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最小貓科動物,捕食成功率達60%,每年吃掉3000隻老鼠!

2020-12-22 八兩科學

如果你本身對可愛動物沒有抵抗力,又喜歡貓的話,那麼它絕對可以讓你嘴角上揚好一陣子。在BBC紀錄片《Big Cats》裡,將非洲最小貓科動物黑足貓形容為「非洲最致命(the deadliest」的貓,而且在《YouTube》分享的視頻裡將黑足貓稱為「殺傷力最強的貓」。

你要是說最萌、最可愛什麼之類的都可以,把什麼「最致命」、「殺傷力最強」的詞套在一個只有巴掌大小的貓科動物身上,是認真的嗎?而且看它那萌樣,也看不出它到底致命在哪裡呀。難道黑足貓真的有那麼兇?

非洲最小的貓科動物—又小又萌的黑足貓!

黑足貓(Felis nigripes),英文名:Black-footed cat,因足底為黑色得名,屬於貓亞科貓屬(Felis)動物,是世界上體型第二小的貓科動物(最小的是印度、斯裡蘭卡的鏽斑豹貓),主要棲息在非洲乾旱和半乾旱沙漠地區、灌木叢和大草原,目前僅在南非、納米比亞和波札那這三個國家發現有其蹤跡。ps:Felis是貓的拉丁語,nigripes的具體名稱來自nigri,意思是黑色或深色,而pes代表腳。

黑足貓的體型非常小,如小一號的虎斑貓。其高約20釐米,體長為35-45釐米(不含尾巴),其尾巴平均長度為15到20釐米,大約是身體長度的一半。雄性黑足貓體重在1.7-2.4公斤之間,雌性體重只有1-1.6公斤。回頭看了看自己家裡的大橘,黑足貓真的是小小一隻……

黑足貓「最致命」、「最有殺傷力」?

從黑足貓的體重數據來看,一隻普通的成年獅子就是其200倍左右。為什麼BBC要說它們是最致命的貓呢?是有什麼輝煌的戰績嗎?BBC給出的依據是黑足貓的捕食成功率

作為一種夜行性動物,黑足貓在狩獵成功率高達60%。相比之下,獅子、花豹的捕食成功率也只在20%到25%之間而已。每當夜幕降臨,黑足貓就變得非常活躍(介於日落和日出之間)。據數據顯示,它大約每30分鐘進行1次狩獵嘗試,一個晚上可以捕殺10—14隻齧齒動物或小鳥,平均每50分鐘殺死一次。僅一個晚上就比花豹6個月內捕獲的獵物要多。

另外在布須曼人(bushman,《上帝也瘋狂》的那個原住民族)的傳說裡,黑足貓可以跳起咬穿長頸鹿的頸動脈。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明顯極具誇大的故事。畢竟現實裡,一頭獅子都搞不定一頭長頸鹿。

如果以捕食成功率來定義「致命」的話,那麼海洋中的藍鯨、座頭鯨咋辦,它們個個吃一口就是上噸重的食物,那這致命和殺傷力也太大了吧。不過從保護動物宣傳的角度,「最致命」這個名頭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們的關注和了解,保護從了解開始嘛。

至於殺傷力,其意思應該是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傷害吧?根據最新研究,活動面積小於1平方公裡的家貓每年平均會殺死50至120隻獵物,對野生生物的影響是野生貓科動物的2-10倍左右。這才叫殺傷力吧?畢竟黑足貓的存在,是控制齧齒動物的數量,談何殺傷。

不過黑足貓確實很英勇,但其實是被「肚子餓」逼迫的。

根據研究顯示,在黑足貓的食譜裡,小鳥、小哺乳動物(如沙鼠、老鼠)和昆蟲是其主要食物;以重量衡量,所消耗獵物總重量的53%由重量小於30-40克的生物組成,像野兔這樣的大型獵物約佔總重量的32%,腐肉約佔15%。

而所有貓科動物裡,因新陳代謝關係,不論是大貓還是小貓,它們通常會吃掉10-20%體重的食物來維持自己的能耗。以老虎為例的,老虎通常一次捕食會吃掉20%體重的食物,但在吃完一頓後,它可以連續幾天不吃東西。而黑足貓一個晚上可以捕獲10-14隻鳥和哺乳動物,獵物加起來約重0.25-0.3公斤,大概也是相當於黑足貓體重的20%左右。

由於白天太曬,只能晚上出來(齧齒動物一般也是晚上才出來)。所以黑足貓為了不餓肚子,每晚可走20英裡(32公裡)路尋找獵物;為了獵殺小型鳥類,身體進化到可以一躍2米遠、跳起1.4米高。

黑足貓的戰鬥力值如何?

黑足貓屬於貓屬,貓屬裡還包括了荒漠貓、叢林貓、沙漠貓、野貓/斑貓等,體型基本上略大於或小於家貓,其中體型最大的是叢林貓。受體型限制,它們基本上只能捕食齧齒動物、小型鳥類、蛙類和昆蟲,大多是體重在1千克以下的獵物。所以黑足貓乃至整個貓屬的戰鬥力都是渣渣級別的。

ps:貓科現有40種動物,分為豹亞科和貓亞科。其中豹亞科就是我們常說的老虎、獅子、美洲豹、豹、雪豹,它們的叫聲是嗷嗷的咆哮聲,都是食物鏈的頂端掠食者。而貓亞科的叫聲是「喵喵」的,諸如美洲獅、獵豹、猞猁等等,其中最強的是美洲獅。

結語:

不管怎麼說,黑足貓的英勇和萌氣質是毋庸置疑的。不過統計表明,近年來黑足貓的數量逐漸下降,自2011年起就被列入易危,生存狀況令人堪憂。雖然黑足貓每年至少要吃掉大約3000隻齧齒動物,應該可以說是「農夫之友」了,但它們卻面臨許多人為威脅:當地過度放牧導致獵物減少、誤吃農民毒殺的動物、有毒的蝗蟲以及家犬挖洞無家可歸……目前已有些動保團體對黑足貓展開復育計劃,但相信這過程是漫長而艱辛的!

—END—

相關焦點

  • 非洲最致命貓科動物:狩獵成功率是獅子的三倍多,卻難逃人類威脅
    文/王大野的貓提到非洲的貓科動物,我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非洲獅。它們看起來兇猛又威嚴,極具王者風範。而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貓科動物,它們的長相軟萌可愛,成年後的平均體重也只有1.6公斤。但是,它們卻是了不起的「天生獵手」,捕獵成功率高達60%,是獅子的三倍有餘。它們便是黑足貓。
  • 黑足貓緣何能成為貓科動物裡的「殺手之王」?
    黑足貓狩獵成功率高達60%,問鼎貓科之最在貓科動物裡,實力最強的兩種動物獅子和老虎,是大自然裡優秀的獵手,但實際上它們的狩獵成功率並不高,由於獅子是唯一群居的貓科動物獵豹捕獵以上的一些猛獸雖然強悍,但它們仍不是貓科中最會狩獵的,貓科動物中的最高狩獵成功率來自黑足貓,正是這種不足5斤重的小型貓科動物,以高達60%的狩獵成功率問鼎了貓科之最
  • 這種貓科動物被體重不到自己一半的動物捕食,成為「貓科之恥」
    貓科動物一直被視為自然界最強大、最優雅的食肉動物群體,擁有大批粉絲,尤其是幾種大型貓科動物,更是自然界猛獸的象徵。在陸地食肉目當中,貓科被視為「單挑無敵」的存在,但有些人更加支持另一個群體,那就是以靈活好鬥著稱的鼬科。
  • 同為貓科動物,為什麼老虎單打獨鬥,獅子群居,捕獵的還是母獅子
    貓科動物中,實力頂尖的兩位:老虎和獅子。不要說什麼老虎和獅子捕獵成功率也不高,還沒有一些小型食肉動物捕獵率高。你要看人家捕的是什麼,人家去追斑馬、長頸鹿、野豬、狍子這樣的,中大型食草動物。這些動物站起來比它們還高。捕獵成功率最高的黑足貓,那麼小一隻,成年後也就跟一個三四個月大的家貓差不多。
  • 藪貓:一種被稱為「小獵豹」的動物,卻不幹猛獸該幹的事兒
    相對於老虎、獅子等大型貓科動物來說,小型貓科動物的種類和數量更為繁複,所以對於一些不是很常見的小型貓科動物,人們並不是很了解,比如今天我們我們要講的藪貓,甚至不少人還不能正確讀出它的名字,藪(sou)貓是一種生活在非洲的貓科動物,多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稀樹草原地區,撒哈拉以北雖有生存,但分布範圍極少,僅在東北沿海一帶出現。
  • 為什麼大型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相比,貓科動物總是更勝一籌呢?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獅子、老虎等貓科動物總要比灰狼、狐狸等犬科動物更厲害。在一些科普讀物中,首先介紹的是獅子、老虎、獵豹,之後才會介紹狼、狐狸、野狗。可自然界裡的實際情況是,犬科動物的數量要比貓科動物更多,分布也更廣。那麼大型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相比誰更厲害?
  • 同為貓科動物,老虎獅子雖然兇猛,但捕捉到的獵物還沒有它多!
    在自然界眾多生物科類中,貓科動物可謂是最特別的種類之一。這類動物中存在著「森林之王」老虎和草原之王「獅子」這樣的兇狠角色,同樣存在著家貓這樣溫順的角色。但無論是野生貓科動物還是家養貓科動物,它們都一直保持著貓科動物的典型特徵——敏捷性和攻擊性。
  • 貓科動物種類大全:八大家族,40種野貓
    這三兄弟都是中型貓科動物,但走了不同的演化路線。獰貓和藪貓住在大草原上,而非洲金貓則是非洲雨林裡的居民。藪貓特化捕食老鼠,而獰貓和非洲金貓在以5千克以下的小型獸類為主食的同時,也捕殺了不少大獵物,獰貓擅長捕小型羚羊,而非洲金貓喜歡抓猴子。獰貓、藪貓因外形相當個性,一直是很受人們歡迎的異寵。
  • 有種小型貓科動物,有獵豹般的才能卻不去用,白瞎了這條件
    我們都知道,絕大多數的貓科動物爪子都是能自由伸縮的,包括群居的獅子也不例外,而獵豹卻不能,它的爪子無法縮進腳掌裡面去。獵豹身材纖細高挑,擅長跳躍和奔跑,速度是它最大的「王牌」,在速度的加持下,獵豹以50%的捕食成功率問鼎大貓之冠。
  • 38種貓科動物3000萬年前是一個祖先,貓遇到獅子老虎會被吃掉嗎?
    有人問:貓和獅子老虎都是貓科動物,大自然裡它們是不是可以相處很融洽?家貓遇上老虎獅子,老虎獅子會吃掉它們嗎?乍一看到這個問題,腦子是有點轉不過彎來,是啊,貓和獅子老虎都是貓科動物,現存的38種貓科動物,三千多萬年前還是一家,有著一個共同的祖先。所有貓科動物都長得很像,生物學家甚至不能依據化石建立貓科的分類,因為不同貓科動物的化石看起來都太像了,只是大小尺寸不一樣而已。既然這樣,它們不是應該可以友好相處其樂融融了嗎?下面這些畫面看起來是不是很「溫馨」呢?
  • 你知道全世界有多少種貓科動物嗎?
    要知道,貓科中的大部分動物都行蹤飄忽、易受驚嚇,出了名的難拍攝,以世界上最小的貓科動物——鏽斑豹貓為例,它生活在斯裡蘭卡的熱帶雨林中,僅有成年人手掌的大小,想要捕捉到它的身影是相當不容易。《大貓Big Cats》中的精彩鏡頭,既動靜結合又遠近相宜,不知花費了攝影師多少心血。
  • 獨來獨往的貓科動物王者「蟻丘之虎」,體重一公斤卻能咬殺山羊
    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下,依舊生活著貓科動物王者——黑足貓。黑足貓02和鏽斑豹貓並列,幾乎是最小的貓科動物成年雄性黑足貓平均體重1.6公斤,雌性平均1.3公斤,目前發現最重的野外黑足貓也不超過2公斤,雄性黑足貓的體長不到50釐米,有著一條不到20釐米的尾巴,雌性體型更小,體長不超過40釐米,這幾乎是最小的貓科動物了。為啥是幾乎最小呢?因為還有近親——鏽斑豹貓體重也很小,兩者體重相近有交集。但相比而言,黑足貓腦袋更大,脖子更粗,尾巴更短,看起來更加圓滾滾。
  • 捕殺人類的6種動物:全球每年20-250人被獅子吞食!
    雖然這種推測沒有確鑿證據,但它展示吃人動物的瘋狂故事深深吸引著人們,一些吃人動物確實存在,以下是最有可能捕食人類的6種動物:1、獅子:作為一種體型龐大、處於食物鏈頂端的食肉動物,它能捕食體重達450公斤的獵物,一頭獅子完全能將人類作為一頓午餐。據統計,全球每年有20-250人被獅子吞食,坦尚尼亞是非洲獅子數量最多的國家,1990-2004年,有593人死於獅子襲擊。
  • 熊竟然是犬科動物,鬣狗是貓科動物?那為何說貓科體型比犬科大?
    又比如非洲鬣狗,它是屬於貓型亞目,但它並不屬於貓科。這裡稍微跑題一下,介紹一下鬣狗。鬣狗雖然名字上有個狗,但是其實他是屬於貓型亞目,從動物譜系這個學科來看呢,更接近於貓科和靈貓科,但是從形態和習性上,就更接近於犬科。在這裡小編再開個題外話,說一下貓科,犬科和熊科,以及他們的爪子形態。
  • 一周動物圖集:非洲牛蛙吃掉一頭老鼠的瞬間
    一周動物圖集:非洲牛蛙吃掉一頭老鼠的瞬間
  • 為什麼只有大型的貓科動物,而少有大型犬科動物?
    提及貓科動物,我們能馬上想到常見的家貓、老虎、獅子等,貓科動物甚至還有貓亞科和豹亞科兩個亞科,可以說貓科動物的數量眾多。並且它們之間除了體型上的差距,就連習性也比較接近,大多都是雜食性,喜歡獨居。而再提及犬科動物,或許我們第一時間只會想到狗和狼,當然它們也有類似貓科動物一樣顯著的特點:擅長奔跑,喜愛群居,且嗅覺靈敏。
  • 同樣是貓科動物,為什麼老虎獅子體型大,家貓體型卻很小?
    貓科動物的演化 貓科動物是一個大家族,我們熟悉的老虎、獅子、豹、以及家貓都是貓科動物。然而我們熟悉的貓科動物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家貓只是貓科-貓亞科-貓屬-家貓種的其中一個小小分支,它們還有許多親戚是我們平時不熟悉的生物。
  • 世界上最小的貓科動物之一,以毒蛇為生,為何卻瀕臨滅絕?
    我們都知道沙漠是乾旱炎熱的,很多動植物都無法在沙漠生存,但是世界上卻有這樣的一種動物,從小生長在沙漠中,但是卻由於人類的行為瀕臨滅絕。 這種動物就是沙丘貓。沙丘貓的體型非常小,一般在40釐米左右,是世界上最小的貓科動物之一。
  • 貓科之最!7種身懷絕技的貓科動物,了解一下
    哺乳動物中,最為敏捷的物種,非貓科動物莫屬。機靈、矯健,是貓科動物與生俱來的特性。貓科動物的品種較多,貓、老虎、獅子和豹子,是人們熟知的。現在一起看看貓科之最,細數7種身懷絕技的貓科動物。第一,戰鬥力最猛的貓科——老虎。
  • 被人稱為「王」的3種大型貓科動物,它們只是倚強凌弱的殺手嗎?
    被人稱為「王」的3種大型貓科動物,它們只是倚強凌弱的殺手嗎?在數十種貓科動物中,被人們稱為「王」的貓科動物一般只有3種,它們分別是森林之王老虎、草原之王獅子和雪山之王雪豹。這3種貓科動物之王,個個是矯健的獵手,在捕食的時候兇猛而迅捷,很多動物都被它們吃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