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rystal 編輯|慧慧
來源|穀倉創業觀察(ID:gucangchanpinjia)
「對不起,我們又讓大家失望了!」
喜茶又道歉了。
前些天,南京市場監管局抽檢了16批次果茶/奶茶,喜茶4款果茶/奶茶中菌落總數超標,存在較大食品安全風險。
6月13日,喜茶發布致歉聲明,但消費者卻不買單。
另一起引起全民熱議的食安事件發生2017年8月,法制晚報曝光海底撈勁松店和太陽宮店後廚衛生條件糟糕——老鼠在後廚地上亂竄、打掃衛生的簸箕和餐具同池混洗、用顧客使用的火鍋漏勺掏下水道……
隨後,海底撈也發布了道歉聲明,似乎海底撈的爆出的食安問題更嚴重,但這次消費者卻選擇了原諒。
同是食安問題引發的公關危機,為什麼消費者會選擇原諒海底撈,而拒絕接受喜茶的道歉呢?
還有這兩天刷屏的「騰訊被假老乾媽騙1600多萬廣告費」事件,其實這對有「必勝客」之稱的騰訊法務團隊是一件挺丟臉的事兒。
被騙的騰訊被群嘲為「憨憨」。然而事情的發展卻向著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向發生了轉折。。。
最後因其官方祭出的套路滿滿的「自黑式公關大招,成功將大眾視線轉移,甚至可以稱之為一起成功的事件營銷。
這其中不同企業在危機公關層面的認知、處理方式、操作流程截然不同,那些「成功」案例的思路和方法,無疑值得更多的企業主和品牌方深思和借鑑。
-01-
喜茶:「怪你」
海底撈:「怪我」
在喜茶被爆菌落超標後,喜茶發布道歉聲明,讀下來,一句話概括就是由於「門店操作不規範是員工造成的,將及時整改,歡迎大家監督」。
然而,這並不是喜茶第一次被曝食安問題。
從2018年至今,喜茶多次被爆外賣喝出異物,容器清洗不到位等問題,微博上也有不少網友吐槽其所在城市的喜茶店衛生堪憂。
此前,喜茶也曾因食安問題在微博上道歉,並宣稱整改。
但一次次食安問題被爆,一次次道歉,消費者必然是一次次期望之後再失望。
而海底撈被法晚記者爆料後廚有鼠患等食安問題之後,當日下午(事件爆發3小時之內)其官微就回應輿情。
概括下來就是——問題屬實, 十分愧疚,表達歉意,感謝媒體和公眾的監督和指出漏洞,願意承擔管理責任,並將對所有門店進行整改。
回應聲明一經發布,被網民解讀為「這鍋我背,這錯我改 ,員工我養。」
原本民怨沸騰,聲明發布後很多網友卻因這篇不抵賴、不狡辯、快速、坦承的公關文選擇原諒海底撈。
同樣是官博發聲,究竟為何消費者的態度如此不同?
究其原因,聲明的差別在以下2點:
1.承擔責任主體不同:員工VS管理層
兩家企業的聲明看似雷同,實際上,喜茶將鍋甩給了門店的店員,意思是公司沒問題,制定了規範,員工不執行,我也沒辦法,最後是員工背鍋。
而海底撈聲明中「涉事停業的門店幹部與員工無需恐慌,該類問題的發生,主要是公司深層次的管理問題、主要責任由公司董事會承擔」的表達,直接把責任攬到管理層身上,讓消費者感受企業是想徹底解決問題的,無疑能增加消費者好感,也讓員工層面的的緊張情緒有所緩解。
2.有所行動,說到做到。
海底撈發布道歉聲明後,又立即發了門店停業聲明,後續處理措施等溝通文件,一系列的動作讓消費者了解,海底撈不是光說不練。
反觀喜茶,一直被爆,一直道歉,也並未再次跟進落實舉措的細節,難免讓消費者感慨:哎,喜茶又叒叕道歉了。
除了聲明以外,從海底撈的公關案例中,我們也能總結出一些其他的經驗。
-02-
決勝秘笈:2時期+2原則
1.搶救期:公眾炸鍋4小時
原則1:我道歉,立馬道歉
我們看海底撈事件的時間軸,不難發現,其在4小時黃金期內立即作出回應,以公司官方的渠道發聲——這兩點,讓事件得以及時控制、不再發酵,也避免了公眾以訛傳訛,將事態擴大,造成難以挽回的影響。
在今年4月初又一次引發輿論強烈反響的「海底撈菜品漲價」事件中,其公關團隊也同樣使用了「及時溝通」策略。
海底撈立刻發出一紙道歉信,聲明將價格恢復至1月26日停業前價格。
這一次,還是「以我為主」的原則,管理層主動承擔和承認錯誤,贏回了公眾的心。
2.穩定期:輿論息怒兩三天
原則2:聽你們的,動起來
這一次,海底撈道歉之後,公關的工作還未結束。
秉持「公眾至上」原則,他們最大程度聽取了公眾的意見;接連採取了停業整頓、恢復原價、推出折扣活動、改良包裝材料等一系列舉措。
不僅平息了事態,更改良了消費者對品牌的觀感與忠誠度。微博話題#海底撈道歉#閱讀高達5.6億,110萬人為話題點讚。
「公眾至上」說來容易,其實做起來很難。
企業在遇到危機時,總會不自覺認為是公眾的不理智導致問題被擴大,其實,公眾在危機面前流露的情緒往往就是本能的反應。
這就需要企業在關注事實本身的同時,也注重他們的感受。
-03-
自黑式公關→自黑式營銷
騰訊:看我節省了千萬廣告費!
這兩天,騰訊霸屏了朋友圈,起因是6月30日,騰訊狀告老乾媽拖欠千萬廣告費。
本來兩個大廠之間雖然引來矚目但還算普通的糾紛,在第二天出現了神奇反轉,原來是有3人為了偽造老乾媽公章,與騰訊籤了協議。
一時之間,騰訊被全網群嘲。
然而,鵝廠就是鵝廠,用一張圖就扭轉了局勢:
順著鵝廠的「楚楚可憐」,網友們不僅開啟了自行腦補之路,還翻出B站之前鵝廠給老乾媽打廣告的視頻,彈幕裡也被老乾媽的新聞佔據。
再後來,索性,鵝廠順著思路花式創作了《我就是那個吃了假辣椒醬的憨憨企鵝》,發布到B站,視頻一天內的播放就破了240萬。
不得不說,一場群嘲的危機被騰訊公關團隊,以四兩撥千斤之策略,轉換為一場引起朋友圈刷屏的「自黑式」事件營銷。
騰訊被騙千萬確實冤。
但被鵝廠公關騰轉挪移一下,一分錢沒花,到頭來卻換來了一場千萬級效果的品牌曝光。
而這,還不是騰訊第一次逆勢翻盤。
一月前,一篇名為《肖戰背後:騰訊的背水一戰》的公眾號推文,發布後立刻在朋友圈被刷屏式轉發,一時之間,騰訊站在了輿論的焦點。
文章內容概括是:騰訊已經與當時的諾基亞一樣,處於四面楚歌的境地,在遊戲行業沒有建樹,又被抖音擠佔管道;於是騰訊籤約閱文,要以新文創戰略,把控最上層的內容輸出來佔領市場。
我們來看騰訊公關團隊是如何響應這次事件的:
首先,他們沒有「過分解釋」或定要「討個公道」。因為他們深諳「公道」應該出自第三方——公眾之口,而非事件對峙的兩方,才有公信力。
其次,他們巧妙地用幽默的「自黑」來贏得公眾的好感——發布了一則招聘啟事:
「加入騰訊公關,和我背水一戰!」
並配以小哥「背水」圖。
這一手法與疫情期間釘釘被小學生吊打,最後B站發布「釘釘本釘在線求饒」視頻的套路如出一轍,其奏效的原因是:
1.對的方式
既然是朋友圈的刷屏,就用朋友圈的刷屏解決——這就這是對的地點。
公眾無論怎樣是不會花錢去請一批媒體來為騰訊發聲的。想讓大眾開口說句「公道」話,還是得用新的話題去傳播。
2.對的層級
傳統的公關中,企業習慣於居高臨下地去向公眾說明情況,這一方式並非不可取。
但這次事件發酵的焦點就是質疑騰訊「買斷內容」的質疑,如果鵝廠再以一個「大企業」的姿態發聲,就不是最好的選擇。
而官方「自黑」,實則是鵝廠降維式公關的做法。
站到「被人攻擊」的位置,既贏了同情和好感,又「不欺負人」地回擊了作者。
海底撈的「低頭認錯」的公關策略與騰訊的「自黑式公關套路」都堪稱教科書級別。
-04-
寫在最後
其實,企業採取何種公關方式來應對危機,可視情況而論。
重要的是,要常年存有危機公關的意識。
一旦遇到公關危機,企業要遵循「公眾至上」的原則,及時回應關切、直面問題、溝通問題、解決問題,才能贏得消費者的積極和正面的反饋。
參考資料:
1.於朝暉,邵喜武,《公共關係學》
2.《「騰訊背水一戰」刷屏!人均月薪近8萬,騰訊一季度營收破千億!馬化騰重奪首富》
3.睡前學管理,《這次海底撈危機公關100分:這鍋我背,這錯我改,員工我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