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製造業來說,他們生產產品一般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自己建立工廠,然後自己製造產品;還有一種模式是自己負責產品的設計、研發、採購,然後選擇合適的供應商之後,再將生產委託給第三方進行代工,比如蘋果,小米都是這種模式。
但市場上除了這兩種模式之外,還有一種更奇葩的模式,有些企業啥也不做,不負責研發、也不負責設計,完全靠品牌授權來生存,而且生存的很滋潤,比如南極人。
說到南極人,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個大品牌,所以很多人在購買東西的時候都認可這個品牌,認為這個品牌可以信得過,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目前南極人已經不生產自己的產品,大家所購買到的很多產品大多都是第三方工廠貼了南極人的牌子之後售賣的。
一、南極人砍掉生產線,開啟了品牌授權商業模式
南極人成立於1998年,剛開始的時候,它主要是生產保暖內衣,相比於傳統保暖內衣來說,南極人生產的保暖內衣更薄、更軟、更舒適,一經推出就受到市場的熱捧。
再加上從成立之後南極人就花很大的錢去推廣,各種廣告鋪天蓋地的襲來,所以南極人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成為了中國馳名商標。
因為產品定位精準,再加上廣告很猛,所以南極人在創立之後就獲得迅猛發展。但在南極人迅猛發展的同時,行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價格戰愈演愈烈,人力成本逐步提高,利潤空間逐漸縮小。
在這種背景之下,南極人就開始嘗試進行商業模式轉型,2008年南極人提出品牌授權商業模式,通過籤約並授權供應商合作工廠生產南極人品牌,同時通過籤約合作經銷商售前及銷售南極人品牌產品的商業模式。
但開始的時候品牌授權並沒有引起南極人的多大重視,因為品牌授權收入佔總營收的比例很低,比如2012年南極人標牌使用費業務實現營業收入也只不過是442.4萬元,佔南極人總體營收比例只有1.81%。
但到了2013年,南極標牌使用費突然上漲到1939.18萬元,同比增長高達341.95%,另外南極電商品牌的服務費收入已經達到1.28億元,這兩項收入佔南極人總收入比例超過50%。
在嘗到品牌授權的甜頭之後,南極人就開始轉變了自己的商業模式,由自己生產產品向品牌授權轉變。
到了2015年,南極人正式更名為南極電商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通過品牌授權使合格的供應商和經銷商進入電商綜合服務體系,當被授權方向南極電商採購『商標及其輔料』時,南極電商向其收取標牌使用費和品牌服務費等費用,南極電商的盈利模式主要來源於向授權供應商獲取標牌使用費收入和品牌服務費收入。
隨後南極人徹底告別生產線,2018年南極人已經把所有的生產線都關閉掉,專注於做品牌授權和電商服務。
二、靠品牌授權南極人一年營收超過30億
目前南極人已經砍掉自己的工廠,主要收入來源是電商平臺服務費以及標牌使用費,自從推行這種商業模式之後,南極人的銷售收入最近幾年增長是比較快的。
因為不用自己生產產品,只要把品牌授權給生產商就可以,這樣授權的品牌越多他們收入就越多,所以目前南極品牌授權已經不僅僅局限於服飾類的,而且涉及到很多類型。
根據南極電商2019年財報數據顯示,南極電商合作的經銷商已經達到4513家,授權店鋪為5800家,其中2019年新合作供應商數量達到1113家。
這些合作商產品類型覆蓋也非常廣泛,女裝,男裝,童裝,鞋類,母嬰,家紡,家居用品,褲襪,食品都有。在各大電商平臺上,南極人的官方店,企業店,專賣店,直銷店,自營店,工廠店,也是讓人眼花繚亂。
雖然這裡面絕大多數產品都不是南極人自己生產,大多數都是貼牌的,但這並不妨礙南極人營業收入的增長,比如最近兩年南極人的營業收入都保持高速增長,其中2018年營業收入33.5億,2019年營業收入39.1億,利潤達到12.06億,同比增長高達36%。
而在這些營收當中,品牌授權佔了很大一個比例,其中2019年品牌授權相關營收達到13億,佔比33.2%。
三、目前很多消費者都開始覺醒
自己生產產品又苦又累,通過品牌授權,南極人不用自己生產產品,只需要把品牌授權給其他生產廠商使用南極人就可以賺錢,而且這個錢賺的很容易,利潤率高達90%以上,可以說是一個穩賺不賠的生意。
在嘗到甜頭之後,南極人在品牌授權這種經營模式上無法自拔,以至於他們把自己的生產線全部砍掉。
這種商業模式雖然短期之內可以帶來業績的增長,但是從長期來看,其實存在的弊端也是非常明顯的。
南極人通過鋪天蓋地的廣告建立起品牌知名度,很多人都覺得網上所有東西都是他們自己生產的,甚至有些消費者被蒙了十幾年都不知道他所買的南極人一直只不過是一個貼牌而已。
這種品牌授權的商業模式雖然短期之內可以帶來業績的增長,但從長期來看,其存在的弊端也是比較明顯的。
因為目前南極人授權的合作商非常多,這些供應商質量參差不齊,所以南極人在品控方面是很難把控到位的,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消費者購買到的所謂南極人都出現了一些質量問題。
比如2015年,原濟南市工商局對全市流通產品的抽查中,南極電商旗下南極人品牌服裝被發現不合格;同年,原北京市工商局抽檢南極人品牌冬被不合格;
2017年,原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抽檢衝鋒衣,南極人品牌產品不合格;
2018年,原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再次對南極人品牌服裝抽檢,依然不合格。
2019年,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48個批次旅遊鞋、休閒鞋、布鞋等老年健步鞋進行了市場檢查和質量抽檢,南極人品牌男鞋再次抽檢不合格。
除了監管部門發現問題之外,目前很多消費者也開始慢慢覺醒,這種靠品牌授權的方式,估計也不會得到消費者的長期認可。
因為消費者在選擇品牌過程當中,他們選擇一個品牌因為大家相信這個企業所生產的產品質量和服務,但是南極人已經完全脫離生產線,只是靠簡單的授權給別人使用,說白了消費者買到的產品並不是真正的「南極人」。
而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發現自己所買的南極人只是一個貼牌而已,我相信很多人以後復購的概率會越來越小的。
畢竟貼著南極人的品牌,他們的售價要比普通產品高不出不少,比如廣東有一家服裝企業,他們自己生產的牛仔褲天貓旗艦店上兩件的售價是79塊錢,但是貼了南極人標牌之後,他們在南極人的專賣店就可以賣到129塊錢,相當於消費者平白無故就要多掏50塊錢。
所以未來隨著消費者的逐漸覺醒,南極人能否保持目前的業績發展狀態,那就很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