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等級的劃分標準主要根據一個宇宙文明對能源的掌控使用情況!一級文明是行星文明,能夠掌控整顆行星的能源!
二級文明的含義是前蘇聯卡爾達肖夫想像了宇宙中以文明對於能源利用的方式來區分文明的等級,完全掌控行星能源的為一級,二級則能利用整個恆星能源,徹底利用整個星系能源則是三級!而我們人類大約處在0.7級左右!
而一般情況下,戴森球被認為是二級文明的象徵,如果一個文明能建造戴森球,意味著達到了二級文明!何為戴森球?
所謂的戴森球就是建立一個可以360°無死角完全覆蓋恆星的外殼,然後讓這個外殼收集恆星能量以此來供應人類文明,這個外殼就是所謂的戴森球。
戴森球聽起來好像挺簡單,但其實實施起來並不怎麼高效有用。首先恆星過於巨大,而建立一個完全覆蓋恆星的外殼那得需要海量的資源。
即便把地球拆了,還有點差強人意,因為太陽本身就是地球的130萬倍。第二,太陽溫度很高,所以建立戴森球的材料必須耐高溫,而這種材料很難得,用來建立戴森球真的有點浪費了。
不過,戴森球只是通向二級文明的方式之一,況且戴森球本身也是一個假象概念,未來的人類文明有很多種通向二級文明的但是,並不一定非得通過戴森球!
比如說,科學家們發現真空本身就蘊藏著巨大能量,而真空在宇宙中是最普遍的存在,如果我們能夠掌控這種真空能量,完全能夠進入二級文明甚至更高等級!
當然以能源利用方式分級有一定的科學性,畢竟人類從誕生到現代化就是一個能源利用的過程,很多朋友比喻人類的文明進程就是一個變著花樣燒水的過程,其實這還真沒錯。
即使在未來實現核聚變也同樣得燒水,然後蒸汽推動汽輪機帶動發電機發出我們需要的電能!但這也從另一個角度絕佳的諷刺了我們能量轉換技術的落後,畢竟這樣轉換來轉換去就會有各種損失,最終到達用戶手裡也就30%到頂天了!燃氣輪機的效率比較高一些,但速度太快需要減速齒輪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