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陳冠群老做類似的夢。夢中,疫情徹底結束,高校「複課」了,所有學生均返回校園,她在華中科技大學西校區的「Tomorrow」酒吧恢復了運營。她很興奮,忙著給那些曾借錢給自己的朋友微信轉帳。
電話鈴聲響起,夢醒了。現實依舊沒有改變——和校園裡的其他商戶一樣,酒吧恢復營業的時間還是遙遙無期;電話是催債的網貸平臺打來的,接連不斷,令她心悸不已。
武漢「解封」後,當地大多數高校並沒有隨之恢復線下教學,僅僅是允許應屆畢業生短暫返校領取畢業證。校園中的眾多商戶也未接到校方何時「恢復運營」的通知。和其他商戶一樣,陳冠群正經歷著營業停滯、資金鍊斷裂及房東催繳房租的壓力。「希望能夠儘早開門。」7月18日,陳冠群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說,「自己有些撐不下去了」。
但她仍在堅持,想方設法賺錢,盡力補上酒吧停止運營帶來的資金「窟窿」。在困局之中,不少商戶仍對未來抱有信心,「焦急地等待」,希望復工後重拾事業。也有商戶難以承受損失,不得不退出校園,甚至離開武漢。
一名路人在陳冠群開在校園裡的「清吧」門前留影,因久未開業,門前落葉遍地。本文圖片 受訪對象供圖
意料之外的「打擊」從2003年算起,郝辰(化名)到武漢已打拼了17年,算是事業小成。2012年,他在華中師範大學文化街開了第一家潮汕小吃店「陳陳家」,四年後,該店因拆遷關門。2016年,郝辰在武漢大學附近「東山再起」,開了第一家茶餐廳。此後,其以「一年一家」的節奏,先後在武漢理工大學馬房山校區、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南湖校區開設分店,名為「西洋裡茶餐廳」。2019年底,郝辰又籤下一家新店,準備春節後開張。
曾經的「西洋裡」,不少顧客前來照顧生意。
但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2020年1月22日,在武昌開往汕頭的K799次列車上,郝辰(化名)收到了武漢次日將「封城」的消息。「無比震驚,這輩子頭一遭遇到這事。」彼時,郝辰正帶著妻兒從武漢回老家汕頭過春節。郝辰隱隱覺得,這場疫情或會改變自己的人生——此後的經歷驗證了這一預感。
返回老家後,郝辰一家即開始了兩周的「隔離期」。2月4日,汕頭下著小雨,漫長的隔離原本在次日就能結束,但「壞消息」傳來:郝辰妻子咽拭子核酸檢測呈陽性。「鑑於血常規、X光片正常,也無明顯症狀,醫生診斷她為極輕症狀病例。」郝辰稱,妻子隨後進入定點醫院觀察治療,他和兒子則進入第二個14天隔離周期。
妻子感染新冠肺炎縱然令人「後怕」,而對郝辰一家人而言,疫情帶來的「事業停滯」,更令人心憂。疫情持續發展,武漢高校復學時間遙遙無期,這意味著郝辰的幾家餐廳均無法復工。「到第一季度結束,已經賠了50多萬。」郝辰說。
郝辰的「西洋裡茶餐廳」沒有等到恢復營業,他將其主動關停後,返鄉創業。
與郝辰一樣,華中科技大學西校區的「Tomorrow」酒吧第三任老闆陳冠群,也承受著疫情帶來的損失。
2016年從華中科技大學軟體學院畢業後,陳冠群就開始以主理人的身份經營著Tomorrow。這是一家開在校園的「清吧」,放著安靜的音樂,學生們喜歡到這裡喝東西聊天。後來,她離開酒吧赴法國藍帶廚藝學校學習甜品。2018年9月,陳冠群回國,受第二任老闆邀請,繼續管理酒吧,在她手裡Tomorrow開始盈利。
「(Tomorrow)就相當於是我自己的一個作品一樣,它在別人的手上暗淡無光,在我手上就熠熠生光。」也正是找到了這份成就感和歸屬感,在2019年3月第二任老闆要轉賣Tomorrow的時候,手上並無任何積蓄的陳冠群,通過貸款湊足了一半的轉讓金,盤下了這家酒吧。
陳冠群告訴澎湃新聞,選擇貸款盤下酒吧,也是出於對Tomorrow經營情況的了解。「貸款需要三年還清,月供不多,壓力主要在於資金流,每月數萬元的周轉資金主要依靠信用卡和網貸。」盤下店面後的半年裡,陳冠群通過貸款和酒吧收入,付清了另一半的轉讓金,壓力隨之增加。
2020年1月20日,Tomorrow暫停營業,陳冠群陪著男朋友一起回瀋陽過年。她計劃2月3日重新營業,籌備接下來的店慶活動。1月23日凌晨,身在瀋陽的陳冠群得知了武漢「封城」的消息。「我是在那裡從小長大的,我的家人,我的很多朋友都在武漢。我當時心裡感覺特別難過,在被窩裡哭了一晚上。」陳冠群說。
除了擔心遠在武漢的家人朋友,酒吧的狀況也讓陳冠群憂心。疫情的發展遠遠超出了陳冠群的想像,她起初預估最遲到四月份酒吧就能恢復營業。但直到現在,酒吧仍未恢復營業。
止損or堅持郝辰名下幾家店鋪房租3月份到期,考慮到要續新一年的租金、前期投入資金無法回籠,以及延遲復學和疫情對消費心理的衝擊,他不得不考慮「關停所有店面」。
4月23日,郝辰在朋友圈宣布了這一消息。「對不起了,小夥伴們,真的努力了。多年心血,一朝歸零。」郝辰寫到,「從少年熬成大叔,再見了,桂子山、珞珈山、南湖……從此我於武漢就是過客。」
「期末的時候還和老闆打招呼說下學期見……」有學生在郝辰朋友圈裡留言感慨。「大家都不相信,認為我們割捨不下對武漢的情感。」郝辰告訴澎湃新聞,自己也很無奈。他記得在2015年「陳陳家」的三周年慶典上,一名廣州女孩曾希望,「我們能把店開遍武漢七所211」,但現在,「只實現一半就夭折了」。
楊萍(化名)在華中科技大學西校區經營著一家甜品店。「歇業」將近半年,沒有任何收入,楊萍不得不考慮「轉行」,應聘上了江西贛州某小學的教師崗位。「甜品店裡留的原料,基本都已經過期,只能等9月回去再全部處理掉。」到那時,楊萍會將甜品店「轉讓出去」,「雖然很喜歡(開甜品店),但還是想要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來源。」
與郝辰、楊萍不同,陳冠群是武漢人,她退無可退。日子一天天過去,酒吧的資金鍊斷了,陳冠群決定想辦法自救。用她的話說,就是「想盡各種辦法掙錢」。最初,她在朋友圈裡打廣告賣「電子菸」,但只賣出了一套產品和兩盒煙彈。到了3月份,在測溫正常的情況下,陳冠群終於可以自由進出其在瀋陽居住的小區。陳冠群和男朋友決定外出「打工」,兩人在附近的大型服裝市場和周邊的商業街一一詢問,得到的回覆統一得令人失望:不需要。
陳冠群不願放棄,用手裡僅剩的錢買了一個直播燈,開始在房間裡直播。男朋友家裡的網不太好,她就改用自己的流量,每天直播兩個小時,耗費掉近6個G。五天後,陳冠群當月的40G流量被全部用完。她沒了辦法,只好選擇暫停。
3月29日凌晨,坐了將近20個小時軟臥的陳冠群終於回到了武漢。武昌站外,一部部公交車整整齊齊地碼在黑乎乎的夜裡,她蹲在公交站邊失聲痛哭。
回到武漢的第二天,陳冠群又開始直播,每天晚上6點準時上線。四個多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講話、唱歌,對本就患有慢性咽炎的陳冠群來說,並不容易。直播一個多星期後,有一次她發現自己完全說不出話來。那天,她吃了一板金嗓子喉寶,堅持直播了4個小時。
「沒辦法啊,現在你不努力,就只有被淘汰的份啊——我不想被淘汰。」陳冠群希望通過直播緩解債務危機,但一個月後,經過平臺和公會分成後,她拿到手的錢只有不到1000塊。
不直播時,陳冠群幾乎都坐在電腦前忙著與文創相關的事情。除了馬克杯、帆布袋、明信片這些常見的品類外,陳冠群還做了補丁貼和開瓶器。但是,銷售的情況並不理想。截至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陳冠群只賣出了28套文創產品和1套明信片,遠遠低於原定的300套目標。
五月中旬,陳冠群不再直播,經朋友介紹來到武漢某家遊戲公司上班。雖然每天上十幾個小時的班,但這讓愛打遊戲的陳冠群能感覺開心一些。「起碼不用去『賣笑』(直播),收入也更穩定一些。」目前,陳冠群的月收入只夠她還掉眾多貸款的一項和支付當月房租,她笑稱自己「已連續吃了三個月的清水掛麵,身上連幾百塊錢都已經拿不出來了」。
在花掉5萬多元的積蓄和向朋友借來的2萬元後,陳冠群嘗試再次從網貸平臺借錢,但因其近期沒有收入,「信用評估降低,一分錢也借不出來」。陳冠群背負著幾十萬元的貸款,倘若還不上月供,會產生很高的「罰款」;最近,店面房東又向她催繳房租。這讓她的境遇「雪上加霜」。
2月份以來,幾乎每個還款日的前一天,陳冠群都要因為帳單大哭一場。她形容自己時常處在崩潰的邊緣,並被失眠折磨,入睡時間從晚上12點逐漸推遲到凌晨3點,再到後來,直到早上5、6點才能睡著。
未來的「出路」武漢「解封」後,當地大多數高校並沒有復學,僅僅是允許畢業生短暫返校取走行李、領畢業證。至於今年秋季學期如何安排,也未有定論。澎湃新聞採訪的多所高校商戶也稱,尚未從校方處接到何時恢復營業的通知。
不少難以支撐的商戶,寄希望於「減租」。早在2月份,湖北省政府國資委曾發布《關於疫情防控期間減免中小微企業房租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中明確「疫情期間3個月房租免收、6個月房租減半」。但在近期,不少商戶均稱,已收到了「房東催租」的信息。
武漢某高校一家商戶告訴澎湃新聞,在微信群裡,學校相關工作人員7月20日統一回復了商戶們對於房租的疑問,表示「國家免租政策有但具體到基層還沒出來」,且租金減免政策僅限於與校方籤合同的房東,「凡不是第一房東,建議跟房東商談」。
6月,陳冠群憑身份證進入學校,到酒吧做了清潔,賣掉了一批庫存。她仍在尋找能讓酒吧撐下去的方法。此前,她在朋友圈裡發出求助,決定出售酒吧49%的股份,以籌集30萬資金。但寥寥無幾的詢問者中,沒有一人願意承擔可能面臨的風險。她希望學校能儘早允許商家開門,「飯碗都丟了,我真的撐不下去了。」
陳洋(化名)的甜品店在湖北大學僅開張了一個月,便因寒假的到來而暫停營業。由於開業時是冬季,甜品生意一般,陳洋店鋪的月收入4萬元左右。照她的設想,學校春季開學,天氣會變暖,月收入或能翻番。
但疫情讓這化為泡影。情況最嚴重時,陳洋沒有過度擔憂營業的問題,畢竟「那時候生死更重要」;反倒是隨著武漢解封,校方仍沒有開學復工的消息,讓人逐漸焦灼起來。「負責與學校後勤部溝通的人生對何時恢復營業一直含糊其詞,只說等校方正式通知。」陳洋稱。
從4月份起,陳洋便在朋友圈開了一家「雜貨鋪」,賣飾品和衣服,「收入僅夠個零花錢」。最近,她則在老家荊州一家輔導機構兼職當老師。對於未來,陳洋仍有「很大的信心」,會將甜品店繼續做下去。
王忠亮是華中科技大學校內一家駕校的創始人和教練。他告訴澎湃新聞,武漢「解封」後,駕校重新開張,陸陸續續有人來練車,但因學生未返校,「生源」不多,日子依舊難過。由於部分學員還沒拿到駕照,王忠亮決定再撐一段時間,待所有學員們都拿到駕照後,再視情況決定是否改行。「只想著今年不虧就行了,至於能賺多少錢那是好難的,畢竟現在好多行業都做不下去了。」王忠亮說。
主動結束了在武漢的餐飲事業後,郝辰已在老家汕頭開始了新一輪創業。他投入了10萬餘元,開了一家水果生鮮同城配送店,名字依舊叫「西洋裡」。「西洋裡還沒有走到末路,會在另一個領域裡披荊斬棘。」郝辰說。為了從賣家處拿二手設備,他晚上跑了半個市區,凌晨1點才回家。「都是被窮逼的。」如今,郝辰的水果配送店正在起步中,他只希望這一次能夠「周全」。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