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斌(右)在張建海家詢問他的康復情況
□楚天都市報記者 陳詠
孝感市大悟縣河口鎮上榨村,是全市最偏遠的山村之一。受交通等自然條件所限,村裡經濟發展滯後,村民大多外出務工,不少村民因病致貧。
2015年起,孝感市中心醫院組建扶貧工作隊來到上榨村扶貧。如今,村裡環境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幾條通村公路全部拓寬,寬敞漂亮的村衛生室建了起來,村民看病方便了,醫療有了保障,村民穩步走上了脫貧路。
上榨村是如何實現逆襲的?12月7日,楚天都市報記者來到上榨村,實地採訪了扶貧工作隊隊長柳斌、村幹部晏發明等人。
扶貧工作隊名片
2015年3月,孝感市中心醫院扶貧工作隊進駐河口鎮三村——上榨村、順山村、金墩村,開展精準扶貧。上榨村扶貧工作隊有3名成員,來自孝感市中心醫院三個不同的科室。
貧困村名片
大悟縣河口鎮上榨村,位於河口鎮東北部,全村國土面積4.3平方公裡,全村1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75戶2160人。
全村耕地面積2377畝,山林面積2230畝。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06戶259人。
村衛生室有了心電圖儀
柳斌:扶貧工作隊籌集資金5萬元,建起了村衛生室。我們是來自醫院的扶貧隊,就要當好貧困群眾健康的守護者。
晏發明:村衛生室的病床、椅子全部是從醫院搬過來的,還能拍心電圖,村民看病更加方便了。
63歲的張建海在上榨村當了一輩子村醫。「之前只能叫『赤腳醫生』。沒有固定的場所,每天背著個藥箱出診。」張建海說。如今不同了,他每天穿著白大褂,準時到村衛生室上下班。
村衛生室就是村委會的一樓。記者看到幾排椅子,和孝感市中心醫院裡的椅子一模一樣。
除了這幾排整齊的椅子,大廳裡,櫃式空調、輸液架一應俱全。穿過大廳,有醫生的診室,還有兩間病房,病房裡擺放著的,也是和孝感市中心醫院一樣的病床。
除了病床和各種藥品,這個衛生室裡,還有一臺心電圖儀。
柳斌告訴記者,扶貧工作隊剛到上榨村時,村裡沒有衛生室,因為離河口鎮比較遠,村民們有個頭疼腦熱的,看病十分不方便。
2018年起,給村裡建一個衛生室,便列入了工作隊的辦事日程。
經過協調,工作隊籌集資金,加上孝感市中心醫院捐贈的部分藥品、器材,2019年,村衛生室開門接診。
「家門口就能看病,真是方便了。」村裡幾名70多歲的老人說,以前量個血壓、治個感冒都得去鎮裡,「多虧了孝感市中心醫院的工作隊。」
健康扶貧解決後顧之憂
柳斌:村裡貧困戶多數都是因病致貧,我們積極幫這些有重大疾病的貧困戶爭取醫保政策,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晏發明:村裡得大病的人多,孝感市中心醫院對口幫扶,很多村民受益。
上午沒有人來看病,張建海背著藥箱,騎著摩託車出了門,他要去給張建知做檢查。記者跟隨柳斌一同來到張建知家。
張建知以前是建築工人,在外務工給家裡蓋起了小洋樓。沒想到,一場大病,不僅讓他幹不了活,還花費了30多萬的治療費用。
扶貧工作隊積極協調,讓張建知報銷了一半多的醫療費。如今,張建知出院在家休養,還是會經常頭暈,過一段時間,張建海就會上門來給他做心電圖。
同樣因病致貧的,還有張世華家。張世華的媳婦是個聾啞人,還患上了乳腺癌。張世華在武漢的醫院裡照顧妻子,還有一雙兒女在外讀書,家裡全靠80歲的老母親支撐。
得知張世華家的情況後,柳斌和工作隊為他申請了輕鬆籌,籌得資金兩萬多元;同時為他們一家人申辦低保,寒暑假,還給他的女兒在村裡申請了一個公益性崗位。
「要不是政策好,要不是柳隊長,我們只怕活不下去了。」臨走前,張世華80歲的母親陽珠梅拉著柳斌的手,久久不願鬆開。
在上榨村村委會裡,一塊黑板上詳細地記錄著村裡的貧困戶、致貧原因及包保幹部。記者看到,致貧原因中,大部分都是因病致貧。
「村裡健康的勞動力,基本上都出去打工了。」柳斌告訴記者,留在村裡的,要麼是老人孩子,要麼是病人。為此,2019年至2020年,在工作隊的協調下,孝感市中心醫院專家多次來村義診,開展送健康進農戶;2019年,工作隊為村民辦理門診慢病重症卡83人次。
「疫情期間,我們大年初二就趕過來了。」柳斌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拖口罩的經歷。疫情突然來襲,村裡完全沒有口罩,聽說醫院裡有一些非醫用口罩,柳斌驅車百餘公裡,來到孝感市中心醫院,拖了一萬個口罩回到村裡,在路過家門口時,他給媳婦打了個電話:「疫情嚴重,我就不進來了。」
口罩拖到村裡,他和另外兩名隊員又開始挨家挨戶分發,此外,每天還要上門給每家每戶量體溫,「腿都快要走斷了。」
在他們的努力下,這個有300多名武漢返鄉人員的村子,無一例感染新冠。
路寬了水通了村美了
柳斌:之前易遷點的村民們反映,易遷點的水有異味。我們爭取資金,對易遷點的水源進行改造,如今,易遷點都能喝上甜美的水了。
晏發明:之前村裡的路很窄,錯車都錯不開,這兩年,路拓寬了,出行方便了。
在村委會對面,就是村裡的易遷點。易遷點的居民家裡,自來水清澈透亮。村民們說,多虧了工作隊,之前的水有一股怪味。工作隊聽說後,立即開始行動,多方籌措資金,將易遷點的飲水工程改造。
一整天,記者都在上榨村裡採訪。發現村公路很寬敞,都是水泥路面。
村民們介紹,之前,村裡的路雖然也是水泥路,但是很窄,錯車都錯不開。扶貧工作隊發現這一情況後,積極協調資金,對4.6公裡進村道路、6.6公裡村灣公路進行拓寬,目前已經全部完工。
路寬了,村子變美了,外面的資源自然就湧進了村裡。
2019年,在工作隊的協調下,一位返鄉創業的村民在村裡建起了扶貧車間,生產一些中藥材,帶動村裡9名貧困戶就業,月增收1200元。
2020年,村裡又興建起了2.1畝大棚,帶動8戶貧困戶就業。
「下一步,我們計劃成立村級綠茶基地。」對於村裡未來的發展,柳斌充滿了信心。
工作隊駐村
幫扶大事記
●2019年,爭取項目資金,4.6公裡進村道路拓寬
●2019年,協調5萬元醫療設備,建設村衛生室
●2019年至2020年,組織中心醫院專家來村義診,開展送健康進農戶
●2019年,辦理門診慢病重症卡83人次
●2019年,易遷點飲水工程改造完成,徹底解決飲水問題
●2019年,成立村級綠茶基地,綠茶種植項目80畝
●2019年,申報扶貧車間一個,帶動9名貧困戶就業,月增收1200元
●2020年,興建2.1畝大棚帶動8戶貧困戶就業
●2020年,村灣公路加寬6.6公裡
【來源:楚天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