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傻了,怎麼可能存在戴森球這樣的二級文明

2020-12-19 幻陸

戴森球和三級文明

戴森球,是弗裡曼·戴森在1960年就提出的一種理論。所謂「戴森球」其實就是直徑2億km不等,用來包裹恆星開採恆星能的人造天體。這是一個利用恆星做動力源的天然的核聚變反應堆。

說到戴森球 就不得不說網上流行的「三級文明」,又叫卡爾達舍夫等級。奇怪的是百度這個人 沒有資料。於是搜了下這個名字,才了解到了他:尼古拉·謝苗諾維奇·卡爾達肖夫

1964年,蘇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舍夫提出了一種分等級方法,他認為通過掌握不同能量控制技術對文明進行等級劃分比較合適,而且劃分方法比較簡單,一級文明指的就是能利用和改造所在行星行星的能源和資源的文明;二等級文明就是能利用和改造所在恆星系統的能源和資源的文明,三級文明就是能利用和改造所在星系的能源和資源的文明。三種文明的高低層次不同,所具備的能力當然也不同。

戴森球的應用場景

簡單理解就是把恆星儘可能的包裹起來,充分利用恆星輻射所帶來的能源。供給文明發展使用。將過剩的能源進行存儲利用。總之,就是讓現在的能源儲備,成難以想像的方式進行存儲,在需要的時候進行釋放。比如將能這些能源用於發電,或者應用於星際航行等。

那麼既然戴森球這麼好,為什麼我說這不現實呢?

首先我們知道輻射是波是弦,是會震動的 通過振動產生能量,比如光能熱能,在轉化成文明所需要的能量資源。

所以戴森球是由物質組成,來攔截恆星輻射,進行輻射。而這種震動反饋表面是硬制物質的效果會比較好。

如果將恆星能源做成電能存儲,最好的方式是太陽能電池板陣列組成的戴森球,那麼就目前來看,太陽能電池板的壽命也就二十多年。

這不是現有技術的制約,而是物質都會發生反應,反應耗盡,作用也就消失了,不是延長時間就能解決的。

所以當電池板壽命結束後,就需要進行替換。

有沒有好點的方式呢?那就是生物技術,比如光合作用,植物存活周期是非常長的。那麼相對應的,就需要存在一定的生態系統,光讓植物機械式地幹活,效率自然是不會高的。

所以這樣衍生出來所需的物質將會是幾何式的增長。

無法建造戴森球的觀點

資源短缺的缺陷

然後一個最現實的問題,在太陽系中,太陽的質量佔比99.8%,剩下的0.2%的質量才是八大行星和矮行星及小行星和彗星及塵埃所組成的物質。

當然,這0.2%的物質,要在恆星宜居帶邊緣包裹99.8%的恆星。動動腦子就知道不切實際,而且,這麼大的範圍,還有可能遭到星際物質的碰撞。

所以從資源上來說,要實現戴森球,除非開通星際高公路,然後進入到星際空間,到最近的恆星掠奪該星系所有的物質來建造。真能克服這些問題,那就已經達到三級文明了。也就是說,建造戴森球屬於降維行為。就好比一個千萬富翁每個月給自己開1w塊錢的工資。

物理規律

然後從軌道上來說,要建造包裹恆星的穩定球體,是比較難的,一切都在運動,而且很難回到原點,一切都是在變化中的,要建造個球體,會因為軌跡變化,而導致部分擠壓,部分疏遠,擠壓的部分質量大,疏遠的 部分質量少。而且在同一軌道的物體最終會因為引力而最終發生碰撞,玩過宇宙沙盤的就知道,在赤道附近鋪滿月球,最終月球會發生碰撞而功虧於潰。如果向木星環那樣,我們也知道,木星環無時無刻的都在撞向木星下起流星雨。這種情況也堅持不了太長時間。

其次,如果真的搭建了戴森球,恆星也會因為這層屏障,而導致恆星天體地址活動,最終釋放更強的物質拋射來釋放壓力,所以會造成恆星的不穩定。

所以,戴森球不可能存在,一方面是物質匱乏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物理規律不可被克服。

其實地球就是戴森球

雖然戴森球不存在,但是利用恆星輻射卻是已經實現了的,比如風力發電機,太陽能陣列發電廠等,這些均說明在利用恆星資源來實現過渡到一級文明了。

再換句話說,其實行星本身就是個戴森球,包裹的地幔也是恆星物質,只是他本身被完全包裹住了。

相關焦點

  • 當人類文明邁向二級文明的時候,戴森球有可能被造出來嗎?
    但由於人類太空探索能力有限,除了月球之外還無法去到更遙遠的地方探索,因此有科學家設想宇宙中可能存在著外星文明,其中前蘇聯一位名為卡爾達舍夫的天體物理學家還給宇宙中潛在的文明劃分等級。根據卡爾達舍夫的劃分標準,宇宙中的一級文明也叫行星文明,顧名思義就是能夠動用整個行星所有的資源,人類目前仍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 1500光年外發現疑似「戴森球」的存在?我們旁邊就有二級文明?
    這就意味著宇宙中大概率會有其他文明的存在,可是如果真的存在,為什麼我們沒有發現一個呢?為了找到地外文明,我們發出了信號,還將人類的有關信息發送到了宇宙裡,到現在我們還沒有接到任何回應。2、在近一個世紀的尋找中,我們也並不是一無所獲。在1500光年之外,有一個星系叫天鵝座,這裡有一顆叫做塔比星的恆星。
  • 人類最終一定會採用戴森球方式升級到二級文明嗎?
    文明等級的劃分標準主要根據一個宇宙文明對能源的掌控使用情況!一級文明是行星文明,能夠掌控整顆行星的能源! 二級文明的含義是前蘇聯卡爾達肖夫想像了宇宙中以文明對於能源利用的方式來區分文明的等級,完全掌控行星能源的為一級,二級則能利用整個恆星能源,徹底利用整個星系能源則是三級!
  • 宇宙二級文明被發現了?科學家在天鵝座找到證據,疑似「戴森球」
    人類的誕生與宇宙相比實在是微不可言,存在僅僅只有不過短短數百萬年的時間,而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也只有幾百萬年。不過,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們對地球和宇宙的研究也在不斷取得進展。科學家們通過觀察和推測,將宇宙文明等級進行了劃分。
  • 宇宙中存在2級文明?在1840光年外,疑似有人建造戴森球!
    宇宙中存在2級文明?在1840光年外,疑似有人建造戴森球!如果我們可以把整個太陽所有的能源全部佔為己用,這是不是就意味著我們可以獲得更多的能源,從而讓文明有更新的發展呢?於是在戴森球這一概念就出現了。星際文明建立戴森球戴森認為在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星系當中,他們應該有能力利用整個恆星的能源,建造一個非常特殊的巨大結構,可以將恆星包裹起來,核心在散發能源的時候就不會繼續向外輻射了,而是受到戴森球的影響被儲存在內部,等到有需要的時候,直接從戴森球裡面獲取能量就可以了。但是這需要極為高度發達的文明。
  • 二級文明已經出現?距地球1400光年,它是何方神聖?
    根據黑暗森林法則來看,宇宙是存在很多文明的,並且外星文明也是有威脅的,雖然關於外星文明只是人們的一種猜想,但是外星文明是究竟存不存在,我們也無法否認。畢竟宇宙這麼龐大,人類作為智慧生命探索到的宇宙也只是冰山一角。
  • 塔比星上有外星文明嗎?宇宙Ⅱ級文明建造戴森球,或許是真的!
    塔比星上有外星文明嗎?宇宙Ⅱ級文明建造戴森球,或許是真的!地球上萬物的生長都要依靠太陽,太陽源源不斷的提供光和熱。因為有它的存在,萬物才恢復了生機。可以想像沒有太陽的日子,地球將陷入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世界,估計一些生物將朝著惡劣的趨勢發展。
  • 二級文明已經出現?可能與塔比星有關,難道霍金的預言瞞不住了?
    二級文明已經出現?可能與塔比星有關,難道霍金的預言瞞不住了?提起劉慈欣,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在最近的一段時間裡,《三體》這部小說已經是紅遍網絡。它講述的是宇宙文明之間的故事,劉慈欣提出了一個非常特別的「黑暗森林法則」。
  • 2級文明是什麼概念?和這樣的文明對比,人類文明還不如螻蟻!
    所謂的二級文明就是大家常說的恆星級文明,它和0級還有1級文明是天差地別的存在,如果用修真小說來形容的話,0級文明就是元嬰期,1級文明就是金丹期,而二級文明就是大神期,三者間的差距就是如斯恐怖的存在,在二級文明中行星只是據點級的存在,恆星將是文明的能源池,相信大家都知道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我們所處的區域是太陽系,而太陽就是一顆非常巨大的恆星
  • 一百多顆恆星突然「消失」,疑似發現外星文明建造的「戴森球」!
    恆星是宇宙中最常見的天體,其壽命基本上從幾十億年到上百億年不等,一顆恆星在理論上是不可能無緣無故地消失的。但是在高等宇宙文明的幹涉下,恆星也能夠突然「消失」,那就被建造成了一個「戴森球」。而現在就有科學家,正在對宇宙中那些突然消失的恆星在做分析調查。
  • 如果可控核聚變實現無限能源,戴森球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由於人類目前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還會繼續,同時核能、太陽能等新能源也在逐漸發展,所以人類文明還達不到一級,充其量只有0.8級左右。宇宙二級文明:即恆星文明,就是能夠對整個恆星系的能源進行調用,科學家就是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了戴森球的概念。
  • 尋求地外人類可以居住的行星:意外發現地外二級行星文明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2015年7月23號NASA宣布發現了一顆是地球2.0倍的行星:克卜勒452B,就是現在我們熟知的超級地球,這顆行星距離地球1400光年,體積比地球大60%,據NASA科學家推測,這顆行星很可能是一顆巖石類行星,而且這顆超級地球距離其母恆星的位置和地球距離太陽的位置非常相似,所以科學家預測這顆超級地球很有可能存在著液態水以及存在著生命
  • 1400光年外發現的塔比星,上面真的存在生命嗎?它們是幾級文明?
    自己居住行星上的能源將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那麼他們或許就會從自己所在恆星系統中的其他地方提取能源,他們可能會毀掉兩三顆行星來製造一種裝置,可以包裹住恆星來吸取恆星能量的超大裝置。這個就是戴森球。之後,卡爾達舍夫根據能源的利用率,提出了著名的文明等級劃分,一級文明可以利用並掌握自己所在行星的全部能源。二級文明可以利用並掌握自己所在恆星系統的全部能源。
  • 戴森球到底是個啥玩意,人類最終真有這個能力把它給弄出來嗎?
    這個理論認為宇宙文明的主要劃分依據,就是文明所能夠控制和利用能量大小,而且這些能量主要用於對地外文明的通訊等活動。一級文明為行星級文明,就是文明體能夠完全控制和利用自己存在的本行星能源和資源,作為人類就是能夠控制和利用地球能量,這個能量利用總量需達到1.74x10^17J/s(焦耳/秒),這個能量其實就是地球現在接收到太陽的能量。
  • 《戴森球計劃》:宇宙比例設定
    戴森球是弗裡曼·戴森在 1960 年提出的一種巨型結構,它用來包裹恆星,並且獲得其絕大多數的能量輸出,而在卡爾達舍夫等級中,能完全控制恆星能量,標誌著文明被劃分為二級文明類型(目前人類文明等級僅為 0.73)。如果在太陽系內修建一顆戴森球,那它的直徑將達 2 億千米!
  • 如果人類實現了可控核聚變,還需要建造戴森球嗎?必需要走的路
    氚在自然界中雖然不存在,但是它可以靠中子同鋰作用產生,而鋰在海水中就可以取到,由此可見,可控核聚變是一種清潔,安全,近乎無限的強大新能源。看到這裡,一些朋友產生了這樣一個疑問:如果人類實現了可控核聚變,還需要再建造戴森球嗎?
  • 大揭秘:宇宙文明等級
    一級文明的火箭不再使用化學燃料,因為化學燃料火箭存在極限速度,如果不藉助引力彈弓,甚至連第三宇宙速度都無法突破,衝出太陽系都不可能。所以一級文明不再可能使用這種效率低下的推進器,取而代之的是鋰離子推進器、正電子催化核聚變推進器、光子火箭發動機,這樣就可以輕鬆超越第三宇宙速度,但是能量的獲取只是達到一級文明的一種表現。
  • 最符合暗黑森林法則與戴森球理論的或許是天狼星?
    天狼b和c都是暗星,說明天狼a就像一個陷阱一樣,在引導宇宙中其他文明來探測,躲在天狼a後面的b和c就能觀測到宇宙中其他文明的科技發展高度,當然這只是推測,但萬一呢?戴森球是偉大的物理學家弗裡曼在1960年提出的一種理論,弗裡曼說宇宙中應該分為三個等級,地球處於0.72到0.75級左右,等到達一級科學文明就能動用地球上的所有能源;二級科學文明就是著名的戴森球,簡單來說就是用太陽能板把太陽全部包裹起來,把太陽的能量傳輸到地球上供人類使用;三級科學文明就是宇宙級的,把銀河系中所有的恆星都用戴森球包裹起來,人類就可以動用宇宙能源
  • 宇宙文明等級劃分,三級文明讓你目瞪口呆!
    對於宇宙文明的劃分,我們現階段一般採用尼古拉·卡戴舍夫提出的文明分類方法,這是一種衡量文明技術先進水平的方法,根據此方法模型,我們地球上的人類文明水平僅為0.75級。一級文明又被稱為「行星文明」該文明具有開採所有行星資源的能力,控制一顆行星的天氣、地震,甚至可以摧毀一顆行星,可惜我們人類連一級文明都達不到。
  • 如果宇宙文明可劃分為七級,人類在哪一個等級?答案讓我們沉默
    成為宇宙霸主這樣的夢想,相信每一個人類都是非常期待的。可是當我們真正見識到宇宙的浩瀚之後,卻不得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跟人類一樣的智慧生命,在宇宙中存在嗎?從宇宙浩瀚的角度以及宇宙的年齡來分析,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外星文明存在的概率基本是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