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寶寶》中有一集的情節是,章魚哥希望海綿寶寶變得正常一些。
於是海綿寶寶為了讓章魚哥能夠接受自己,變得和其他人一樣圓滑,日復一日的做著同樣的事情,臉上掛著一成不變的笑容,不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是去做章魚哥能接受的事情,也就是章魚哥所認為的「正常」的事。
海綿寶寶一段時間後的確變得「正常」了,可也因此失去了真正的自己。
我們這一代人,從小的時候便經常被家長教育:「要聽話,要懂事。」於是我們隱瞞著自己真實的渴望,聽從父母的話,生怕變成他們口中不聽話的孩子。
一直壓抑著內心的我們以為長大就會變好,然而當我們長大之後想要展現不一樣的自我時,又會被身邊的人告誡:「你正常一點。」
正常一點嗎?
正常的標準答案又是什麼呢?
是隨波逐流嗎?
還是把自己變得和別人一樣,仿佛複製粘貼呢?
這所謂的「正常」到底又可以帶給我們什麼?
今天推薦的這部《美國麗人》可能可以給我們一些答案。
-1-
劇中的男主萊斯特完全是當下社會中年男人的真實寫照。
工作沒有起色,十幾年來一直做著底層的工作,自認為兢兢業業,卻每天都在被比自己年輕的上司呼來喝去。回到家裡也被自己的妻子和女兒嫌棄。
他被周圍一點一滴的事情壓迫著,每天反覆的過著忍氣吞聲的生活,卻找不到宣洩的出口。
在他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之後,他遇見了自己女兒的同學安吉拉。
他被這個活潑有朝氣的女孩子吸引了,甚至對她產生了不一樣的欲望,他突然覺得自己還年輕,自己不能一直這麼活下去。
導演利用推軌鏡頭將斯萊特的面孔拉近,對他的表情進行特寫。加之打在斯萊特臉上的主光,讓他充滿欲望的眼神和迷茫的表情更加明顯。
從而特別強調斯萊特此時想要擺脫以前的活法卻又不知道怎麼辦的矛盾心理,也昭示了他的人生即將發生改變。
於是斯萊特開始健身,開始去做自己喜歡的事,開始硬氣的回嘴。
這樣一個一直順從別人想法的人,有一天突然開始反駁別人,把自己最真實的想法說了出來,去做一些以前一直想做卻又不敢做的事情。周圍人面對他的改變不問他原因,只覺得他不再像以前那樣的低三下四了,於是高喊著:「你怎麼這麼不正常?」企圖把之前那個老實的人拉回來。
你看,這就是讓人覺得悲哀的一點,斯萊特被壓抑太久的情緒爆發出來的那一刻,不會有人關心他為什麼會這樣,更多的人是會想到他變成這樣會對他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影響。
人們只關心你正不正常,卻從來不關心你這樣過的開不開心。
-2-
與最開始斯萊特的渾渾噩噩相比,他的妻子卡洛琳在剛開始就是一位光鮮亮麗,事業成功的女人。自認為是成功人士的她在老公和女兒面前產生了很大的優越感,她對他們的態度也是趾高氣昂的。
然而只是表面如此。
實際上的卡洛琳卻是一個因為工作不管怎麼努力,業績始終平平無奇的中介,她甚至會因為賣不出去房子而拉上窗簾躲起來自己一個人哭,一邊哭還一邊抽自己,強迫自己忍住眼淚。
與卡洛琳剛出場時的明亮色調相比,此時的攝影師利用了昏暗的自然光將卡洛琳不為人知的壓抑一面呈現了出來。
明亮的顏色代表著歡愉,灰藍的色調代表著壓抑沉重,使用不同色調的背景更容易讓觀眾們產生情緒的墜落感,從而讓他們更加理解卡洛琳的內外反差。
通過顏色差異的對比,這讓觀眾從視覺上就能明顯的體會到卡洛琳的心態正在逐漸的走向崩潰。
卡洛琳這樣的人在生活裡也並不少見,為了讓自己能夠跟上這個「快餐世界」,他們不會讓自己的情緒外露出來,他們永遠在笑著面對其他人,永遠在吞下自己內心的苦楚,他們戴上面具讓自己看起來與別人一樣在正常的生活。
他們看似強大,內心其實早就千瘡百孔,一點點小事就會讓他們崩潰,然而最終他們也只能選擇擦乾眼淚重新戴上面具,繼續過著和以前一樣的生活。
-3-
而影片中唯一活出自我的鄰家男孩裡奇,是整部影片中最「不正常」的人。
他被打著「我這是為你好」的旗號的父親暴力對待,他被父親送進軍事學校以學習如何守規矩,他在因為同學嘲笑他的髮型而爆發之後,又被父親送進了精神病院。
他從一個原本想要活出自己個性的孩子,在父親的強制幫助下變成了和其他人一樣守規矩的正常人。
裡奇理解父母的苦衷於是選擇了聽從父母的話,但是在高強打壓之下這種「正常」漸漸變得孤獨,他甚至能夠呆站著看隨風飄舞的白色塑膠袋看整整十五分鐘。
電影中出現的每個事物都有它特別存在的意義,通過這個白色的塑膠袋導演將裡奇內心對於自由的渴望表現出來,這讓觀眾對於之後他會選擇離家出走並不會感到突然。
而將裡奇改造成這樣的他的父親,從影片的剛開始就被定義成暴力、專治、一直辱罵同性戀,讓人覺得他是一個無比討人厭的角色。可當影片最後揭示他其實是同性戀的那一刻,讓人既覺得可悲又覺得難過。
原來他也是一個沒有辦法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卻不得不強迫自己要與別人一樣的可憐人。
父母總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孩子身上,他覺得這樣的生活很正常,就希望裡奇也和他一樣正常,他害怕自己做人群中的逆行者,也不希望裡奇去做逆行者。
《無聲告白》中有一句話講的很好:「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們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這句話聽起來很簡單,但並沒有幾個人能做到。
而《美國麗人》就是將這樣的幾個人組成兩個家庭放在一起當成鄰居,讓生活中瑣碎的事情產生連鎖反應,然後無限擴大,將隱藏在內心的生活,最原本的樣子呈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