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中心醫院扶貧工作隊隊長對話上榨村村民,當好貧困群眾健康的...

2020-12-22 瀟湘晨報

柳斌(右)在張建海家詢問他的康復情況

□楚天都市報記者 陳詠

孝感市大悟縣河口鎮上榨村,是全市最偏遠的山村之一。受交通等自然條件所限,村裡經濟發展滯後,村民大多外出務工,不少村民因病致貧。

2015年起,孝感市中心醫院組建扶貧工作隊來到上榨村扶貧。如今,村裡環境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幾條通村公路全部拓寬,寬敞漂亮的村衛生室建了起來,村民看病方便了,醫療有了保障,村民穩步走上了脫貧路。

上榨村是如何實現逆襲的?12月7日,楚天都市報記者來到上榨村,實地採訪了扶貧工作隊隊長柳斌、村幹部晏發明等人。

扶貧工作隊名片

2015年3月,孝感市中心醫院扶貧工作隊進駐河口鎮三村——上榨村、順山村、金墩村,開展精準扶貧。上榨村扶貧工作隊有3名成員,來自孝感市中心醫院三個不同的科室。

貧困村名片

大悟縣河口鎮上榨村,位於河口鎮東北部,全村國土面積4.3平方公裡,全村1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75戶2160人。

全村耕地面積2377畝,山林面積2230畝。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06戶259人。

村衛生室有了心電圖儀

柳斌:扶貧工作隊籌集資金5萬元,建起了村衛生室。我們是來自醫院的扶貧隊,就要當好貧困群眾健康的守護者。

晏發明:村衛生室的病床、椅子全部是從醫院搬過來的,還能拍心電圖,村民看病更加方便了。

63歲的張建海在上榨村當了一輩子村醫。「之前只能叫『赤腳醫生』。沒有固定的場所,每天背著個藥箱出診。」張建海說。如今不同了,他每天穿著白大褂,準時到村衛生室上下班。

村衛生室就是村委會的一樓。記者看到幾排椅子,和孝感市中心醫院裡的椅子一模一樣。

除了這幾排整齊的椅子,大廳裡,櫃式空調、輸液架一應俱全。穿過大廳,有醫生的診室,還有兩間病房,病房裡擺放著的,也是和孝感市中心醫院一樣的病床。

除了病床和各種藥品,這個衛生室裡,還有一臺心電圖儀。

柳斌告訴記者,扶貧工作隊剛到上榨村時,村裡沒有衛生室,因為離河口鎮比較遠,村民們有個頭疼腦熱的,看病十分不方便。

2018年起,給村裡建一個衛生室,便列入了工作隊的辦事日程。

經過協調,工作隊籌集資金,加上孝感市中心醫院捐贈的部分藥品、器材,2019年,村衛生室開門接診。

「家門口就能看病,真是方便了。」村裡幾名70多歲的老人說,以前量個血壓、治個感冒都得去鎮裡,「多虧了孝感市中心醫院的工作隊。」

健康扶貧解決後顧之憂

柳斌:村裡貧困戶多數都是因病致貧,我們積極幫這些有重大疾病的貧困戶爭取醫保政策,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晏發明:村裡得大病的人多,孝感市中心醫院對口幫扶,很多村民受益。

上午沒有人來看病,張建海背著藥箱,騎著摩託車出了門,他要去給張建知做檢查。記者跟隨柳斌一同來到張建知家。

張建知以前是建築工人,在外務工給家裡蓋起了小洋樓。沒想到,一場大病,不僅讓他幹不了活,還花費了30多萬的治療費用。

扶貧工作隊積極協調,讓張建知報銷了一半多的醫療費。如今,張建知出院在家休養,還是會經常頭暈,過一段時間,張建海就會上門來給他做心電圖。

同樣因病致貧的,還有張世華家。張世華的媳婦是個聾啞人,還患上了乳腺癌。張世華在武漢的醫院裡照顧妻子,還有一雙兒女在外讀書,家裡全靠80歲的老母親支撐。

得知張世華家的情況後,柳斌和工作隊為他申請了輕鬆籌,籌得資金兩萬多元;同時為他們一家人申辦低保,寒暑假,還給他的女兒在村裡申請了一個公益性崗位。

「要不是政策好,要不是柳隊長,我們只怕活不下去了。」臨走前,張世華80歲的母親陽珠梅拉著柳斌的手,久久不願鬆開。

在上榨村村委會裡,一塊黑板上詳細地記錄著村裡的貧困戶、致貧原因及包保幹部。記者看到,致貧原因中,大部分都是因病致貧。

「村裡健康的勞動力,基本上都出去打工了。」柳斌告訴記者,留在村裡的,要麼是老人孩子,要麼是病人。為此,2019年至2020年,在工作隊的協調下,孝感市中心醫院專家多次來村義診,開展送健康進農戶;2019年,工作隊為村民辦理門診慢病重症卡83人次。

「疫情期間,我們大年初二就趕過來了。」柳斌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拖口罩的經歷。疫情突然來襲,村裡完全沒有口罩,聽說醫院裡有一些非醫用口罩,柳斌驅車百餘公裡,來到孝感市中心醫院,拖了一萬個口罩回到村裡,在路過家門口時,他給媳婦打了個電話:「疫情嚴重,我就不進來了。」

口罩拖到村裡,他和另外兩名隊員又開始挨家挨戶分發,此外,每天還要上門給每家每戶量體溫,「腿都快要走斷了。」

在他們的努力下,這個有300多名武漢返鄉人員的村子,無一例感染新冠。

路寬了水通了村美了

柳斌:之前易遷點的村民們反映,易遷點的水有異味。我們爭取資金,對易遷點的水源進行改造,如今,易遷點都能喝上甜美的水了。

晏發明:之前村裡的路很窄,錯車都錯不開,這兩年,路拓寬了,出行方便了。

在村委會對面,就是村裡的易遷點。易遷點的居民家裡,自來水清澈透亮。村民們說,多虧了工作隊,之前的水有一股怪味。工作隊聽說後,立即開始行動,多方籌措資金,將易遷點的飲水工程改造。

一整天,記者都在上榨村裡採訪。發現村公路很寬敞,都是水泥路面。

村民們介紹,之前,村裡的路雖然也是水泥路,但是很窄,錯車都錯不開。扶貧工作隊發現這一情況後,積極協調資金,對4.6公裡進村道路、6.6公裡村灣公路進行拓寬,目前已經全部完工。

路寬了,村子變美了,外面的資源自然就湧進了村裡。

2019年,在工作隊的協調下,一位返鄉創業的村民在村裡建起了扶貧車間,生產一些中藥材,帶動村裡9名貧困戶就業,月增收1200元。

2020年,村裡又興建起了2.1畝大棚,帶動8戶貧困戶就業。

「下一步,我們計劃成立村級綠茶基地。」對於村裡未來的發展,柳斌充滿了信心。

工作隊駐村

幫扶大事記

●2019年,爭取項目資金,4.6公裡進村道路拓寬

●2019年,協調5萬元醫療設備,建設村衛生室

●2019年至2020年,組織中心醫院專家來村義診,開展送健康進農戶

●2019年,辦理門診慢病重症卡83人次

●2019年,易遷點飲水工程改造完成,徹底解決飲水問題

●2019年,成立村級綠茶基地,綠茶種植項目80畝

●2019年,申報扶貧車間一個,帶動9名貧困戶就業,月增收1200元

●2020年,興建2.1畝大棚帶動8戶貧困戶就業

●2020年,村灣公路加寬6.6公裡

【來源:楚天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哈拉海鎮興隆堡村駐村工作隊:把扶貧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長春市農安縣哈拉海鎮興隆堡村駐村工作隊:把扶貧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2020-12-16 17: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群眾的貼心扶貧隊長——安徽省銅陵市公路局扶貧工作隊扶貧側記
    本網訊(黃言為)安徽省銅陵市樅陽縣湯溝鎮中心村位於湯溝鎮境內南西邊陲,與山鎮交界,1308戶,4629人口。2016年,樅陽縣行政區劃,隸屬銅陵市,中心村便與銅陵市公路局結下對子,成為公路局幫扶村。為了讓該村早日脫貧致富,駐村工作隊長一任接一任不懈努力,辛勤地撲在脫貧攻堅一線。
  • ...當好貧困群眾的健康守護者丨貴陽市觀山湖區百花湖鎮衛生院...
    10年前,懷著對成為白衣天使的憧憬,我如願成為了一名服務群眾的基層醫生。在這一路上,做「群眾信賴、品德高尚」的好醫生是我堅持的信念。我叫梅培磊,是觀山湖區百花湖鎮衛生院公共衛生、健康扶貧工作的負責人。百花湖鎮作為觀山湖區脫貧攻堅主戰場,健康扶貧任務十分艱巨。自2017年我成為百花湖鎮健康扶貧工作的負責人以來,每天除了要做好管理衛生院公共衛生的本職工作外,還要進村逐戶核對全鎮近2000名貧困人口的患病情況、居民健康檔案、籤約服務、健康體檢等信息。
  • 舍小家顧大家 甘當群眾貼心人——記漳縣三牌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
    通訊員 汪龍偉 包建超  2019年4月,漳縣殪虎橋鎮三牌村來了一位名叫陳保兵的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他是定西市水務投資集團公司城市供水有限公司副經理,受組織委派成為漳縣殪虎橋鎮三牌村擔任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  「進了一家門,就是一家人。
  • 我們的隊長——記石樓縣融媒體中心駐村工作隊隊長王捧平
    作為扶貧工作隊長,他深知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消除貧困、確保貧困戶穩定脫貧任重道遠,鞏固扶貧成果,提高貧困人口的生活質量和綜合素質,是一個長期的奮鬥攻堅過程。通過走訪村民100餘人次,從中了解分析了農村致貧、致困、制約經濟發展的原因,做到邊調查研究,邊宣傳黨中央的精準扶貧政策,邊思考探索幫扶方案和措施,詳細制定了駐村工作隊年度計劃、幫扶工作檯帳及貧困戶幫扶計劃、下莊村精準扶貧規劃等,作為精準扶貧工作的基礎資料。
  • 當好群眾的健康「守門人」
    日前,在贛州市贛縣區韓坊鎮中心衛生院,33歲的貧困戶廖太陽因慢性闌尾炎住院治療,待炎症消除後準備在衛生院做闌尾切除手術。  小病在鄉鎮就能看好,這是贛州市提升鄉鎮衛生院健康扶貧能力的縮影。針對健康扶貧存在的薄弱環節,該市重點加強了農村衛生健康基礎設施建設,築牢預防「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籬笆。
  • 當好群眾健康「守門人」——甘南州健康扶貧工作綜述
    近年來,甘南州把健康扶貧作為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目標的重要環節和關鍵舉措,按照讓貧困群眾「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的要求,紮實推進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醫技能力提升、貧困醫療救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公共衛生服務等工作,著力保基本、補短板、兜底線,全力保障人民健康,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南奠定堅實基礎。
  • ...故事」一以貫之踐行初心丨鎮遠縣陽鎮兩路村駐村工作隊隊長邰湘梅
    2018年5月,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肩上的擔子重了,腳底下的步子就邁不動了,但是一想到,在我的背後,是黨的重託,在我的面前,是群眾的期待,我就有了攻堅克難的勇氣和信心。宣講扶貧政策兩路村距鎮遠縣城10公裡。
  • 嶽塘區:健康扶貧開「良方」 不讓「病根」變「窮根」
    為防止已脫貧群眾因病致貧返貧,嶽塘區開出「三個全覆蓋」健康扶貧「良方」,切實當好貧困群眾的健康「守門人」。 先診療後付費 基本醫療保障全覆蓋 「先治病後給錢,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這幾天,湘潭市嶽塘區東坪街道聯合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陳鐵光心情很不平靜,逢人便誇健康扶貧政策好。
  • 推動白穴口村儘快脫貧——邢臺市公安局駐村工作隊精準扶貧工作點滴
    2018年以來,邢臺市公安局駐村精準扶貧工作隊訪民情、促產業,堅持扶貧扶智雙管齊下,群眾脫貧意願大大提升,繪就了一幅人人爭先、鄉村興旺的嶄新畫卷。(小標題)訪民情 以「繡花」精神謀劃精準扶貧走進市公安局駐村工作隊的駐地,映入眼帘就是一幅細緻的「白穴口扶貧攻堅作戰圖」,每一個貧困戶的情況都一目了然。
  • 赫山駐村工作隊隊長趙理:扶貧路上踐初心
    趙理走訪慰問獨居貧困老人熊萬友。趙理上門了解村民裴松林的情況。紅網時刻記者 王新鳳 益陽報導今年3月,適逢赫山區委組織部和區扶貧辦向全區選派駐村工作隊,此時已經擔任過一年駐村工作隊長的趙理,再次主動請纓,經組織委派來到衡龍橋鎮白石塘村擔任村黨總支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為決勝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
  • 「人物」當好服務群眾「店小二」
    吳蘇俊(左) 男,漢族,50歲,中共黨員,山西省大同市財政局煤炭基金管理科科長,駐渾源縣東坊城鄉荊莊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我叫吳蘇俊,是山西省大同市財政局的一名公務員。2015年,全國吹響了脫貧攻堅戰的衝鋒號,作為共產黨員,我主動請纓,被選派到渾源縣東坊城鄉荊莊村擔任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那年我45歲。荊莊村是一個有1490戶3726人的農業大村,這裡土地貧瘠、資源稀少,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415戶1029人。「土路、土牆加土房,進村比野地還荒涼」,「年輕人往外跑,荊莊村的耕地澆不了」,是荊莊村前些年的真實寫照。
  • 道縣審章塘村扶貧工作隊長劉景義:「我是隊長 我得上」
    紅網時刻2月4日訊(道縣站記者 謝萬波 通訊員 熊美然)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斷蔓延態勢,道縣各駐村扶貧工作隊聞令而動、挺身而出,以務實行動踐行著初心使命,義無反顧衝在疫情防控最前線,與「疫」戰鬥,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駐村扶貧工作隊的擔當作為,展現了抗擊疫情的硬核力量,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篇章。
  • 長治市應急管理局扶貧工作隊:真扶貧讓日子「真紅火」
    ......幫扶工作隊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做實做細做好每項工作,尤其注重補齊精神短板,以扶志增強內生動力,充分激活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精氣神。幾年來,市應急管理局全力推進產業扶貧工作,實施產業精準扶貧,著力在特色產業發展上做文章,構建「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格局,積極拓寬增收渠道,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和瓜果種植,並承諾產品由駐村工作隊幫銷。韓莊村今年又發展辣椒種植30餘畝,香瓜、西瓜、特色小雜糧種植100餘畝,戶均年增收3000元;同時,還發動村民精心種植武鄉特色小米200餘畝,種植戶均增收4000元。
  • 【扶貧手記】張家川縣木河鄉李溝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
    從即日起,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所屬網站、「印象張家川」客戶端等各媒體平臺將開設「扶貧手記」專欄,聚焦全縣「第一書記」投身脫貧攻堅的火熱實踐,生動講述他們在脫貧一線的奮鬥故事,號召全縣廣大幹部群眾,特別是第一書記以他們為榜樣,持續推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進一步為譜寫張家川縣發展濃墨重彩的歷史篇章、開創全面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建功立業。  現在,一起去了解成績背後,駐村幹部們的扶貧故事吧!
  • 大荔縣健康扶貧工作走筆
    如今,在大荔,一項項惠民政策得到落實,一家家醫療機構設施環境舊貌換了新顏,醫聯體、醫共體把優質醫療資源送到群眾「家門口」,醫務人員走村入戶,精準幫扶,用辛勤和汗水繪就了脫貧攻堅畫卷中那一抹最暖的色調。「三加」模式推動健康扶貧提質增效大荔創新實施「三加」模式,也就是一個領導機構+3個健康扶貧工作隊+三項剛性制度約束,確保健康扶貧高標準實施。
  • 華農扶貧工作隊一邊積極防疫一邊為村民的收成操心
    24小時監測宣傳、網格式排查、籌發防疫物資預防藥方、為貧困戶促銷走地雞、統計早稻種子需求……在這個特殊的春節,河源龍川縣豐稔鎮禮堂村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一邊組織黨員志願隊,築起一道農村疫情阻擊的「銅牆鐵壁」;一邊用「入戶+微信」的方式統計村民春耕所需,順利將636斤早稻種子送到了村民們手中,保障春耕播種。
  • 農安縣哈拉海鎮興隆堡村駐村工作隊:把扶貧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2016年以來,在長春市貿促會駐村工作隊幫扶下,農安縣哈拉海鎮興隆堡村發生了美麗「蝶變」,鄉親們踏上了致富奔小康的新徵程。為了找到一條符合興隆堡村實際發展的新路子,駐村工作隊深入群眾,挨家挨戶走訪,徵求發展意見和思路,全面掌握村裡的實際情況。駐村工作隊認識到,要想讓村民徹底擺脫貧困,必須靠產業。工作隊發揮部門的職能和資源優勢,積極對外聯絡,引進各種項目落地。
  • 扶貧工作隊長期在此駐紮 幫助鼓勵村民脫貧奔小康 百年板慄樹見證...
    村民口口相傳,這棵樹已有300多歲了。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肖曙光,是宜昌市稅務局幹部。2018年2月,他主動請纓參加扶貧,來到紅旗坪村。他邀請記者走進離板慄樹不遠的村委會,和扶貧隊隊員、村委會幹部、村民代表等,圍坐在火爐邊。肖曙光打開話頭:「紅旗坪村的故事,大多發生在這棵板慄樹下。我們就在這裡開聊吧。」62歲的龔海林,是宜昌市交運集團職工,2016年8月進駐紅旗坪村。
  • 湖北省應急管理廳駐村工作隊隊長與鮑家墩村村民暢談致富經 貧困戶...
    5年時間、1800多個日夜裡,在省應急管理廳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這個昔日的貧困山村拔掉了窮根,走出了「美起來、綠起來、富起來」的致富發展新路子。美起來山下建美麗鄉村,增強村民幸福感殷峻:改善村容村貌,完善村級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功能,才能增強村民脫貧致富的信心。何立新:村裡文體廣場建起來後,打麻將的村民少了,休閒健身的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