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來的中國充滿著屈辱與奮鬥,但凡是有著一絲絲家國情懷的中國人都願意為了自己的祖國家園拋頭顱灑熱血。百年中國人的奮鬥史之中出現了無數回家革命英雄,不分男女老少,只要有一戰之力無不勇往直前,也是因為這樣的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才有了如今的新中國,可惜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革命元勳都紛紛離我們而去。
如今仍然健在的革命元勳也不多了,不過依然還有一些元勳活躍在人們的眼中,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廣東唯一健在的開國元勳,他37歲被授銜開國少將,一生參與大小革命戰鬥數以百計,曾經因為嚴重的胃病領導希望他退伍休息,不要硬撐以免出事,不過他愣是憑藉著自己頑強的毅力堅持了下來,他就是如今廣東唯一健在的百歲開國少將楊永松。
楊永松出生在廣東的一個鄉下縣城,他在家裡排行老四,父親主要是是從事雜貨買賣,而他的母親則在家裡從事農業勞作,父母雙親的努力之下勉強可以維持家庭的運轉。可惜的是命運似乎對這樣貧困的家庭不公,楊永松五歲的時候父親就因為過度勞累去世,家裡的重擔就全部落在了母親的肩上,而這個時候的楊永松已經很懂事了,多次告訴母親以後不讀書要為家裡省錢,去打工。不過母親知道不讀書更沒有將來,所以咬牙也要讓他們幾個兄弟完成學業。
也正是因為母親的堅持,讓楊永松在學校裡接觸到了革命思想,適逢1927年共產黨在廣東宣傳革命,楊永松在自己二哥的影響之下也跟隨二哥參加了革命隊伍。1930年加入中國共青團。後來在紅軍隊伍裡他被分配到了紅12軍的政治部門從事文書工作,隨後在反圍剿的戰鬥中被編入紅軍101團,參加了五次反圍剿,而也是這些革命的經歷讓他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堅信中國共產黨才是唯一可以拯救中國的,所以再苦再累他也要堅持下來。
1934年紅軍跟國民黨的反圍剿戰鬥中越發吃力,此時的楊永松年僅15歲,不過他卻已經是個革命經驗豐富的老兵了。部隊上層領導考慮過他的年紀太小想把他送回家,可是看到他堅定的眼神打消了這個想法,仍然給他安排文書工作。而也是這一年楊永松可能是因為年紀還小正在長身體,所以部隊的苦日子讓他的胃病發作,病倒以後的楊永松不斷的發高燒,因為部隊的醫療資源太少所以沒能對他及時治療,沒過幾天他就瘦骨嶙峋,領導決定把他留在醫院調養胃病。
而楊永松在醫院調養後得到恢復,但是卻發現隊伍已經走在長徵路上了,很多人都告訴他不要蹚渾水了,趁現在退伍算了,可是楊永松不服氣咬咬牙不斷的追,終於找到紅一軍團,他的出現也感動了當時所有的紅軍士兵,鼓舞了士氣,從此楊永松也跟著紅軍一路革命,片刻沒有分開過。1955年年僅37歲的他便被授銜開國少將,這也是對他的革命生涯的一種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