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混戰時期。
此時的東周已經式微。淪為類似吉祥物一般的存在。
在春秋戰國的這個大舞臺上,許多國家競相爭輝,
都試圖做最強大的那一個國家,開始對周天子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
群雄輪流登臺,你方唱罷我登場。
而秦國的鄰居魏國,曾經就是戰國七國裡面最強大的一個國家。
但短短百年的時間,魏國就從七國最強的國家,
淪落到割地求和,遷都避禍的一種狀態。
魏國,原本是晉國的一部分。
晉國字春秋時晉文公重耳稱霸之後,
在各個方面都是諸侯當中最頂尖的存在。
而魏國繼承了晉國的家底,自然實力也是不可小覷。
晉國內亂之後,原本統治晉國的智氏家族被韓、魏、趙三家協力消滅,
晉國遼闊的國土自然也為三家所瓜分,史稱三家分晉。
而魏國在這場內亂中,佔據了原本晉國最富饒的土地。
但一開始魏國的國土並不相連,最富饒的東郡跟河東郡被韓國隔開,
東郡只是一塊飛地,魏國王室難以掌控。此時魏國國君是魏恆子。
等到魏斯,也就是歷史上的魏文侯繼位之時,
魏國,就一步一步的走向了崛起。
魏斯是個非常有才華的君主,在外交上非常有一套。
先是跟韓國以及趙國進行外交手段,
說服了兩國國君互換土地,把東郡這塊飛地交換成跟自己領土相連的土地。
同時說服韓、趙、魏不要內鬥,一起向外發展。
同時魏斯重視人才,只看重才華不看重出身,
因此魏國變成一個人才為之嚮往的國度。
非常著名的軍事家吳起,就是被魏斯提拔起來的。
而吳起,為魏國建立了一支軍隊叫做魏武卒。
魏國靠著魏武卒擊敗了齊國,楚國這樣的大國,
打出了72戰全勝的傳奇戰績,成為了戰國前期公認的最強大諸侯國。
等到魏文侯去世之後,他的兒子魏武侯繼位。
魏文侯為魏武侯留下了非常豐厚的家底,但魏武侯是個敗家子,
不懂創業,也不懂守業,只懂得揮霍。
此時的魏國跟韓國趙國形成了三晉同盟,
同時有軍神吳起統率魏武卒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這讓魏武侯感到了非常的膨脹,開始窮兵默武。
在衛國跟趙國起衝突的時候,魏武侯居然不顧三晉同盟,
強行為衛國出頭,導致趙國失去了大量的土地。
破壞了三晉同盟。最後魏武侯任用公孫座,
在公孫座的嫉妒心裡下,逼走了吳起。
等到魏武侯死後,魏國得罪了四個大國,
分別是秦齊楚趙,可以說是四面受敵。此時魏國的衰落已經是不可避免了。
等到魏武侯死後,他的兩個兒子為了爭奪王位,自相殘殺。
最後魏罃殺了魏緩登上了王位,史稱魏惠王。
魏惠王繼位之後,也是腦子不太清醒,竟然是逼走了法學大家商鞅。
隨後商鞅跑到了魏國的死對頭秦國那裡去,幫助秦國發展壯大。
魏惠王跟他爹魏武侯一樣,窮兵默武。
最後在面對孫臏的一場大戰當中損失慘重,魏武卒全部陣亡。
自此,魏國正式跌落為二流國家,再也無力爭霸。
這告訴我們,凡是窮兵默武的國家,最終都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參考文獻:
《資治通鑑》
《史記》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