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靈聊動漫:B站威武,把新海誠的《天氣之子》補上了。看完了什麼感受?作為一個喜歡瞎琢磨又有點責任心的觀眾,我覺得這劇情設計比起上一部《你的名字》可是黑暗現實多了。越想越坑人,它把一個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都用上了。這可是個令許多專業人士寫論文都討論不出結果的「難題」。
劇情簡介,可跳過:和《你的名字》一樣精美的畫面,類似的主角構成,《天氣之子》講的還是一個巫女和勇敢男主的愛情故事。
男主森島帆高16歲,逃離出走從鄉下來東京,饑寒交迫之時,女主天野陽菜給他吃了個漢堡。漢堡情緣就此展開,男主發現女主有特殊才能,她是個「晴女」,擁有讓天空放晴的神奇能力。帆高提議和陽菜接單做「法事」,為有需求的人帶來短暫的晴天。
單子越來越多,女主應接不暇,隨著祈求天晴次數的增加,她的身體越來越透明。原來這是「晴女」祈求天晴的代價。因為天氣代表上天的心情,沒人能夠更改天氣,改變天氣就需付出代價。根據日本傳說,晴女這也是巫女的一種,有晴娘、天氣巫女等等名字。她們是連接天與人類的細線,有著悲傷的宿命。晴女獻祭消失,天氣才會放晴正常。
終於有一天,陽菜被天空收走了,東京連月的陰雨天空也終於放晴。失去了女友男主不甘心這樣的命運,在朋友的幫助下,他穿越天門上天把陽菜救了回來,感人,唯美,痛快,點讚。結果,三年之後他們再相遇,那時,東京一大半都被雨水淹沒。
一個坑爹的設定,陽菜必須以晴女的方式祭祀給上天,以換取東京甚至大半個日本的晴天,否則就會水淹東京。這很容易聯想到一個坑爹的命題——電車難題。
救晴女是罪人,沒完沒了的陰雨天成為新常態,很多人會遭難流離失所。
不救晴女,可憐的小姑娘成了眾人的利益獻祭品,於心何忍呀,更何況女主是他的準女朋友,有恩於他的貴人。比起給他無數寒意的冰冷東京,陽菜才是他溫暖的陽光。
雖然製作方公開表態,他們沒想過電車難題這檔事,可是這劇情就是容易往這個方向去想。晴天巫女,該救她還是不該救她呢?
有人說,該救。從全劇來看,東京對於陽菜和帆高這樣生活底層的人沒帶來什麼利益,而且這兩個邊緣未成年人還是遭受排擠的一方,他們沒必要沒義務為「東京」犧牲。
也有人說,不該救。陽菜成為天晴少女,是因為,她想要個晴天去和病危的母親外出散步。走上獻祭的道路咎由自取,畢竟她還靠祈禱晴天賺錢了。享受了利益就要認頭兒付出代價。
還好,男主沒想這麼多,他也沒有這麼偉大,他只是一心一意想把陽菜帶回來。那是最最發自內心的一個想法而已。面對那個難題,他根本就沒想過救出陽菜的後果,因為他根本不知道,救出陽菜這個小事,會導致降雨持續下好幾年,會導致水淹東京。不知道後果,就不用去做選擇題,不用權衡利弊,他只有求陽菜這一個選項。
無知者無畏,有欲者得求。陽菜被救回來了,你我皆安好。陽菜平安,陽菜弟弟平安,須賀圭介,須賀夏美都平安。選擇自己的幸福,對於夢想和未來追求,帶來了滿意的結果。
原來,「不知道」也是一種解題思路,真不知道也好,裝不知道也罷。
影片通過男主的「不知道」成功地繞開了電車難題。不論觀眾接受與否,最後他們只能這樣去問,假如男主知道救回晴女會水淹東京,他還會救人麼?
困難的問題留給觀眾去思考,製作方合理甩鍋,妙不可言。
例行福利:這部電影結合哪吒鬧海效果更佳,雨多,雨少,都是和天鬥。《天氣之子》心得。不要隨意許願,別給老天爺添麻煩;真不知道挺好;做善事結善緣靠譜,你看陽菜,用一套漢堡包套餐,換了自己一條命。碼字不易,還請關注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