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看病新資訊:深入了解室管膜瘤及其細胞起源

2020-12-14 益陽廣播電視在線

  室管膜瘤是最難治療的腦腫瘤之一,許多患者預後不良。

  丹娜法波/波士頓兒童醫院癌症和血液疾病中心的神經腫瘤專家Dr. Mariella Filbin渴望為一些最難治療的小兒腦瘤患者找到新的治療方法。出國看病專業機構盛諾一家與波士頓兒童醫院長期合作,他們一起幫助身患各種疾病的兒童赴美就醫,希望找到救治的方法。

  在醫學培訓期間,Filbin很早就認識到定義和靶向腫瘤生長的轉錄網絡或基因調節的重要性。2014年,她將重點放在室管膜瘤上。她的靈感來自一名被診斷為侵襲性腦瘤的3歲患者。即使進行廣泛的治療幹預,這種癌症的預後也很差。當時沒有辦法知道這個孩子得了哪種類型的室管膜瘤。Filbin只知道孩子復發的機率是50%。

  「這是個難題,」她說。「有一種室管膜瘤亞型是可通過手術和放療進行治療的,而另一種亞型儘管進行了強化治療,可最終仍會復發。」

  Dr. Mariella Filbin

  是什麼使這些腫瘤細胞更具侵略性,而使其它腫瘤細胞更容易治療?

  今天發表在《癌細胞》雜誌上的一篇新論文中,Filbin的團隊開始著手回答這個問題。她的實驗室研究了24名患者的28個腫瘤樣本,有些是原發腫瘤,有些是復發腫瘤。

  室管膜瘤細胞由幹細胞產生,這些未分化的細胞可以在大腦中形成一系列不同類型的細胞。有些細胞得到信息,分化成幾乎正常的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但是其它的細胞仍然未分化,停留在幹細胞階段。Filbin的研究小組發現,帶有這些未分化細胞的腫瘤復發的可能性要高50%。

  她的下一個問題:是什麼刺激事件導致細胞路徑分叉?

  令人驚訝的是,還沒有發現重複的DNA突變與更致命的腫瘤細胞途徑有關。考慮到這一點,Filbin希望能夠確定在細胞發育和成熟過程中發生的與幹細胞無法成熟相關的事件。

  Filbin說:「我們認為這種腫瘤是由表觀遺傳學驅動的,這意味著它不會改變DNA序列,而是改變了細胞解釋基因的方式。」

  在單細胞RNA測序的鏡頭下,室間隔膜瘤揭示出不同的起源細胞。

  單細胞測序揭示RNA指紋圖譜

  通過應用單細胞RNA測序,Filbin和同事們能夠識別出與未分化幹細胞相關的特定基因程序。他們認為,這種獨特的轉錄特徵可以幫助預測病人患的是哪種腫瘤及其結果。

  研究小組進一步證實,細胞的起源取決於室管膜瘤在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中出現的位置。Filbin說:「我們認為,潛在的幹細胞類型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後續發生的事件,然後,微環境因素進一步塑造了腫瘤。」

  她說:「我們第一次了解了細胞在神秘的腫瘤中真正的作用,它與其它癌症有很大的不同。我們仍在摸索中,但我們需要儘快制定新的治療策略。」

  盛諾一家始終相信自己在做的出國看病這件事情是對的,而且出國看病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和接受。疫情期間,盛諾一家一直在幫助患者積極聯繫國外醫院,讓患者通過遠程形式跟國外專家直接對話。讓那些因疫情而無法順利出國看病的患者,可以足不出戶就可以得到國外專家的寶貴意見。如想了解更多情況,歡迎關注「盛諾一家」微信公眾號。











  (本內容屬於網絡轉載,文中涉及圖片等內容如有侵權,請聯繫編輯刪除。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及投資依據。)

------------------------------------------------------------------------------------------------------------------------------------------------------------------------------------------------------ 益陽廣播電視在線版權與免費聲明

①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湖南省益陽市廣播電視臺"、"益陽廣播電視在線"、"益陽電視新聞網"的所有作品(如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益陽廣播電視在線,任何媒體、網站或 未經本網書面協議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 ②本網書面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是必須註明稿件來源:"益陽廣播電視在線",違者追究責任 ③本網轉帖的文章均轉載自國家的正規網站,轉載的目的在於傳遞跟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④如本網轉載稿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及時和我們聯繫。新聞糾錯:18711712345

------------------------------------------------------------------------------------------------------------------------------------------------------------------------------------------------------

相關焦點

  • 國際治療指南解讀:成人和兒童的室管膜瘤診療差異
    室管膜瘤是兒童中樞神經系統的第三大腫瘤,佔比6%~12%,顱內表現更為常見,尤其是後顱窩,室管膜瘤患兒的中位診斷年齡為5歲,且25%~40%的患兒<2歲。室管膜瘤在成人中少見,主要累及脊髓,在成人中樞神經系統腫瘤中佔3%-6%。本文根據指南,就不同年齡、不同階段的室管膜瘤的治療進行相關解讀。
  • 兒童室管膜瘤會遺傳嗎?能活多久?
    室管膜瘤是第三常見的兒科腦瘤,僅次於髓母細胞瘤和星形細胞瘤。兒童神經外科醫生在治療兒童室管膜瘤中起著中心和重要的作用,因為那些接受完全切除的兒童有很高的治癒的可能性。目前對兒童室管膜瘤的護理標準包括大體全切除和隨後的局部放療。目前,化療通常不是治療方案的一部分。約10%的兒童腦瘤被歸類為室管膜瘤,確診時的平均年齡為4-6歲。
  • 科學家發現治療PFA亞型室管膜瘤新策略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李林、美國耶魯大學吳殿青和復旦大學兒童醫院李昊團隊聯合在室管膜瘤臨床樣品研究中首次發現,
  • 科學家發現治療PFA亞型室管膜瘤的新策略
    央廣網上海11月13日消息(記者吳善陽)室管膜瘤是兒童顱內常見的腦腫瘤,其中以PFA(posterior fossa group A,幕下A型)亞型的發病率及惡性程度為最高,主要發生在平均年齡為3歲的兒童中,約40%病患不可治癒。室管膜瘤現有治療方法以手術和放療為主,但缺乏有效的化療藥物。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嬰幼兒,因無法接受放療,導致術後整體預後較差。
  • 【學術前沿】李林組發現治療PFA亞型室管膜瘤新策略
    【學術前沿】李林組發現治療PFA亞型室管膜瘤新策略 2020-11-13 17: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國科學家發現治療PFA亞型室管膜瘤的新策略
    室管膜瘤是兒童顱內常見的腦腫瘤,其中以PFA(posterior fossa group A,幕下A型)亞型的發病率及惡性程度為最高,主要發生在平均年齡為3歲的兒童中,約40%病患不可治癒。室管膜瘤現有治療方法以手術和放療為主,但缺乏有效的化療藥物。
  • CAR T細胞可治療髓母細胞瘤和室管膜瘤
    CAR T細胞可治療髓母細胞瘤和室管膜瘤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30 10:57:53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Cynthia Hawkins研究團隊經過不懈努力而取得新進展
  • 科學家發現治療PFA亞型室管膜瘤新策略—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李林、美國耶魯大學吳殿青和復旦大學兒童醫院李昊團隊聯合在室管膜瘤臨床樣品研究中首次發現,
  • 中國學者發現兒童顱內惡性室管膜瘤新型靶向治療方法
    中新網上海新聞11月20日電( 孫國根陳靜)記者20日獲悉,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李昊教授、餘建忠主治醫師臨床科研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李林團隊、耶魯大學吳殿青團隊經多年研究,首次發現人體細胞內的「CXorf67蛋白」可以作為兒童顱內惡性腫瘤PFA型室管膜瘤使用
  •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等發現治療顱後窩類A亞型室管膜瘤的新策略
    研究人員在室管膜瘤臨床樣品研究中,首次發現CXorf67(chromosome X open reading frame 67)蛋白可作為兒童顱內顱後窩類A(posterior fossa group A,PFA)型室管膜瘤使用PARP抑制劑的一個重要生物標誌物;發現PARP抑制劑聯合放療是治療兒童顱內PFA型室管膜瘤的有效手段。
  • 12種常見顱內腫瘤鑑別診斷要點|顱內腫瘤|室管膜瘤|腦膜瘤|-健康界
    4.(側腦室室管膜瘤)(見鞍區腫瘤鑑別診斷6及橋角腫瘤鑑別診斷3)腦室腫瘤1.三腦室前:星膠、室管膜瘤、膠樣囊腫、室管膜囊腫、脈絡叢乳頭狀瘤、顱咽管瘤。2. 三腦室內:膠質瘤、室管膜瘤、粘液囊腫、乳頭狀瘤。3.
  • 表觀基因組的代謝調控驅動致死性小兒室管膜瘤
    表觀基因組的代謝調控驅動致死性小兒室管膜瘤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3 21:29:45 加拿大病童醫院Michael D. Taylor、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Jeremy N.
  • 出國看病要了解不同國家醫療機制
    近些年來,出國看病的人越來越多。很多病患潛意識的認為,如果不給醫生紅包那麼最終治療效果就會不好,這也讓很多出國看病的用戶認為一定要給醫生塞紅包才行。至於這一問題,接受採訪時QTC Care相關負責人表示,出國看病是不需要給醫生紅包的,很多 QTC Care之前服務過的出國看病患者都曾問過工作人員這個問題。
  • 什麼是出國看病的「正確打開方式」?
    近年來,在消費升級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國人不斷增長的醫療需求與優質醫療資源供給不足間的矛盾日益加劇,也催熱了出國看病市場。  對於大多數國內患者而言,選擇出國看病無非是為了尋求更好的治療方案。但不少患者往往是拖到疾病晚期,國內醫院已無能為力,才將出國看病當成「最後的救命稻草」。
  • 好醫友提醒:出國看病,別被病歷翻譯拖累
    如今,越來越多國人選擇出國看病,但語言關成為第一道關卡。此前,易觀智庫發布的《海外醫療市場專題分析2017》顯示,出國看病患者主要擔憂的五大問題中,國外翻譯安排、病歷材料的醫學翻譯分列第二、三位。  以出國看病首選目的地美國為例:美國看病實行的是預約制,出國前必須預先準備好完整的病歷資料。
  • 出國看病 選QTC Care更專業
    不僅在吃的上面更加講究了,連治療上也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出國看病。  出國看病,是這幾年流行起來的一種新型就醫方式。然而現在有了出國看病的項目,不僅緩解了國內醫療資源緊張的問題,也為病人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那麼,什麼病可以選擇出國看病呢?其實並不是所有病都需要選擇出國看病。
  • 出國看病熱門醫院-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神經腫瘤專家解讀膠質母細胞瘤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癌症患者選擇出國看病,尤其是罕見癌症患者。膠質母細胞瘤是成人中最常見、最具侵襲性的原發性腦腫瘤。據國內專業出國看病服務機構盛諾一家介紹,儘管作為一種罕見癌症,每年仍約有1.2萬例新確診。
  • 出國看病科普: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治療
    出國看病科普: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治療市場信息網   2020-12-02 16:46:55   來源:    評論:   面對癌症等重疾,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選擇出國看病,尋求更好的治療。據了解,出國看病諮詢與服務機構盛諾一家與歐美的頂級醫院合作多年,為中國患者開通了出國看病綠色轉診通道,還為出國看病的患者及家屬科普癌症相關知識。下面詳細講解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治療。  靶向治療是一種針對促進腫瘤生長和存活的特定基因、蛋白質或組織環境的治療方法。這種治療方式可以阻止癌細胞的生長和擴散,限制對健康細胞的損害。  針對ROS1基因變化的藥物。
  • 出國看病之旅:你不知道的巴爾的摩的周邊
    提到巴爾的摩,大家肯定能想到全球知名的醫院:約翰霍普金斯醫院,這也是出國看病患者十分青睞的醫院。接下來請大家跟著出國看病專家盛諾一家一起遊覽巴爾的摩的周邊。   巴爾的摩被稱為魅力之城,它融合了世界各地的美食,無數文化景點和博物館。
  • 出國看病科普:腫瘤診斷病理檢查之肺癌(二)
    出國看病專業服務機構盛諾一家在諮詢專家後對以下問題進行了整理:如果肺癌稱為小細胞癌,那意味著什麼?經出國看病專業服務機構盛諾一家了解,小細胞癌(也稱為小細胞肺癌)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肺癌,往往生長和擴散迅速。大多數情況下,在發現是它們已經擴散到肺部外面了,所以很少採用手術治療。通常用化療治療,也可以與輻射相結合。