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企業早已不生產產品,大家買的都是貼牌,有些人被蒙了十幾年

2020-12-15 天蠍財經

對製造業來說,他們生產產品一般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自己建立工廠,然後自己製造產品;還有一種模式是自己負責產品的設計、研發、採購,然後選擇合適的供應商之後,再將生產委託給第三方進行代工,比如蘋果,小米都是這種模式。

但市場上除了這兩種模式之外,還有一種更奇葩的模式,有些企業啥也不做,不負責研發、也不負責設計,完全靠品牌授權來生存,而且生存的很滋潤,比如南極人。

說到南極人,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個大品牌,所以很多人在購買東西的時候都認可這個品牌,認為這個品牌可以信得過,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目前南極人已經不生產自己的產品,大家所購買到的很多產品大多都是第三方工廠貼了南極人的牌子之後售賣的。

一、南極人砍掉生產線,開啟了品牌授權商業模式

南極人成立於1998年,剛開始的時候,它主要是生產保暖內衣,相比於傳統保暖內衣來說,南極人生產的保暖內衣更薄、更軟、更舒適,一經推出就受到市場的熱捧。

再加上從成立之後南極人就花很大的錢去推廣,各種廣告鋪天蓋地的襲來,所以南極人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成為了中國馳名商標。

因為產品定位精準,再加上廣告很猛,所以南極人在創立之後就獲得迅猛發展。但在南極人迅猛發展的同時,行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價格戰愈演愈烈,人力成本逐步提高,利潤空間逐漸縮小。

在這種背景之下,南極人就開始嘗試進行商業模式轉型,2008年南極人提出品牌授權商業模式,通過籤約並授權供應商合作工廠生產南極人品牌,同時通過籤約合作經銷商售前及銷售南極人品牌產品的商業模式。

但開始的時候品牌授權並沒有引起南極人的多大重視,因為品牌授權收入佔總營收的比例很低,比如2012年南極人標牌使用費業務實現營業收入也只不過是442.4萬元,佔南極人總體營收比例只有1.81%。

但到了2013年,南極標牌使用費突然上漲到1939.18萬元,同比增長高達341.95%,另外南極電商品牌的服務費收入已經達到1.28億元,這兩項收入佔南極人總收入比例超過50%。

在嘗到品牌授權的甜頭之後,南極人就開始轉變了自己的商業模式,由自己生產產品向品牌授權轉變。

到了2015年,南極人正式更名為南極電商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通過品牌授權使合格的供應商和經銷商進入電商綜合服務體系,當被授權方向南極電商採購『商標及其輔料』時,南極電商向其收取標牌使用費和品牌服務費等費用,南極電商的盈利模式主要來源於向授權供應商獲取標牌使用費收入和品牌服務費收入。

隨後南極人徹底告別生產線,2018年南極人已經把所有的生產線都關閉掉,專注於做品牌授權和電商服務。

二、靠品牌授權南極人一年營收超過30億

目前南極人已經砍掉自己的工廠,主要收入來源是電商平臺服務費以及標牌使用費,自從推行這種商業模式之後,南極人的銷售收入最近幾年增長是比較快的。

因為不用自己生產產品,只要把品牌授權給生產商就可以,這樣授權的品牌越多他們收入就越多,所以目前南極品牌授權已經不僅僅局限於服飾類的,而且涉及到很多類型。

根據南極電商2019年財報數據顯示,南極電商合作的經銷商已經達到4513家,授權店鋪為5800家,其中2019年新合作供應商數量達到1113家。

這些合作商產品類型覆蓋也非常廣泛,女裝,男裝,童裝,鞋類,母嬰,家紡,家居用品,褲襪,食品都有。在各大電商平臺上,南極人的官方店,企業店,專賣店,直銷店,自營店,工廠店,也是讓人眼花繚亂。

雖然這裡面絕大多數產品都不是南極人自己生產,大多數都是貼牌的,但這並不妨礙南極人營業收入的增長,比如最近兩年南極人的營業收入都保持高速增長,其中2018年營業收入33.5億,2019年營業收入39.1億,利潤達到12.06億,同比增長高達36%。

而在這些營收當中,品牌授權佔了很大一個比例,其中2019年品牌授權相關營收達到13億,佔比33.2%。

三、目前很多消費者都開始覺醒

自己生產產品又苦又累,通過品牌授權,南極人不用自己生產產品,只需要把品牌授權給其他生產廠商使用南極人就可以賺錢,而且這個錢賺的很容易,利潤率高達90%以上,可以說是一個穩賺不賠的生意。

在嘗到甜頭之後,南極人在品牌授權這種經營模式上無法自拔,以至於他們把自己的生產線全部砍掉。

這種商業模式雖然短期之內可以帶來業績的增長,但是從長期來看,其實存在的弊端也是非常明顯的。

南極人通過鋪天蓋地的廣告建立起品牌知名度,很多人都覺得網上所有東西都是他們自己生產的,甚至有些消費者被蒙了十幾年都不知道他所買的南極人一直只不過是一個貼牌而已。

這種品牌授權的商業模式雖然短期之內可以帶來業績的增長,但從長期來看,其存在的弊端也是比較明顯的。

因為目前南極人授權的合作商非常多,這些供應商質量參差不齊,所以南極人在品控方面是很難把控到位的,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消費者購買到的所謂南極人都出現了一些質量問題。

比如2015年,原濟南市工商局對全市流通產品的抽查中,南極電商旗下南極人品牌服裝被發現不合格;同年,原北京市工商局抽檢南極人品牌冬被不合格;

2017年,原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抽檢衝鋒衣,南極人品牌產品不合格;

2018年,原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再次對南極人品牌服裝抽檢,依然不合格。

2019年,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48個批次旅遊鞋、休閒鞋、布鞋等老年健步鞋進行了市場檢查和質量抽檢,南極人品牌男鞋再次抽檢不合格。

除了監管部門發現問題之外,目前很多消費者也開始慢慢覺醒,這種靠品牌授權的方式,估計也不會得到消費者的長期認可。

因為消費者在選擇品牌過程當中,他們選擇一個品牌因為大家相信這個企業所生產的產品質量和服務,但是南極人已經完全脫離生產線,只是靠簡單的授權給別人使用,說白了消費者買到的產品並不是真正的「南極人」。

而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發現自己所買的南極人只是一個貼牌而已,我相信很多人以後復購的概率會越來越小的。

畢竟貼著南極人的品牌,他們的售價要比普通產品高不出不少,比如廣東有一家服裝企業,他們自己生產的牛仔褲天貓旗艦店上兩件的售價是79塊錢,但是貼了南極人標牌之後,他們在南極人的專賣店就可以賣到129塊錢,相當於消費者平白無故就要多掏50塊錢。

所以未來隨著消費者的逐漸覺醒,南極人能否保持目前的業績發展狀態,那就很難說了。

相關焦點

  • 世界**五金工具廠貼牌生產中國工具品牌
    1997年,23歲的吳獻法在浙江臨海建立了自己的工廠,雖然企業小如作坊,但是客戶向他要的是「國標」產品。吳獻法受客戶啟發,註冊了「EXPLOIT開拓」,是第8類五金工具商標。1999年他拿到了「EXPLOIT開拓」的註冊商標後,委託全國300多家能夠達到國標標準的工廠貼牌生產五金工具,同時,又先後在全球60多個國家註冊公司品牌EXPLOIT(開拓),有各項專利產品20多種,產品銷往9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際市場上有20多家加盟商。 在這個階段,吳獻法實行的是買全國賣全球的戰略,就是從全國各地買進貼牌生產的五金工具,再賣到全世界去。
  • 還被蒙在鼓裡呢?這家公司早沒工廠了,買回家的其實都是「貼牌貨」
    電商在我們生活中越來越普及了,但是正因為電商的發展壯大,很多的實體店還有工廠都面臨著倒閉。但是國內有一家幾十年的老品牌雖然沒有倒閉,但是卻把旗下的工廠全都關了,至今很多消費者還被蒙在鼓裡呢!
  • 拖鞋增塑劑超標195倍 回力貼牌生產隱憂仍存
    由於採取授權貼牌生產的模式,以「國潮風」為標籤的回力,再次暴露了質量方面的管控隱患,如果未能及時處理好此次質量問題,無疑將會讓這家老牌鞋企積攢的口碑與情懷受損,成為「國貨」復興的攔路虎。缺失的渠道管理雖然回力天貓旗艦店已找不到塑料拖鞋的產品,但在淘寶店鋪上,仍存在同類商品。在電商平臺上,有很多店鋪都寫著「回力」字樣,有些店還將回力的授權書展示在產品詳情頁。
  • 產品代工,真的就是貼牌嗎?小米:其實這可能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同時,近些年小米大力打造自家的智能生態系統,引入了很多智能家居,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這些產品並非小米自家的工廠生產,而是其他代工廠生產,然後以小米的名義進行銷售,所以才會越來越多的人覺得小米的產品就是貼牌產品。
  • 靠貼商標一年淨賺9個億,多少人被這個品牌「騙過」?
    事實上,南極電商早在2015年就完全放棄了實體零售和直銷。去年《南方周末》曾報導過南極電商,這個公司已經不生產任何商品,只出售吊牌,只要你給錢就可以授權給你,並且還給你附送廣告位和活動報名,如果遇到調查,他們會給你提供證明規避處罰。
  • 塑料之鄉台州探訪:企業撕掉貼牌標籤 向價值鏈上遊爬升
    原標題:塑料之鄉台州探訪:企業撕掉貼牌標籤,向價值鏈上遊爬升   「以前是一周一個貨櫃,現在是每天都有櫃。
  • 又一品牌早變「貼牌貨」,一年狂賺12億,多少人交過「智商稅」?
    以前人們買東西可能只追求價格,如今買東西追求更多的可能是品牌。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購買一些品牌生產的商品,質量才能有保證。 說起保暖內衣這一市場,相信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北極絨、南極人、俞兆林以及恆源祥等品牌,畢竟這些品牌很早就出現在大眾視野中了。 以前對於不少人來說,這些品牌的價格還是比較貴的。不過經常網購的人應該會發現,現在這些品牌的價格已經越來越便宜了,有些時候幾十塊也能買到一套品牌的保暖內衣。
  • 「天使」與「惡魔」同體,南極人的貼牌生意是長久之計嗎?
    很多人會心生疑問:過去那個專門生產保暖內衣的南極人去哪裡了?這些紛繁錯雜的店鋪裡,到底哪些是李逵,哪些是李鬼? 實際上,這些店都是假的,或者說,都是真的。這一年,南極人砍掉了所有的生產線和銷售端,賣掉經營十多年的所有工廠,只保留「南極人」這個品牌,並推出了「NGTT」南極人共同體商業模式。 創始人張玉祥坦言,這是受到恆源祥啟發,「基本參照恆源祥模式,與社會聯盟結合體,在生產、銷售、品牌上共同合作,搞現有一條龍服裝企業」。
  • 內蒙古農畜產品「蒙」字標發布 首批五類產品9家企業獲「蒙」字認證
    內蒙古農畜產品「蒙」字標發布 首批五類產品9家企業獲「蒙」字認證 2020-11-18 14:26:13  當天,由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主辦的「蒙」字標發布會在北京舉辦,會議宣布首批五類產品9家企業獲得「蒙」字標認證授權。
  • 【注意】@愛吃零食的「饞嘴貓」,這十幾家企業生產的食品不能買!
    公布了此前抽檢中發現的,涉及全省21家生產經營企業的16批次不合格食品風險控制的最新進展。,規格型號:450克/瓶,生產日期:2019年9月2日)菌落總數項目不合格。:散裝稱重,生產日期:2019年8月8日)酸價(以脂肪計)項目不合格。
  • 不做代工做品牌四川服飾企業新電商衝刺千萬銷售額
    在距離廣安市區半小時車程的廣安市經開區前鋒園區,一排排廠房整齊劃一,這裡遠近的工人和周邊居民,時常會來到園區的廣安冠溢服飾工廠展區買衣服 ,「他們是給大品牌生產服裝的,品質肯定有保障。」給大品牌做貼牌生產——廣安冠溢服飾的總經理宋建國,正一步步撕掉這個舊的標籤。
  • 貼牌琴和代工鋼琴區別在哪裡?
    這個區間對於其他的鋼琴品牌比如賽樂爾、山葉、卡瓦依、珠江高端系列等都有著不小的競爭力。當然,網上一直有人在攻擊說埃塞克斯是珠江廠代工的,買它不如買一兩萬的珠江?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當然,網上輿論的噴子說什麼的都有,有的說是代工的,更有不懂內行的說是貼牌琴?更有說金斯伯格鋼琴廠也在代工?今天,就為大家詳細解釋一下,鋼琴業內,貼牌和代工是什麼樣的概念,這兩種鋼琴區別在哪裡?
  • 「蒙」字標展示好產品憑什麼如此「硬核」
    北京2020年11月20日 /美通社/ -- 隨著11月18日「蒙」字標正式發布,首批五類產品9家企業獲得認證授權,並與多家餐飲商籤約合作。「蒙」字標甄選出的草原尚品,開啟內蒙古味道香飄萬裡新徵程。在甄選、認證、展示好產品上,「蒙」字標展現出「硬核」姿態,其中一大關鍵在於科技賦能。
  • 賣產品沒有生產線?這家企業僅靠提供商標,空手套白狼半年賺50億
    自從電商興起之後,大家發現以往價格高昂的大品牌價格也親民了不少,也因此成為了消費者心目中的優選品牌,一旦有需求,就回購老品牌產品。不過近來消費者們頻頻發現,這一家老品牌的產品,不同時間段購買的時候,這發回來的貨,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差別可大了!這是什麼原因呢?
  • 起底羊絨衫製售江湖:羊絨、羊毛難分辨 貼牌、仿冒「一條龍」
    從理論上說,綿羊不產絨,產的是羊毛,而羊絨比羊毛更細,有些商家自稱是綿羊絨的產品,是在打「擦邊球」。魚龍混雜的市場那麼,商家們的貨源都來自哪裡?這些相對低廉的羊絨衫又是如何生產、製作並流向市場的?位於河北省邢臺市的清河縣無疑是繞不開的地方,這裡被稱為「中國羊絨之都」,是世界最大的羊絨及羊絨製品集散地,全球每年有40%的羊絨製品在清河縣進行交易。
  • 格蘭仕拋新證據 新寶貼牌再侵權?
    作為國內小家電「代工大王」,新寶股份近幾年也在嘗試轉型,其代理的英國家電摩飛成為網紅品牌,但這次訴訟明顯暴露了其單一貼牌代工者的定位尷尬。五大新證格蘭仕向北京商報記者提供了以下5個新的證據,反駁新寶股份「不存在侵權行為」的說法。
  • 貼牌銷售「TOTO」「九牧」「四維」等衛浴用品,不良商販被判刑
    近日,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一起假冒註冊商標案件,被告人嚴某洪、李某廣因生產、銷售假冒「名牌」衛浴產品,雙雙被判處刑罰。被告人嚴某洪、李某廣為廣東省潮州市居民。2019年4月,二人為賺錢,意圖假冒「swe11」「JOM00」等知名衛浴產品,將其低價銷售,牟取利益。
  • 夜視儀被疑貼牌,劣質雷達被起訴
    如果 及印度軍工企業的話,那麼巴拉特公司一個不能不提的大型企業,這是印度軍用電子軍工企業的龍頭老大,可以說是印度軍工的巨頭級企業之一,那麼印度軍工巨頭巴拉特啥水平?炮兵雷達如果在國際範圍內排名的話,印度的巴拉特公司確實名氣不低,不可低估的一個存在,自立於1954年,總部位於班加羅爾,擁有至少9家企業,以及1萬名以上的員工主要從事軍用電子產品的研發與生產
  • 不做貼牌,只堅持自己的獨門配方,李子柒品牌很有擔當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勵志的人,比如說李子柒,就是一個十分勵志的人。李子柒用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千萬粉絲的關注,取得了不俗的美食成績,令人感到十分佩服。李子柒品牌有很多產品, 並且很多產品都是十分熱門的。比如說柳州螺螄粉、桂花堅果藕粉、紫薯蒸米糕等等美食,都是十分熱門的產品,深受人們的喜愛。並且,這些美食,都是中國各地的特色美食,滿載古典傳統文化元素。就拿柳州螺螄粉來講,就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備受青睞,還取得了年銷售量50萬份的成績,散發國貨的魅力。
  • 全是貼牌貨?沒技術?雷軍表示:我很鬱悶
    第一個誤解就是「小米產品都是中低端」:在十年前,小米希望用網際網路解決製造業的問題,解決國貨質量差、被人看不起的問題,結果乾了十年,大家覺得小米還是中低端,我挺鬱悶的。而要消除這個誤解,做大家理解的高端手機,那就是賣得貴,小米產品只有在貴的價格立住了,才能得到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