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兼愛不完美,漏洞需彌補,墨子是如何為推廣自己的學說勞心勞力的
我們並不能說這種觀點不好,因為如果一旦達到了墨子所要求的那般,社會就真的和諧了。但是理想豐滿,現實骨感,現實的社會不可能沒有利益,也不可能沒有矛盾和衝突,兼愛大概只能夠當做人們的理想,就如同我們所喊出的人人平等一樣,這是我們努力的目標,也是我們的希望,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當下的時代不可能人人平等。
-
墨子也要負責?墨家為何在歷史上徹底消失?
墨家從來就不是一個能夠被統治者所利用的學派組織自墨子開始,墨家學說被創立以來吸引了大量的大批的手工業者和下層士人追隨墨子。從這一點看起來,和同時代的儒家學說比較類似。但是這並不是一個很普通的學派組織,當時的學者可以憑藉儒家學說或者是法家之論進入各國政壇,發揮自己所長,為當時的統治者所用。
-
仁者、智者、賢者!
仁者、智者、賢者!歷代火影都是實力與品格兼具的人才,火影不僅是村子的治理者,也是村子的靈魂。每一任火影都為村裡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尤其是戰亂時期的火影。第一任火影千手柱間忍者之神。初代目的確已經強得不像人,正是他結束了戰亂,創立了木葉村。胸襟寬廣的仁者。千手一族和宇智波一族曾經是對手,紛爭不斷,理念也不一樣。但是為了和平,柱間選擇與宇智波一族和解,兩個強族的戰鬥結束,共同創立了木葉,一個忍者嚮往的桃源鄉。柱間和斑交好過,也因為立場不同敵對過,但是柱間一直比斑更加胸襟寬廣,只能說是兩人理念不同。
-
斷頭臺下,人人平等
不過,斷頭臺儘管在二十世紀顯得殘暴血腥,但起初它卻是最講究人道主義和平等精神的殺人工具,甚至曾經因為缺乏觀賞性而遭到市民嫌棄。讓人民死而平等斷頭臺的法語名稱「guillotine」,源於法國大革命期間的國民公會議員、因為主張平民權利而聞名全國的約瑟夫·吉約丹(Joseph-Ignace Guillotin)。
-
「墨子」——「孔子」的反義詞
在春秋時期,墨子的名聲與孔子幾乎不相上下,墨家與儒家並稱為「顯學」。 但是,墨子的各種主張卻幾乎都與孔子南轅北轍。可以這麼說,墨子就是孔子的「反義詞」。
-
墨子與孟子,戰國時期兩大毒舌的隔空對決,誰會笑到最後?
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以「仁者愛人」為依歸,強調秩序提倡「正名」,崇尚仁義禮智的道德價值,希望建立一個溫情脈脈又各安其位的社會。孔子通過開辦私學、周遊列國遊說諸侯,傳播儒家思想,一時儒生眾多風光無二。挑戰者總會從內部出現,這似乎是歷史發展的鐵律。
-
墨子的「染絲說」闡述了環境對人性形成的影響:故染不可不慎也
、教育04:48來自陽明悟行學宮墨子之於哲學有西方學者把影響世界的幾大思想做了一個簡單分類,概況為三大流派,分別是西方哲學、印度宗教和中國思想。從狹義上來講,中國誕生的人文思想是不能稱為「哲學」的,因為狹義的哲學是專指以邏輯為基礎,通過理性思辨形成的思想體系,其中古希臘哲學最具有這樣的特徵,而中國思想家們的主張並不以邏輯和理性見長,而更多感性、具象的特徵。雖然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也有一些賢哲提出了一些邏輯學思想,如公孫龍的「白馬論」,但僅僅是一些零碎的思想火花,並未形成體系。
-
如何理解「仁者愛人」「克己復禮」
「仁者愛人」是孟子《仁者愛人》中的一句。仁者是充滿慈愛之心滿懷愛意的人。仁者是具有大智慧,擁有人格魅力,品性善良的人。「克己復禮」則是孔子學說的一個重要概念,出自《論語·顏淵》一章。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顏回請教如何才能達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說努力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禮的要求。
-
墨子:無功不受祿,做人應當堅守原則
墨子,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之一墨家的創始人,也許他有些主張或許苛刻,不符合人之常情,但這並不妨礙他能夠和孔子一樣被世人稱之為聖人。《呂氏春秋·離俗覽》記載,有一次墨子讓公上過到越國遊說。公上過向越王講述了墨子的主張,越王很喜歡,對公上過說:「您的老師如果肯到越國來,我願把過去吳國的土地陰江沿岸三百社的地方封給他老先生。」公上過回去稟報給墨子,墨子並沒有急著應下來,反而問道:「你看越王能聽從我的話、採納我的主張嗎?」公上過回答說:「恐怕不能。」
-
墨子、甘地與託爾斯泰
墨子反對的是侵略性的戰爭,是他所謂「強凌弱,眾暴寡」的戰爭,但他並不反對抵抗侵略、保衛和平的戰爭。墨子也曾憑藉自己的智慧阻止了多次戰爭,如《公輸篇》中記載的止楚攻宋的事跡及《魯問篇》中止齊伐魯、止魯攻鄭的事跡,都是值得在歷史上大書而特殊的。但不知為什麼,人們對墨子總是缺乏應有的尊敬與感戴。
-
學者須知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
學者須知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友誼是一首無字的歌,在你淡淡的季節裡開一樹美麗的花,在深深淺淺的腳印裡,為你不退的步伐奏一曲動人的華爾茲。年年歲歲,歲歲年年。淥水簷下雨水滴答,明開夜合花容璀璨。穿越時光的縫隙,得以從散發著墨香的文字中,窺見那段過往的痕跡。
-
斷頭臺下,人人平等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不過,斷頭臺儘管在二十世紀顯得殘暴血腥,但起初它卻是最講究人道主義和平等精神的殺人工具,甚至曾經因為缺乏觀賞性而遭到市民嫌棄。讓人民死而平等斷頭臺的法語名稱「guillotine」,源於法國大革命期間的國民公會議員、因為主張平民權利而聞名全國的約瑟夫·吉約丹(Joseph-Ignace Guillotin)。
-
墨子說「萬事莫貴於義」,義的真正內涵是什麼?
《墨子》這本書。 朱熹說:「仁者,心之德,愛之理。義者,心之制,事之宜」。意思是說,真正仁愛的人,內心有善良的品德,懂得愛人的道理。真正有義的人,就是約束自己的內心,使事情合宜。,意思是說,「仁」是人心的本質,仁者愛人;「義」是人所必由之路,就是按照「仁」的方式行事。孟子說,放棄了這條正路而不走,喪失了人的善心而不知找回,太可悲了! 所以,其實在儒家思想中,「義」是一種人在社會交往中表現出來的道德品質,是一種合宜的、恰當的,甚至帶有點利他和犧牲精神的道德品質。這是儒家思想中「義」的內涵。 那在墨家思想中,墨子是如何論述「義」的呢?
-
墨子為治國提出的「尚同」原則是什麼意思?
墨子在主張「兼愛」、「非攻」的同時,還為治理國家的制度建設提出了「尚同」原則。雖然墨家思想後來在中國歷史上幾乎沒有發揮實際的作用,但是在理論創見上,「尚同」的思想卻是很有意義的。墨家主張兼愛,主張愛人之國若己國,愛人之家若己家,則必然看重人與人之間的「同」,這一點區別於儒家主張的等級差別和道家主張的個性差異。「尚同」要求百姓上同於天子。墨子認為,國君是國中賢者,百姓應以君上之是非為是非。根據最高統治者所制定的共同標準,反映情況,統一是非,整飭綱紀,懲罰淫暴。
-
第八屆墨子文化節第十三屆國際墨子魯班學術研討會儒學全球論壇...
來自海內外的100多位從事儒學、墨學研究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追思先賢,共同就儒墨兩家的治國理政思想展開深入的學術交流。、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學典,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中國墨子學會顧問、武漢大學哲學院教授朱傳棨,中國墨子學會顧問、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孫中原,中國墨子學會顧問、山東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原院長姜寶昌等應邀出席會議。
-
違停「威脅」交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是「鬧著玩」
4日16時,@海南交警 發布消息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將立即依法查處。18時,@海南交警 發布處罰結果,要求車主5日後持告知單接受違法處理。 (12月5日《新京報》)<br/><br/> 律師違停,竟然「威脅」交警,如果貼罰單,將追究交警領導及辦事人員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