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德爾為什麼反對曼施坦因「堡壘計劃」?新、老兩代指揮官的爭鬥

2020-12-14 白楊樹下談歷史

1943年春季,蘇軍開始大反攻,莫德爾的第9集團軍後撤100公裡。同時,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攻佔了哈爾科夫,向前推進了100公裡。於是在兩軍防線上,蘇軍形成了一個正面約400公裡,最窄處只有110公裡的突出部。

這就是有名的「庫爾斯克突出部」。德軍最高統帥部從戰術角度,認為這是給蘇軍以重創的最好機會,只需南方和中央兩大集團軍群在最窄處相對攻擊,對前出的蘇軍進行合圍並「聚而殲之」。由此,德軍最高統帥部決定實施「堡壘計劃」。

庫爾斯克突出部

這個計劃,並不是曼施坦因的初衷。

自1942年的冬天開始,蘇軍在戰場的優勢愈發凸顯,不僅其戰爭潛力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兵員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而且根據租借法案,美國援助的武器和工業設備,也提高了蘇軍的實力。這讓反攻中的蘇軍,佔據了更多的戰場主動權。

儘管蘇軍損失遠遠大於德軍,但其「殷實」的戰爭潛力,還是將對手逼得不斷地撤退,德軍官兵們對取得勝利開始懷疑。就在這時,曼施坦因在哈爾科夫取得的勝利,無疑像打了一針「強心劑」,德軍上下又充滿了信心,尤其是德國高層。

蘇軍戰士

蘇軍在地圖上明顯的突出部,任何人都會想到在底部相對進攻的策略。正因為如此,該地區的防範一定是蘇軍優先考慮到的。但德軍最高統帥部卻一再要求實施「堡壘計劃」,曼施坦因對此有過猶豫,繼而勉強同意。

首先,動作快,有勝利的可能。經過哈爾科夫戰役後,集中於「庫爾斯克突出部」裡的蘇軍也損失較大,燃料、彈藥緊缺,進攻實力銳減。趁其立足未穩,還沒有構築完備的防禦體系,實施「鉗形攻擊」,勝算還是很大的。

曼施坦因在前線

其次,一鼓作氣,「氣可鼓,不可洩」。在哈爾科夫戰役即將結束的同時,實施「堡壘計劃」,有「乘勝追擊」的氣勢。尤其是德軍新裝備的「虎式」坦克,可以說是蘇軍T-34坦克的「天敵」,應該連續進攻,不給對手反應的機會。

更重要的是,「庫爾斯克突出部」裡集結了蘇軍40%的集團軍,以及全部的坦克部隊,可以說是蘇軍在蘇德戰場上最大的重兵集團。如果抓住機會殲滅,不僅可以徹底減緩東線的壓力,而且在政治上十分有利。「賭一把」的心態佔了上風。

曼施坦因和兒子

然而,莫德爾和古德裡安的極力反對,演變成新、老兩代指揮官的爭鬥。

莫德爾在蘇德戰場的表現可圈可點,深得統帥部的信任,不僅指揮著中央集團軍群中最大的集團軍,而且躋身於高級將領的行列,說話的分量不容小噓。他對曼施坦因的計劃提出了「務實」的意見,並建議放棄該計劃。

一是,一路撤退下來的第9集團軍,又隨即投入到增援哈爾科夫的戰鬥,部隊的消耗是很大的,尤其是坦克還不到滿編時的四分之一。而對手無論是部隊數量,還是坦克數量都是第9集團軍的2倍,不能冒險進攻。

中間為莫德爾

二是,從整個東線來看,德軍不佔任何優勢。18個裝甲師只剩下不到500輛坦克,而對手有一千多輛坦克,性能和質量都比Ⅲ號、Ⅳ號坦克強,雖然「虎式」坦克優異,但產量低、數量少,不能改變戰局,尤其是空中優勢也逐漸喪失。

關鍵還有,新補充的兵員和裝備還沒有進行磨合訓練。很多士兵都是國內臨時徵集的,戰鬥素養差、實戰經驗少,不經過訓練,無疑是自尋死路。更何況,僕從國軍隊的戰鬥力更「不敢恭維」,放在哪裡都讓人不放心。

蘇軍坦克

他的意見得到古德裡安的支持,剛剛恢復「工作」的古德裡安認為,這種簡單的「鉗形攻勢」並不是很高明的戰術。換句話說,蘇軍對這樣的「威脅」一定會格外重視,甚至是「有意識」地讓對手碰的「頭破血流」,目的就是要拼消耗。

莫德爾為堅持自己的意見,甚至繞過集團軍群司令克魯格元帥,直接到德軍統帥部表明自己的態度。這讓原本反對「堡壘計劃」克魯格站到了曼施坦因一邊,況且,他與古德裡安向來是「宿敵」。於是,雙方據理力爭、互不相讓,演變成私人恩怨。

古德裡安

正因為高級將領們的分歧不統一,爭論不斷,德軍統帥部遲遲下不了決心實施「堡壘計劃」,時間就這樣被耗去了4個月。現在看來,如果新、老兩代指揮官能夠精誠團結,克服困難,一鼓作氣,「堡壘計劃」還是有勝利的可能。

到了7月,德軍完全喪失了可能獲取勝利的「最佳時機」。

正如莫德爾等人所預見的那樣,蘇軍對深入德軍防線的「拳頭」格外重視。對該地區的增援和防禦不斷加強,儘管此時東線的德軍也在為進攻準備著,但與蘇軍比起來,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蘇軍在進攻

首先,自從形成了這個「突出部」後,蘇軍的防禦措施就沒有中斷過。開戰前,蘇軍集中了3個方面軍,兵力達130萬人,火炮19000門、坦克3400多輛,戰機2000多架,更是構築了8道防線,防禦縱深達300公裡。

其次,朱可夫為「報仇」,將莫德爾判為主攻方向。因此在北部是蘇軍的重點防範區域,共設置了4個梯隊和大量的預備隊,專等第9集團軍來進攻。看來,莫德爾在蘇軍將領中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尤其是朱可夫,受到的「侮辱」太多了,他要復仇。

蘇軍迫擊炮陣地

讓莫德爾沒有想到的是,蘇軍會「先敵開火」。原來,朱可夫從前線抓到的俘虜口中,得知了莫德爾的進攻時間,於是「先發制人」,進行了一小時的火力急襲,迫使對方推遲進攻2個半小時,好在蘇軍是「亂打一氣」,德軍未受損失。

進攻開始了,莫德爾的7個師在300架飛機的掩護下,由500多輛坦克引導,在90公裡的正面實施突擊。卻遇到了高密度的雷場,並在對手炮火、飛機的轟炸下,第一天只推進了12公裡,雖然蘇軍損失很大,但架不住蘇軍人多、坦克多。

蘇軍在反攻

經過4天的突擊,曼施坦因在南面進展相對順利,但莫德爾很快意識到,這麼打下去將會演變成一場消耗戰,於是命令部隊就地防禦,吸引蘇軍主力,配合南方集團軍群的進攻。在堅守25後,蘇軍的進攻勢頭沒有絲毫減弱,而德軍的消耗卻越來越大。

德軍統帥部同意中央集團軍群後撤,莫德爾節節抵抗,後撤了150公裡,儘管德軍損失了10萬人,但也給蘇軍造成了47萬人的損失。同時,在撤退的過程中,還帶走了一萬多蘇軍戰俘,對一路被追擊的部隊來說,不能不說是個奇蹟。

莫德爾在指揮戰鬥

事已至此,曼施坦因的「堡壘計劃」破產了,更要命的是,這場戰役幾乎拼耗掉德軍最後一點精銳。從此,再也不能發動大規模進攻,只得不停地撤退。

如果按照莫德爾的意見,放棄「堡壘計劃」,德軍還有「生機」嗎?

歡迎討論和留言。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希特勒的救火隊員》#軍事歷史#

作者推薦:

莫德爾如何指揮40萬部隊,25天撤退100公裡?9個後衛戰鬥群是關鍵

防禦大師莫德爾水平有多高?朱可夫一年發動5次戰役,傷亡170萬人

勒熱夫戰役為什麼鮮為人知?蘇聯損失100萬人是德國的4倍,不願提

相關焦點

  • 二戰庫爾斯克戰役,曼施坦因如果先進攻羅斯託夫會贏嗎?輸得更快
    這就形成了莫德爾集團在北面奧廖爾向南,曼施坦因在南面別爾哥羅德地區向北,將蘇軍6個集團軍夾在了中間。對作戰比較謹慎的曼施坦因提出了打遠不打近的作戰計劃,他一方面加強兵力確保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防線的穩固,一方面先用裝甲遠程突擊進攻羅斯託夫,然後再迂迴對庫爾斯克蘇軍進攻。但他的計劃被希特勒否決了,原因是他不敢去冒遠程突擊的風險。
  • 庫爾斯克戰役中,曼施坦因不同意停止攻勢,按照他的設想能成功嗎
    因此,曼施坦因的計劃是實現不了的。在發動庫爾斯克戰役前,曼施坦因並沒有明確反對發動戰役。相反,他還信心十足,認為能夠取得勝利。這是因為,曼施坦因得到驗證他防禦戰略的機會。曼施坦因認為,由於敵眾我寡,德軍應該發揮機動作戰的專長,採取奇襲的戰術,來殲滅蘇軍。
  • 二戰頓巴斯戰役,第6集團軍再遭圍殲,曼施坦因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發生於1943年8月份的蘇德戰爭頓巴斯戰役,是對曼施坦因軍事指揮生涯的一次重大考驗。由於德軍重新組建的第6集團軍再次遭到蘇軍圍殲,致使曼施坦因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甚至冒著違抗軍令的危險下令撤退。那麼,頓巴斯戰役,曼施坦因為什麼沒有再創奇蹟,打出超常水平呢?
  • 二戰法國戰役,鐮刀計劃多人反對,曼施坦因如何排除阻撓受到重視
    曼施坦因進攻法國的方案為什麼那麼多的將軍都反對,風險很大嗎?任何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都不可能穩操勝券,何況曼施坦因的「鐮刀計劃」受到許多人的質疑。關於曼施坦因提出的進攻法國方案,確實受到很多人阻撓,也是經歷了多次挫折才得到希特勒的重視。
  • 二戰蘇德戰爭,曼施坦因兩戰列寧格勒,為何都是無功而返?
    與古德裡安衷情研究裝甲打擊戰術不同,曼施坦因更多的是對戰場環境理性的思考,和對整個戰局的全盤把握。因此,只要有他參與的戰爭,德軍基本上都是勝多敗少。但是在列寧格勒戰役時,他的思想卻一點得不到重視,這是為什麼呢?第一,老勒布老人老戰法,曼施坦因著急乾瞪眼。
  • 蘇軍同時發起哈爾科夫和頓巴斯兩場戰役,曼施坦因為何不2選1?
    從這時開始,曼施坦因一直糾結在兵力不足和協調前線指揮官的關係上,直到1943年3月份打了一個大勝仗,重新奪取哈爾科夫,從而讓希特勒看到了希望,把南方集團軍群交到他手上。可以說,是哈爾科夫之戰奠定了曼施坦因在東線的領導地位,也是這一戰讓他帶德軍走向覆滅。
  • 二戰時德軍著名將領曼施坦因,戰功赫赫為什麼還會被撤職?
    李三萬 摘要:二戰時德軍著名將領曼施坦因元帥,在戰爭初期建立了赫赫戰功,為什麼在戰爭後期還會被希特勒撤職? 二戰時德軍著名將領曼施坦因元帥,在戰爭初期建立了赫赫戰功,為什麼在戰爭後期還會被希特勒撤職?
  • 二戰名將錄——「閃電教父」曼施坦因
    埃裡希·馮·曼施坦因,原名埃裡希·馮·萊溫斯基,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納粹德國德意志國防軍中最負盛名的指揮官之一。與隆美爾和古德裡安,並稱為二戰期間納粹德國三大名將。 曼施坦因生於柏林,1906年從柏林軍官學校畢業後在步兵團服役。1913年入軍事學院深造。
  • 為什麼說是希特勒自己斷送了曼施坦因的陸軍總參謀長晉升之路?
    曼施坦因被認為是二戰德軍最有戰略天賦的將領,但是這樣一位能力超凡的將軍卻沒能在德軍全局戰略上貢獻自己的才華,直到1942年底曼施坦因才出任集團軍群司令,開始在戰略上施加自己的影響,但是這一影響範圍非常有限,曼施坦因指揮的軍隊只有東線德軍總兵力的四分之一。
  • 二戰蘇德戰爭,曼施坦因為何也挽救不了東線失敗的命運?回天乏術
    特別是他提出的「曼施坦因計劃」讓德軍減少損失,輕鬆突破阿登森林,繞過了馬其諾防線。這個計劃的成功,使曼施坦因迅速躋身德軍精英行列。第二,從11集團軍到頓河集群,曼施坦因實現第二次飛躍。如果說曼施坦因擔任38軍軍長有統帥部關照,那麼,他擔任第56裝甲軍軍長奇襲蘇軍多納河大橋,就成為蘇德戰爭的經典戰例。
  • 二戰曼施坦因才能卓越,為何被統帥部重用卻不信任?是人都有不足
    提到二戰曼施坦因的軍事才能,一些網友們幾乎一邊倒地認為,他應該是二戰德軍中無人能出其右的最優秀參謀軍官。可是,曼施坦因軍事才能那麼突出,為什麼德軍統帥部不將他用到陸軍總參謀長位置,發揮更大的作用呢?1936年,曼施坦因參與制訂了德軍入侵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計劃,1939年,他又參與制訂了閃擊波蘭的「白色方案」計劃。而在制訂後一個計劃時,曼施坦因就提出了保留波蘭作為緩衝區以避免兩線作戰的建議,但因為資歷尚淺沒有引起重視。
  • 德軍最成功的反擊戰,曼施坦因高光一戰,名聲極大意義有限
    曼施坦因花了三天時間,終於說服高層同意,並得到了三個黨衛軍裝甲師和第四航空隊的支援,曼施坦因有了反擊的本錢。德軍對行動如此慎重,蘇軍更加意料不到德軍會發動這樣的絕地反擊,一個有備而來,一個盲目樂觀,在心態上,蘇軍先折一陣。
  • 二戰頓涅茨行動,為何曼施坦因玩的是心跳,瓦圖京玩的是大意?
    他的一生成也蘇德戰爭敗也蘇德戰爭,在閃擊波蘭和法國戰役中因「曼施坦因計劃」一戰成名,又因德軍在東線戰場的節節敗退而不甘隱退。1942年11月份,當德軍統帥部命令曼施坦因組建頓河集團軍群時,蘇軍朱可夫的「天王星行動」已經展開。
  • 二戰頓巴斯戰役,蘇軍為何48小時就把曼施坦因打求援了?三面受敵
    曼施坦因被譽為蘇德戰場德軍的智多星,多次挽救德軍於危難之中。但在1943年8月份的第二次頓巴斯戰役中,他率領的南方集團軍群,卻難敵蘇軍西南和南方兩個方面軍的進攻,最終丟掉了德軍極力防禦的頓巴斯重要工業區和能源基地。那麼,同樣是兵力懸殊、德軍處於背水一戰的處境下,曼施坦因使用相同的手段,取得了第三次哈爾科夫的勝利,為什麼在頓巴斯戰役中失靈了呢?
  • 蘇軍的鋼鐵洪流還在大踏步前進,防禦大師莫德爾也無能為力了
    中央集團軍群的新任指揮官是瓦爾特·莫德爾元帥。莫德爾脾氣暴躁、言語尖刻,是個不討人喜歡的傢伙,但在作戰指揮上確有真才實學。他於1894 年出生在一個沒有軍人背景的中產階級家庭,以中尉身份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曾被一顆子彈打中肩膀,還得到過一級鐵十字勳章。在戰間時期,莫德爾擔任過各種參謀和部隊主官職務,在1940 年的法國會戰中指揮了第3 裝甲師。
  • 二戰哈爾科夫反擊戰,曼施坦因以劣勝優,收縮與擴大戰線的較量
    按照蘇軍統帥部的部署,這次總攻分為三個方向,一個方向是西北方向,對德軍傑米揚斯克突出部進行反擊;一個方向是正西方向,對勒熱夫莫德爾第9集團軍進行重點反擊,這兩個方向都是牽製作戰,是為南線作戰打掩護的。02蘇軍打得越快消耗越大,德軍收縮越快戰線消耗越少,曼施坦因有了打贏的基礎早在曼施坦因組建頓河集團軍群救援保盧斯第6兵團時,德軍統帥部已經發現救援力量不夠,加上曼施坦因不斷請求增援,德軍不得不先保障莫德爾防禦集團不被吃掉,然後再從西線抽調6個師和2個步兵旅馳援頓河集群。
  • 曼施坦因計劃有多完美?為何法國兩個月就宣布投降?希特勒膽子大
    鐮刀計劃,又被稱之為曼施坦因計劃,因為發起人就是曼施坦因本人。攻擊目標是歐洲老牌軍事強國法國,可是最初提出計劃的時候,曼施坦因計劃卻遭到了德國高層的一再駁回。曼施坦因始終沒有氣餒,他連續6次上書德軍統帥部,提出了自己的計劃,卻連續6次被統帥部的人給駁斥了,所以希特勒壓根就不知道他的這個計劃。此後統帥部的人更是將曼施坦因調到了38軍做軍長,讓他離開了作戰第一線。此後曼施坦因並沒有氣餒,而是不斷向自己的同僚和其他高官提到自己的計劃。
  • 曼施坦因一生之憾:進攻蘇聯計劃,成為旁觀者
    1940年德國通過實施「曼施坦因計劃」滅亡了法國,雖然計劃是曼施坦因制定的,甚至以他的名字命名,但是在與法國的交戰中,曼施坦因只是指揮了一支步兵預備隊,任務是防備英國軍隊可能採取的登陸增援。閃電戰創始人德軍大將古德裡安評價道:我軍最優秀的戰略家就以這樣微不足道的方式參加了戰爭。
  • 二戰中德軍三大作惡悍將——隆美爾,古德裡安,曼施坦因!
    3.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德國陸軍元帥。曼施坦因精通戰略戰術,聰明過人,反應機敏,有超人的軍事想像力,他被公認為德國陸軍中能力最強的指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