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天氣之子結局?假如男主知道會水淹東京,還會救晴女麼?

2020-08-28 東靈聊動漫

東靈聊動漫:B站威武,把新海誠的《天氣之子》補上了。看完了什麼感受?作為一個喜歡瞎琢磨又有點責任心的觀眾,我覺得這劇情設計比起上一部《你的名字》可是黑暗現實多了。越想越坑人,它把一個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都用上了。這可是個令許多專業人士寫論文都討論不出結果的「難題」。

劇情簡介,可跳過:和《你的名字》一樣精美的畫面,類似的主角構成,《天氣之子》講的還是一個巫女和勇敢男主的愛情故事

男主森島帆高16歲,逃離出走從鄉下來東京,饑寒交迫之時,女主天野陽菜給他吃了個漢堡。漢堡情緣就此展開,男主發現女主有特殊才能,她是個「晴女」,擁有讓天空放晴的神奇能力。帆高提議和陽菜接單做「法事」,為有需求的人帶來短暫的晴天。

單子越來越多,女主應接不暇,隨著祈求天晴次數的增加,她的身體越來越透明。原來這是「晴女」祈求天晴的代價。因為天氣代表上天的心情,沒人能夠更改天氣,改變天氣就需付出代價。根據日本傳說,晴女這也是巫女的一種,有晴娘、天氣巫女等等名字。她們是連接天與人類的細線,有著悲傷的宿命。晴女獻祭消失,天氣才會放晴正常。

終於有一天,陽菜被天空收走了,東京連月的陰雨天空也終於放晴。失去了女友男主不甘心這樣的命運,在朋友的幫助下,他穿越天門上天把陽菜救了回來,感人,唯美,痛快,點讚。結果,三年之後他們再相遇,那時,東京一大半都被雨水淹沒。

一個坑爹的設定,陽菜必須以晴女的方式祭祀給上天,以換取東京甚至大半個日本的晴天,否則就會水淹東京。這很容易聯想到一個坑爹的命題——電車難題。

救晴女是罪人,沒完沒了的陰雨天成為新常態,很多人會遭難流離失所。

不救晴女,可憐的小姑娘成了眾人的利益獻祭品,於心何忍呀,更何況女主是他的準女朋友,有恩於他的貴人。比起給他無數寒意的冰冷東京,陽菜才是他溫暖的陽光。

雖然製作方公開表態,他們沒想過電車難題這檔事,可是這劇情就是容易往這個方向去想。晴天巫女,該救她還是不該救她呢?

有人說,該救。從全劇來看,東京對於陽菜和帆高這樣生活底層的人沒帶來什麼利益,而且這兩個邊緣未成年人還是遭受排擠的一方,他們沒必要沒義務為「東京」犧牲。

也有人說,不該救。陽菜成為天晴少女,是因為,她想要個晴天去和病危的母親外出散步。走上獻祭的道路咎由自取,畢竟她還靠祈禱晴天賺錢了。享受了利益就要認頭兒付出代價。

還好,男主沒想這麼多,他也沒有這麼偉大,他只是一心一意想把陽菜帶回來。那是最最發自內心的一個想法而已。面對那個難題,他根本就沒想過救出陽菜的後果,因為他根本不知道,救出陽菜這個小事,會導致降雨持續下好幾年,會導致水淹東京。不知道後果,就不用去做選擇題,不用權衡利弊,他只有求陽菜這一個選項。

無知者無畏,有欲者得求。陽菜被救回來了,你我皆安好。陽菜平安,陽菜弟弟平安,須賀圭介,須賀夏美都平安。選擇自己的幸福,對於夢想和未來追求,帶來了滿意的結果。

原來,「不知道」也是一種解題思路,真不知道也好,裝不知道也罷。

影片通過男主的「不知道」成功地繞開了電車難題。不論觀眾接受與否,最後他們只能這樣去問,假如男主知道救回晴女會水淹東京,他還會救人麼?

困難的問題留給觀眾去思考,製作方合理甩鍋,妙不可言。

例行福利:這部電影結合哪吒鬧海效果更佳,雨多,雨少,都是和天鬥。《天氣之子》心得。不要隨意許願,別給老天爺添麻煩;真不知道挺好;做善事結善緣靠譜,你看陽菜,用一套漢堡包套餐,換了自己一條命。碼字不易,還請關注點讚。

相關焦點

  • 天氣之子結局是悲劇嗎?天氣之子結局是什麼意思?
    最近,新海誠執導的《天氣之子》熱度很高,這部電影終於要在國內上映了。想必大家已經等了好久了,但是天氣之子結局是悲劇嗎?天氣之子結局好的還是壞的?一起來看看吧!天氣之子結局是悲劇嗎《天氣之子》以天氣變化混亂的時代為背景,講述被命運操控的少年與少女,自己「選擇」生存方式的故事:高中生森嶋帆高離家出走前往東京,他將遇見擁有不可思議力量的少女天野陽菜她通過祈禱便能令天氣變晴。
  • 如何看待天氣之子的結局
    《天氣之子》是由日本動畫監督新海誠執導的動畫電影作品,於2019年7月19日在日本上映,在日本,《天氣之子》已經斬獲了137億票房,成為今年日本票房的年度冠軍,並於2019年11月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到目前為止斬獲2.2億。
  • 動漫《天氣之子》,男主不惜在淹沒東京的情況下,去找尋女主
    首先,動漫《天氣之子》,在帆高、圭介身上,我看到了一種少年氣。我不認為帆高真正的改變了外在的世界,但他的的確確改變了自己的世界,改變了陽菜的世界,甚至也喚醒了圭介,讓他找回了曾經自己的世界。圭介從一開始對帆高的阻撓,讓他認清現實,再到最後幫助帆高與警察對抗。經過了一系列心理過程。
  • 飽受爭議的《天氣之子》究竟值不值得當初那張電影票
    下面說說網上流傳的這部作品的最大爭議點:「男主帆高為救女主陽菜,不惜水淹東京到底是不是三觀不正」,我覺得這個問題,根本就上升不到「三觀」層面。東京的異常天氣本就不是女主造成的,女主只是有能力獻祭自己讓天氣恢復正常,所以男女主只是面臨一個選擇:是否要犧牲女主一個來換取全東京人民的正常生活。
  • 《天氣之子》所有的言論都來自於男主的選擇
    看完《天氣之子》有一段時間了,還是會時不時回想起這個故事,會想像自己身邊會不會有晴女,會想起那個衝撞的男孩子,所以就寫下些什麼吧,寫下的是什麼呢?不敢以「影評」自稱,但感悟總有源頭,於是這幾天也是看了《天氣之子》的小說和新海誠有關《天氣之子》的訪談,才發現用幾顆星星來評價這部作品真的是該道歉的。不管是在豆瓣還是在微博上,總能看到有人大言不慚地說「男主三觀不正」,「這種幼稚的愛情是多麼可笑」……這麼說的話,我很想要這種「三觀不正」男友的「幼稚」愛情。
  • 你是《天氣之子》的觀眾嗎?簡評《天氣之子》
    而本期我們要談的動畫,在本質上和《種命》非常相似——《天氣之子》。《天氣之子》於2019年7月19日在日本上映,BD於2020年5月27日發售,B站於2020年7月21日開放了web版放送。所以我寫這篇推送的時候,只要對這部電影感興趣的應該都看過了。
  • 《天氣之子》:這次,你看懂新海誠了嗎?
    與3年前《你的名字》一脈相承,《天氣之子》依然是帶有神話色彩的日式純愛電影。電影《天氣之子》設定在東京一個氣象變化混亂的時代,偶然在東京相遇卻又被命運操控的少男少女,決定選擇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男主帆高為了逃離父母,擺脫原來令人窒息的生活而離家出走,獨身一人來到東京;女主陽菜作為連接上天與人間神意的天氣巫女,能憑意念控制天氣,將雨天變晴天。從這樣的人物設定來看,這又是一個關於治癒與被治癒的唯美愛情故事。但導演似乎又不僅僅滿足於這樣的人物設定,想要在童話中植入現實這一元素,那這個唯美的童話愛情故事還能講好嗎?
  • 相比《你的名字》一邊倒的盛評,《天氣之子》為何評價兩極分化?
    而本期我們要談的動畫,在本質上和《種命》非常相似——《天氣之子》。首先聲明一點我對故事的結局並沒有什麼異議。如果有人覺得男主或者女主的做法是自私的話,那我不知道他們如此擔心自己的安全算不算另一種自私。那麼《天氣之子》這次表現如何呢?
  • 相比《你的名字》一邊倒的盛評,《天氣之子》為何評價兩極分化?
    而本期我們要談的動畫,在本質上和《種命》非常相似——《天氣之子》。《天氣之子》於2019年7月19日在日本上映,BD於2020年5月27日發售,B站於2020年7月21日開放了web版放送。如果有人覺得男主或者女主的做法是自私的話,那我不知道他們如此擔心自己的安全算不算另一種自私。
  • 《天氣之子》有點三觀崩壞?男主只想要愛情,不管大是大非!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新海誠的所有動畫電影中的主角都能被人接受,去年上映的《天氣之子》電影中,就有不少網友認為男主有點自私,同時整部電影呈現出的三觀也有點崩壞,那麼到底為什麼會這麼認為呢?看過《天氣之子》的觀眾都知道,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純粹的愛情故事,失足少女遇上魯莽窮小子,後來女主成為晴女,必須犧牲自己才能讓天氣好轉,否則雨會一直下,把很多城市都淹沒。其實看到這裡的時候,無非就兩種結局,一種是為了眾生,讓女主犧牲自己,另一種則是為了愛,則是不顧他人,救下女主維護好自己的愛情就行。
  • 女主最後回來了,你喜歡《天氣之子》的結局嗎?
    《天氣之子》,影評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現象,你的名字裡的愛情怕是再過幾年也不會有人超越,這也是大家失望的原因之一。其實男主所做的決定和這個世界並無很尖銳的矛盾,非黑即白,只是有自己的角度。1.東京出現異常天氣,不斷下雨,女主成為晴女。2.晴女犧牲自己可以結束天氣異常,且據傳晴女使用過多的能力將會消失。
  • 為什麼要用極端的思想評價天氣之子?不妨思考一下城市的結局
    #導語:自從《天氣之子》在B站上映後,許多漫迷再次對帆高的選擇表示質疑和反對,「為了一個人而放棄一座城」,他們認為這是一種極其自私的表現。在城市與陽菜之間,帆高確實選擇了陽菜,可是,這並不意味著城市就要毀滅……天氣之子講述了帆高和陽菜之間的故事,對於整個東京來說,他們是非常渺小的存在。但是,相較於整個城市,陽菜在帆高心中的分量無疑更重,漆黑的城市中,陽菜就像是一道光芒,照亮了帆高的生命。
  • 《天氣之子》談場戀愛,淹了世界又如何
    《天氣之子》是由 新海誠 執導、Comix Wave Film負責製作的原創動畫電影。《天氣之子》講述在氣候調節失控的時代,男主角帆高離開位在離島的家鄉,獨自一人來到東京,拮据的生活讓他找了一份在出版奇怪超自然刊物的出版社擔任寫手工作
  • 「天氣之子」豆瓣評分7.1 新海誠到底犯了什麼錯?
    《天氣之子》的打底故事,是一套非常標準的青春純愛風。 厭倦了離島家鄉閉塞生活的少年,隻身出走來到東京。 在這座繁華都市中,生活拮据的他偶遇了善良少女。 得知少女能夠驅散陰雨後,兩人開始利用這奇特的能力打工謀生。 然而,命運與天氣捆綁的少女,卻要面臨拯救世界的重任。
  • 「天氣之子」揭秘「天氣」的含義!
    《天氣之子》是新海誠繼轟動動畫界的《你的名字。》之後的新作品,《天氣之子》講述的是離家出走的少年帆高,獨自一人來到東京,遇到了百分百的晴天女孩陽菜,倆人為了生計,便利用通過向天氣祈禱便可以在小範圍內放晴的超能力來實現他人「放晴」的願望來掙錢。
  • 《天氣之子》:我們為什麼喜愛新海誠?
    遊戲般的碎片化敘事昨天去看《天氣之子》了。在影院裡看天氣之子的時候,看新海誠的時候,總是頭皮發麻。這已經是第二次了。上一次在大陸的影院見到新海誠是在《你的名字》。新海誠是個小說家,也是個喜歡悲劇的導演。眾所周知的是,所有畫面可以稱之為壁紙的電影,是新海誠的特色。然而在畫面之外,我們讀懂了新海誠的哪些呢?
  • 新海誠《天氣之子》,為了愛情,水漫東京又何妨?
    相信有不少中國觀眾是通過《你的名字》這部電影知道新海誠的,而《你的名字》實在太火,所以《天氣之子》上映之後,難免被不少觀眾拿來和《你的名字》進行比較。很遺憾的是,無論是從評分上還是來看還是從票房上來看,《天氣之子》都輸給了《你的名字》,豆瓣評分差了1.3分,中國內地票房差了2.87億,近乎一半。
  • 從《你的名字》到《天氣之子》:你保護東京,我保護你!
    《天氣之子》藝術性:★★★☆娛樂性:★★★★☆綜合評價:★★★★《天氣之子》在中國的宣發代言是楊超越新海誠上一部電影《你的名字》是2016年度日本本土影片票房冠軍,《天氣之子》中的雨水做到了極致而無論是主題、畫風、海報、音樂風格等各方面《天氣之子》都與《你的名字》有著諸多對應和相似之處,兩部電影同樣以東京為故事發生地、同樣的奇幻愛情題材,同樣的高中學生作為男女主角、同樣的中二熱血、連男女主的姐弟戀情節都幾乎一樣,所以《天氣之子》被很多人拿來和新海誠的前作《你的名字》來比較也很正常,
  • 為什麼《天氣之子》上映後,電影的評價會呈現兩極化呢?
    為什麼《天氣之子》網絡上呈現出兩種差別很大的評價呢,其實理由很簡單,群體不一樣。大學生及以下的群體為主,所以看到男主歷經「千辛萬苦」,與所有人為敵,最終拯救到了女主,會覺得「啊,好棒啊」。而在成年人(此處的成年人不包括涉世未深的大學生)的眼中,最後那一段男主的「叛逆」,從警局逃離,拿把槍開兩槍,真的是尬得要命,所以會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評價。而一些人的評論也的確是暴露出了本身的年齡,「明明那麼好看,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黑?」,因為每個人所思考的東西都不一樣。
  • 那些年不被看好的動漫,是《聲之形》三觀不正,還是《天氣之子...
    最近b站上映了一部新動漫,壁紙狂魔新海誠的《天氣之子》。這可是激起了不少人的追影熱情,許多人都是二刷,甚至三刷四刷都有。這早已上映幾個月的動漫,時至今日熱度都還是如此之高。 可同樣的,時至今日這動漫的評分和評價也依舊是兩極分化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