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李林、美國耶魯大學吳殿青和復旦大學兒童醫院李昊團隊聯合在室管膜瘤臨床樣品研究中首次發現,CXorf67蛋白可以作為兒童顱內PFA亞型室管膜瘤使用PARP抑制劑進行治療的重要「指標」,證明PARP抑制劑聯合放療可能是治療兒童顱內PFA亞型室管膜瘤的有效手段。11月13日,該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癌細胞》。
室管膜瘤是兒童顱內常見的腦腫瘤,其中以PFA(posterior fossa group A,幕下A型)亞型的發病率及惡性程度為最高,主要發生在平均年齡為3歲的兒童中,約40%病患不可治癒。室管膜瘤現有治療方法以手術和放療為主,但缺乏有效的化療藥物。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嬰幼兒,因無法接受放療,導致術後整體預後較差。因此尋找有效的靶向性治療藥物成為神經外科學界治療該型腫瘤的一個難題。
DNA受到損傷時,細胞會啟動修復機制,其中針對DNA雙鏈的同源重組修復和針對DNA單鏈的PARP(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介導的修復是至關重要的兩條修復途徑。當PARP的活性被抑制時,DNA單鏈斷裂後的修復機制發生「故障」,DNA必須另行開啟同源重組的修復功能。如果這時腫瘤細胞的同源重組修復存在缺陷,那麼細胞就無法進行DNA修復,從而死亡;而正常細胞的DNA同源重組修復沒有缺陷,所以不會被殺死,這樣PARP抑制劑就能特異性殺死腫瘤細胞。由於很多腫瘤中都發現存在同源重組修復缺陷,因此,PARP成為近年來生物學和醫藥領域備受矚目的一個腫瘤治療靶標。臨床上,已有靶向PARP的抑制劑被批准用於治療乳腺癌和卵巢癌等存在同源重組缺陷的腫瘤。
在同源重組修復途徑中,PALB2蛋白和BRCA1蛋白以及BRCA2蛋白結合形成的BRCA1-PALB2-BRCA2複合物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員通過實驗與數據分析發現,當DNA出現損傷信號時,在PFA亞型室管膜瘤中普遍高表達的CXorf67蛋白能及時「響應」,大量「集結」於染色質,通過「競爭」結合PALB2蛋白,從而阻止BRCA2蛋白結合到PALB2蛋白上,進而抑制細胞的DNA同源重組修復過程。在病人原代細胞和小鼠模型層面,研究人員進一步通過實驗證實,CXorf67高表達的腫瘤細胞對PARP抑制劑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可以增強PARP抑制劑對腫瘤的殺傷作用,尤其是在與放射性治療聯合使用時更為顯著。該研究表明在PFA亞型室管膜瘤中普遍高表達的CXorf67蛋白可能成為一個「指標」,用於指導PFA亞型室管膜瘤的靶向PARP的治療。這一研究結果為治療PFA亞型室管膜瘤提供了新思路與新方法。下一步,研究人員和相關醫院將深入合作研究,就PARP抑制劑聯合化療治療PFA亞型室管膜瘤這一治療方法開展臨床實驗。(來源:中國科學報 黃辛 林濱霞)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cell.2020.10.009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