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已解體,為什麼西方還要繼續針對南聯盟?在於這三個原因

2020-12-22 舊書卷裡的長安

冷戰時期是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跟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對峙,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參與了站邊,不過南斯拉夫很奇怪,他也是社會主義國家,在當時來說也算大國,但是走的卻是中立路線。

不過南斯拉夫本來就是由幾個國家組成的聯邦共和國,自從狄托死後,其國內就再也沒人有威望壓制。蘇聯一解體,當時南斯拉夫的社會主義更是沒了依靠。

狄托

在西方的慫恿、支持下,南斯拉夫爆發了數次內戰。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赫,馬其頓四國先後獨立,因此昔日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步了蘇聯的後塵直接解體了。

唯有小國黑山不願獨立,依然跟隨著作為主體的塞爾維亞,組成了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不過這個南聯盟人口不到千萬,疆域也只有十萬平方公裡左右,在解體之後更顯得虛弱,與當初的南斯拉夫無法相比。

但就是這樣的南聯盟,西方國家依然沒有放過,1992年成立,2003年就再次解體,存活時間只有短短十年左右。西方用一場科索沃戰爭徹底打散了南聯盟。

這就讓人不禁疑惑,明明自從南斯拉夫解體後,其下的國家都沒法對西方產生威脅,為什麼還非要挑起科索沃的問題,一定要再次肢解南聯盟呢?主要在於三個原因。

曾經的南斯拉夫

1、 意識形態的差別

當時蘇聯的解體讓西方歡呼雀躍,東歐劇變讓歐洲主要領導人想要一鼓作氣徹底消滅歐洲的布爾什維克,其中以英國"鐵娘子"柴契爾夫人最為強硬。

她甚至公開宣稱:"要消滅歐洲大陸最後一個布爾什維克"。美國雖不在歐洲,但一直視歐洲為大本營,所以想法也是一樣的。

而南聯盟被迫從南斯拉夫脫離出來後,想走的制度依然是南斯拉夫模式,時任南聯盟總統的米洛舍維奇也曾公開說"我們是歐洲最後一個布爾什維克"。這與西方的觀念就有了直接衝突,這點也算最直接的原因。

北約的轟炸

2、 繼續圍堵俄羅斯

蘇聯解體後,西方世界對俄羅斯仍是不放心的,畢竟其繼承了大量的蘇聯遺產,軍事實力依然可怕。所以當時西方人希望俄羅斯再次解體,這在葉爾欽的手上真的差點就做到了。

不過自從普京上臺後開始發生了改變,雖然開始也向西方示好,但強硬的作風已經日漸顯露出來,借著南聯盟的跳板逐漸在中東地區發展。

西方想要圍堵俄羅斯,就必須要斷絕他南下的道路,斷絕道路就必須要搞掉這個與俄羅斯關係不錯的南聯盟。

因此西方挑起了科索沃爭端,且強行拉黑山進入北約,導致南聯盟走向解體,之後的塞爾維亞自顧不暇也失去了出海口,被堵死在巴爾幹半島。

從這點上來看,西方人達到了他們的戰略目的。

巴爾幹半島

3、 戰略地位的重要

這點跟第二點有些類似,只是目的不同,巴爾幹半島近代以來就是"火藥桶",能有這個名稱也是說明地理位置的重要,否則不會有那麼多爭端。

控制了巴爾幹半島就等於控制地中海,能扼住中東,如此要地西方怎麼可能放手,而當時斯洛維尼亞等國進入了西方懷抱,只有南聯盟依舊不願屈服。

且當時的南聯盟雖然比不上南斯拉夫,但畢竟繼承了其主體,在巴爾幹半島的影響力極大,在其他國家還是有一定群眾基礎的。

所以想要掌控巴爾幹半島,那就必須搞垮南聯盟。

科索沃衝突局勢

種種因素之下,西方人的幹涉逐步加深,一個虛弱的南聯盟又如何能應對西方多個國家的針對?因此,南聯盟只有短短十年的壽命。

相關焦點

  • 「巴爾幹之虎」:1國變7國,前南斯拉夫為何崩潰解體?
    是不是有點懵,其實很好理解的,因為在它的歷史上一共有三個「南斯拉夫」。 不過這三個人,不會像我們魏、蜀、吳一樣在一起鬥來鬥去的。首先來看的是第一個南斯拉夫階段,這一階段還得從巴爾幹半島這個「火藥桶」說起。史君覺得這個地理名稱大家應該還是很熟悉的吧。
  • 南斯拉夫民族衝突原因探析
    1974年,南聯邦修憲,再次提高這兩個自治州的地位,使她們與其他六個共和國的地位相等。南共擴大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的自治權,實際上是將塞爾維亞一分為三,況且這兩個自治省要求獨立的傾向得到了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的支持,這讓塞族十分惱火。這種帶有國家政令性質的強迫性政策,遇到塞爾維亞這樣比較強勢的民族,反抗是遲早要爆發的。
  • 痛擊美國,南斯拉夫可以的!|地球知識局
    今天,在原屬南斯拉夫的土地上共有六個主權國家,即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赫、馬其頓和黑山。分裂,使南斯拉夫籃球迅速衰落在西方推動的「民主化」浪潮衝擊下,南斯拉夫知識界完全接受了西方的政治話語,似乎只要採用了西方的政治制度,南斯拉夫面臨的所有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 為何我們的兄弟之國南斯拉夫會解體,而我國卻永遠不會?
    因為巴爾幹半島上廣泛分布著南斯拉夫民族,他們與西斯拉夫和東斯拉夫之間的關係十分密切。歷史上,沙俄為了向南打通通往地中海的通道,與英法以及奧斯曼帝國在該地區展開了激烈的爭奪,而奧匈帝國也試圖打通連接亞得裡亞海的通道,也加入了地區紛爭。
  • 為什麼南斯拉夫消失了?
    2003年2月,南斯拉夫聯盟議會兩院通過《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憲章》,南聯盟改名為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至此,南斯拉夫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然而,僅僅過了3年,黑山舉行獨立公投,塞蒙解體為塞爾維亞共和國與黑山兩個主權國家,又過了兩年,塞爾維亞自治省科索沃單方面宣布脫離塞爾維亞共和國獨立,這是發生在南斯拉夫聯邦土地上的第三次「裂變」。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南聯邦到南聯盟最終解體的呢?
  • 二戰後南斯拉夫的巴爾幹聯邦計劃為什麼最終沒有成功?
    1920年6月,南共二大通過的綱領中,提出建立「南斯拉夫蘇維埃共和國,這個南斯拉夫蘇維埃共和國將加入巴爾幹蘇維埃聯邦,最終將加入世界共產主義聯盟。」在1948年二月舉行的蘇聯、南斯拉夫、保加利亞三黨莫斯科會談中,針對南斯拉夫打算兼併阿爾巴尼亞的行為,史達林多次強調「阿爾巴尼亞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他並且以開玩笑的方式對南共代表提出蘇聯也要「參加南斯拉夫聯邦」。這顯然是反對南斯拉夫擴張的一種方式。
  • 為何說狄托「毀了」南斯拉夫呢?
    最典型的就是南斯拉夫,為何說狄托「毀了」南斯拉夫呢?因為他幹了三件事,徹底毀了南斯拉夫。我們知道南斯拉夫那是二戰後產生了歐洲強國,國土超過26萬平方公裡,人口眾多,軍事強悍,素來有巴爾幹猛虎之稱,那是強大無比。而我們也知道,建立南斯拉夫的就是狄托,是狄托這位強悍的總統,在位長達40年,帶領南斯拉夫走向強大,成為世界最繁榮的國家,連美國和蘇聯都不敢招惹。
  • 南斯拉夫被美國和歐洲一分為七,為什麼塞爾維亞還想加入歐盟
    不過這都是過去的輝煌了,東歐劇變後,南斯拉夫再三解體,在經歷10年內戰後,整個聯邦一分為七,而作為昔日南斯拉夫主體的塞爾維亞,隨著黑山的離去,也硬生生被擠成了一個純內陸國家,總面積只剩下區區8萬平方公裡,人口600來萬,淪為一個毫無存在感的歐洲小國。
  • 啊,老朋友再相見:中國與南斯拉夫的交往小史
    從此,南斯拉夫與蘇聯和東歐國家斷絕了外交關係。當時中國共產黨正處於解放戰爭的關鍵時期,需要社會主義陣營的支持,因為這個原因,以致新中國成立後,與南斯拉夫的建交的意願也被暫時擱置。曾主持對南斯拉夫進行批判的史達林於1953年逝世,蘇南關係由此開始解凍,中南關係的最大障礙也漸漸消融。同年,南駐匈牙利、印度、保加利亞使館多次試圖就中南關係進行接觸。
  • 若不解體,何懼夢之隊?盤點南斯拉夫最佳陣容:籃球人才輩出!
    這幾位已經成為聯盟中堅力量的歐洲球星紛紛打出了職業生涯的代表賽季。 可能鮮有人知的是,如果時間倒退到30年之前,這幾位表現出眾球員會有一個共同的祖國,而這個國家的名字則是南斯拉夫。
  • 南斯拉夫一分為七,狄托去世40年,7國民眾為何懷念狄托統治?
    有人說南斯拉夫獨立富強後,狄托生活就如一個帝王,他在南斯拉夫有很多別墅,二戰後,狄托別墅沒人知道多少。不過作為一個開國元首,享受些也無可厚非,但畢竟南斯拉夫不像西方高度發達的國家,雖然比華約國家要強,但狄托奢侈後來也遭到民眾的不滿。這是後話。
  • 10年時間,親手毀了南斯拉夫
    狄托成就了南斯拉夫毫無疑問,狄托是南斯拉夫的英雄,沒有狄托也就沒有南斯拉夫,他是南斯拉夫政治家、革命家、軍事家、外交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意法西斯侵略者以23個師的兵力佔領了南斯拉夫,狄托帶領南斯拉夫人民為反抗德國法西斯侵略、贏得國家獨立做出貢獻。曾登上美國《時代》周刊雜誌封面。
  • 南斯拉夫屢屢觸怒蘇聯,為何沒有遭到蘇聯的入侵
    南斯拉夫可是二戰中東歐唯一一個沒有依靠蘇聯人自己趕走德國人的國家。面對全民皆兵的南斯拉夫,蘇聯人也得掂量掂量。南斯拉夫國內地形複雜,多山地和丘陵,不利於蘇軍機械化部隊作戰。長期備戰的南斯拉夫可以在第一時間動員數百萬武裝人員,依託地形和蘇聯人長期對抗,蘇聯人即使贏了也得大傷元氣。一個阿富汗就把蘇聯拖個半死,別說比阿富汗強大數倍、更加團結的南斯拉夫。
  • 前南斯拉夫的「黃金一代」擊敗美國籃球,卻敗給了國家
    自1991年迪瓦茨、德約德維奇、庫科奇和拉德加最後一次聯手獲得歐洲冠軍之後,巴爾幹半島便戰亂不斷,團結的前南斯拉夫因此四分五裂,幾十萬平民流離失所。前南斯拉夫籃球也沒能在戰火中獨善其身,「黃金一代」終告解體。
  • 因為主體太弱而解體的兩個國家,現在都已「滅亡」,原因是什麼?
    如果主體民族比較弱小的話,那麼這個國家的下場往往都是非常悽慘的,甚至家國都會滅亡,我們中國之所以能夠屹立五千年之久不倒,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中國的主體民族比較強悍。相對於主體比較弱的國家,國家在強大的話也不可能會很持久,下面小編說的這個國家就是因為主體民族不強而解體的。
  • 蘇聯解體是老布希的功勞?哈佛大學教授:直接原因是烏克蘭獨立
    他的作品《大國的崩潰:蘇聯解體的臺前幕後》對蘇聯解體的原因作出了一個完全不同大眾所普遍接受的對蘇聯解體的解釋的解答,核心內容是蘇聯解體的真正原因在於內部的民族衝突和高層權力鬥爭,直接誘因是俄羅斯和烏克蘭政治精英之間的衝突,雙方無法繼續在一個國家的框架下合作。而美國在蘇聯解體後將自己視為冷戰贏家,這種說法其實是老布希為自己邀功的競選策略,而非歷史真相。
  • 世間再無南斯拉夫,其四分五裂後的繼承者是我國的友邦—塞爾維亞
    2、脆弱的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是一個聯合體,二戰後,在1946年更名為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領袖是大名鼎鼎的狄托。 南斯拉夫實行聯邦制,由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波赫)、馬其頓、黑山6個共和國組成,面積約25.58萬平方公裡。
  • 蘇聯迅速解體,應該全部歸咎於戈巴契夫,還是另有原因?
    作為一種新型的、不同於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它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從空想社會主義到科學社會主義,將近三個世紀的發展路程。可見,一種政治制度的落地,是要在歷史長期發展過程中才能不斷完善,最終才能形成一種科學的政治制度。
  • 美軍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後,為何中國不讓美血債血償
    相信肯定很多人還記得21年前,美軍用其隱形戰略轟炸機B2轟炸了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造成三名中國記者遇難,當時這件事讓中國人民無比憤慨。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挑釁,美軍當時使用的是精確制導飛彈,在對南聯盟轟炸時完全有能力避開中國大使館,然而卻精準打上了,不得不讓人認為美軍是有意而為之,那麼這件事是如何收場的呢?美軍有沒有血債血償?90年代的中國遠沒有現在強大,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當時也沒有辦法制衡美國,所以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到處耀武揚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