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裡區創新舊村改造工作機制 加力加速推進「島內大提升」

2020-12-17 閩南網

  白天,挖掘機和灑水車作業不停歇,舊房屋在巨響中倒下;深夜,七大片區指揮部依然忙碌,黨員幹部正在入戶商談、制定方案,討論新一天的工作。抓緊每一分每一秒,湖裡東部舊村整村改造的現場,沒有「停歇」二字。

  這是全市體量最大的城市更新項目,分設七大片區,涉及3個街道、10個「村改居」社區、33個自然村,需徵收房屋總量約900萬平方米。今年以來,湖裡區搶抓「島內大提升」的重大戰略機遇,創新構建起「1+3+8」工作機制,用改革的辦法有力有效推進各項工作,跑出了舊村改造的「加速度」。眼望東部,一座宜居宜業、產城融合的「兩高兩化」新城正在崛起,為湖裡區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引科學編制「十四五」發展規劃,勇當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排頭兵提供動能。

經驗1

創新「四輪驅動」機制:為改造開發「定方向」

  5天前,蔡塘片區古地石社再次創造徵遷新速度,用時不到5個月完成100%拆平,這是湖裡東部舊村整村改造啟動以來從籤約到100%拆平用時最短的一個村莊;15天前,蔡塘片區蔡塘社舊村整村改造房屋徵收籤約工作啟動,單日籤約突破10萬平方米;30天前,七大片區指揮部晝夜不停歇,國慶八天裡完成交房33.9萬平方米,房屋拆除25.8萬平方米……

  讓提質提速、突破紀錄成為一種常態,一連串喜訊的背後,是「四輪驅動」改造開發機制在起作用。

  列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湖裡區創新實施「指揮部+街道+國企+社區」改造開發機制,採取整村拆遷的思路,實現舊村改造片區基本平衡。七大片區舊村整村改造和開發建設指揮部由區級領導擔任總指揮,所在街道主要領導和國企負責人擔任常務副總指揮、副總指揮及常駐副總指揮,並與7家市、區屬國企籤訂項目委託協議,由國企具體實施片區內土地房屋徵收,並負責市政設施、公建配套、安置房建設等。

  肩扛使命有擔當,街道主要領導帶頭,實行領導幹部分片包戶制度,將拆遷任務細化分解到每個責任人。黨員突擊隊、青年突擊隊開展項目比學趕超競賽,夜以繼日地投入到舊村改造一線工作中;「村改居」社區黨組織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動員小組長、黨員幹部、老人協會等帶頭開展徵地拆遷。「每一個人都是徵遷工作者」,上下聯動齊心協力的良好態勢,為徵遷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基礎。

經驗2

創新「四個先行」機制:統籌謀劃著眼富民利民

  2020年伊始,金林灣花園安置房三期項目建設正式啟動。開工儀式現場,不少居民聞訊趕來,共同慶祝這一喜訊。「片區規劃、安置房、發展用地的方案都已經明確,早籤約早選房,我們迫不及待想要搬新家」,居民孫美紅道出了居民們的心聲。

  從「人等房」到「房等人」,從「要我拆」到「我要拆」,居民對舊村改造的積極歡迎,得益於「四個先行」統籌謀劃機制的創新舉措。

  徵遷,是為了產業發展。堅持項目先行,湖裡區在東部舊村整村改造啟動初期就先期策劃了「廈門之眼」、鳳頭漁村小鎮、湖裡體育公園、忠侖國際學校等一批產業民生項目,並推動其列入「島內大提升」重大項目。與之相輔相成,湖裡區堅持招商先行,瞄準總部、科創、金融等開展精準招商,吸引陽光龍淨「一帶一路」國際總部、中金資本南方總部、微醫集團廈門總部等一批優質項目籤約落戶。積極探索利用老舊廠房建設人工智慧產業孵化基地,加快建設忠侖科創園、智慧交通產業園等園區載體,湖裡區正以創新為媒,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

  徵遷,更是為了富民利民。湖裡區堅持返遷安置先行,以「最佳位置、最快速度、最好質量、最優環境」標準,創新推行「淨地後60天開工」和「建設工期提速10%」工作法,引入市屬國企,優先建設和改造高品質安置房。截至今年10月,湖裡東部已建成安置房項目5個、開工建設7個,已返遷安置2851人、2381套。同時,通過推行「政府引導、自我拆遷、招商先行、全民入股、共同發展」的富民先行機制,該區還積極打造社區發展用地「富民」工程,入股居民每年都可分紅,共享舊村改造成果,切實提升百萬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經驗3

創新「四快促拆」機制:提速增效創下徵遷紀錄

  2020年9月27日下午3時30分,這是寫進湖裡東部舊村整村改造歷史的時刻。挖掘機重擊、水泡車噴灑、舊房屋倒下、人群齊歡呼——在片區指揮部黨員幹部、社區居民代表的見證下,高林—金林片區的最後一棟老舊房屋被拆除,實現全片區拆平。

  高林-金林片區,是湖裡東部舊村整村改造先行區。在摸著石頭過河的不斷嘗試下,湖裡區總結經驗、對症下藥,以先行區為試點創新推出了「四快促拆」提速增效機制,開啟了徵遷「加速度」。

  作為先行區,高林-金林片區在全市首創「先商談、預籤約、再公告、後選房」的徵遷新模式,創新性地倒置傳統徵拆流程。一切以「快」為基準,一切以「好」為目的——該片區還實行「一線審核」「聯合會診」等「現場辦公」機制,區徵收中心、財審中心等部門主動下沉抽查抽審,實現協議審核流程「扁平快」。通過制定《湖裡區資金撥付審批辦法》,湖裡區在審核補償協議的同時審批資金撥付,實現「流程優化」快撥付;同時,採取提前交房搬遷獎勵、快審快撥補償款、聯合執法入戶動員等方式,多措並舉推動儘快交房拆除。

  「邊籤約、邊搬遷、邊交房、邊拆除」的良好氛圍,讓高林-金林片區率先七大片區完成100%籤約、100%搬遷、100%交房、100%拆除,更率先啟動安置房建設,推出湖裡東部首幅出讓地塊。(記者 葉舒揚 通訊員 張華微)

原標題:湖裡區創新舊村改造工作機制 加力加速推進「島內大提升」

責任編輯:柯金定

相關焦點

  • 江頭街道推進舊村改造 騰地擴建36班禾山中學小學部
    褪去舊村模樣,騰出發展空間。當前,搭乘「島內大提升」的東風,江頭街道火力全開,結合「深化大學習、提振精氣神」專項活動,勇於攻堅,僅用半個月時間,就啃下「硬骨頭」,完成禾山中學改擴建項目用地徵遷工作——共完成房屋徵收籤約0.79萬平方米(涉及廣廈宿舍樓2棟、48戶,集體住宅3棟、3戶),完成房屋拆除0.79萬平方米。
  • 湖裡區2020年「閩南曲藝說唱新思想鬥陣行」宣傳活動火熱開展 傳統...
    廈門網訊 (文/圖廈門日報記者 葉舒揚 通訊員 徐淑純) 答嘴鼓、木偶戲、歌仔戲,說的唱的都是濃濃「閩南味」,聽的看的都是新理論新思想——這就是湖裡區火熱開展中的2020年「閩南曲藝說唱新思想鬥陣行」宣傳活動,是湖裡區「決勝小康奮鬥有我」主題宣講系列活動的又一創新形式。  這是一次傳統與當下、曲藝與宣講的完美融合。
  • 湖裡區委臺港澳辦紮實推進對臺工作 積極扶持臺青創業
    助力臺青逐夢圓夢,政策解讀乾貨滿滿——為擴大湖裡區就業創業扶持政策的普及面,提高政策知曉率,讓更多的臺灣青年了解政策、掌握政策、運用政策,保障湖裡臺青在廈創業、工作、生活,近日,湖裡區委臺港澳辦陸續開展臺灣青年創業就業扶持政策解讀「宣傳周」活動。  首場政策解讀會走進雲創智谷創新創業基地,吸引了湖裡臺青、臺商等上百人參與。
  • 廈門六區近400個村莊:全拆!無數廈漂淚目:我們該去哪?
    2020年 廈門島內外拆遷如火如荼 那些曾容納無數鷺漂的棲身之所 古地石社、何厝、洪塘、鍾宅 …… 正在蛻變為另一番模樣 近兩年,舊改+徵拆當道,廈門六區都在如火如荼的推進城市更新改造工作
  • 湖裡區「非遺保護,傳承創新」主題展館精彩亮相文博會
    作為市民遊客喜愛的半開放結構展區,今年,湖裡區館從傳統的古厝風轉變為六面體花瓣的傳統+科技風格,將創新+科技因子注入其中,鼓勵非遺文化項目與文化旅遊相結合,讓傳統技藝真正「活起來」。這不僅是對湖裡區全年非遺傳承保護工作的「集中展示」,也是全區文化產業發展蓬勃向上的縮影。
  • 大咖來打卡|湖裡,未來可期!
    大咖來打卡|湖裡,未來可期!1湖裡第一站No.1 湖裡創新園創新驛站湖裡創新園創新驛站作為園區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的重要載體,它集園區展示、公共服務、
  • 讓法治陽光普照——廈門市湖裡區江頭街道落實「七五」普法取得實效
    金尚法治文化廣場臺海網7月31日訊 福建日報APP—新福建報導 積極廣泛開展普法宣傳教育,不斷探索改革創新,堅持深化依法治理……近年來,廈門市湖裡區江頭街道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各級政法工作會議精神及相關工作部署要求,保障「七五」普法工作落細落實,取得較好成效,為推動街道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和創建法治街道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 湖裡區打造「空間+平臺+項目+資本」四位一體模式 吸引更多影視...
    然而,就在國內影視文化產業受衝擊嚴重的大背景下,湖裡區卻交出了令人羨慕的成績單——截至9月,湖裡區今年共有影視文化招商項目125個,投資總額206.65億元;1-9月新增影視文化企業161家,總註冊資本超過7.4億元,逆勢發展勢頭強勁,獲得全國影視業界的高度關注。  可以說,這股「暖流」正是對湖裡區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助推影視企業復工復產的最佳認可。
  • 廈門:「大城管」帶來城市管理大變化
    2017年,廈門對這兩座山體進行了改造,今年開通的山海健康步道連接了這兩顆閃亮的明珠,成為湖裡區新晉「網紅」打卡點。薛嶺山、虎頭山的改造是湖裡區城市治理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湖裡區打通了16條斷頭路,修建了31座人行天橋,大幅度改善居民出行環境。
  • 海珠| 赤沙舊村改造項目與合作意向企業籤約
    赤沙村位於海珠區東北部,琶洲島南面,北臨黃埔湧,東近科韻路,西臨華南快線,是琶洲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創新試驗區向南延伸的重要區域。去年5月,《琶洲會展南(赤沙)片區策劃方案》獲得政府批覆,其中赤沙村舊村改造項目改造範圍69.38公頃。據悉,改造後總建築面積167.1萬㎡,改造總成本88.10億元。
  • 大瀝加速加力推進摩電整治工作!
    大瀝加速加力推進摩電整治工作!·政務 今日,大瀝鎮再次召開摩電綜合整治工作推進會議
  • 河東兩會報告解讀|重點工作:「雙勝利」 「大項目」 「提能級...
    加速現代工業體系和現代服務業體系構建, 堅持第二、第三產業雙向發力,推動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和 大健康、商貿物流、現代金融等產業加速發展。加快高端化提升。重點加速五金產業轉型升級,力爭年內率先完成鑄造企業改造提 升。開工建設五金產業園,推進一批企業入園發展。著手制定食品產業轉型升級計劃,推動我區食品產業邁向高端化進程。
  • 漳州市薌城區:舊村改造,一磚一瓦都是景
    在舊村改造和鄉村振興中,漳州市薌城區注重就地取材,創新變廢為寶,把「留白」「留綠」「留舊」「留文」「留魂」理念融入規劃全過程,讓農村彰顯自然之美、人文之美。  修舊如舊,留住鄉愁記憶  「小心一點,不要跑太快。」
  • 漳州薌城區:舊村改造,一磚一瓦都是景
    薌城區石亭鎮龍秋村在舊村改造和鄉村振興中,漳州薌城區注重就地取材,創新變廢為寶,把「留白」「留綠」「留舊」「留文」「留魂」理念融入規劃全過程,讓農村彰顯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修舊如舊 留住鄉愁記憶「小心一點,不要跑太快。」
  • 廈門湖裡區推出超「S」計劃 打造人才驛站工作品牌
    為充分發揮人才工作站作用,做好人才服務保障,廈門市湖裡區委人才辦推出超「S」計劃,打造人才驛站工作品牌。優化提升形成標準 傾力傾智做好服務據介紹,超「S」計劃是湖裡區委人才辦在總結推廣省級人才驛站——創新驛站優秀經驗做法基礎上,深挖轄區內現有的8個驛站功能定位,進一步整合資源、優化提升,傾心打造的「智匯湖裡」人才驛站工作品牌。
  • 黃埔今年前7月拆除舊村551萬平方米
    日前,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在全市率先制定《決勝三年完成舊村拆遷攻堅任務工作方案》及《作戰藍圖》,高標準謀劃未來3年舊村改造拆遷計劃,力爭到2022年底完成66個重點舊村改造項目的籤約拆遷。66個重點舊改項目聚焦黃埔港、科學城、知識城三大片區,改造完成後將推動形成北、中、南三大片區特色鮮明、優勢互補、聯動發展的創新空間新格局。
  • ...蓮湖區:「四最」工作理念推進土門「四村」連片綜合改造加速進展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推進「三改一通一落地」工作 蓮湖區:「四最」工作理念推進土門「四村」連片綜合改造加速進展 來源:西安網 時間:2020-10-19 09:51 字號:
  • 筆村舊村二期改造籤約 或分開自住區租賃區
    筆村舊村改造項目舉行第二批安置協議籤約儀式。原來筆村舊村改造一期項目早在2011年開始動工,2012年拆遷村民回遷,後來因為政策等原因,一直到近期,改造二期項目才動工。  筆崗村村主任朱振威告訴羊城派記者,二期在一期基礎上做了改進,相信改造完成後,整個項目將讓村民滿意。  亮點一,改造面積大,公共配套設施增加6倍。目前,項目已建成安置區一期總建築面積16.7萬平方米,共有安置房1179套。
  • 珠海「吉大舊村改造」爛尾16年續:廣東省行政複議辦恢復審查
    爛尾緣於各種阻力,股東竟要求解散公司記者採訪發現,16年來,圍繞「吉大舊城改造」項目被爛尾的是與非,加新華公司的7名股東,變為兩大陣營,以及與吉大村民、政府部門,互相纏鬥多年,展開密集訴訟。「吉大舊村改造項目」一共佔地114畝,位於珠海市吉大景山路西側,目前市場估值高達30億元。該項目是2000年由珠海市人民政府在香洲區決定實施的26個「城中村改造項目」之一,涉及回遷村民400多戶。2002年1月,廣東省第三建築工程公司珠海分公司(以下簡稱「廣東三建公司」)中標競得該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