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歲末,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強調,要力戒形式主義,以釘釘子的精神做好基層減負工作。的確,儘管黨中央把2019年定為「基層減負年」,並相繼出臺了《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關於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等文件,狠抓基層減負。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諸多形式主義頑瘴痼疾。「隨意向下派任務指標;多頭要材料要報表;發文件紅頭改白頭、正式改便箋……」它們通過改頭換面、披上「新馬甲」,在基層「遊走」,不斷消磨著基層幹部為民服務的耐心、信心和真心。俗話說,「不破不立,破而後立」,解決形式主義問題還需「破」與「立」相結合,方能彰顯更多的成效。
「破」任務指標的隨意性,「立」任務下派的合理性。日前,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做好2021年元旦春節期間有關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嚴肅查處隨意向下派任務,可謂是找準了「癥結」。「你看著辦」「按文件來」「按規定走」等是基層幹部最怕聽到的卻最經常聽到的「太極式」回復。是真的「無從下手」,還是搞「責任甩鍋」?不切實際地隨意向下派任務,只會導致與「初衷」背離。基層本來就面臨人少事多的窘境,簡單地把問題、雜症拋給基層,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使基層出現「被迫形式主義」行為,以形式主義應對形式主義。長此以往,勢必會造成形式主義自上而下的「泛濫」,既貽誤工作,又勞民傷財。因此,向下派任務指標必須合理,切勿隨意。要科學劃分任務指標,下派之前,要進行「可行性分析」,考慮其必要性、實操性等;要因地制宜,切忌「一刀切」「一鍋煮」;要考慮基層的「承受能力」,切勿層層加碼,一級一個時間期限,層層提速。
「破」功利主義思想桎梏,「立」以民為本的政績觀。形式主義之風盛行實質上是功利主義、主觀主義作祟,根源在於思想不正、政績觀錯位。年度考核「一評了之」,簡單、粗暴;督查調研重「痕」不重「績」,留「跡」不留「心」;項目工程重「面子」,輕「裡子」……「仁聖之本,在乎制度而已」。改變考察考核方式是破除功利主義思想束縛,扭正錯位政績觀的有效手段。前不久,中組部印發了《關於改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績考核的通知》,引導幹部踐行「以民為本」的發展思想,明確幹部考核更加注重「顯績」與「隱績」的平衡。這無疑是為解決形式主義問題下了一場「及時雨」。利用考核「指揮棒」,激勵幹部擔當作為,促使領導幹部自覺抵制「斷頭式調研」「文山會海」「以材料論英雄」「語言形式主義」「履職空轉」等諸多形式主義痼瘴。
「破」追責問責的泛濫化,「立」精準問責長效機制。有的地方把問責作為推卸責任的「擋箭牌」,動輒向下簽訂「責任狀」,搞「一票否決」,出了問題大家一起「挨板子」。這種泛濫的問責方式不僅不能產生效果,反而會導致幹部對問責產生「抗體」,既難以解決形式主義問題,還會滋生形式主義。要明白,頑疾難治,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它「對」,而是因為大多數人都在「錯」。「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於禍」,當大家都對形式主義之風習以為常時,就必須藉助強有力的問責手段,實施「精準問責」。一方面,暢通舉報渠道,讓基層幹群「發聲」,持續曝光形式主義典型案例。另一方面,優化監督方式,深入開展專項整治,明察暗訪,依法依規、嚴肅查處給基層造成嚴重負擔的形式主義問題。此外,還要「一把尺子量到底」,公平公正,科學界定問責的範圍、對象、程度。
「破」與「立」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離不開「破」「立」。當前,全面開展鄉村振興的「衝鋒號」已經吹響,然而,形式主義問題不除,必將成為鄉村振興的重大「禍患」。它不僅會束縛基層幹部幹事創業的「手腳」,還會消磨基層幹部奮戰鄉村振興的精力。因此,必須「破立」結合,持續解決。唯有如此,才能不斷推動鄉村振興、民族振興。來源:先鋒文匯作者: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高陂鎮 羅彬榮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