了許多的共性。
在這些共性當中,大家感受最深刻的還是『不少同學發現小學的許多學習方法不靈了』,但由於慣性他們繼續沿用小學的做法,可是到了初一後發現副作用開始逐步顯現,我們把這些現象為大家歸納如下:
一是,學生原來憑課堂聽講就可以輕鬆完成作業的做法,到了初一後不靈了;二是,小學時做題喜歡多用腦子想,不願意動筆的同學,到了初中後步驟分丟的沒有了脾氣;三是,明明感覺知識點都背會了,記住了,但考試最後遇見大題時發現需要思考很久很久,還不一定能找到突破口,總感覺時間不夠用。
應該說,初一上學期是從小學到初中進行過渡的一個關鍵期,之所以定義為關鍵期,就是要強調學生進入初中後的學習模式和方法等都要從新起點出發,逐步適應中完成轉變,從而為接下來能夠更好的駕馭初中學業任務做好觀念和方法上的轉變。
伴隨著學生身心的不斷發育和成長,進入初中後的學生自主意識開始覺醒,這是青春期即將要開始的節奏。在學業上最大的變化就是學習科目的增多、難度的增大、內容更加抽象,對思維活動能力要求更高,隨之而來的就是各類考試頻次的增多,而且成績開始一天天分化,有些學校初一上學期期中結束,就開始著手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這一系列現象都會給學生內心帶來很大的衝擊,並帶給他們壓力。
隨之而來的,我們能看到的就是,學生會經常的出現較大的情緒起伏,對於外部環境的變化更加敏感,對於自己在老師和同學們心目中的地位愈發重視,很在意他人的眼神和態度……可許多時候,學業成績未能達到預期,導致心理落差產生,進而引發了情緒的波動,一連好幾天的不開心又反作用於學習,並帶來一段時期的負能量。
在這些內外因素交織影響下的學生,往往很難專注精力於學習本身,小小年紀,時常也開始出現身心俱疲的現象,這些都是需要成人在考查和評價學生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要很好地適應初中學業,並且想取得較好的成績,就必須立足新時期的需要,主動尋求從小學到初中學習模式的轉變,只有這樣才能儘快地走出這段過渡期,自信和平穩地迎接接下來兩年多的初中學業生涯。
在這裡我們為同學們提供三點建議,期望大家能結合自身情況,適當參考和融合,至少可以讓你們少走不少的彎路,借用一位智者的至理名言『聰明的人總善於從前人走過的道路中借鑑那些寶貴的經驗為己所用』!
首先,比起課堂聽講更重要的還要做適當的預習、複習和記筆記
由於初中學業內容增多和思維難度的增大,而且現在中考全科統考,不存在原先所謂的主科、副科之分,外加各類開放性科學和綜合性社會實踐活動的增多,各個學科都在切分學生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單憑課堂認真聽講是不能保證新知識的充分理解和掌握的,一旦掌握不充分,一知半解的就去做練習,不但效率低,質量還不高,久而久之還會產生很強烈的挫敗感。
但是,若學生能適當地學會提前預習、課後及時複習,並做好隨堂筆記,那麼就可以大大提升學習效果,從而產生一順百順的帶動作用,作業效率高了,測試成績好了,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度高了,這些都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心態和更加有利的學習環境。
其次,一定要重視步驟的學習、領會、練習和規範使用
許多同學不理解,我結果正確不就可以了嗎,為啥非要我寫步驟?對此表現得很不理解。顯然,這些同學沒有看到要求步驟背後的實際好處。
一是,初中理科類科目考試中,尤其是計算題目沒有步驟呈現,即便結果正確也不會得到滿分,而對於文科類科目,在回答論述題目時,不能簡單表態認可或不認可,關鍵是要寫出支持其觀點的若干要點(也可以理解為步驟);二是,針對步驟的考查是檢驗學生學科內容掌握全面與否的關鍵所在,目的在於引導學生端正學業態度,真正掌握知識的來源過程。
以數學為例,所有的學科營養大部分都蘊含在解題步驟當中,並且在完成步驟的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嚴謹性才會更好的得以發展和加強。
最後,攻克大題能力的關鍵還要靠紮實的基礎知識積累
有不少學生很有勇氣挑戰大題,大題通常分值相對比較高,拿下大題也能顯示自己學業能力非凡。但許多同學發現往往到了最後的大題時,時間不夠用了。另外,大題的第一問相對輕鬆回答完後,再往下就常常是找不到感覺了,腦子裡天馬行空,思緒很亂,找不到突破口,這是為何?有什麼妙招嗎?
事實的真相是,基礎知識紮實的積累和掌握可以讓學生面對測試時,大大提升解題速度和準確率。另外,攻克大題的能力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靠平日每天、每周尤其是在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總結和提煉的寶貴經驗得出的靈感和思路,歸根結底還是要加強『新知識探究過程的學習』,這個要點抓住了,突破口也就被你找到了。
除了以上為大家歸納整理分享的內容外,還有一點要提醒,初一學生童心未泯,貪玩兒的特質還會保有一段時期,關鍵在於度的把握,以及如何做好與學習時間的合理分配也是一個重要的探討話題,留待後續的文章進一步和大家分享。
閱後您若感到滿意,別忘了『點讚』和添加『關注』哦,後續還會有系列內容發布,持續努力為大家奉獻更多的精品。
END,全文完。
文章來源 | 帝都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