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扶貧工作難忘的幾件事

2020-12-16 中國科協

編者按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中國科協定點扶貧35周年。中國科協定點扶貧辦、呂梁市人民政府、山西省科協圍繞「決勝小康、奮鬥有我」主題,聯合組織開展中國科協定點扶貧35年主題徵文活動,經評選小組研究討論,評選出61篇獲獎稿件。科協改革進行時將陸續刊發獲獎稿件,敬請關注!

中國科協第五屆赴山西省呂梁地區科技扶貧團於1990年2月成立,共6人,團長郝永泉(中國科技會堂),副團長王臨安(辦公廳,上屆扶貧團副團長)和我(中國科學技術館),團員有張豐之(科技會堂)、趙秀濤(科普所)、湯文儒(聲像中心)。

中國科協高度重視對呂梁的扶貧工作,書記處高潮同志和曹令中同志出席第五屆扶貧團成立會並做了具體指示。第五屆扶貧團到太原,呂梁地委和行署領導到太原迎接。山西省科協接待並專門召開歡迎會,山西省副省長代表省委和省政府出席致辭歡迎。

扶貧團在離石集中學習培訓一周。地區農業局局長和扶貧辦主任華德榮介紹呂梁地理環境、社會經濟和脫貧的形勢和任務目標。

呂梁地處山西中西部,西臨黃河,東部是貫穿南北的呂梁山,北高南低。儘管以著名的河東煤田優質煤炭為主的礦物資源豐富,但長期未開發,經濟基本是農業為主。跟所有黃土高原一樣水土流失嚴重,也就嚴重製約了農業的發展。

呂梁最貧困的三個縣從南往北依次是臨縣、嵐縣和興縣。嵐縣和興縣緯度高日照時間短,地勢高氣候偏寒,作物生長期短。臨縣地勢和氣候雖比嵐縣、興縣略優但人口多,當時統計43萬,是呂梁面積和人口第一大縣,也是國內著名的要飯縣,相當多的青壯年外出要飯。三個縣的共同點是縣級財政收入低,有時連給教師發工資都有困難,時有拖欠。因此很多基礎設施落後,大多數村只有土路,許多難進汽車,不但農產品運不出來,因為偏僻路遠有的農民一輩子都沒到過幾次縣城。扶貧團內做了分工,團長郝永泉、副團長王臨安駐呂梁行署負責全面工作及與地委行署的聯繫協調,張豐之駐石樓,我駐臨縣,趙秀濤駐原八路軍總部駐地興縣,湯文儒駐嵐縣。

集訓結束後郝永泉帶全團在地區扶貧辦華德榮主任陪同下送我們3人赴駐地,同時對三個呂梁最貧困的縣進行考察調研。

縣裡由縣科協安排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我們把分給我們每人的3000元都交給他們。臨縣科協編制11人,上崗的只有7人,主席張發興,中國共產黨黨員。縣科協經費也很少,因為人多除去發工資後所剩無幾,不但養不起車,連司機都養不起,開展活動有一定困難。但是他們還是想了各種辦法開展工作,例如配合或聯合縣各委辦局由他們提供經費開展科普活動,搭人家的車下鄉。我們的經費有的補貼了他們搭各委辦局車下鄉的油錢。我除了依靠縣科協外,又主動聯繫縣各相關的委辦局,尤其是縣委的農委和政府農業局,縣委主管農業的副書記和政府主管農業的副縣長十分關心和支持我的工作。後半年臨縣新調來一位40歲的年輕縣長郭海亮,他是呂梁最年輕的縣長。我們之間很談得來,他承諾下鄉時只要車有空就帶我去。這樣我就有了更多更深入了解臨縣基層鄉村的情況的機會。給我印象深刻的是縣委和縣政府的各級人員工作勤奮、務實,非常講究實效。因為經費少經常要精打細算,天天在考慮用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

臨縣主管教育的是一位女副縣長,她給我專門介紹了臨縣的教育狀況,她專門讓教育局局長帶我晚上去看縣中學的晚自習。看到晚上十二點鐘老師們到教室喊學生休息,真的是趕都趕不走。貧困地區各級對教育的重視和當地百姓對教育的渴望,學生對學習的渴望令我感動和感慨。縣裡的一些年輕幹部文筆都十分出色,而且字也寫的規範漂亮。

中國科技館對我扶貧給予全力支持,專門派司機班班長開車給臨縣送了一批科普圖書。特別是,張太昌館長還特批了將一臺多下來的中型麵包車送給了臨縣做科普宣傳車。

在郝永泉同志的帶領下,扶貧團的工作重點放在三個方面:一是宣傳並支持國家的「扶貧開發」政策;二是針對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宣傳並支持國家的小流域治理方針;三是教育扶貧。

「扶貧開發」是國家對於貧困地區由輸血型扶貧向造血型扶貧的根本性政策轉變。「扶貧開發」的核心任務是貧困地區根據自身的資源優勢建設自己的支柱性產業成為地區的經濟支撐。臨縣是我國著名的紅棗產地,作為科技扶貧我們在王宇同志(原中國科協扶貧辦主任)的幫助下請了北京農學院的專家到呂梁特別是臨縣進行考察,幫北京農學院和呂梁建立了扶貧合作對子從棗樹的科學栽培到紅棗的深度加工到紅棗產業的建設進行指導。以後的幾年裡北京農學院年年都要派專家去呂梁。小流域治理呂梁地區本來就特別重視,我們僅僅是起了「敲邊鼓」的作用。教育扶貧方面主要是趙秀濤同志做的,他從北京市教育局請了14位中學各主要學科的把關教師到呂梁傳授和指導。北京市教育局答應每年由呂梁選派一定數量的教師到北京見習輪訓。

扶貧期間我還參與了下面幾件事讓我難忘。

一是參加了1990年召開的山西省扶貧工作大會。時任山西省委第一書記李立功同志做會前調研,扶貧團派我全程陪同。調研是從臨汾出發由南向北,最後到太原參會,走了2天。中途李立功專門選了一個當年出了名貧困村落腳。關於該村,80年代有過一部名為「無字的歌」的完全寫實的電影,劇中的主角村支部書記就由其本人扮演。該村地處一個山溝裡,因為不通電,種地全靠天吃飯,很貧困。為全村生計,會吹嗩吶的村支書帶著村裡青壯年靠吹吹打打給外面辦紅白婚喪獲取養家收入。到達該村時已近黃昏,縣領導讓村書記挑著汽燈召開全體村民大會,鄉長、村長匯報後李立功同志講話,主題就是鼓勵靠「扶貧開發」自力更生脫貧,並承諾說:「我就幫你們做一件事,把電線給架進村裡。「這樣不僅解決了村民家裡的照明,更重要是可以打機井解決農田的灌溉,保證農業生產。鄉村幹部和全體村民受到極大鼓舞,集體表態一定奮發圖強,不負省委領導的關懷和期望。晚上我和李立功的秘書一起住在了村書記的家中。那天也很巧正遇他家大女兒出嫁。

第二是扶貧團派我代表中國科協給地區農業銀行給貧困農民第二期貼息扶貧貸款續約籤約。

第三是交通部計劃在「九五」期間投資建設連接山西臨縣和陝西佳縣公路的「佳臨大橋」。此橋對于振興兩縣的經濟意義重大。交通部和省交通廳派專家來兩縣實地考察,扶貧團委派我陪同。當天渡黃河去了佳縣。感覺儘管都屬貧困地區,但陝西榆林地區還是略好於呂梁。黃河兩岸都很陡峭,但該處河水卻很平緩。

第四是趕上臨縣落實計劃生育,縣委政府分派我兩個鄉。實地體會了地方落實計劃生育的艱難。

扶貧一年,我看到了儘管改革開放已經十幾個年頭,我國的社會經濟取得了驚世的發展,我們自身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的豐富,但由於地域環境的差異仍然還有出乎我想像的貧困現象。僅就吃飯,臨縣大部分人吃不起肉。就是縣委政府的小食堂(當地可算小灶)的菜裡也很少見到肉,甚至油星都很少。讓我深刻意識到要更加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助力國家興旺強盛才有能力幫助貧困地區脫貧致富。

扶貧回來高潮同志親自到火車站接我們,見到我第一句話就說:「調你到機關普及部工作的文件我已經批了。」我即意外又不甚意外,很高興。當時「科技興農」和「科技扶貧」是中國科協普及工作的重點,正合了我希望為我國的農村工作特別是科技扶貧多做些實際工作的意願。

最近看到呂梁地區特別是臨縣在中國科協「科技扶貧」的助力下,經過35年的不懈努力奮鬥脫貧工作取得了關鍵性成果,當年設想的紅棗產業已經真正成了臨縣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我為他們的脫貧成就和中國科協的扶貧成果由衷的感到高興和振奮。祝願呂梁地區在黨中央指引下,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在中國科協的大力協同下取得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葛霆,中國科協信息中心退休幹部 )

來源:中國科協定點扶貧辦 機關離退辦

相關焦點

  • 「扶貧故事」50歲生日在旅途中悄悄度過
    中國科協信息中心策劃推出「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系列廣播,講述科技扶貧路上的動人故事,傳遞科技工作者全力拼搏、接續奮鬥的堅定信心,匯聚薪火傳、展未來,砥礪前行、乘風破浪的磅礴力量!科協改革進行時陸續為您刊發相關內容,敬請關注。
  • 呂梁千名「團團GO」學員零門檻玩轉電商
    」培育工程、選樹「脫貧攻堅青年先鋒」;「一體」是助力脫貧攻堅)工作體系為目標,以青年電商「十百千」培育工程的實施為依託,以青年電商培訓、網絡直播帶貨為抓手,致力於打造「團團GO」電商工作品牌,助力全市脫貧攻堅、服務呂梁轉型發展的新路子。
  • 【綜述】一技傍身闖天下——呂梁山護工就業扶貧工作綜述
    一 技 傍 身 闖 天 下——呂梁山護工就業扶貧工作綜述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把開展護工護理培訓就業工作放在我市脫貧攻堅重要戰略位置統籌部署,成立了呂梁市護工護理培訓就業領導組,由市委分管副書記擔任組長,政府分管副市長擔任副組長,成員由人社、扶貧、財政、農業、經信、商務、衛健委、宣傳、工會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組成,領導組下設辦公室,各相關縣(市、區)也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全面負責護工護理培訓就業工作,從組織上保證護工護理培訓就業成為有規劃
  • 呂梁:骨脊山下的中國故事
    護工出山,就是呂梁找準的扶貧攻堅的三大品牌之一,幾年間幾十次護工歡送其實就是誓師大會,每一次都是書記、市長親自送行,鼓勁、激勵,這種求真務實、親力親為的工作作風,無疑是在向各級政府和呂梁360萬人民傳遞一種強烈的信號,這是轉變陳舊觀念的一種表率和引領。
  • 【親歷者說】呂梁山扶貧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上)
    【旁白】: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扶貧工作精神,按照中國科協的統一部署,中國科協機關幹部苑鄭民,在1985年8月至1988年1月先後以中央講師團第一屆呂梁分團副團長和中國科協第一屆扶貧團團長的身份,兩次深入呂梁地區開展支援教育工作和科技扶貧工作。
  • 「新呂梁英雄傳」
    新華社北京4月10日電(記者孫亮全)4月10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新呂梁英雄傳」》的報導。人說山西好風光,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呂梁。黃河東岸的呂梁山是一座英雄的山,一部《呂梁英雄傳》是呂梁革命史的真實寫照。
  • 【親歷者說】這是呂梁人民的情意,我怎麼捨得穿在腳上
    《這是呂梁人民的情意,我怎麼捨得穿在腳上》講述者:張守慎【旁白】:今天的扶貧故事發生在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中國科協第十二屆科技扶貧團改變了過去自己投資辦「希望小學」的做法,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縣委教育改革工作上來,積極配合方山縣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發揮中國科協團體優勢,動員組織全國性學會、中國科協事業單位和社會資源,集中力量在方山積翠寄宿制小學打造科普進校園活動的試點學校。
  • 「親歷者說」這是呂梁人民的情意,我怎麼捨得穿在腳上
    今天的扶貧故事發生在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中國科協第十二屆科技扶貧團改變了過去自己投資辦「希望小學」的做法,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縣委教育改革工作上來,積極配合方山縣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發揮中國科協團體優勢,動員組織全國性學會、中國科協事業單位和社會資源,集中力量在方山積翠寄宿制小學打造科普進校園活動的試點學校。
  • 民生銀行呂梁交城支行開展扶貧檔案輔導學習及歸檔工作
    自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以來,貧困村、貧困戶檔案資料種類繁多,為更好完成精準扶貧驗收工作,進一步提高檔案管理水平,近期,民生銀行交城支行與西舍鎮鎮委書記一行一同嚴格按照「扶貧對象精確、基礎檔案齊全、幫扶措施可續、脫貧成效詳實」等要求,紮實抓好扶貧檔案歸檔管理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一件件暖心事拼出了我的駐村生活丨普定縣城關鎮...
    記得2017年12月,我在黨校參加公務員初任培訓時,接到單位派我到隴黑村駐村的通知,培訓結束後,我就立刻入村與原駐村幹部對接工作。到2020年5月,我結束了為期兩年半的駐村生活。在這兩年多裡,我跟所有駐村幹部一樣,每天入村走訪,到鄉親家裡串門子,整理資料填寫各種表格。
  • 「三轉婆姨」書寫脫貧攻堅「新呂梁英雄傳」
    「呂梁山護工」已經成為呂梁山區一個品牌,千千萬萬像馬金蓮一樣的「三轉婆姨」通過自身的努力,書寫著脫貧攻堅「新呂梁英雄傳」。經過馬金蓮多次上門勸說,以及扶貧幹部和婦聯同志的幫助,馬維紅勉強答應試試。經過培訓,馬金蓮幫她在北京找到一份育兒嫂工作,月收入6000多元。幾年下來,馬維紅不僅供孩子上了大學,還在老家買下100多平方米的新樓房。在呂梁,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呂梁市臨縣的許豔平2016年參加了呂梁市第一批呂梁山護工培訓,培訓之後第三年,月薪就達到了近13000元。
  • 優遊涵泳——山西大學、呂梁學院教師美術設計作品聯展在呂梁學院...
    黃河新聞網呂梁訊 12月14日,在第四屆「呂梁論壇——黃河文化保護性開發與文創產業可持續發展」召開、呂梁市、呂梁學院共建的「黃河文化研究中心」揭牌之際,「優遊涵泳——山西大學、呂梁學院美術設計作品聯展」在呂梁學院藝術系開幕。
  • 美了鄉村 富了農民——我市大力發展旅遊扶貧工作紀實
    記者 劉亮亮 攝開發鄉村旅遊資源,打造本土旅遊品牌,是呂梁精準脫貧奔小康的新路徑。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搶抓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省委、省政府致力打造黃河旅遊板塊的重大機遇,著眼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宜養的鄉村旅遊目的地,努力走出一條富有呂梁特色的鄉村旅遊扶貧之路。
  • 中國大地保險:創新扶貧「組合拳」,開闢扶貧新路子
    面對突發新冠肺炎疫情給脫貧工作帶來的衝擊,中國大地保險公司黨委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進一步推動公司扶貧工作再提質、再加速,在決戰衝刺中走在前、做表率,通過創新扶貧「組合拳」,積極開闢新路子,全力以赴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
  • 全國扶貧攻堅奮進獎獲得者馬金蓮:從「三轉婆姨」到「呂梁山護工」
    2016年,作為精準扶貧項目「呂梁山護工培訓」的受益者,她走出大山到北京從事家政工作。2017年,開闊了眼界的她回家鄉成立了家政公司,當起了呂梁山護工的娘家人。3年多的時間裡,馬金蓮不但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還帶動了200餘個家庭實現了脫貧致富,成為呂梁帶領貧困婦女脫貧致富的創業就業帶頭人。
  • 這幾件事是鏟屎官的日常工作
    結語:養狗每天要做的這幾件事,你都堅持好了嗎?
  • 【我的扶貧故事】周朝龍:終身難忘駐村情
    舍小家顧大家,做攻堅先鋒 我叫周朝龍,是都江鎮柳江村擺鳥片區駐村工作隊員。我與擺鳥的「感情」,溯源到2016年的10月,剛剛完成新婚,本打算休個婚假,突然接到扶貧通知,領到了扶貧網格包保任務,只能按下婚假「暫停鍵」,踏上了擺鳥村脫貧攻堅走訪道路。
  • 難忘的一件事很難寫?掌握4個角度,破解關鍵詞「難忘」是重點!
    請以「難忘的一件事」為題,寫一篇500字的作文。要寫清楚事情的經過和難忘的原因,做到有中心,有條理,語句通順連貫。內容要具體生動,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一、文題解析「難忘」是在情感上限定,是指難以忘記,無法忘卻;永遠印在腦海裡的,值得記憶的。
  • 「一碗粥」半年銷370萬,80後讓荒山每畝收入近萬元……「新呂梁...
    黃河東岸的呂梁山是一座英雄的山,一部《呂梁英雄傳》是呂梁革命史的真實寫照。但山大溝深的呂梁山又是一座貧困的山,囿於惡劣的自然條件,呂梁山區在發展中掉了隊,成了中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呂梁山西麓的石樓縣是古地,商周時期即是方國,西漢置縣,因「通天山石疊如樓」而得名。石樓也是紅色老區,是紅軍東徵的首戰地。
  •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麻山扶貧的那些事|羅甸縣木引鎮木引村駐村...
    兩年,是一次次的入戶走訪,是一戶戶的政策落實,是一件件的小事辦好。兩年來,作為一名脫貧攻堅一線的幹部,在這場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小康的戰役中,堅持守好陣地,奮力衝鋒陷陣,雖然沒有幹出感天動地的大事業,但曾經歷的一件件小事,卻歷歷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